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烹饪卫生与安全》第二讲病原生物基础和食物中毒及其控制优化版.ppt_第1页
课件:《烹饪卫生与安全》第二讲病原生物基础和食物中毒及其控制优化版.ppt_第2页
课件:《烹饪卫生与安全》第二讲病原生物基础和食物中毒及其控制优化版.ppt_第3页
课件:《烹饪卫生与安全》第二讲病原生物基础和食物中毒及其控制优化版.ppt_第4页
课件:《烹饪卫生与安全》第二讲病原生物基础和食物中毒及其控制优化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烹饪卫生与安全学,食品工程学院 烹饪管理系 李超 ,2019,-,1,第二章 餐饮食品生物性危害及其控制,第一节 病原生物基础 第二节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 第三节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四节 真菌性食物中毒 第五节 细菌性传染病及其控制 第六节 病毒性传染病及其控制 第七节 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控制 第八节 病媒生物的危害及其控制,2019,-,2,第一节 病原生物基础,一、细菌 二、霉菌 三、病毒 四、寄生虫,2019,-,3,细菌,细菌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单个细菌只有在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才能看得见。 单个细菌体积微小,通常以微米(um)作为测量单位。,2019,-,4,一、细菌,1、细菌形态、结构 2、细菌的生长,2019,-,5,2019,-,6,2019,-,7,2019,-,8,细菌生长的控制,a.温度 b.湿度 c.酸碱度 d.氧气,2019,-,9,a.温度 低温下细菌不宜死亡,新陈代谢活动降低,活力仍然存在;在高温下细菌不但停止生长且易死亡。 根据细菌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嗜冷菌(2820)、嗜温菌(2045)、嗜热菌(4560),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菌往往都是嗜温菌,2019,-,10,b.湿度 食品中的湿度可以用物理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降低。 物理干燥法,干制原料相对于未干燥的食品保存时间要长。 冷冻干燥法,肉放入冰箱冷冻,形态是固体水分不能被细菌所利用。,2019,-,11,c.酸碱度 绝大多数细菌适宜在pH 7.2 pH 7.4环境中生长,在烹调时尤其制作拌菜肴放些醋可以阻止绝大多数病原菌的活动。,2019,-,12,d.氧气 有的细菌需要氧气,需要在有氧的环境下生长,有的是厌氧菌,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下生长。 因此对于食品可采用真空包装储藏食品。,2019,-,13,霉菌,霉菌凡是在营养基质上能形成绒毛状、网 状或絮状菌丝体的真菌(除少数 外),统称为霉菌。,2019,-,14,二、霉菌,1、霉菌的形态结构 2、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 3、霉菌的控制,2019,-,15,1、霉菌的形态结构,无隔膜菌丝 有隔膜菌丝,2019,-,16,无隔膜菌丝,菌丝中无隔膜,整团菌丝体就是一个单细胞,其中含有多个细胞核,无隔膜,2019,-,17,有隔膜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体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有隔膜,2019,-,18,2、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水分 温度 食品基质,2019,-,19,水分,在食品学中常用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简称Aw)反应食品平衡状态下的自由水分的多少,进而知道食品的稳定性和微生物繁殖的可能性。 Aw越接近于1或0.98 ,微生物最易生长繁殖 Aw降为0.93以下时,微生物繁殖受到抑制,但霉菌仍能生长 Aw在0.7以下时,则霉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阻止产毒的霉菌繁殖。,2019,-,20,温度,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毒力减弱。,2019,-,21,食品基质,在含有糖、少量氮、无机盐中即可生长,2019,-,22,3、霉菌的控制,霉菌不耐热,可将食品置于60加热10min予以杀灭,2019,-,23,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 含单一核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 复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2019,-,24,长期以来人们对食品中病毒了解很少,主要原因有: 病毒不能像细菌、霉菌那样能在食品上生长繁殖,在食品中的数量较少 有些食品中的病毒尚不能用当前已有的方法培养出来 多数病毒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较长,原因分析和追溯较复杂困难,不像细菌性食物中毒与化学性食物中毒原因容易追溯,2019,-,25,三、病毒,1、病毒的特点 2、病毒污染源与传播方式 3、病毒的控制,2019,-,26,1、病毒的特点,体积非常微小 病毒个体微小,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nm),即1/1000(m) 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2019,-,27,2、病毒污染源与传播方式,病毒污染源 传播方式,2019,-,28,病毒污染源,a.病人和健康带毒者 b.受病毒感染的动物 c.环境与水产品中的病毒,手足口病,狂犬病,蛤蜊,2019,-,29,传播方式,a.携带病毒的人和动物通过粪便、尸体直接污染食品原料和水源。 b.带有病毒的食品通过从业人员的手、生产工具等在食品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对食品造成污染。,2019,-,30,传播方式,c.感染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可能导致动物性食品的病毒污染。 d.蚊、蝇、鼠、跳蚤等病媒动物可作为某些病毒的传播媒介,造成食品污染 e.