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中医学专业建设总结.doc_第1页
石家庄中医学专业建设总结.doc_第2页
石家庄中医学专业建设总结.doc_第3页
石家庄中医学专业建设总结.doc_第4页
石家庄中医学专业建设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专业建设总结重点学科情况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龙头,医院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对我院的学科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我院现有局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建设学科3个。医院近年通过学科建设,深深体会到学科建设是人才队伍的培养、学术水平提高的好方法,因此全院上下形成重视学科建设的良好局面。局级重点学科:中医儿科: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创建于1958年,1979年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中医儿科学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2年被确立为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小儿肺炎医疗中心,200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儿科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本学科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方向明确,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该学科带头人王雪峰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并有多项成果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在王雪峰教授的带领下,学科不断发展和完善,建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唯一一所中医病毒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一个集科研与临床为一体的开放型实验室;在教学上,承担了辽宁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博士、中医儿科硕士、本科、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为国内中医儿科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儿科专业人才;具有稳定的学术发展方向,主要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哮喘等疾病的研究;始终将中医特色和提高临床疗效作为学科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建立了一系列专病的中医临床诊疗规范,促进了临床诊疗的客观化和标准化。目前,该学科在学科带头人王雪峰教授带领下,不断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将对全国中医儿科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起到重点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医儿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是我省实力雄厚的学科。50年代末期我院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名老中医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西学中人才;60年代中期西学中研究生班高级学员毕业后,全部充实到我院临床各科,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各科的学术带头人,使我省中西医结合临床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80年代后被批准为硕士点学科,首批省级重点学科,97年再次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学科,90年代与上海、北京等联合培养博士生,2001年又被国务院学位办授予博士授权学科。 该学科带头人杨关林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名中医。在他的带领下,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确立稳定的研究方向,现有六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该学科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将继续提高课题水平,以临床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进一步从细胞、受体、分子、基因水平探讨中药制剂防治各种疾病的作用机理,深入开展中药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研究,为中药创新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中医理论进行突破,创新,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规律,采用多种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手段,筛选出稳定、可靠的中药制剂。进一步提出新理论、新疗法、新制剂,应用于临床,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也力争使本学科达到国内一流的科研、临床水平。校级重点学科内分泌科:该学科在2004年为校级建设学科,2005年通过评估为校级重点学科。内分泌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该科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 , 中、西医并重,使内分泌代谢病的综合防治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先后承担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为糖尿病、甲状腺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做出了积极贡献。内分泌科拥有雄厚的人才基础,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科内拥有博士学位4人,博士在读1人,拥有硕士学位4人。在省及国家级期刊发表教学论文多篇,主编中医内科学英文教材一部。内分泌科现运转省,市级课题8项。获省及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DNA损伤和富碘中药对甲状腺损伤机理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国内,国外相关领域的前沿,在辽宁省及国内内分泌界有一定影响,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内分泌科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辽宁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多年来,该科不断总结和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名符其实的纯中药制剂,在治疗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病,肾上腺及垂体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省内外内分泌代谢病患者的康复做出了积极贡献。