论《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论《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论《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论《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论《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中最主要的一种,一直以来,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也有了很多进步。巴塞尔协议反映出国际监管机构在经历美国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后的深刻反思,其目的在于针对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作出改革和修正,从根本上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全球银行业广泛存在资本匮乏的问题,而中国不少银行已经能够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了。大量银行希望加速自身的国际化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巴塞尔协议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新规定的实施为银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结合了国内商业银行目前的信用风险管理实际情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了巴塞尔协议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希望本文能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国商业银行;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管理AbstractCredit risk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sks that commercial banks fac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has also been a lot of progress. Basel Capital Agreement reflects international regulators deeply reflect on the experience of American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whose purpose is to make reform and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exposed problems in the crisis, improving the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of banks fundamentally.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global banking industry, and many Chinese banks have been 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asel Capital Agreement . A large number of banks want to speed u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the content of the Basel Capital Agreement is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regulations for the bank to br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rther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Basel Capital Agreement o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 hope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Key words: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Basel Capital Agreement ; Credit Risk Management目录摘要1Abstract2第一章 绪论51.1 研究背景51.2国内外研究概述6第二章 巴塞尔协议82.1 巴塞尔协议的背景及主要内容82.2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影响9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123.1专家度量法133.2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法14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154.1 我国商业银行特殊性154.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17第五章 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205.1 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205.2 建设相关数据库215.3 信用评级制度225.4 建设风险管理理念225.5 对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235.6 对中小规模银行的影响23结 论24参考文献26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2009年底,巴塞尔协议的草案被提出。2010年9月在瑞士举行的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议中,草案获得了共计27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认可。同年在韩国的G20峰会上该协议通过。1巴塞尔协议从草案提出到通过审批,其过程仅为短短一年,这反映出监督管理委员会面对问题的迫切心态。这项改革的目标在于提升银行的稳健性、加强银行信息的透明度、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巴塞尔协议对银行提出的包括流动性标准和资本框架在内的比较严格的要求,是金融危机后的银行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相比之下,我国的不少商业银行已经能够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了。21世纪初,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建立并开始履行职责。银监会的职责包括审查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实行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制定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的办法等。银监会的建立,不仅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的标志,也是我国银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标志。22004年履行职责之后,银监会已经引入了包括外贸和民营等在内的产权主体,完成了对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我国原本的商业银行产权结构被改变,与新的产权所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也建立起来。2010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巴塞尔协议,根据2007年银监会颁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至2013年巴塞尔协议的实行对象为“设有业务活跃的经营性机构、国际业务占相当比重的大型商业银行”。可见,为了让中国商业银行走向世界,也向世界开发国内的银行市场,中国银行必须看齐世界的信用风险管理标准和内部流程。1.2国内外研究概述由于巴塞尔协议推出时间并不太长,现在还没有对其推行的影响研究比较全面的学术成果。大部分研究机构只是针对其中的一些方面给出了评论及观点。国际上许多学者和专家都认为巴塞尔协议会对国际银行业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摩根斯坦利分析师提出“一些欧洲银行会受到大的冲击”;瑞银证券分析师表示“巴塞尔协议会使银行业面临大的融资压力,其中以日本和欧洲所受影响最大”;德国表达了对于协议的比较强烈的反对意见,德意志银行常务董事于尔根菲辰表示“巴塞尔协议会对银行业和世界经济的而复苏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实体经济”。3中国也有一些专家对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持积极态度。国内专家普遍认为短期内新规定不会对中国商业银行造成大的冲击。华泰证券分析说明“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实质影响不大”,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工作人员也表示“巴塞尔协议基本对我国银行业没有影响”。但也有一些从业人员表达了对中国推行巴塞尔协议的担忧,环球财经提出“巴塞尔协议会极大束缚中国经济”,国信证券提出“巴塞尔协议会影响中国银行业的反周期缓冲资本”。4第二章 巴塞尔协议2.1 巴塞尔协议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美国在2007年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这次危机不仅对欧盟和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在2008年波及了全球经济。这次危机的爆发,暴露出了长期存在于银行中的问题。