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骨质疏松症2.ppt_第1页
课件:骨质疏松症2.ppt_第2页
课件:骨质疏松症2.ppt_第3页
课件:骨质疏松症2.ppt_第4页
课件:骨质疏松症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质疏松症,绍兴护士学校 孙宏伟,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机体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 医学上还没有安全有效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的方法 正确认识、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源于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和器官功能退化。 进入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大幅度下降,体内一些有利于骨生成的因素减少,有利于骨溶解的因素增加,造成骨量丢失。 器官功能如肾功能退化,不能合成足够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和钙的生物学利用度下降,丢失的骨得不到补充,逐渐发展成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骨强度实际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的整合。 骨质疏松症发病早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然而一旦出现骨折现象时,已是严重阶段了。 医学界称骨质疏松症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是“影子杀手。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 骨质疏松是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 每年的世界骨质疏松日均提出一个鲜明的活动主题,以便围绕该主题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骨健康指标,1. 骨强度。是指骨骼质量和骨骼抗骨折能力,反映骨量和骨质量的整体水平。 2骨量。即骨密度,若骨量减少,则骨强度降低,骨量可用骨密度仪准确测得。 3骨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与骨骼的结构、骨转换率、矿化程度、累积损伤、骨基质蛋白等多种因素有关。,钙的代谢,钙是体内的主要元素之一,含量仅次于碳、氢、氧和氮,列居第五位。 正常人体钙的总量约1000g,其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为骨钙。 其余不足1的钙,存在于体液及软组织中,体液中的钙称为循环钙。钙在血浆中保持着恒定的浓度,称为血钙。 钙作为骨骼矿物质(占63)的主体,与有机成分(如胶原蛋白及骨细胞3637)一起构成骨骼,承担身体的重量。,钙的代谢功能,(1)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承担身体的重量,提供对食物的咀嚼。 (2)体内的钙量与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保证机体举手投足和面部表情变化和心脏的收缩。 (3)激活或调节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以催化各种反应包括血液凝固要多种酶,各种激素分泌所需的酶。 (4)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保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 (5)细胞内生物电信号的传导与钙的调节也密切相关,如心电、肌电、肠电、脑电等。,钙的代谢-钙迁徙,人到50岁左右,钙代谢平衡开始失调,吃进去的钙不能正常吸收进入骨骼。为保证人体生理机能的正常,骨骼中的钙被动员出来“救急”。这种钙从骨骼中释放出来的逆向运动称为“钙迁徙”。 “钙迁徙”使骨骼中的钙减少,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相对增加。 一方面是骨骼缺钙,引起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和各类骨折:另一方面是血液和细胞内钙含量增高,导致钙在血管壁和心肌、肾脏等组织中沉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结石等老年性疾病。 “钙迁徙”现象是人体衰老的特征之一。,钙的代谢,不同年龄人群的代谢。 第一阶段为骨量上升期,20岁以前主要为骨的生长阶段,其后10余年骨量继续增加,约在3035岁达最高值,称为骨量峰值。青春期是骨量发育的关键时期。 第二阶段是骨代谢平衡期,女性自30岁到50岁(绝经期),男性自30岁到70岁左右,此期钙摄入量充足,可促进骨量形成和提供足够的矿物质,对骨量峰值的保持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为骨量减少期,每年下降约为总量的0.7。当骨量降至一定程度时,骨骼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甚至压缩变形,很小外力即可引起骨折,这就是骨质疏松症。,钙的代谢,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对钙的需要增加,因而钙的吸收率也相应增加,可达5070。 年龄增长后钙吸收率逐渐下降,6079岁老人可比2050岁者下降13左右。 体育运动、体力劳动等要求骨骼强度增加,引起钙需要量增加,因而可间接促进钙吸收。,钙的代谢,钙的吸收与排泄保持着相对平衡。