学科带头人于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指导教师,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辽宁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沈阳分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耳鼻咽喉科:该学科在2004年为校级建设学科,2005年通过评估为校级重点学科。耳鼻喉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现有三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有与本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及成果支撑,并有计划的开展了本学古今有关耳聋耳鸣、慢性扁桃体炎及慢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研的新观点及方法学。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中、初级人员12人,建立了完整而详实的学科管理制度以及人才规划。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梯队清楚,培养方式较为丰富,导师队伍强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学科带头人孙海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级科研课题三项,已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科室拥有日本成像纤维鼻、咽、喉、气管镜、丹麦电测听仪、美国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仪、美国鼻窦内窥镜等大型诊疗设备。科内既具有中医药的特色治疗,又可开展耳鼻喉科常规和急诊手术。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承担着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及临床带教任务,能够将研究成果充实到教材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不断达到医教研一体化运行,保证了学科的良性发展。消化科:该学科在2004年被确定为校级建设学科,2005年通过评估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1999年被辽宁省卫生厅首批命名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消化病重点专科,2002年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命名为中医消化病重点专科。本学科现有研究方向4个:1. 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2. 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3.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4.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研究。学科带头人王垂杰教授,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免疫化学实验室主任。自1983年本科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消化专业的医疗教育科研工作,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医硕士学位获得者”光荣称号,1995年被国家青联、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003年被辽宁省卫生厅命名为“辽宁省名中医”。科内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师18人,其中:60岁以上2人;51-60岁3人;41-50岁4人;31-40岁7人;30岁以下2人。60岁以上都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造诣,是消化重点学科建设的学术带头人。诊疗技术精湛,结合篝理化设备,突出传统中医特色,集名老专家验方与现代中医药学研究于一体,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中西医相结合的诊疗方案,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疗效显著,取得可喜成果,为广大患者解除了常年困扰的顽疾。 该科作为辽宁中医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留学生的临床学习基地,同时承担国内消化专业进修生的培养任务。多年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八五”、“十五|攻关课题在内的各种省级上中医药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十余项。曾获辽宁省政府一、二、三等奖多项,主编消化病中医药治疗相关专著多部,为祖国中医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外科:2004年被确定为校级建设学科。本学科主要由血管外科、肛肠科2个临床科室构成。本学科确定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一效膏治疗各种慢性溃疡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三个研究方向针对三种疾病均是临床中的多发病、难治病,本学科以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为指导,申报了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获得各类课题资助经费近30万元,已结题7项,在研3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及省科持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学科带头人吕延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基金评审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学科成员共13名,副高职以上8名,硕士以上学历6名,学术梯队整介,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神经内科:2004年被确定为校级建设学科。本学科点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单位。针灸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治疗中心,全国针灸临床辽宁治疗中心。目前有稳定的研究方向6个:眼针疗法的应用及机理研究;脑及实验研究;帕金森血管病的针灸及中药治疗研究;痴呆的针灸及中药治疗研究;抑郁症的针灸及中药治疗研究;项丛刺疗法的机理及临床研究。科研方面中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省教寻、省科委课题多项,专著3部,发表学术文30余篇。教学方面积极开展教研究,重视教材和教参的层次和特色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培养了近40余名硕士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学科带头人王健教授,主任医师辽宁省卫生系列评委,辽宁省血栓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康复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辽宁省针灸学会理事,全国脑病学术委员会委员。