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202=40)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2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3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4.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 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 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5.根据信息发展的认知加工理论,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 )。A工作记忆容量增大 B操作空间效率提高 C短时贮存空间增大 D工作记忆能力整体提高6.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 A动作技能 B智慧技能 C言语信息 D辨别学习7.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 A表征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发现学习8.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形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 )类型来解释。A系列学习 B配对联想学习 CSR学习 D自由回忆学习9.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10.两名IQ相似的学生以同样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某大学。但进大学以后,甲生成绩保持优秀,而乙生成绩多门不及格,在留级线上挣扎。有效学习的内部因素分析,导致两名学生成绩显著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 )。 A学习方法 B学习动机 C学习习惯 D动机与方法的结合11.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多少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 A20 B30 C50 D7012.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1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诱因14.一位普通上海市民花上1000多元购票看足球赛,记者问他:“花这么多钱值不值得?”他说:“值得。”从行为的动机理论看,其行为宜用( )理论解释。 A驱力说 B强化说 C观念冲突论 D高层次需要说15.学习效率与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参考答案16.“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A纵向迁移 B侧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学会学习17.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表明,影响儿童将习得的策略应用于新情境并促进新的学习的重要条件是( ) A儿童对所学习的策略的效用的意识程度 B训练中儿童是否感到有趣 C练习的时间和数量 D儿童学习动机是否强烈。18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19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 )。A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 B开展学习竞赛 C使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 D使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20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看,作文构思能力可用个人的( )来解释。 A专门领域程序性知识 B非专门领域程序性知识 C通过练习达到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 D非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21我国的武术动作教学中,不仅有教练员的动作示范,而且每一个基本动作往往有一个形象的名称,如: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名称对动作技能的促进作用是( )。 A便于语言编码 B便于动作形象编码 C提高学习兴趣 D便于言语和形象双重编码22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 )。A精细加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23儿童在看动画片时,看到上面的情节可推知下面的情节发展。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这种能力的适当解释是( )。 A儿童观察力强 B思维的逻辑性C儿童想象能力发展快 D儿童头脑中贮存了相关情节的脚本24阅读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运动技能 D学习技能25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其最适当的解释是( )。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不知练习的结果 D缺乏适当的指导26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要改正一个学生作业潦草的态度,适宜的方法是( )。 A坚持严格要求 B批评作业潦草行为 C奖励作业认真行为 D使学生认识作业潦草的危害性27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28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由动荡走向成熟,研究表明,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29把某一学科的方法、理论运用到另一学科,这种培养创造性的方法叫做( )A类比模拟法 B设问探究法 C移植法 D列举法3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二 概念题(53=15)图式: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直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它的认知结构。遗传图式是图式在人类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儿童以先天性遗传图式为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使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在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图式,如在感知运动阶段,其图式被称为感知运动图式;当进入思维的运算阶段,就形成了运算思维图式。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学习策略。它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在简单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精加工主要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记忆术是典型利用精加工的技术。在复杂知识学习中,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记笔记和做笔记是心理学中研究较多的精加工技术,维特罗克称之为生成技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一种操作对策系统。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地对学习的程序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具体地说,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艺术性、主动性和对策性。学习策略既可以是一般性策略,也可以是具体策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发现,一般性学习策略主要有四种: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承认局部目标的策略;灵活探索策略;将局部整合为整体的策略。虽然它们适用于各种学科的学习,但是具体应用时,并不能脱离具体的专门知识。他认为: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是有效地利用策略知识的前提条件,学习策略是随专门领域知识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不准确和不完善的专门领域知识则可能抑制或干扰学习;策略知识对利用和获得专门领域知识有帮助,而策略知识的不完善利用则有害于学习,学习策略的使用者应视学习者状态、学习材料、学习时间而定,没有千篇一律的策略知识;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或它所应用对象的结构不同,可导致专门领域知识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领域,20世纪70年代主要研究的一般性学习策略;80年代中期后,研究重点转向具体领域的学习策略。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式描述若干个不同的以一个基本概念为基础的系统。这个基本概念就是产生式规则或产生式条件和操作对的概念。产生式系统式有波斯特与1943年提出的产生式规则而得名的。在产生式系统中,知识分为两部分:用事实表示的静态知识,如事物、事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产生式规则表示的推理过程和行为。由于这类系统的知识库主要用于存储规则,因此又把此类系统成为基于规则的系统。产生式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总数据库(或全局数据库)、产生式规则和控制策略。原型操作:原型操作是心智技能形成的一个阶段,指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学员大声说出实践模式中的每一步,同时实际做出每一步。在操作的开始阶段,需要逐步开展,并不断变更活动对象,也就是说,学员将实践模式程序应用于多个问题的解决,以便为将来的内化提供基础。