经过这次危机,大量国际化银行面临着严重亏损的问题,甚至有的破产倒闭。在这种背景下,巴塞尔委员会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巴塞尔协议草案。巴塞尔协议中所提出的改革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对资本监管的要求,具体内容包括对于资本留存缓冲、资本的强化定义等;二是对于流动性监管的要求,给出了一些监管流动性的工具;三是安排了一些过渡时期的措施。巴塞尔协议提出了资本结构的重大变化。首先,调整了资本的重要性,即强调了一级资本的重要性,而削弱了二、三级低级资本的重要性。其次,降低了资本充足率的周期性,同时也提出了对于资本胚子的要求。总而言之,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在于保证银行的稳健新资本结构,通过提升银行在金融和经济紧张时期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2.2 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影响作为几十年内银行监管领域的最大规模改革纲领,巴塞尔协议不仅对于世界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与全球金融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实施巴塞尔协议对维持世界经济的持久增长和金融行业的长期稳定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严格执行巴塞尔协议,国际银行的资本质量、透明度和一致性都能保持在较高水平,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得以降低。同时,通过建立反周期资本框架和超额资本,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也能得到保障。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体系能够拥有更大余地来面对。其次,充足率缓冲政策能够通过调节财务杠杆率,降低中长期内银行盈利的波动性。在这种情况下,监管系统能够避免银行体系内产生过度累计杠杆率的情况,也能保护计量错误和模型风险。另外,流动性监管要求有利于银行体系的长期稳定发展,能够促使资本市场保持长期活跃。商业银行的流动缓冲有利于改善其资金情况,不仅优化银行的发展结构,还能改变银行的经营模式。实行巴塞尔协议后,根据其中的流动性标准,全球银行能够建立起一致的流动性框架,从而实现公平竞争。银行达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不仅意味着银行拥有更安全的运营体系、更多的资金,还意味着银行的融资成本降低,传统融资方式被取代。5但是,目前国际上的商业银行所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是如何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虽然实施巴塞尔协议会为银行带来长期的稳定发展,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实施过程中银行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压力变大。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储备和资本质量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实施过程要求银行进行大量融资。根据研究,为了达到巴塞尔协议中提出的标准,全球银行的融资需求高达上千亿美元,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欧洲银行。但更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股票市场仍然处于危机之中,资本市场扩充的难度较大。根据巴克莱集团行政总裁韦骏贤的观点,如果政府不再向银行提供资本,而由个人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来提供的话,投资者对于回报的期待会提高,从而导致银行的资金成本升高。其次,实体经济复苏会受到负面影响,同时权益回报率出现机构性下降。一方面银行的投资需求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本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银行的信贷也会受到资本充足率要求的限制。根据金融服务圆桌会议公司高级副总裁塔尔伯特的观点,巴塞尔协议中的普通股核心资本充足要求水平非常高,一定会限制银行发放信贷。同时,由于借款者的借贷成本升高,经济复苏会受到负面影响。第三,巴塞尔协议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不同,可能引起风险上升和风险集中。根据研究,欧洲和日本首当其冲,产生风险集中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巴塞尔协议对核心资本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可能会导致银行持有更多高收益的资产,但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向来不可分割,这就可能导致银行的风险提高。第四,国际监管出现短期套利的情况。不同国家实施巴塞尔协议的时间点不同,可能引起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例如银行将一些业务和资产负债转移到实施较晚的国家,从而实现短期套利。第五,巴塞尔协议会影响银行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从而改变银行的资本分配和资本结构,银行在开展交易时必须更多地考虑资本和风险。此外,巴塞尔协议可能还会对银行的各类业务、派息政策和贷款数量产生不易估计的影响。对于新规定的质疑观点不少,同时由于银行可能会寻找一些掩盖风险的方式,所以新规定的实施不一定能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第三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信贷是其主营业务,也是主要的盈利来源,同时信用风险也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信用风险管理。根据表现形式分类,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几类。其中,信用风险是由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的,是一种最为复杂和重要的风险。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其业务日益多样化,传统业务如贷款等产生的信用风险仍然存在,而新业务如透支、贴现等,也带来了新的信用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信用风险的管理就显得越发重要了。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其定义为银行的交易对象或借款人不能按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信用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限制信用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的风险调整收益。对于管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探索一般分为以下两个阶段:专家度量法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法。3.1专家度量法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部分金融机构评估信用风险的唯一参考是机构内银行专家的主观分析和从业经验,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高度依赖于专家的专业技能,主观性极强。其中最常用的分析工具包括财务分析法、信用评级法、贷款评级分级法、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法和要素分析法。6财务分析法所造成的信用风险一般来自于财务危机。财务分析法就是通过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来测度信用风险,主要用到财务比率和报表分析。信用评级法是将借款人的一些指标,例如年龄、收入、资产情况、职业等信息赋予一定权重,通过例如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一类的特定方法来计算反应其信用情况的违约概率,通过计算值与基准值的比较来确定贷款政策。贷款评级分级法就是将贷款分为以下五级:损失贷款、可疑贷款、次级贷款、关注贷款和正常贷款。一些国际上的金融机构会将贷款分为十二级或九级。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是应用数量统计方法推导,将特征财务比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的标准模型。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主要包括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和线性概率模型等。要素分析法就是从环境、抵押品、资本、品格和偿债能力五个方面来判断企业的信用。3.2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法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信用风险的度量取得了很大进展。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开始了信用风险评估的探索,其主要应用的工具包括数学工具和现代金融理论。不少以预期损失和违约概率作为核心指标、建立在风险价值上的度量模型出现和成熟,例如麦肯锡提出的信用组合观点模型、摩根的信用度量模型等。在这一阶段,现代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中大量应用了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金融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信用风险的度量越发科学。7另一方面,现代信用风险管理中,中介信用评级机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巴塞尔协议中,金融监管中信用评级的作用被进一步强调了。