临床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学科队伍合理,中医妇科:2004年被确定为校级建设学科。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学科有3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科研:复方坤草汤治疗ABO血型不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白斑、号方治疗女阴营养不良获“九五”期间科学技术成果,调经冲剂治疗皮下埋置避孕剂导致月经紊乱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学科带头人陈莹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委,辽宁省中医药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学科有学科成员19人,正高职11人,副高职4人,学经纬度结构比较合理,职称队伍整齐,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学位点情况我院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内科、中医儿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率100%。硕士点情况:硕士点名称成立时间建设情况中医诊断学1995年研究方向:中医药抗衰老研究;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医对情感障碍的诊治研究;中医诊断学网络教学研究科研及教学成果:2004年,教研室制作的中医诊断学CAI教学课件,荣获全国中医药教育技术教学软件评比三等奖,荣获辽宁中医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中医内科学1998年本学科点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单位,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及合理的老、中、青学术梯队,教学、临床及科研硬件环境先进,中西医医疗技术精湛,研究生培养计划周密严谨。涵盖肾脏病、呼吸、中医急症、内分泌、肿瘤、血液、消化、风湿免疫等研究方向。 科研及教学成果:目前中医内科学位授权学科点所有专业均为省级以上重点专科,具有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多项科研课题,能满足研究生所需病毒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实验,可以从多角度、多程次进行学术研究。目前已经取得多项科研教学成果。 中医外科学1993年涵盖周围血管病、疮疡病、肛肠疾病、泌尿及男科疾病。科研工作: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项,正在运转中3项。科研及教学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医骨伤科学1990年涵盖骨关节创伤、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创伤、痛风性关节炎科研:简明生理学获省科学进步三等奖、创建骨伤专业培养专科人才 1989年获辽宁省教委二等奖 1989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教师称号中医妇科学1984年涵盖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治疗妇科炎症,中医药治疗反复自然流产科研及教学成果:复方坤草汤治疗ABO血型不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白斑、号方治疗女阴营养不良获“九五”期间科学技术成果,调经冲剂治疗皮下埋置避孕剂导致月经紊乱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儿科学 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小儿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小儿脑系病证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中医药防治肾系病证的研究科研及教学成果:1、小柴胡汤防治柯萨奇B3病毒感染及免疫损伤机理研究 辽宁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1年 2、抗心肌炎冲剂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与实验研究 辽宁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2年 3、心炎宁颗粒剂新药开发研究 沈阳市科技成果 2004年 4、新世纪全国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西结合儿科学主编 2005年 中医五官科学1986年耳鼻喉科:辽宁中医耳鼻喉科教研室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我国中医院校最早的硕士点之一。拥有日本OLYMPUS呈像纤维鼻咽喉气管镜、丹麦OB922电测听仪、美国COBLATOR低温射频冷凝治疗仪及美国STYKLE鼻窦内窥镜等大型诊疗设备合人民币约100余万元。科内既具有中医药的特色辨证论治又可开展常规和急诊手术治疗。日均门诊量约100余人次,现有病床20张。曾是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的主编单位。现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课题三项。辽宁中医耳鼻喉科为慢性扁桃体炎及耳聋耳鸣的专病基地。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我院应用该疗法已有40余年历史,前期工作证实了中医烙法具有疗效可靠,施治时毫无痛苦,不出血,患者易于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及老年性聋取得显著疗效。近10年来我院病房、门诊治疗耳聋耳鸣千余人,其范围已辐射东三省。每年创效益数十万元。研究方向:耳鼻咽喉科的中医药治疗科研及教学成果:泻火治聋冲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整理与研究 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眼科:眼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科研及教学成果:1.“猪鬃针治治疗青少年近视511例”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2.糖视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省教委课题中西医结合临床1984年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是我院重点学科。本学科技术力量雄厚,学科内拥有周学文、张静生等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合理。学科涵盖各省重点学科,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本学科技术力量雄厚,学科内拥有周学文、张静生等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现有较多的具备博士与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学术梯队合理。学科涵盖各临床专业,尤以心血管、内分泌、消化、肿瘤、血液科较强。该专业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且成果突出,近年来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先后中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课题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紧密相连,部分研究已属国内领先水平。