钙的吸收与排泄在体内始终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只要是平衡就会存在钙的移动,只是交换量很低,仅为50mg-吸收的多,排出的也多,这是因为人体没有一个将多余吸收的钙储存起来的地方,它只能将多余的钙排出体外,保持着一种相对收支平衡。 35岁以后,基本上是排出略占上风。为此,钙的补充是完全必要的。,钙的代谢,中老年人每月钙需要量在10001200mg,只要能满足此量,就可以减少钙从骨骼中流失。 体内钙主要通过肠道和泌尿系统不断代谢排出。 正常人每天排出量260-350mg,高温作业者每天从汗中丢失钙可高达1g,哺乳期母亲每天通过乳汁排出钙150-300mg,补液、酸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或VitD过多、长期卧床等均可使钙排出增多。,钙的代谢-钙、磷平衡,在饮食中钙、磷比例最好为1:1;不过也有人认为,比例在2:1或l:2之间也是令人满意的。其中任何一种过量都会妨碍吸收。若有大量的维生素D存在(不论是由膳食或由阳光提供),钙、磷的比例就不那么重要。 磷在人体内分布很广,是人体软组织结构的重要成分,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功能,在细胞核中尤为重要。磷广泛分布在动植物性食物中,如肉类、豆类、鱼类等,与蛋白质、脂肪结合成核蛋白、磷蛋白和磷脂,一般不会缺磷。,钙的代谢,阳光 皮肤 人的皮肤中有7脱氢胆骨化醇-日光(紫外线)-骨化醇(维生素D3),钙的代谢,人体钙质的缺少,在不同生长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即青少年期及孕期的缺钙与中老年人的缺钙有着本质的不同。 对于青少年及孕妇,由于成骨及胎儿的需要,钙质绝对缺乏,称之为真性缺钙,解决的途径当然是通过补充钙质来实现。 中老年人的缺钙(主要表现在由骨钙流失所造成的骨质疏松三大症状)是功能性缺钙,又称为假性缺钙。,钙的代谢,(1)中老年人由于机体日益衰老,使细胞膜上的脂质代谢紊乱,构成细胞膜的磷脂缺损并大量脱落进入血液,使血液中血磷含量增高,造成血液中动态钙一磷平衡破坏。机体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在甲状旁腺素(PIH)的作用下,将骨钙转化为血钙(造成骨质疏松),使血钙含量增高。此时中老年人(51-88岁)的血钙含量较青壮年(2141岁)略高,降钙素(CT)值也明显偏高。,钙的代谢,(2)随着年龄的增高,中老年人的肾功能衰退,而使骨形成的主要蛋白质BMP-7的水平也同步下降,而BMP-7表达的主要部位不在骨组织,而在肾脏,这使含量甚高的血钙不能形成骨,钙返回钙库,多余的血钙便排向血管、细胞且软组织。造成细胞和组织老化的典型特征是高血压、血管硬化、各部位的钙化灶等。,钙的代谢,(3)血钙的增高并不能修复已丢失的“旧骨”,反而沉积在骨骼的关键部位,形成各种肥大性关节病变骨刺或骨质增生,或沉积在细胞组织中形成钙化灶。 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钙化灶是中老年入易发生的疾病,这种情况下补钙,只能是多补多丢并进一步促进老化。,钙的代谢,(4)老年人对于成骨有很大作用的钙元素,能否对防治骨质疏松起到积极作用,完全取决于骨质状况。 中老年人一般骨质状况较差,有些人骨胶原、蛋白质缺失严重,钙元素已不可能沉积到骨骼上,这时如果仍一味地补钙,只会使大量难以沉积的钙在体内游走,并沉积在不该沉积的地方,导致异位钙化、肾结石等病的发生。 骨质疏松患者在摄入大量钙后如果不能正常吸收,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性还会大幅上升。,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因素,钙的缺乏。 形成原因有性激素水平下降、缺乏运动、营养不合理及VitD缺乏等四大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因素,胶原蛋白。 骨骼生成时,必须合成充足的胶原蛋白纤维作为骨骼的框架材料 胶原蛋白为骨骼中的骨锁,是骨骼系统中结缔组织的营养成分,其作用有: (1)身体吸收的钙必须依附在胶原蛋白上才有可能大量沉积于骨骼中; (2)存在于关节中,决定着关节的润滑性、防震性; (3)存在于软骨中,使软骨减少摩擦; (4)存在于基底层中,使其具有良好的变形性和分隔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因素,基因缺陷。 骨质疏松症可能是多基因的疾病,这些基因(例如VitD受体基因)可能参与骨量的获得和骨转换的调控。 德国科学家对160名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240名健康女性进行基因研究发现,受体的基因变异明显高于健康组,高出正常人的3倍,表明受体对于维持正常骨密度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1种族。白种人和亚洲人骨质疏松的危险高于黑人。 2性别。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 3年龄。骨密度随增龄而下降骨折率随增龄而上升,所以年龄是骨质疏松症最明确的危险因素。 4绝经。女性绝经后15年可发生骨的快速丢失,易患骨质疏松症。 5家族史。父母有过髋部骨折,子女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6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BMl)。身材瘦弱者骨量低下,易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7营养。钙和维生素D撮入不足可导致骨质疏松。 8性激素低下。男女性激素缺乏都会发生骨质疏松。 9不良生活方式。吸烟、过度饮酒、过多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等易发生骨质疏松。 10缺乏身体锻炼。长期久坐及卧床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高。 11患有某些疾病。