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灾后群众心理辅导.ppt_第1页
如何做好灾后群众心理辅导.ppt_第2页
如何做好灾后群众心理辅导.ppt_第3页
如何做好灾后群众心理辅导.ppt_第4页
如何做好灾后群众心理辅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做好灾后群众心理辅导,危机教育,害怕和恐惧是人生无可避免的经验,而重要的是我们从其中学习到什么。 过去有人幸运地一辈子未曾遭遇到任何大危机或挫折,但今日我们都碰到百年罕见的大地震,是不幸,是幸。 不幸的是我们必须从惨痛的灾难事件中承受教训,幸的是我们也可以从这经验学习到宝贵的功课,那就是危机教育。,虽然我们期盼不再有如此的灾难,也希望我们的亲人不要碰到,但是谁又能预知未来呢? 如果我们能好好掌握这个教育的契机,相信我们和我们的亲人不仅能更有危机预防和处理的能力,而且超越灾难事件学习到更多的安身立命之道。 如果这次大地震,你和你的亲人未有任何伤害,除当存感恩之心和对受难者关怀之外,让我们从不幸之大幸中获取学习机会,帮助我们及我们的亲人今后免于伤害和逃避灾难吧。,“当上帝要送给你一件礼物时,往往用危机做包装纸。”,主要内容,各种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突发事件(emergency)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 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 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对于心理学家而言,突发事件又称为危机事件。,危机事件的表现特性,(1)突发和不可预知性,如地震、矿难、空难、交通事故、急性疾病等突发事件、灾难。它一下子扰乱了个体的正常生活。 (2)给个体带来紧张和压力(威胁性),如与个人有关的婚变、失业,与社会有关的骚乱事件、美国911事件、全球范围的禽流感疫情等都给个体带来极大影响,甚至引起恐慌。 (3)惯常的处事方法是无法解决的,比如:亲密关系破裂、亲人离世、校园暴力事件、扩大性自杀事件等等。个体常用的处事方法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应对困境。,发生危险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地震发生时:应先躲避后逃生,等摇晃停止后再出门。躲避时不要站在房间中央,应及时寻找有支撑物的地方躲避。撤离时应走楼梯,不要乘电梯。 地铁故障时:要注意听地铁人工广播,并听从工作人员统一指挥和引导,沿着规定方向疏散。 最好用湿的衣服、毛巾、口罩等织物蒙鼻,逆风而行,不要深呼吸。 乘船落水时:应迅速穿上救生衣,发出求救信号。除非别无他法,否则不要弃船。 一旦弃船,应迎着风向,双臂交叠在胸前,压住救生衣,双手捂住口鼻跳水。,高楼失火时:逃生勿入电梯,利用楼梯救急。身居楼层较高时,可用房间内的床单、窗帘等织物撕成能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系在窗户或阳台的构件上向无火层逃离。 当所有通道被切断时,最佳的避难场所是卫生间。 食物中毒时:应马上向急救中心120呼救,随后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催吐,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减少毒素的吸收。 还有,突发事件基本应对策略,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首先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利用自己平时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尽量保护自己,使损害降到最低。 在危急关头,冷静和理智比什么都重要! 一些地震中获救的实例充分说明。,危机事件后的各种反应,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这些认知情绪反应、身体症状与行为反应包括:,一、认知情绪反应,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内疚或罪恶感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一、认知情绪反应,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 心里觉得很空虚 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二、身体症状,疲倦 失眠 呼吸困难 发抖或抽筋 做恶梦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恶心 晕眩 心神不宁 头昏眼花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 拉肚子 肌肉疼痛 子宫痉挛 月经失调,三行为表现,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亲友、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甚至出现暴躁易怒的情形。 记忆力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 表面上的平静掩盖内心的痛苦。 对于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危机影响人群,灾难发生后,大家一直注意受灾最严重的地方,然而通过电视、收音机、报纸、网络等方面的报道,我们这些处于非受灾区的人民来说我们也同样可能会出现上述的一些反应。 如有人反映自从5月12号的地震发生以后,觉得自己的心情一直没有办法平静,而且每当看到那种非常刺激的图片和画面的时候,特别有流泪的冲动,甚至对于自己生活的很多东西可以全然不顾甚至是对于小小的一些问题就很容易会有一种愤怒情绪。,有关对话,大家又全部出来了,怎么办啊?好瞌睡啊,又冷。老师,怎么没人来安排啊?又谣言。 5/15/00:23 谢谢老师,您的话在“迁徙时刻”很有力量。我当时就很想听到学校的广播告诉我们没事让我们回去,可是什么都没有。 老师,是不是又要震啊?我坚持不了了,我想回家。天天都睡不好。555555,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危机是一种心理认知,当事人认为某一突发事件或境遇是个人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所无法解决的困难。 除非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否则危机会容易导致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 心理危机意味着对内心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紧张、混乱。 如果不能得到控制和及时缓解,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甚至永久的创伤。,不同人群的心理冲击,幸存者:亲身经历生死关头之后,余悸犹存是相当普遍反应,也可能在逃过劫难之后,自觉苟活而 对不起死者,产生罪恶感。 救援人员:日以继夜投入救灾,除了体力透支之外,目睹越来越多的人员死伤惨状,错愕、挫折感、内心疲惫,甚至愤怒都可能爆发。 罹难者家属:焦急、哀伤的情绪十分常见,当亲人获救的希望落空,愤怒、指责可能接踵而来。 社会大众:接收到灾难信息、收到灾难间接影响的群众,内心蒙上阴影,忧郁情绪可能久久不散,可能对未来丧失希望。,图 危机的发生、发展和干预,震后危机干预的必要性,灾难一旦发生,大到整个社会、小到受灾个人和家庭,不仅经济承受能力受到严峻的挑战,而且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的安定局面都将受到考验。 心理危机干预即“心理救灾”,是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 地震发生后,不少人还摆脱不了心中的恐慌,飞来的天灾横祸,给人们留下的不只是痛苦的记忆。,在灾难面前,人们应该寻求更人性化、更加有效的救助。 对于学生,需要消除其恐慌心理,灾民需要心理治疗摆脱地震后遗症。 “心理干预”作为心理学术语,在以前的灾后重建中我们听到的并不多。 因为人目睹灾难而极易产生“创伤后遗障碍”,“心理干预”就是防止当事人及相关人员产生这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走出绝望、无助心态,最大限度降低社会负面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