学员在该阶段的活动是展开的、外显的,并经常借助于外部言语的引导和外部辅助手段,学员尚不能摆脱实践模式,而是依赖实践模式进行活动。创造力:创造力是指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产品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或新方法,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形式的物质产品等。新颖和独特是创造力的基本特征。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层次的创造力,指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反复的探索而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中级层次的创造力,指经过模仿或改革,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成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初级层次的创造力,指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到社会价值。三 简述题(210=20)1、 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如何从恰当选择教材内容与改进教育编排顺序上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答: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教材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集中呈现。为了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包含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此问题心理学家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具体分析如下:(1) 布鲁纳认为,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应放在教材的中心。最佳的教材结构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要编写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最佳结构教材需要知识领域内有造诣的专家、教材教法专家和心理学家以及教师们的通力合作。(2)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认知组织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适用于教材的组织。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更容易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出细节。人们关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有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它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和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和具体知识。根据人们认识新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顺序,教材的编排与呈现也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例如,我国小学算术教材对有关三角形知识的呈现就符合不断分化的原则:先教一般三角形,在一般三角形中按角的大小分化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分化的原则之外,还要从横的方面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系。奥苏伯尔在其同化学习理论基础上还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材呈现方式。(3) 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强调两项任务共有的产生式数量决定迁移水平,要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 ,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必须考虑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材知识一般可以分成若干单元,前后两个单元要有适当重叠,这里的重叠是指产生式的重叠,从而可以使先前的学习为后继的学习做准备,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技能之间产生迁移的本质是共同的产生式,必须以概念和原理为基础,所以不论何种具体技能的教学,都必须注重概念和原理的教学,与之想适应,教材的内容上也必须注重概念和原理。例如,小学生学习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必须在相应教材的内容知道下注重读,写、算等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教学。这样,学生才容易从一种技能的学习向另一种技能的学习迁移。(4) 要实现“为迁移而教”,除了要重视陈述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之外,更应重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与迁移研究的结果,我们应该把策略性知识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教材中也应适应反映策略性知识教学的要求。 其他在对学生学习有符号标志和附加问题的材料后,提出教材编写中课用到符号标志技术以及增加附加问题以促进学生理解的方法。加涅在智慧技能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由下至上的教材编排技术,即在教材中将较低级的子目标放在前面,较高级的子目标放在后面,以便在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之前,每一个子目标都已完全达到,具有必备的技能。2、 试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含义。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即同化论)发展而来的一种迁移理论。认知结构式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教学含义如下:(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一般的迁移模式仍适用,但先前的学习还应该包括过去的经验,即累积获得的、按一定层次组织的、适应当前学习任务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最近经验的一组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在有意义的学习与迁移中,过去经验的特征,是指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的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诸如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等。在学习课题A时所得到的最新经验,并不是直接同课题B的刺激一反应成分发生相互作用,而只是由于它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从而间接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在一般的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鼓励的课题A和课题B的学习。学习A是学习B的准备和前提,学习B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同A的联系中学习。这里,学习迁移所指的范围更广,而且迁移的效果主要是指提高了相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能力。因此,无论在接受学习或解决问题中,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就存在着迁移。奥苏伯尔提出了新的迁移实验设计。他通过设计组织者(也称“先行组织者”)来改变被试的认知结构变量。所谓“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类属性的学习。也就是说,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使他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2)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教学含义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教学含义是很明显的。奥苏伯尔认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为此,必须从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呈现方式两方面确保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迁移,教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布鲁纳认为,这样的概念和原理应放在教材的中心。最佳的教材结构总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编写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最佳结构的教材,需要知识领域内有造诣的专家、教材教法专家和心理学家以及教师们的通力合作。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奥苏伯尔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认得认知组织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适用于教材的组织和呈现。认知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在接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知识领域时,从已知的较一般的整体中分化细节,要比从已知的细节中概括整体容易一些。