学院为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创立了良好的条件,自96年以来利用地方及院内投资,建成了病毒实验室、SPF动物实验室等,各种实验设备近2000万,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自学位点建成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临床医疗、科研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学科有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国内外有较强的学术支持和合作单位。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已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外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培养高层次医疗人才的理想基地。博士点情况:博士点名称成立时间建设情况中西医结合临床2000年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是我院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是我省重点学科,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本学科技术力量雄厚,学科内拥有周学文、张静生等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现有较多的具备博士与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学术梯队合理。学科涵盖各临床专业,尤以心血管、内分泌、消化、肿瘤、血液科较强。该专业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且成果突出,近年来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先后中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课题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紧密相连,部分研究已属国内领先水平。学院为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创立了良好的条件,自96年以来利用地方及院内投资,建成了病毒实验室、SPF动物实验室等,各种实验设备近2000万,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自学位点建成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临床医疗、科研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学科有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国内外有较强的学术支持和合作单位。学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已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外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培养高层次医疗人才的理想基地。中医内科学2000年本学科点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单位,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及合理的老、中、青学术梯队,教学、临床及科研硬件环境先进,中西医医疗技术精湛,研究生培养计划周密严谨。涵盖肾脏病、呼吸、中医急症、内分泌、肿瘤、血液、消化、风湿免疫等研究方向。培养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比较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坚实的中西医基础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富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参与国际医学科学竞争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中医人才。目前中医内科学位授权学科点所有专业均为省级以上重点专科,具有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多项科研课题,能满足研究生所需病毒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实验,可以从多角度、多程次进行学术研究。目前已经取得多项科研教学成果。 中医儿科学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小儿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小儿脑系病证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中医药防治肾系病证的研究科研及教学成果:1、小柴胡汤防治柯萨奇B3病毒感染及免疫损伤机理研究 辽宁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1年 2、抗心肌炎冲剂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与实验研究 辽宁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2002年 3、心炎宁颗粒剂新药开发研究 沈阳市科技成果 2004年 4、新世纪全国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西结合儿科学主编 2005年博士后流动站1个。重点专科情况附属医院现有中管局重点专科2个,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11个。目前附属医院以2个中管局重点专科为龙头,以11个省级重点专科为主线,带动医院专科建设水平,突出中医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打造更多的名医、名药,为医院打造标志性中医院奠定坚实基础。肾内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是辽宁省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由门诊、病房、血液透析中心,中医内科教研室四部分组成。门诊设有三个诊室,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常年出诊,并设有专家门诊。病房设有50张床位;血液透析机6台,并有一支高水准的技术队伍,科内现有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硕士学位占多数。作为辽宁中医大学博士,硕士,本科,护理专业人员的实习基地,为中医肾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治疗特色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 疗效确切有许多患者因慢性肾衰苦于没有办法治疗,又没有经济能力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倍受折磨。我们科运用中药“降氮煎剂”保留灌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6%,为众多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此项科研成果以通过省科委鉴定。