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1页
申报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2页
申报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3页
申报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4页
申报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量资料 超值下载申报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第一部分 学校基本情况江门市新会第四中学(简称新会四中),是一所散发着历史幽香的中学,创办于1927年,前身是古井培正分校,位于宋元崖海古战场所在地新会古井镇。新会四中具有八十多年历史,久经沧桑,在风风雨雨中不断成长壮大。她在“清除封建,改良教育” 的意识中萌发成小学,在硝烟弥漫祖国危危之秋以“振兴家乡,为国建业”为使命诞生初中,并于1946年经当时政府批准立案后,定名为“新会县第四中学”;解放后的她如久旱之苗遇甘露,迅速成长。1956年开办高中,成为全县四所完全中学之一。随后学校发展很快,响誉海内外,但“文革”动荡中曾走过一段弯路。从80年代开始,学校又有所发展,跨进九十年代,校园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改造,1996年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更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迈进二十一世纪,新会四中的办学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04年8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为适应新世纪、新形势的需要,2011年3月25日,新会四中从具有84年校史的老校中迁到新校区,从此翻开她历史的新一页。新会四中新校区占地面积7719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888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我校现有教职工197人,专任教师186人,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现有高级教师14人,中级教师123人,取得华师大研究生课程学历的高中老师9人。省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14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江门市优秀校长1人,江门市优秀教师8人,新会区名教师1人,新会区学科带头人4人,新会区教育学会理事1人,专业委员会理事4人。八十四载的悠久历史,近百年的厚重传统,八十四载的风雨兼程,沉淀了新会四中的时代璀璨。学校恪守“以人为本,以质强校,努力打造农村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志、厚德、勤学、成才”的校训,发扬“知礼、守信、求实、创新”校风,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学校发展成为一所饮誉银湖东岸,名扬五邑城乡的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学校连年获得上级的表彰,先后被评为江门市“文明学校”、“美丽校园先进单位”、“高考备考工作先进集体”等;连续16年获新会区人民政府颁发“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高考成绩一等奖”的荣誉。第二部分 教学管理扎实、有序、高效一、立足农村,构建“以人为本,以质强校,努力打造农村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一直来,我校肩负着“振兴家乡,为国建业”的育人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就积极探索办学新路,根据我校生源实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了我校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为社会培养合适的劳动人员的双重任务,因而确立了“以人为本,以质强校,努力打造农村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中,我们赋予办学理念的内涵:学校管理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构建和谐校园;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根据农村中学实际,对升学或就业学生素质教育,我们都以质量为目标,强调我校要以质量做大做强,显示我校环境美、校风好、质量优、“加工能力强”的优势。二、自觉实践,探索规律,提升教学理念多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投身教育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历经长期实践,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品学双馨”的教学理念,以此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新课改的实施。教学理念的内涵是:教学应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个体相结合,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三、遵章建制,确保课改扎实有序高效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因应教学规律和课改的需要,在内部管理中坚持“三个相结合”。一是坚持校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相结合。校长依法全面领导学校的行政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党支部起保障监督作用,教代会参与学校的管理。二是坚持制度化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经多年的探索与积累,我校形成一系列教育教学的管理规范,为适应新课改,在2004年重新修订江门市新会第四中学规章制度汇编,把新订的江门市新会第四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新会四中学分认定方案、新会四中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新会四中学生选课指导方案、新会四中校本培训计划、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等文件收入“汇编”,还编写了我校高中选课指导手册,为师生按章办事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在严格按章办事的过程中,又能注重对师生的关怀,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确保课改有序开展。三是坚持层级责任管理与效能管理相结合。学校工作特别是课改成败得失直接在处室、科组和班级中体现。因此,学校明确了处室、级组和科组的管理职责,强化级组和科组管理的细度、力度,落实级组和科组教育教学管理地位,提升级组和科组管理的效能。学校还加强行政驻级制度,形成了校长室教导处科组备课小组校长室政教处、总务处级组班主任的层级管理系统,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使得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政令畅通,促进管理目标达成。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为保证课改实验顺利有效实施,我校还专门成立了以吴仲强校长为组长,抓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和级组长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强化对课改工作的领导。四、理念主导,构建鲜活的课程体系课程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设置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为加速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省教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依据我校的办学理念,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大结构课程体系,学校对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开足开齐,选修课程开出率为80%以上,另外还开设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目前 ,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涵盖了民俗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和体育健康五个学习领域共23个专题。像崖海文化、礼仪与形体训练、剪纸艺术、摄影艺术、古井市场建设与使用情况的调查、在校学生零花钱使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等,绝大部分题材都与本地学生息息相关,既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不乏时代气息。