认知心理学还认为,人们关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在头脑中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有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它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和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和具体知识。在呈现教材时,除了要从纵的方面遵循由一般到具体、不断分化的原则以外,还要从横的方面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努力探讨观念之间的技术的发展,使奥苏伯尔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理更容易实现。3、 学生常常需要鼓励自己不断努力,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答:系统性的学习大都是需要抑制努力地。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激发内在动机 对学习本身就有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内在学习动机,它可以使人持续学习下去,敢于克服障碍,迎接挑战,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可以自我培养的。(2) 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 每个人学习时都带有不同的目的,这些学习目的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追求好成绩,即所谓的绩效目标,这种人一般特别注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行。另一类则特别注重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即所谓的掌握目标,这种人敢于迎接学习挑战,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3) 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挑选学习任务时,要挑选那些具有中等难度的任务。中等难度的任务太易或太难任务更能激励自己。(4) 调节成败的标准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自己能力的变化,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成败标准。如果标准一直过高。自己总不满意自己,结果会造成自责、自卑和情绪低落。相反,如果标准一直过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造成盲目的自信,学习也受到影响。因此,只有适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的成败标准,才能维持自己的学习自信心。(5) 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学习成败之后,人们总会找这样那样的原因。归因的方向直接引导着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自我归因。(6) 自我奖励 当学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后,要设法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暗示自己成功了,也可以使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等。但是,要注意,并不是只有获得好成绩后才能获得奖励。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每个人都可再自身的起点上进步和发展。只要自己获得了满意的进步,即使外在分数不高,也值得奖励。因此,要为了掌握而学,要引导学生设立自己的成败标准。四 综合题(125=25)1、 试述建构主义在学校教学实践上的主张 答: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新近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为基础,就学习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教学进程的整体设计等学校教学实践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灵活性理论及随机通达教学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建构主义的一支。它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同时它也反对极端建构主义只强调学习中的非结构的一方面,忽视概念重要性的做法。认知灵活性理论主张,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策略。教学侧重点因两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而不同,这两种学习类型是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 初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教学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 高级学习。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在教学中,高级教学主要是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师徒式的引导而进行。 随机通达教学是斯皮罗提出的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这种教学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体情境建构指引问题解决的图式。(2)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首先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然后让学生单个地或在小组中进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布洛非的研究指出,在教和学的活动中,不必组成严格的直线型层级,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教师既可以从要求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开始教学,也可以从教授一个规则人手。(3)情境性教学 情境性教学是一种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其具体要求包括: 情境性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情境性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所需要的工具往往隐含于情境当中,教师并不是将提前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想累死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情境性教学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应了学习的效果。 (4)支架式学习 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支架式教学时,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与指导发现发相似之处在于都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但支架式教学同时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移。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预热,即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探索,即首先由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用以引发情境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教师可以给以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型,也可以给学生以反馈等,但要逐渐增加问题的探索性成分,逐步让位于学生自己去探索;独立探索,即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5) 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教学模式。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人们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2、王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发现6、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很轻松地从l数到l0,所以认为教l0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教会了学生数字的写法后,她就直接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如何作10以内的加减法题。请结合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分析,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吗?为什么?答: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对的,违背了加里培林提出的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的智力技能形成理论。(1) 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几个阶段的。活动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定向方式的说明,初步熟悉操作,了解完成操作的条件,以形成关于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表象。本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原型”,介绍“原型”,并说明活动的目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