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3隆中对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3隆中对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3隆中对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3隆中对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一本通3隆中对练习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隆中对【文学常识】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文章主旨】本文写了诸葛亮为刘备设计政治蓝图,分析形式,拟定兴汉室、成霸业的计划。揭示了刘备得到诸葛亮后那种如鱼得水的满足心情,也证明了诸葛亮自称“卧龙”名副其实的惊人才能。【文言原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对照注译】原 文注 释译 文亮【躬】耕【陇亩】,【好】(ho)【为】梁父吟。【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欢。【为】唱。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毅,【时】人【莫之许】也。【每】常常。【于】和、与。【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莫,没有人。之,代词,代“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承认,同意。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惟】只有。【友善】友好,关系好。【谓】说。【为】是。【信然】确实这样。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时】当时。【先主】指刘备。【屯】驻军防守。【器】器重、重视。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谓】对说,告诉。【岂】大概,是否。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 先主曰:“君【与俱来】。”【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枉驾】屈尊。枉:委屈。驾:车马。【顾】拜访。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由是】先主【遂】【诣】(y)亮,【凡】三往,【乃见】。【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凡】总共。【乃见】才见到。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因】【屏】(bng)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因】于是,就。【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奸臣】指董卓、曹操等。【窃命】盗用皇帝的政令。【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孤】不【度】(do)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估计。【信】通“伸”,伸张。【遂】终于。【用】因此。【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犹】仍,还。【已】停止,罢休。【计】计策。【出】产生。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已】通“以”,表时间。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非惟】不仅。【抑】而且。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挟】挟持,控制。【争锋】争强,争胜。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北据汉、沔(mi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i),西通巴、蜀,【利】物资。【尽】全部取得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 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di)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殆】大概。【资】资助,给予。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刘璋(zhng)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殷】兴旺富裕。【存恤】爱抚、爱惜。恤:体恤、体谅。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帝室之【胄】(zh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胄】后代。【著】闻名。【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政理】政治。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带领。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身】亲自。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百姓孰敢不【箪(d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箪”和“壶”名词活用为动词。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诚如是】果真像这样。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一天天。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作品赏析】隆中对就是写刘备前去拜访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为他出谋划策。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诸葛亮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善于透过现状,掌握全局,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作者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地完成的。从写作上看,本文的层次极为清晰,结构十分谨严。作者自始至终围绕着诸葛亮对策这个中心思想,围绕着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写议论。作者先写“隆中对”前,次写“隆中对”时,后写“隆中对”后,结构布局一目了然。本文语言的概括精练,也达到了相当完美的高度。诸如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仅仅用22个字,就把诸葛亮的生活状况、思想状貌、体躯外貌以及生平抱负勾画出来。再如诸葛亮对策后写刘备的反响,只用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和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写了出来。而当关、张“不悦”时,刘备仅用“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个通俗易懂的比喻,生动形象地道尽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三国志被时人誉为“善叙事,有良史之才”,于此可见一斑。【练习与检测】(共40分)一、解词翻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8分)(1)莫之许也 ( )(2)先主器之 ( )(3)此人可就见 ( )(4)宜枉驾顾之 ( )(5)凡三往 ( )(6)欲信大义于天下 ( )(7)不可胜数 ( ) (8)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2翻译下列句子。(12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_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_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_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_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共20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3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3分)_ 4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3)_ 5为什么要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_ _ 6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3分)_ _ 7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3分)_ _ 8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2分)_ _ 9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3分)_ (5)百姓们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呢?(6)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3“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求贤若渴。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4不行。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5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