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岳麓版.docx_第1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岳麓版.docx_第2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岳麓版.docx_第3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岳麓版.docx_第4页
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练习岳麓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中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解析:文物A是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故A项正确;文物B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文物C是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文物D属于彩色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A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B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C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D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黄道婆的历史贡献,即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古代蚕桑生产属于丝织业,不是棉纺织业,故排除A项。古代丝织技术与黄道婆无关,故排除B项。黄道婆是元朝人,不是汉代,故排除C项。答案:D3欧洲瓷器史中说:“(明清时期,欧洲的)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具有了地道的欧洲风格。”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B明清时期官窑生产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政府对官瓷工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D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出口欧洲的瓷器吸纳了欧洲器皿的风格,这说明中国的制瓷业受到了世界市场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官窑的手工业产品主要供给皇室、贵族,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市场对中国瓷器的需求而不是政府对官瓷工艺水平的要求,C项说法错误。答案:D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明清时期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现象的普遍出现和所学史实反映了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答案:D5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解析: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并且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故A、B、C三项错误;从材料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说明D项正确。答案:D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绣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材料三(汉元帝时,贡禹表称)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汉书贡禹传(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的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营特点。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从材料三可以分析出汉代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官府专用和皇家私用,生产不计成本,规模很大。答案:(1)原料:丝。变化:棉取代了丝。原因: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2)生产目的: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状况:规模大、人数多、开销巨大。特点:官办、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等。基础巩固1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冶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解析:“冶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说明铁器需求量大,利润高,因而A项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错误,我国古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所以也不鼓励私人铸铁。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环境,排除C项。答案:A2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A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被原料B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解析:题干材料大意是:现在棉布广泛应用,用来御寒保暖,无论老少都离不开它,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其作用甚至超过了丝绸。故选A项。答案:A3三辅黄图未央宫:“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这两段文献资料中都涉及()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解析:由材料中“织作文绣郊庙之服”“少府属官”可以看出这两段文献资料都涉及官营手工业,故B项正确。答案:B能力提升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解析:解答本题须掌握时间信息与木工工具的材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并不是农业技术,排除A、B、D三项。锯子、刨子等木工器械都是铁质的,故应是得益于冶金技术的进步,C项正确。答案:C5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秦汉始置州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元代为中书省辖地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代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始于汉代,但汉代十三州中没有定州,故不符合题意;唐代,定州私营作坊兴起,故符合题意;宋代定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故符合题意;元代,定州属于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地区,故符合题意。因此选D项。答案:D6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臣僚言以金银博买,泄之远夷为可惜。乃命有司止以绢帛、锦绮、瓷漆之属博易”。该项政策()A推动了官营丝织业的发展B导致对外贸易的萎缩C刺激了民营陶瓷业的发展 D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松动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对外贸易。从材料可知金银钱币不再用于海外贸易,而瓷器、丝绸成了海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官营丝织业主要服务于皇室,外销的陶瓷主要来自民窑,直接刺激了民窑陶瓷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7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矢参分,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解析:材料严格按照箭的不同用途区分出不同标准,如矢、茀矢、兵矢、田矢、杀矢等的生产标准不同,可见官营手工业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列举了矢、茀矢、兵矢、田矢、杀矢等,产品确实丰富,但生产是否多样却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弓箭生产的分工,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产量和规模化生产,故D项错误。答案:A8上海县志记载,明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当时该地区植棉、摘棉多由妇女完成,而轧花、弹花多是由男子来承担,农闲男子纺纱织布也不足为奇。所以上海四邻又有“男纺女织”之说。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出现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解析: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中时间信息“明嘉靖”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是以男耕女织为劳动分工,材料中出现了“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家庭男女分工,并没有体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D项与男尊女卑无关且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B9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解析:材料体现了重视技术的传承,但是不能说明重视技术的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技术市场的垄断,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工匠进行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工匠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故D项错误。答案:C10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私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私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私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解析: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原因在于其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A项正确。官营手工业技术仍占优势,排除B项;地理位置不是私营手工业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是阻碍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因素,排除D项。答案:A11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已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材料二明代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说:“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光火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一镇,僻处浮邑境,周袤十余里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靡不藉瓷资生。(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2)材料二表明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