校本课程开发,丰富了学生学习资源,增长知识与才干,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公民素养。第三部分 教学保障加大投入,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一、紧紧抓住关键,全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贯彻学校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新会四中十分重视培养一支责任心强、甘于吃苦、乐于奉献、专业素养好、开拓进取的教师团队。1、坚持师德教育活动,建设扎根农村,乐意奉献的教师队伍我校是新会偏远的农村中学,工作环境、条件和待遇不如城市,让教师安心本校,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一直来,学校致力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魂、教育法、教师法,坚持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和有关教育法规文件,组织教师观看师德启示录,组织教师学习本校中老年教师几十年扎根农村,无私奉献,创出业绩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学校还开展“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扎根农村、吃苦奉献”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开展“关爱学生、情暖校园”活动,对敬业、乐业、师爱典型事例进行表彰。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校情教育,弘扬四中人文精神,倡导在农村育人、创业、发展,不少青年教师成双成对在本校工作。我校教师队伍是一支积极上进,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团队,学校多次被江门市教育局评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坚持师能培育工程,建设勤教善导,岗位成才的教师队伍。名师带动,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是学校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我校高中教学骨干30多人,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刻苦钻研业务,主动承担示范课和学术专题报告会,为使骨干教师专业素质更扎实,学校多次组织他们到外地外校参观学习,或请专家为他们上课,教导处每学期还组织他们学习课改的先进经验,他们教学成绩突出,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高考成绩屡次排在区的前列。我校青年教师占总数的60%,青年教师成长是办优质学校的关键。从2000年起,我校实施“青蓝工程”,安排业务过硬,有敬业精神的教学骨干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对新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提出一年站稳讲台,四年胜任小循环,五年出成果的目标。要求未满三年教龄教师每周对口听课1节,教案要经科组长审阅,参加新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等,以促进新教师成长。学校还重视青年教师的使用,对责任心强,有一定业务水平的教师安排他们担任毕业班的课并兼任备课组长或科组长工作,使他们迅速成为岗位骨干和新秀。3、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校青年教师大幅增加,他们工作热情高,但专业知识与技能偏低的问题也较突出,学校就采取措施对他们培训与考核。随着2004年课改开展,我们更加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更注重对全校教师的培训,制订“新会四中校本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工作,实施全员培训,落实培训内容与形式。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成立教学科研组,负责全校教研管理和指导工作,组成教研组科组备课小组的教研架构,教研组主要是探讨当前国内外教改动向,探索学校内有效的教法与学法,规划和实施教师的教研内容,指导教师撰写教学札记和论文,组织学校和各科组的科研课题,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每学期都进行课题评估,进行教师论文和备课簿评比并给予奖励。各科组也有教研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本学科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反思和总结,撰写教学札记和教学论文。学校还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制订了“新会四中校本培训计划”,实施全员培训,具体做法:一是课例剖析,骨干教师在全校上示范课,每位授课教师在科组内上公开课,课后组织全校或科组内进行评议,骨干教师示范课每学期4节,由教研组成员组织点评。二是举办全校或小组经验交流会和专题讲座,学习教学理论,教育法规,教学方法和备考方略,还学习课件制作等。三是教导处每学期举办行政听课周,所有教学及科研管理人员集中听课,听课后召开授课教师信息反馈会。四是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如骨干教师培训、中层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业余党校培训等。通过校本培训,我校教师思想素质、教学管理水平、教学技能及教研能力不断提高,保证课改有效实施。二、坚持创新与科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校作为农村普通中学,教学成绩显著,得益于“以创新为动力,以科研作支撑”的教科研理念。近年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成立了教学科研组,负责全校科研管理和指导工作,组成教研组科组备课小组的科研架构。为使科研有效开展,创出效益,学校订立了相应教学科研细则和奖励办法。广大教师都能坚持我校“三多三鼓励”(多启发、多直观、多实践,鼓励提问、鼓励讨论、鼓励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积极开展教学行为反思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和参与学校各层次的课题研究。近年,教师有44篇论文、教案、课件在国家、省、市和区级学术刊物发表或获奖,现有国家级课题构建和谐、自主、创新的教学新模式研究,省级课题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初探、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绩效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教学质量问题研究,市级课题新课程下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区级课题农村普通中学实施生态教育的探索等8个和校级课题9个。通过课改实践与科研,教师的理念得到更新,教学行为得到转变,较好地处理课程内容偏多,满堂灌,学生合作学习偏少等问题,学生和家长逐渐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三、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施我校布局合理,功能俱全。教学用房充裕,设备设施先进齐全,所有实验室、专用室均按新课程标准配备设备,理、化、生演示率和分组实验开出率都是100%。信息技术教学设施基本配齐,开通江门基础教育网和建有校园网,计算机互联网满足教学需要,学校所有课室及三个实验室都配置多媒体教学平台,还另设两个规模较大的多媒体电教室。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供师生上网阅读的计算机120台。学校图书馆独立成座,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藏书10万多册,电子读物2万册,报刊78种,教学参考书和工具书655种,配备先进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体育设施齐全,有标准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5个篮球场,16张乒乓球台,多个羽毛球场和排球场,体育场所全日开放供学生使用。近年由于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加大我校经费投入,教育经费充足,做到专款专用,计划开支。三年来,学校共投入近200万元更新和添置仪器设备,共投入46.5万元用于教师的培训,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创新育人之路一、坚持德育为首,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文化基础较薄弱,提高学生的品学素质,培养自信和良好行为习惯,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践课题。为此,学校确立了“弘扬传统美德,培养文明行为,塑造健全人格”的德育目标。1、加强领导,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为主体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政教处、团委、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和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教育网络。