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合理惩戒权研究阶段性小结.doc_第1页
教师合理惩戒权研究阶段性小结.doc_第2页
教师合理惩戒权研究阶段性小结.doc_第3页
教师合理惩戒权研究阶段性小结.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合理惩戒权研究阶段性小结尚志小学 耿 丽人们对教师惩戒权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决定差异的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做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人性的理解认识。因此,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角度来分析人性观变迁与教育惩戒权变化的关系,并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论述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合理性和实践要求。一、什么是教师惩戒权 惩戒,辞海释义为“惩治过错,警戒将来”。教育中的惩戒包括学校惩戒和教师惩戒。学校惩戒是指校长或教师集体行使的如记过、警告等处分,或经主管行政机关授权的停学、退学等能带来一定法律效果的处罚。教师惩戒是教师个人通过对学生的过错行为进行惩罚,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清楚的认识,并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促使学生自我醒悟,自我改进。学校惩戒和教师惩戒在内容程度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差别。当然,惩戒和体罚也不一样,虽然惩戒会让学生在身心某方面受到一定的负担(如增加作业、延长学习时间等),但是惩戒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因此,惩戒是要触动学生的认识变化,促进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而不是靠外力使学生屈服制度规范的要求。而简单的惩罚往往就是要求学生承担错误责任而不关注学生是否信服、是否进行自我反省。教师惩戒权是权力还是权利?从实践角度看,如果说教师惩戒权是权利,也就是意味着“法不禁则可为”,教师可以自主行使惩戒权,因为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只是对体罚做出了严格禁止,而都没有对“惩戒”做出限制。如果说教师惩戒是权力,那就需要得到授权,可以类比的就是学校处分权,它是需要得到教育行政部门授权方可实施的。本文认为,从教师职业身份看,教师是代表国家行使教育权力,教师惩戒权应该是一种对于学生的特殊管理权力,需要通过法律明确界定的教师权力。从上文分析我们可以试着界定教师惩戒权,教师惩戒权是教师惩戒犯有过错学生的权力,其权力的主体是教师,相对方是学生,对象是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基于其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是维持教育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顺利进行的权力,是教师的职业权力。二、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德育的本质是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对学生的合范行为进行肯定评价,使其内化为学生的品德,又需要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否定评价,避免其对学生品德形成带来不良影响。当学生出现某些违规行为时,需要教师行使正当的惩戒权,对违规行为予以规范和矫正,促进合范行为的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具体来讲,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如下影响: 首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增强的。当学生的行为符合各种规范时,我们就可以称其扮演了正确的社会角色;而当学生的行为与各种规范背道而驰时,我们则称其没有履行社会角色的要求,应该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师惩戒权行使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实施惩戒,让学生改变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角色要求,并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学生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可以意识到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和立足于社会。逐渐树立起良好的责任感、是非感和正义感。 其次,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中小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集体性和组织纪律性。当个别学生出现破坏集体纪律的行为时,往往会影响集体目标的实现,也会侵犯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给其他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教师行使惩戒权就是为了维护集体纪律的存在,保证集体目标的实现,使更多学生的利益不受侵害。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如果学生违反集体纪律。就会因此而得不到集体的认可或承认,缺乏归属感。教师行使合理的惩戒权,就是为了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使其行为符合集体要求并被集体认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将逐渐树立起集体意识,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与集体共荣辱。 再次,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师惩戒权的行使不是来自于教师的权威,而是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和志向被大多数学生认可。教师惩戒权行使的依据、原则和方式等,除了按照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教育规律来制定还应该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在学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这样不仅切合教育实际,而且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民主意识。当个别学生出现违规行为时,教师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愿而对其行使合理的惩戒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的“独断专行”,在实施中更具有说服力,不仅可以让那些违规学生更乐于接受惩戒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惩戒教育无论是对学生的认知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还是对学生性格与气质的形成,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具有维护学校秩序的作用 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教育组织机构,其各项工作都应该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这就需要靠一定的纪律来维护。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没有水,其地位不可替代。而纪律要发挥作用,又必须借助教师惩戒权的强制力量。涂尔干曾指出,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戒;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戒。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戒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逐渐为违规行为所侵蚀,丧失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可见,在预防和禁止两方面,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校活动的有序进行,消除那些违规行为对学校正常活动的不良影响。 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总有一小部分学生不遵守校纪班规,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破坏学校和社会秩序。如果教师不及时对这些违规行为进行惩戒教育,非但不利于犯错学生的成长。反而会对其他学生带来消极影响破坏学校的校风和校纪,影响整个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中小学教育中的未成年学生来说,法律制裁的后果毕竟离他们更远,没有道德和纪律的制裁,就不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畏惧感。所以,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如果没有惩戒以维护必需的秩序,集体就会产生混乱,而受害最多的正是那些似乎为没有纪律约束而手舞足蹈的人。中小学生大多处于未成年阶段,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且模仿性较强,如果教师对这些不良行为置之不理。放弃惩戒权的话,就容易使犯错的学生丧失犯错之后的羞耻感,而且让其他学生失去对规则的敬畏感,甚至模仿错误行为,学生犯错的倾向性更大。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一开始就以为只要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可以了,因而不愿意在构建集体的规范和秩序上下功夫,结果班级逐渐成为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最终提高学习成绩也无从谈起。而一些有经验的班主任则首先从班纪班风开始抓起,建立一整套的行为准则和奖惩制度,开始看似与成绩无关,但由于学习的秩序良好逐渐地整个班级的各个方面都高效运转起来。 因此,教师行使合理的惩戒权,不仅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有效地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维护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四、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当前。中小学校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传承、创造人类文明,而且以特有的方式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施者,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了促进社会进步这一历史使命。教师惩戒权作为教师的一种管理权力和教育权利,其正确的行使同样具有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学生迈向社会的必经场所。中小学校承载着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重任,是为学生完满地走向社会做准备的。从这一层面来说中小学教育应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更加适应社会生活,符合社会的需要。另外,学校作为先进文化和先进知识的传播阵地,它还会对社会其他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包括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等。从这一层面来说,中小学校应该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可见,无论是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来讲,还是从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影响来讲,学校都应该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贴近。学校应该成为一种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是学习功课的场所,它作为通过教育手段造就人的工场,是规则、秩序的社会生活的舞台。 但是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生活,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过多反映真、善、美等理想化东西。较少反映假、丑、恶等现实性的东西;在教育方式上。过多采用奖赏教育,较少采用惩戒教育。学生的校园生活本来就不是孤立的、与世隔绝的。一方面,学校自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阶段还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家庭、社区、公共场所与社会进行亲密接触。因此,学校不可能是一片净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