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实用大全课件.ppt_第1页
《古代文化常识》实用大全课件.ppt_第2页
《古代文化常识》实用大全课件.ppt_第3页
《古代文化常识》实用大全课件.ppt_第4页
《古代文化常识》实用大全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建设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概述,中 国 古 代 文 化,第一节 天文地理,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d)、房、心、尾、箕(j)、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o)、毕、觜(z)、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分野,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古诗与星宿,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九州:冀州、青州、 兖(y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禹贡九州图,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治以北的地区。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明确: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明确: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第二节 纪年纪时,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古人纪年,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壬辰年,1911年,辛亥年,2010年,庚寅年,2011年,2012年,辛卯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关于中国古代纪年,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古人纪月,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纪日,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古人纪时,1、天色纪时法 2、地支纪时法 3、五更报夜,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张岱湖心亭看雪),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关于古诗文与节日,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节日,元日,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满井游记,花朝,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上元,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社日,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绵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下令放火烧山。介之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寒食,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端午,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七夕,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中秋,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日,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第三节 姓名字号,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姓,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 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 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中就有了姓的分别。 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名,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 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 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关系:如王绩字无功;管同字异之。,字,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李白:,青莲居士,半山,王安石:,贺知章:,四明狂客,少陵野老,杜甫:,白居易:,香山居士,李商隐:,玉溪生,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黄庭坚:,山谷道人,秦观:,淮海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陆游,放翁,罗贯中,湖海散人,陶渊明,五柳先生,秋 瑾,鉴湖女侠,辛弃疾,稼轩,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唐伯虎,六如居士,张志和,烟波钓叟,谥号,帝王将相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称号。 谥法例举: 褒扬类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扬善赋简曰圣 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经天纬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刚强直理曰武,贬斥类: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 祜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怜悯类 早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年中早夭曰悼 在国遭忧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慈仁短折曰怀,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父亲 起的,弱冠仪式 后起的,自己 起的,古人名字号,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1)不然,籍何以至此?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班固,字孟坚: 孟,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 曹操,字孟德: 孟,排行第一。 “德”(行)与“操”(守)同义。 韩愈,字退之: “愈”为胜过、超出,“退”为约束、退守。,刘禹锡,字梦得。 “锡”同“赐”,“禹锡”为“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李商隐,字义山: 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 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李商隐字“义山”与名呼应。,姜夔,字尧章。“夔”是尧的乐官。,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陆游,字务观。 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 “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1)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王勃滕王阁序),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5)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4)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清代的奚疑,字子复。,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第四节 礼仪制度,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周礼中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吉礼:即祭祀之礼。 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 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 宾礼:诸侯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 嘉礼: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最重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