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 扬长避短肾病综合征临床比较常见,但患者病情经常反复,很是无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办法,取西药激素起效快的优点;采中医治疗疗效稳定同时可相应减少西药副作用的长处,使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下降,疗效稳定。中药加仪器治疗慢性肾炎 疗效理想慢性肾炎病程较长,如不能很好的治疗,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尿毒症。我们运用中药口服加肾病治疗仪穴位导入治疗,使病人蛋白尿程度减轻,同时保护肾功能,延迟肾衰出现,提高病人的自下而上质量。中西药结合治疗反复发作尿路感染 防止复发有些泌尿系感染的患者,由于长期反复发作,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菌耐药,甚至出现霉菌感染,是治疗中的难关。我科采用中药针剂及西药抗生素共同抗炎治疗的办法,减少了细菌耐药及临床反复复发的机率,使患者减少了疾病的痛苦。中药加透析治疗尿毒症 特色突出尿毒症的患者,体质比较虚弱,由于长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大都营养不良,表现出正气不足的一派虚象。运用中药扶助正气,使患者体质增强,配合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有效清除体内毒素,效果更理想。血液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是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液重点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协建单位,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华医药栏目及省市多家媒体曾多次对该科进行介绍。该科现门诊设有2个诊室,1个微波治疗室,病房开放床位50张,并有无菌层流床两张。设备先进,专业力量雄厚,诊疗技术精湛,在以中医药为主,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中西医结合,千方百计提高临床疗效。其治疗理念是:让病患获最大效益,最小风险,享受高效,优质服务,充分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同时,承担辽宁中医大学本、硕、博及留学生的教学、临床培养任务,为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肿瘤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是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学科中医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的协建单位。门诊设有2个诊室,一个微波治疗室,病房开放床位50张,建有肿瘤射频治疗中心,并有无菌层流床两张。设备先进,专业力量雄厚,诊疗技术精湛,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突出传统中医特色,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还其健康的人生。u 预防:一次预防:提供正确的运动、饮食及调和心态的指导方法及改正不良生活习惯的方法;治疗食道炎的民型增生、慢性胃炎的肠上皮化生、乳腺增生及腺瘤、甲状腺瘤等癌前病变。二次预防:胃癌,大肠癌,乳腺癌,肺癌,食道癌,贲门癌,甲状腺癌,子宫颈癌等早期肿瘤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根治。中医药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上有较好作用。u 根治:通过化疗能够治愈绒毛膜上皮癌,霍奇金氏病,非霍厅金氏淋巴瘤(中高恶性度),睾丸癌;通过放疗能够治愈某些鼻咽癌,食道癌,子宫颈等。中医药配合放疗,化疗可以明显减轻对血液,消化道,呼吸道的毒性,并增加疗效。另外,中医在治疗晚期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前裂腺癌,软组织肉瘤,头颈部癌,膀胱癌,胃癌,大肠癌,脑瘤,恶性园素瘤,肾癌,胰癌,胰腺癌,肝癌,甲状腺癌等均有相对较好的疗效。u 康复:中医药在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结束后,在机体状态的恢复上有明显疗效。u 安乐(临终关怀):恶性肿瘤终末期的各种病症造成患者的极大痛苦,如疼痛,咳嗽,胸水,出血,腹水,黄疸,排尿障碍,脑转移,食欲不振,恶心等,中医药在治疗这些合并证上有明显疗效,并已建成无癌痛病房。心血管内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全科现有床位50张,拥有先进的心脏监护系统及各种检查手段。门诊设有三个诊室。科室有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全科共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其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7人。医疗技术精湛,能灵活运用中西医理论,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辨症辨病治疗,疗效可靠。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已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心血管科在博士导师杨积武主任的带领下,经历几十年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急型心肌梗塞、肺心病、高血压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等)的方法,并病房有先进的抢救设备及精湛抢救技术,且对各种疾病,制定了规范化的中西医诊疗常规,在临床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疗效。吸引了全国各地患者及国际友人慕名而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危、重症 心血管科急、危、重症较多,单纯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都有其局限性,心血管科对急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均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总结了一套中医针剂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可喜成果,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心血管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引进,目前正筹建心导管室,04年底准备开展心导管介入技术,以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辨证施治提高疗效 根据心血管疾病的不同及患者临床表现、舌脉的变化,进行辨证施治,选方用药。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科室总结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出多种中药制剂,如冠脉1-5号,心肌乐1-5号,强心宁煎剂等,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和青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根据不同的心脏疾病辨证选用各种中药针剂,增加了对急重危患者抢救治疗手段,这也是西医院所不具备的,丰富了治疗方法,是我院的特色。内分泌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该科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中、西医并重,使内分泌代谢病的综合防治水平处于省内领先。