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doc_第1页
冷水江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doc_第2页
冷水江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doc_第3页
冷水江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doc_第4页
冷水江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水江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结我市自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坚持利民惠民导向,把医改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稳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明显。一、主要工作成效(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2011年末,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险参保人数为736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41000人,参保率达96.7%;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了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参保,困难企业职工参保达92%;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165174人,参合率达96%。我市基本实现城乡医疗覆盖全市人民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我市新农合人均筹资额2011年提高到每人每年23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120元/人。我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在政策范围内住院的报销比例分别为76%和72%,最高支付限额为15万元。新农合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2010年的61.32%提高到2011年的71.9%,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已提高到8万元。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偿比例由70%提高至80%,补偿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至6万元,将符合政策范围内的材料费用50%纳入了补偿范围。新农合全面推行了普通门诊统筹补偿,全市12家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个村卫生室实行了普通门诊统筹补偿。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按要求对低保对象开展了医疗救助,实行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我市全面落实了农村五保户对象在县市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用全免,农村参合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得到免费治疗。(二)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2010年2月1日,我市12家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网上集中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我市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并在新农合报付中提高了10个百分点,同时城镇职工、居民医保也将其匹配为甲类药品予以报付。采取“五个一”药品价格监管措施,确保老百姓惠享新医改的成果。2011年1-10月,门急诊次均费用46.6元,住院次均费用985.3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平均下降了20.4%和13%。二是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绩效考核体系,下发了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细则。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实施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按1.2名/千人标准核定人员编制总额206名,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0.8名/千人标准核定,已人员编制总额119名。三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偿工作。推行院财局管、财务集中核算、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绩效工资和财政采取综合补差的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补偿。2011年,基层医务人员月人均收入1630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8.9%。(三)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不断夯实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几年来,对我市12家乡镇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1-2轮维护改造或新建,同时启动了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的建设。自启动建设项目至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面积达18896平方米,总投资达1780余万元。为全市153个村卫生室各落实了5000元的设备投入。二是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中短期培训、骨干进修、对口帮扶协作等活动,不断提高县、乡、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娄底中心医院与我市人民医院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经常选送业务骨干到省湘雅医院进修学习。完善了市直二级医院长期对口帮扶基层卫生机构的帮扶机制,形成了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卫生人员培训工作。2011年,累计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培训1139人次,其中卫生院院长、中心主任培训56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81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培训513人次,乡村医生培训489人次。(四)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我市于2008年全面启动实施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2011年扩大到十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城镇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9.55万份,建档率为66.1%,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11.9万份,建档率为54.1% 。二是开展健康教育。三是认真开展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和老年人保健工作。为农村生育妇女免费发放叶酸18549瓶,服用人数6560人次,补服率达90.5%,我市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孕妇保健系统管理率、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率等指标均达省里要求。四是做好慢性病人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认真实施免疫规划和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全市高血压病患者规范管理8431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3125人。五是组织实施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降氟改灶项目和卫生改厕项目。目前,已免费为153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完成率102%。2010年至2011年降氟改灶11348户,使三尖镇、潘桥乡、矿山乡、梓龙乡等3.6万余人摆脱了氟中毒危害。完成农村改厕1900个,完成率100%。六是严格考核评估。制定了冷水江市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方案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细则,2010年和2011年分别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督查8次和10次,年中与年终考核各2次。(五)积极推行公立医院管理改革。一是优化拓展现有卫生资源,新建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已完成“三通一平”、勘探、初步设计,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已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二是规范化管理,优化服务。各医院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加强临床护理、提升医疗质量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院容院貌管理,规范了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和用药行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实行了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等工作,推行了十项便民措施。二、主要做法(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统筹谋划和有序推进我市医药卫生改革与发展。一是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卫生的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发改、卫生、宣传、财政、人社、纪检监察、审计、民政、物价、编制、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医改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管。明确将医改办公室下设于市发改局,由市发改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发改、卫生两部门分管副职担任副主任。二是为顺利推进医改工作,分别从发改、卫生 、财政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成员集体办公,负责督导、指导全市医改日常工作。三是建立、健全了财政投入配套、补偿机制。在市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我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筹措医改所需资金,确保医改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据财政部门统计,2009年至2011年全市分别投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资金1215.71万元,2134.76万元,2991.41万元;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571.09万元,491.63万元、349.41万元;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233.34万元,711.24万元、347.77万元;2010年至2011年投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资金632万元,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偿资金967.62万元,为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二)认真研究,制定方案。一是市委、市政府、医改办多次研究全市医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医改工作现场办公会1次,专题召开政府常务会议1次,召开全市医改工作动员大会1次,召开医改领导小组成员会议3次。市政府领导多次亲临医改现场进行医改工作督导,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切实解决医改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二是制定了全市医改工作的“总方针”。市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冷水江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1)和冷水江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施方案(试行),为全市医改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依据。(三)明确责任,强化部门协作。一是将医改各项工作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单位及个人。市政府将医改工作纳入了政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将医改工作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部门,完善了责任落实体系,实行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包保责任制。市卫生局也推出了“一人一院一中心”的包保责任制,市卫生局班子成员和有关股室负责人分别挂点联系1家基层卫生机构,督促指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全力推进医改。我市形成了“发改牵头,卫生主力推进,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各医疗机构积极参与”的医改工作局面,一直以来,卫生、发改、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亲力亲为,主动协调沟通,通力协作,深入调研研究基层医改工作。三、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虽然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已步入正轨,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医改工作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一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优势资源相对向城市集中,整合资源存在体制上的障碍。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结构极不合理,医技人员所占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且业务素质难以适应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水平。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历史债务包袱重,维持运转尚难,要在基本药物制度下还欠已无可能,影响了其正常运营。四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尤其是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施简陋低下,房屋、设备、人才、技术迫切需要完善。五是村卫生室业务收入与工作开展极不平衡,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乡村一体化管理举步维艰。四、下步工作打算(一)整合资源,引导医院按功能的合理发展,转变服务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按照冷水江市卫生工作十二五规划和冷水江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引导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寻求合理定位,努力发展特色专科和特色专科医院;提高综合的医疗技术水平;引导基层医疗机构重心向公共卫生服务转化,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方式为基层群众做好基本卫生保健,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服务理念;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改善乡村医生工作环境,提升乡村医生执业水平;加大医务人员交流、整合力度,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二)实行人事、分配制度综合改革。改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与分配制度;进一步深化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制度。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