在不少发达国家,信用评级机构已经有了比较长的发展历史,受到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高度依赖。不少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制定都取决于企业的信用等级,或是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但是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还不成熟,公司的信用数据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库,目前使用这些模型是不现实的。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4.1 我国商业银行特殊性由于欧美一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其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信用风险。而我国的社会制度比较特殊,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严格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就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具有特殊性。我国早期的商业银行一直以国有企业的形式存在。在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后,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开始了市场化改革。然而,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还是受到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和贷款政策的深刻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根据是财政拨款制。在这种体制下,银行只是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而不用独立管理贷款的风险。同时,改革以后,我国的收入分配政策从原来的“集财于国”转为“集财于民”,这就导致银行转变为以居民为储蓄主体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融资机制成为单一的债务融资,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内银行产业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信用风险的管理。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行,中国的商业银行也迎来了国外的竞争者,其面临的风险来自于国内外两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越来越复杂,其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现代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和比例均有降低,这也意味着银行贷款质量的上升。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至200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降至3%以内,达到2.45%(不含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部分),已经超过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后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至2010年第二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达到1.30%,较2009年末的1.58%,又降低了0.28个百分点。8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逐渐下降的过程。以2009年为例,第二季度末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1.55%,比年初的5.11%有明显降低。根据09年三家银行的半年报,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下跌的现象: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从年初的11%、9.22%、13.47%降低为10.36%、8.48%和12.57%。9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其附属资本相对较少,而核心资本比例往往占到90%。与此相对,发达国家的大型银行核心资本往往不超过60%。我国的商业银行市场中,国有银行所占比例偏高。从负债方面和资产方面来看,国有银行都占据了中国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较大比重。根据统计资料,至2009年初,中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中国有银行占到51%,中国商业银行总负债中国有银行也占到51%。股份制银行资产仅占总资产的14.1%,负债占总负债的14.3%。在2004年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一直在降低,但仍然处于主要地位。因此,其他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受到国有银行的影响,其他银行的信用风险被增大。104.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发展历史不长,同时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还有一些差距。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在一些指标上已经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从总体来看,目前还没有形成成形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各项风险管理政策的协调程度低、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从整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较困难、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分割明显:缺乏独立风险报告程序、没有体系化的信用风险计量办法,导致管理层及时根据风险情况作出科学的决策比较困难。(2)发展历史不长,基础不坚实。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起步较晚,而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视起步更晚,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评级时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和客户财务信息,导致借款人评级结果不完整;基础数据系统不完善,数据不能及时更新,缺乏有效的数据追踪管理;缺乏违约损失和概率的分级估计。11(3)缺乏发达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发展出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一方面,我国独立信用评级机构的数目较少,其中能被证监会认可的专业机构数量更少。国内已经开始积极开展试点评级机构,也有新的专业评级机构成立,但是目前这些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也没有获得国际权威承认。根据我国现有的信用评级条件,巴塞尔协议的评估标准并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同时,我国还没有实现社会信用文化的建立,企业财务数据取信车程度不高,在中国信贷市场的贷款定价和决策中信用评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基层的信贷工作人员缺乏对于信用评级系统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现有信用评级体系中的数据准确性是不能得到保障的,真实的风险情况不能被准确反映,信用风险的评级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执行巴塞尔协议,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专业全面的信用评级系统。(4)从业人员缺乏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商业银行从业者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在其经营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往往能够决定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时的行为模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员工不能充分认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常只是片面追求银行业务的壮大,而忽视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过于总是发展业务的观念是商业银行潜在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商业银行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难以协调对于长远目标和眼前利益的追求。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从业者一般将银行市值的稳定作为长期的经营目标,但我国商业银行却常常片面化地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的风险。