如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易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分类,三种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疼痛是其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在骨量减少期,就可出现全身骨骼疼痛,尤以腰腿疼痛最为常见,其余依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上臂。 主要是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消失,骨膜下皮质骨的破坏所引起 长久可导致身高变矮、驼背,影响生活质量。,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骨折 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主要发生在四个部位:脊柱、腕骨、踝骨、髋骨。 脊柱压缩性骨折,严重时可造成截瘫; 腕部和踝部骨折,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髋部骨折导致下肢运动障碍,许多患者因此致残 。,实验室检查、诊断,血钙。正常或增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不能依靠血钙的正常与否来判断。 骨量的测定。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测量是判断低骨量、确定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是评价骨丢失和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实验室检查、诊断,X线平片。此方法最简单,最经济,但不敏感。当骨量减少30或更多时,骨X线照片才能显示改变。一般常用腰椎对骨密度判断:I度:纵向骨小梁明显;度;纵向骨小粱变稀疏,表面粗糙;度:纵向骨小粱不明显。 I度为可疑,度、度为骨质疏松。这对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诊断意义较大,但对早期诊断和检测治疗后骨量增加情况意义不大。,实验室检查、诊断,双能X线吸收法(DXA)。1987年在美国问世,后引入我国。其原理是利用高能和低能射线通过被测物时不同衰减分布来计算骨的能量衰减分布,从而测量骨矿物质。是检测骨质疏松的较理想的方法。 标准定量CT(QCT) 定量超声(QUS)。这种方法具有价廉、无放射性照射源等优势,故可用于孕妇哺乳妇女和儿童,是一种有前途的检测方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1早期发现。 有以下症状时就应该到医院检查诊治:走路或身体移动时,腰部感觉无力、疼痛,并渐渐发展为慢性疼痛,偶尔会突发剧痛;背部渐渐弯曲,身高变锤;骨折可能发生于咳嗽、大笑、弯腰抱起小孩,屈身捡东西时。 骨质疏松症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髋部、椎骨、腕部。 对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做骨密度检测即便正常,也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预防 从儿童期开始,争取要有一个最好的骨峰值,所谓骨峰值,是每个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时的骨密度值,一般出现在3040岁,受出生后营养、发育和遗传等因素影响。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不喝浓茶。不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品。,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预防 一生补钙,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钙质以保证身体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加强运动。凡是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尤其是嗜好承重运动的人,其骨密度及强度明显高于同龄人 定期测定骨密度。,骨质疏松症的治疗,1合理膳食补钙。 牛奶和乳制品是优质钙的来源。每100g牛奶含钙120mg。每天如饮两袋牛奶,可提供400mg的钙。 膳食中的蔬菜也是钙的较好来源,如甘蓝莱、花菜、韭菜、芹菜、荠菜、小白菜、萝卜叶、豌豆苗。油莱、扁豆、毛豆等均含有丰富的钙;小虾皮、酥炸小鱼。芝麻酱、鱼虾、鸡蛋等也含钙较高,玉米和强化钙食品也可选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1)补钙时吃醋,事半功倍。 (2)补钙和磷,效率更高。 (3)补钙忌草酸,浪费最小。应忌食或少食菠菜、苋菜和竹笋等富含草酸的食品 。 (4)晚饭时补钙,吸收最好。 (5)补钙不是越多越好 (6)补钙更要补充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在猪蹄、肉皮、牛蹄、牛筋、鸡翅,银耳中含量较多。,骨质疏松症的治疗,2运动。运动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减少骨折发生。 (1)活动方式决定骨量。运动或体力活动是决定骨量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后才能发挥改善骨密度(BMD)的作用。 保持日常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或维持骨量,但步行更长距离并没有产生更好的效果。