该科设有全日制专科门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组织完成年平均35000余人次的门诊任务,已培养硕士20余名,博士5名,进修生30余名。先后承担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为糖尿病、甲状腺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做出了积极贡献。该科是全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栏目及省市多家媒体曾多次对该科进行介绍。技术力量在重视完成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该科也十分重视糖尿病、甲状腺病的教育工作。1998年在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委员会辽宁省分会副主任委员,于世家教授的倡导和支持下,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辽宁中医大学附属医院糖尿病教育中心正式成立。经过5年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建立了门诊病房家庭全程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体系。目前设立了专职糖尿病教育的教授和主管护师,负责糖尿病教育中心工作。使糖尿病教育工作逐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先进设备该科率先引进美国贝克曼公司自动微粒子发光化学检验设备,为中西药疗效观察以及科研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美国产脉冲式胰岛素泵,针对重病人24小时持续输注胰岛素,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开展甲状腺细针穿刺技术,提高了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的准确率。该科还引进智能型糖尿病治疗仪,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循经取穴,通过电生理刺激及声效应原理,达到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膀胱神经病变等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科研项目作为省级附属医院的重点专科,该科总结了一系列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甲状腺病系列方药,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许多外地患者慕名就诊,取药。于教授研制的糖末宁颗粒剂已进入期临床研究阶段,已经为众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解除了痛苦。目前辽宁中医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作为辽宁省卫生厅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已在省内成为该领域的排头兵。全科上下在现任科主任高天舒博士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将为广大内分泌代谢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技术和服务。神经内科(针灸科)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针灸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治疗中心,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历经50余年的发展壮大,如今己成为拥有神经内科门诊、神经内科急诊、脑血管病绿色通道、疑难病会诊中心、针灸门诊、彭氏眼针疗法研究中心、特种针法研究室,康复教研室,2个病区及康复治疗中心,开放100张床的重点科室,年使用率在90%以上,年门诊量4万余人。科内拥有多名国内、省内名医,正副主任医师(护师)15人,硕士生导师6人,博士毕业生l人,硕士生10余人。先后有10多人到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大一院、沈阳军区总院神经科进修学习,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坚持中医、中西医结合办院方向,应用我院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螺旋CT、脑彩超、脑地形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等,结合临床对疾病做出及时准确诊断,采用针灸、中药或针药并举、中西医结合等对神经内科疾病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如脑血管病、脊髓病、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周围神经病、癫痛、眩晕、面瘫、头痛、痴呆等,深受国内外患者赞誉和好评。 目前开展的特色疗法有:眼针疗法结合OT, PT治疗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及康复期,项从刺治疗脑血管病性吞咽障碍,安神汤及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症,闭合埋线治疗原发性癫病,中药外敷治疗颈性眩晕,回天片及针灸治疗脑血管性痴呆,天地止颤片治疗震颤麻痹综合征,水针疗法治疗周围神经病,针药并举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呼吸内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呼吸科协作单位,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该科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诊疗技术精湛,突出传统中医特色,荟萃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的名老中医,现有教授、副教授10余人,其中部分专家在全国中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为国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同时还承担着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在国内居领先水平面。 辩证论治提高疗效中医药在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无毒副作用、经济便宜、疗效可靠的特点。呼吸科应用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在总结名老中医的经验的基础上,本着辨证与辩病施治,选方用药,研制出系列的中药协定方口服,诸如咳喘1号、咳喘2号、咳喘3号、咳喘4号咳喘12号方,院内制剂如清金饮、养阴清肺汤等,并开发了清肺消炎饮、清肺颗粒等新药。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在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疾病、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列疾病方面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极大地满足了前来就诊患者的要求。同时以中医辨证为依据,选用中药针剂静点较快地控制病情,采用有效药物进行穴位贴敷,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减轻疾病痛苦,提高治愈率。中西医结合疗效佳多年来,呼吸科总结了一整套有效的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充分运用现代医学的先进的仪器设备、诊疗手段,如影像学、细菌学、分子生物学、肺功能测定等技术,不断的提高诊断水平。