法制教育小组、德育基地为载体的育人体系不断健全。每学期,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培训班,德育领导小组每月召开德育工作例会,学习理论法规,交流分析学生思想动向,布置每学段德育任务。为了落实班级德育目标,政教处定期举办德育经验交流会、班会公开课、班主任工作评估、班级量化考核和文明班评比活动。2、完善体系,实施三个“第一步”教育工程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学生思想道德和生理特点,学校实施三个“第一步”教育工程:起始年级开展“迈好入学第一步”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德和行为习惯;把“迈好青春第一步”作为高二的德育重点,着重强化中继年级学生的法律意识;把“迈好人生第一步”作为高中毕业年级的德育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对待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在实施三个“第一步”教育中,根据学生实际,坚持对学生“管”“导”“践”。一是加强管理。制订相应的制度规范学生仪表和行为习惯。学校采取全员、全程、全方位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二是积极引导。学校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关心学生,与学生谈心,交朋友,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在谈心、活动中引导学生。三是让学生参与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文明校园,从滴点做起,从我做起”“学生值周”“主题班会”“团代会”“志愿者活动”等活动,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3、德智互促,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挖掘教材内容,德智互促。学校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渗透德育要素,落实人文教育,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比如,政治、语文科的教学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道德情操教育,不少科目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如小鸟天堂,国母祠,古井名人赵仕伯、吴冷西等分别成为生物、历史、地理渗透生态平衡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校内校外结合,齐抓共管。每学期,政教处都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会四中德育考核细则等。利用班会、级会、校会、国旗下的讲话、艺术节、校运会及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诚信、艰苦朴素、仁爱和文明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为激励学生上进,学有榜样,我们还开展“十佳学生和十佳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德育考核优秀学生”等评比活动。我们还重视环境育人,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利用宣传栏、广播、团刊扬帆、禁毒教育展览室、校史室等阵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学校重视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教育网络的作用,联合社区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学期分别邀请古井派出所、古井交警中队、区消防大队的领导以及心理健康专家和礼仪专家来校讲课,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礼仪知识等方面的教育;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来校征询意见;每学期坚持分片召开家长会;在假期组织学生到一些单位和社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鼓励有能力的同学无偿献血;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慈善捐款活动;组织学生军训;组织部分同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驻我镇牛牯岭海军91760部队官员联欢。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要求行政成员、级长、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时刻监控与引导,设立功能齐全的心语室,由专人负责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辅导。5、科研育德,提高德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为了提高德育实效,学校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德育工作新模式。政教处经长期实践,总结出 “三性三化”(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制度化、序列化和科学化)德育模式。由于学生工作做在前,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开展讲求实际效果的德育工作,因此,学生较少出现不良现象,大大提高德育工作效率。近年德育研究组根据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因素,探究中学生非正常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在前些年,我校开展如何有效控制中学生非正常流动的市级课题研究,并运用课题成果指导学校的防流工作,取得较大成绩。2007年经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审批准立项农村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初探课题,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明礼仪教育的教育模式。几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成绩显著,校风良好,学生正朝着健康方向成长。二、开发学生潜能,培养特长,多层次培养人才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主阵地则在课堂,为突出我校“因材施教,多层次培养人才”的办学特色,我们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特长,让学生成才的活动。1、落实工作职责,狠抓教学常规多年前,学校提出把四中打造成农村品牌学校的目标,狠抓教学质量,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要求教师贯彻新会四中教学工作常规与要求,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考核等教学环节都作出规范。比如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测验),各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认真写好教案,设计最佳教学流程,还要写好教学笔记。教师上课,要面向全体学生,精讲巧练,实施“三多三鼓励”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而作业的布置,则体现学科特点和不同学生层次实际,难易适度,控制作业量,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与此同时,学校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检查工作,具体工作是:教导处坚持每天课堂教学巡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好的教法及时推广。每学期进行两次全校授课教师备课簿检查,对备课认真的教师进行表彰。作业检查,主要检查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教师批改情况。青年教师听课簿检查。由于狠抓教学常规,学校教学工作更加有序,也提高了教学效率。2、狠抓基础与能力培养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仅强调因材施教,还注重基础性的教学,结合农村高中生源实际,学校狠抓基础与能力培养。一是从基础年级抓起,主要是抓学生知识衔接、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养成。从高一开始就指导每个学生制订高中三年学习计划,设定学习目标,老师发现有个性的好苗子进行跟踪培养。二是从基础学科抓起,主要是打好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基础。如语文除了抓课堂教学效率,还开设阅读课,推荐好书名篇让学生阅读,举办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三是从学科基础抓起。