绝经后妇女背部力量越大,则腰椎骨密度就越高;从事体力劳动的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发生率比脑力劳动者低。 运动方式影响骨密度。跑步的50岁以上男女老人腰椎骨量显著高于非跑步者,高负荷承重运动员比低负荷非承重运动员骨密度高。阻力运动给了骨骼较大的负荷,因此力量训练者具有较高的骨密度。 (2)不同的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不一样。,骨质疏松症的治疗,3光照。阳光对人体来说是最好的补品,太阳中的紫外线可使人体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人体内产生的维生素D可以调节体内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可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每天摄入维生素D5ug(200Iu)即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骨质疏松症的治疗,4药物。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抑制骨吸收 促进骨形成 对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1)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雌激素。 适应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卵巢早衰或切除者。 禁忌症: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子宫内膜异位;不明原因阴道出血;活动性肝炎;结缔组织病。 药物:尼尔雌醇l2mgw;替勃龙1.252.5mgd。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机理:能够和体内各类型靶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选择性激活或雌激素样作用,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 药物:雷洛昔芬60mgd。,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降钙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有镇痛、改善钙平衡、减慢骨丢失的作用。 药物:A、鲑鱼降钙素(密钙息)50100单位,每周二次,肌肉注射。B、鳢鱼降钙素(益钙宁)20单位,每周二次,肌肉注射。 二磷酸盐。作用机理不明。适应于骨吸收明显增强的代谢性骨病。 药物:依替磷酸钠400mgd,餐间空腹服,共服两周,通常需隔月一疗程;阿仑磷酸钠10mgd,服药期间无需间歇。,骨质疏松症的治疗,(2)促进骨形成的药物。目前尚无确实刺激骨形成的药物。 (3)对症治疗。 有疼痛者,可给予适量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有畸形者,采用固定或矫正术。 有骨折,给予牵引、固定、复位等手术。,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肾、脾两脏有关。骨的生长、发育、强劲,衰弱与肾精盛衰关系密切。 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肾精先天来源于父母,后天来源于脾肾化生的水谷精微,睥虚则化源不足,肾精得不到滋养补充而匮乏。肾精乏源,骨骼失养而脆弱;脾气不足固摄无权,终至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1)肾精不足:腰背酸痛,腿膝乏力,神疲倦息,眩晕健忘,咽干唇燥,盗汗颧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肾填精。 方剂:龟鹿二仙汤(医方考)合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加减。 组成:龟胶、鹿角胶、黄芪、人参、枸杞、当归、川芎、赤芍、甘草、仙茅、仙灵脾、牡蛎、延胡索。,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2)脾气虚弱:腰脊疼痛,活动不利,四肢疲惫,身渐佝偻,胸闷气短,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方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加减。 组成;白扁豆、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怀山药、莲子肉、薏苡仁、桔梗、砂仁、大枣、当归身、黄芪、白芍、小茴香、陈皮、木香、制乳没。,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3)瘀血阻络: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轻则俯仰不便,重则痛剧不能转侧,不耐久坐疼痛缠绵,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组成:黄芪、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川芎、威灵仙、细辛、延胡索、桂枝。,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外用方 经验方(马禄林41例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热敷治疗中国骨科,1993):防己、威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续断、狗脊各100g,红花、川椒各60g,共为细末,每次用50100g,醋调后装纱布袋,热敷于腰背部,每次30分钟,1日1次。有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