开展重症监护,采用全球哮喘防治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疾病防治指南等规范化诊疗方案,使诊疗技术规范化。标准化,与国际接轨,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疾病,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疑难病症、使西药的副作用明显减少,病情程度减轻,复发率下降,近期和远期疗效都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先进设备做后盾呼吸科拥有先进的呼吸疾病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人工呼吸机、肺功能仪、血气分析仪、压缩雾化器、监护仪等实验设备,进行重症监护,开展肺容量、流速、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血气分析的测定,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准确的实验数据和治疗措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呼吸系统疾病多数缠绵难愈,因此平时的预防调护就显得非常重要。呼吸科每年定期组织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讲解中西医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基本常识,强调中医调护,食疗等方面的内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风湿免疫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该专科设有3个专病门诊,住院病床46张。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5人,医生绝大多数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诊断技术精湛,突出传统中医特色,同时吸取现代医学诊治风湿病的先进经验,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风湿疾病,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中医治疗风湿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实用性强,疗效可信。我科对风湿病关节肿痛治疗手段很多,除中药内服外,还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药物的外洗、外薰、针灸、按摩、拔竹管、拔火罐、穴封等治疗方法,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症、硬皮病、银屑病性关节炎等风湿疾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独特的疗效受到众多患者的赞扬,也获得国内外人士的认同。目前,收治的患者来自全国15个省市、有荷兰、香港的患者前来就医。辨证施治提高疗效根据风湿疾病的不同及患者自身症状及舌脉的各异,进行精确的辨证、选方、用药,选择相应的中医治疗手段,同时科室研制出多种中药制剂,如关节炎1号、2号、3号方,痹证1 号、2号、3号方,熏洗1号、2号方,外敷风湿止痛膏1号、2号等,极大地满足了前来就医患者的要求,并辩证选用中药注射液静点、肌注治疗各种风湿性关节疼痛,进一步提高了各种风湿病治疗效果。各种风湿顽症 中医治疗风湿有它的特色之处,但是单纯的中医疗法不能治愈所有的风湿类疾病,西医治疗风湿病也有它的精华所在。该科对各种难治型的风湿顽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成人斯蒂尔病、硬皮病、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等疾病都取得中医治疗之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每个常见的风湿病都有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近期及远期疗效都非常显著,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病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干诊科系辽宁省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重点专科,承担全省离休人员、现职厅、局级领导,以及省市领导的医疗、保健和急救任务。同是也是AEA international合作医院急救点。 该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高标准监护室、抢救设备齐全、病房环境优雅、舒适。全体工作29名,医生14名,护士15名。14名医生中,其中硕士以上学位者7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徒人,主治医师4人,医师1人,形成了以老年病专业为主,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点专科,科室现运转省级科研课题五项。环境优雅 功能齐全 干诊科现开放病床30张,其中普通病房13间,监护室、抢救室、急救室各一间。所有病房13均配有空调、热水器、电话、电视、冰箱、独立卫生间、美标全套洁具,室内铺有地板,环境整洁优美,配套齐全。 干诊科作为老年病专科,以心脑血管病为主的省级重点科室,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由各种原因(高血压病、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等)引起的眩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系列方剂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对老年进行系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总结出方剂,已应用于临床,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辨证施治,根据眩晕的特点、临床表现的不同,结合舌脉进行精确的辨证,选方用药,以痰浊、血瘀、肾虚等方面结合老年人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研制出眩晕1号、2号、3号、4号方、极大地满足不同证型患者的需求,同时根据眩晕的不同病因选用中医注射静点,通过辨证施治提高了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的治疗效果。骨伤科辽宁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病治疗中心,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拥有多名国内、省内知名专家、教授。现有床位135张。建科50年来,秉承中医骨伤精髓,结合国际、国内骨伤先进技术,在国内、省内具有较高声誉,为东北地区骨科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省级重点专科专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慢性骨髓炎、骨性关节炎、四肢骨折、脱位。设备先进:拥有国内先进的骨伤病多项大型检查、诊断设备,椎间盘镜,关节镜,手术纤维镜,现代化的洁净手术室,进口的先进电器动骨科器械。康复中心拥有DXZ1电脑中药熏蒸中频治疗机,DYJ2A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DYY-3电脑多功能腰椎治疗机,下肢多功能锻炼器等系列化理疗康复设备。中医特色中医整骨:中医手法整骨、小夹板外固定,不手术、不开刀治疗骨折、脱位。中医药辨证治疗:总结几十年临床科研成果及名、老专家、教授经典方剂精髓,研制出多种中药制剂:接骨号、接骨号、骨蚀汤、颈腰痛号、颈腰痛号、颈腰痛熏蒸剂、股骨头坏死熏蒸剂、骨性关节炎熏蒸剂、补正续骨丸、新止骨增生丸等几十种制剂,新身痛逐瘀汤,。康复治疗:“整体治疗”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等疾病。