授课教师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技能的训练,每科的练习、测试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基础题量,学生只有把学科的基础打牢,才能在该学科的学习上向纵深发展。3、着眼学生的发展,构建自主、合作、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终生发展的平台,是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标准。学校在2002年,教代会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决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三多三鼓励”,即多启发、多直观、多实践,鼓励提问、鼓励讨论、鼓励创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抛弃单向的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而代之以生动活泼的,能极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师生相互尊重的启发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有读、写、讨论交流、实验等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参与、探究的学习品质。随着高中课改的实施,我们根据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要求,强调课堂教学要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在“三多三鼓励”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关注课堂教学的情感性,积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问题进行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工合作,使学生既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又有交流汇报的机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改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组建校内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和实践活动基地,安排课时及活动内容。每学期学校都统一策划或在班主任指导下,学生自发组织到古井耆安院、驻古井海军部队等实践基地活动。学生还通过剪纸、家用电器维修、家具小制作等课程,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技能,增强科学意识,开拓学生思维。我们从2002年开始实施研究性学习,成立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制订研究性学习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按照课程标准,每周安排3个课时,要求学生高中阶段完成5个课题的研究。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在理论学习、选定课题、分组、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结题报告等都给予一一指导,还举行论文答辩,对比较好的课题成果在全校展示。几年来,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态度都得到进一步改进,也创出一定社会效益,比如,一个学生与几个同学进行虾塘水质的探究,解决了父亲的虾塘因水质不佳而造成多次虾苗死亡的难题。学校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高中部开设42个兴趣小组,学生普及率为73.5%,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近年我校学生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类竞赛都取得好成绩。三、健全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发展新课程对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我校在促进发展的思想主导下,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在学生发展性评价。为此我们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的材料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评价体系(学分评价、过程评价等)、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模块的学分认定包括过程性和终结性两部分评价,终结性评价由纸笔测试和非纸笔测试的成绩构成,过程性的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测验考查”、“课外作业与任务”和“考勤”三部分,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态度,主要用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突出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评价角度的多样性。由于评价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因而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学校有健全规范的评价机制,从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采取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学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对教师实行评价。教师通过撰写教学总结、教学反思和教学札记等形式进行自我评价。学校通过听课评课,教学意见征询,学生座谈会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时评价督导,以此促进教师的成长。第五部分 教学效果优质高效、树立农村品牌学校我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在新课程实验中,努力实践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成绩斐然,呈现三大亮点。一、学生朝气自信,全面发展在课改实践中我校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品学双馨作为我们的目标。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成就了学校的目标。1、学生思想道德、公民素养好通过德育系列教育,学科知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兴趣活动小组的陶冶,学生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意识,变得自信,人文素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较大提高,形成“知礼、守信、求实、创新”的校风和良好的学风班风。三年来,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为99%,体质健康率达99.4%,体能素质合格率为99.2%。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合格率为98.8%,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3.3%以上,梁翠红等8位学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学生参团率80.2%,其中毕业班学生参团率90%,学校团委每年被新会区评为先进团委。2、学生潜能得到开发学校以学生为本,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不少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三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类竞赛都取得好成绩,获国家级奖励的有4人次,获省级奖励的有72人次,林源超同学在“2011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学生参加第二届“世纪之星”全国少年儿童书法艺术教育成果展,3人获金奖,2人获银奖;学校田径队、女子篮球队在区的中学生比赛中,成绩都排在区的前6名,女子篮球队还曾获得冠军;学校文艺队参加区中学生文艺调演都获一、二等奖。学生的文楼坑污染调查与治理研究课题获省评比三等奖。我校学生的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区内中学排上游位置,在农村中学居第一位。值得学校骄傲的就是从学校高中毕业直接进入社会的学生,很快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不少学生凭借母校浸润的创新精神,迅速融入社会从政经商,为当地发展作出贡献。3、高考成绩在江门市农村中学中名列前茅近几年,由于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