污染食品的病毒被人和动物摄食,并在体内繁殖后,又可通过粪便、唾液、动物尸体等对食品造成再污染,2019,-,31,3、病毒的控制,加热 多数病毒在60时 30min或100数秒内即被杀死 辐照 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灭病毒 药剂 主要是药物消灭病毒,2019,-,32,四、寄生虫,1、概念及分类 2、寄生虫的生活史 3、寄生虫的危害 4、控制,2019,-,33,1、概念及分类,寄生虫是指不能或不能完全独立生存,需 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的虫类。 宿主寄生虫所寄生的生物体称为寄生虫的 宿主。 寄生虫分为吸虫、线虫、绦虫、原虫等,2019,-,34,2019,-,35,2019,-,36,2019,-,37,疟原虫,阿米巴原虫,弓形虫,2019,-,38,2、寄生虫的生活史,2019,-,39,3、寄生虫的危害,机械损伤 引起刺入、移行、胀大、咬破等作用,使宿主的组织或细胞损伤破毁,出现出血、炎性反应等,2019,-,40,夺取养分,寄生虫在人体寄生生长过程中,从寄生部位吸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宿主出现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症状,2019,-,41,分泌毒素,很多寄生虫和细菌相似,能产生毒素使宿主中毒,引起宿主机体全身病理反应或局部炎性反应,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或增生。,2019,-,42,造成栓塞,有些寄生虫的卵和幼虫能栓塞微血管、胆管或肾管。在重要微血管被阻塞后,宿主可能死亡,有的器官因此发生机能障碍。特别是寄生于重要器官如眼、脑、心、肾等组织内,能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蛔虫性肠组塞,2019,-,43,4、控制,加强肉类食品检验 禁止生产经营含有致病性寄生虫的食品 烹调方法 禁止生吃肉、鱼类。 如生鱼片、生鸡蛋、生吃螺蛳,其次,水洗可去虫卵。,2019,-,44,第二节 食物中毒及其控制,一、食物中毒概述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三、事故的处理,2019,-,45,一、食物中毒概述,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2019,-,46,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 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 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 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2019,-,47,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食入被致病性细菌 或细菌产生的毒素所污染 的食品而引起的一种急性 食源性疾病,2019,-,48,2019,-,49,2019,-,50,2019,-,51,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的发病与共进相同的食物有关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具有爆发性 症状相似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2019,-,52,食物中毒的发病与共进相同的食物有关,所有的病人都在相近的时间内食用了某种共同的致病食物,中毒也都局限在食用了同一致病食物的人群中,2019,-,53,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具有爆发性,食用有毒食物后,如摄入数量较大,很多人在短时间内同时或先后相继发病,并很快发病人数达到高峰,继而逐渐消失 潜伏期一般在24h或48h以内,2019,-,54,症状相似,摄入同一食物而中毒的病人,其症状及其相似,多数病人呈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即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2019,-,55,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停止食用有毒食物后,不再出现新患者。,2019,-,56,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生熟交叉污染 食品贮存不当 食品未烧煮熟透 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2019,-,57,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2019,-,58,食品贮存不当,如熟食品在10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存放时间应2h,长时间存放就容易引起变质。,2019,-,59,食品未烧煮熟透,食品加工时中心部位的温度未达到70。,2019,-,60,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不进行健康体检,未获健康证 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2019,-,61,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生吃活的、生鱼片、醉虾等,2019,-,62,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1、选择新鲜和有确定来源的食物原料 2、彻底清洁原料 3、进行卫生的加工和操作 4、必要的消毒处理和防腐储存 5、尽快食用,2019,-,63,三、事故的处理,1、处理原则 a.及时报告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b.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 c.对中毒食品的控制处理 d.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2019,-,64,2、处理基本程序,a.现场调查 了解中毒的经过,包括中毒的时间、原因、人数、和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中毒前摄入过何种食物、同食者的症状等。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初步判断出病原的可能类别,拟定出合理的检验程序。 b.样品采集 剩余食品、半成品、原料、可疑食品;食品加工环节用具、容器、餐饮具等;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胃水、粪便或尿液、血液等;食品加工人员的粪便等;外环境:水源等。,2019,-,65,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