妇产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是辽宁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该科门诊设有中西医诊室、节育手术室、妇保门诊、检查室、治疗室等。住院部有病床40余张,包括妇科及产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妇产科专家,有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10余人,临床经验丰富,利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诊治妇产科常见疾病、疑难及急危重症。ABO血型不合及其他免疫性流产该科采用中药治疗ABO血型不合,已有20多年的历史,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整套规范的治疗方案,每年都有很多由于血型不合造成反复流产的患者慕名前来诊治,在该科治疗后喜得贵子,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赞誉。近年来该科又对其它免疫性因素引起的流产开展了临床的研究,如抗心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阳性等导致的流产,获得了显著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采用中医、西医两各方法,并突出中医特色,治疗月经不调、功血、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症、经前期综合症、习惯性流产、不孕症、慢性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外阴白斑等疗效显著。同时开展各种妇产科手术,如子宫全切、剖腹产、阴道修补等。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疾病,常伴有下腹疼痛、腰酸腰痛、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等症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该科开展中医中药辩证治疗,以及配合灌肠、电磁波照射、针灸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疗效较高,解除了患者的疾苦。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量多、量少,崩漏、痛经、闭经,以及经前期综合症等,在治疗上比较棘手,西医采用激素疗法及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副作用大,而中医在治疗上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采取审因论治,辨证治本,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深受患者的欢迎。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病率很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严重者影响工作及生活。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虽然有疗效,但副作用圈较大,有潜在的致癌危险,不易为患者接受。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疗效好,可对患者进行整体的调治,使阴阳平衡,延缓卵巢的衰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使患者平稳的度过更年期。局级重点专科2个:消化内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该科设有三个门诊诊室,一个腔镜室,开放床位50张。科内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5个,诊疗技术精湛,结合理化设备,突出传统中医特色,集名老专家验方与现代中医药学研究于一体,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中西医相结合的诊疗方案,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疗效显著,取得可喜成果,为广大患者解除了常年困扰的顽疾。该科作为辽宁中医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留学生的临床学习基地,同时承担国内消化专业进修生的培养任务,为祖国中医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重点专病特色疗法肝硬化独具一格的药浴疗法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并发症多,后果严重。该科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内、外同治,中西医结合的优化治疗方案。利用中药煎剂,软肝消水1号、2号、3号、4号方口服,活血化瘀、保会降酶中药静点,并对肝硬化病人进行独特的中药熏洗、药浴,肝区中药外敷加神灯照射,脐部外敷中药等立体式、全方位、综合治疗疗法,该方法国内领先,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以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医精粹,向国内外报道。同时仍有先进的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机,可进行腹水回输。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水疗仪直达病灶该科通过多年深入研究、系统总结,吸取了祖国医学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与原则。采用中药汤剂肠宁汤1号、2号、3号口服与中药煎剂保留灌肠相结合,合中药直接作用于溃疡处,其特点是:吸收好,起效快,大大提高疗效。同时,根据病情需要,采取不同中药静脉点滴以扶正、祛邪,并对患者进行饮食、保养等方面的指导,使患者得到系统全方位的治疗。根据病情变化,使用先进的电脑搞调控的大肠水疗机,每日进行中药大肠灌洗,可使汤药直达病灶,提高疗效。慢性胃病以痈论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首次提出“以痈论治”的学术观点,研制出消痈溃康、阻癌胃泰等系统中药方剂并采用静脉点滴以清热消痈,提高疗效。同时还在春、科两季开展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从而达到抗复发效果。此外,对于胃癌癌前病变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独特中药药疗法居国内国行业。该项成果通过国家科技部和辽宁省科技厅所组织的专家鉴定,分别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儿 科伏九贴膏治疗咳喘病辽宁中医儿科是全国中医小儿肺炎治疗中心,根据中医“科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的传统理论,总结多位名老中医数十年临床实践经验,采用中药外用穴位贴敷手段,首创“伏九贴敷疗法”芳香走窜之性,主入肺经之特点,具有通经走络、拔病外出之功效。经30年临床验证,时间性强,成人、儿童皆适用。适应症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等。本疗法可调整机体免疫力,减轻这类患者咳喘症状,缓解病情,养活疾病复发率。贴敷时间:每年一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每年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创建于1958年,历史悠久。科内设有急诊、门诊、咳喘中心、肺炎日间病房、专家诊、儿科病房、病毒室及脑瘫康复中心。这里荟萃我省一批著名的名老中医,使其充分保留了传统中医的古朴医风和精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