忽视信用风险管理,而一味扩大贷款规模,将会为银行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 第五章 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巴塞尔协议中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标准和方法,充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管理问题和成因后,构建全新的比较完善的综合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5.1 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为了建立起银行内部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保证评级结果的客观性,银行应该首先设置一个独立于组织和人事的信用风险评级部门,其评级结果应用于贷款决策。此外,为了保证有效监管、形成风险评级部门的制衡作用,银行内部应该建立起定期检验评级部门结果的监督部门。12除此以外,还应该设置完整合理的内部评估程序,包括评级认定、风险管理标准、信息披露等关键环节,从而保证银行能够在面对复杂风险时做出合理判断与科学评估。最后,银行也应该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贷款的判断与分析能力,加强相关的人才储备,提高自身整体的风险评估水平从而使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除了这些,商业银行应该合理借助外界的评级机构来进行评级。我国目前的中介评级机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存在许多差异和一定差距,但这正说明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国内的专业评级机构发展。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与银行相配合,共同发展我国的中介评级机构。5.2 建设相关数据库要使用内部评级法,必须先建设高质量的数据库。同时,为了保证能够顺利实施新协议,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努力确保数据的代表性、一致性和准确性。商业银行应首先收集借款人的经济情况和贷款数据,并进行清洗和整理工作,保证进入数据库信息的质量;同时评估数据质量,开展必要的反欺诈工作,保证数据的可信度,为建立合适的信用模型创造条件。银行所收集的数据应该满足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要求,也即用于估计违约概率的数据至少应有5年历史,用于估计违约损失率的数据至少应有7年历史。数据管理是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基础条件。根据目前的情况,我国的商业银行缺乏长期积累的数据,已有的数据记录比较匮乏,因此数据库质量较差,银行建设难度大。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首先采用高科技手段完成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工作,结合不同的科学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整理数据。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必须明确数据的要求,避免做无用功,不仅要采用问卷来进行数据的记录,还应该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清洗、整合、评估和挖掘,开展统计分析工作。5.3 信用评级制度要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就应该制定完整的信用评级制度。在银行逐步建设信用风险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完整准确的数据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不断完善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银行不仅需要加大力度建设数据库,还不应忽略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此外,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中介信用评级机构的建设和发展。5.4 建设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分析信用管理的方法,不难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十分重视管理机构内的信用文化。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学习这些先进经验,注重内部信用制度的改革和信用文化的建立。美国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也依赖于其内部的信用制度,主要包括内部委托代理信用制度、内部交易信用制度等。我国商业银行除了积极学习西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也不应忽视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信用文化的培养。5.5 对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巴塞尔协议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能够帮助其提升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新协议的实行,能够为大型银行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水平相同时,大型银行的监管资本比较低,其计算出来的风险资产也较低。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银行应该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防止由于内部评级差异和实施新协议导致的监管妥协,主要包括通过低估风险组合水平来减少资本需求的情况。显然,在初步实施新协议时,监管部门的慎重态度能够避免这些不利的情况。5.6 对中小规模银行的影响 虽然一些中小规模银行自身不会实施新协议,但仍然会受到以下影响:一方面,国内比较重要的银行都会实施新协议,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银行的监管资本降低,风险溢价也并无显著上升。这样它们的竞争力就会加强,中小银行无形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同时,低质量贷款也更难进入先进银行,这样可能会加剧国内商业银行两极分化的局面。另一方面,大型银行在实施新协议后,会享受到来自于新协议实施的市值溢价。根据欧美国家的发展经验,新的自本协议能够为实施的银行带来股票上的一些溢价,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大型银行的优势地位。中小型银行压力增大。结 论巴塞尔协议是巴塞尔委员会在监管必须有效和监管不可被任何境外银行逃避的两项原则下制定的,新规定中引入了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概念,并将内部评级法用于计算监管资金,将原有的单一最低资本金要求升级为市场约束、当局监管和资本金三项结合的监管系统,规定了应用于每种风险的多种风险计量办法,强化了市场约束和当局监管对商业银行的约束作用,使得风险计量更为准确和科学,也扩大了对于资本充足比率的约束。随着商业银行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我国商业银行学习了不少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其信用风险管理也有了许多改善。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了明显提高,贷款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与欧美商业银行仍然存在许多方面的差距,例如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仍然处于明显劣势、信用风险比较集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据过大市场等。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不成熟、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针对巴塞尔协议,中国商业银行应该从本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加强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从包括基础数据库、部门及人员管理、建设风险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工作着手,建立起从自身条件出发的一套完整的包括违约预警系统、信用风险评估系统、信用风险计量系统和信用风险评级系统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和与客户的沟通力度、大力推动人力资源建设、明确银行的自我定位。金融危机的爆发显示出原有银行运营体系中的一些问题,巴塞尔协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要求更加全面地计算资本金、提高银行资本金要求。面对这样的改变,中国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先进经验,通过自身努力不断缩小与先进大型银行的差距,对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要求,不仅逐步优化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还要紧靠巴塞尔协议提出的标准。能力出众的大型商业银行应该走出中国,扩大自身的海外市场,不仅为中国商业银行争取利益,也为自身赢得世界上的话语权。参考文献1Altman E.I.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 Journal of Finance, 1968, (23): 589-609 2Arnaud de Servigny, Olivier Renault,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redit Risk, Mc 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4 3Basel Committee, the New Basle 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