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讲稿二命名.ppt_第1页
课件:讲稿二命名.ppt_第2页
课件:讲稿二命名.ppt_第3页
课件:讲稿二命名.ppt_第4页
课件:讲稿二命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中成药的命名,熟悉命名方法和内涵有什么意义? 命名有很多方法(分为六类),不仅为了区别应用,更重要的是表达其内涵,提示制方人创造该处方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古方,不仅于配伍、组成方面精思深虑,在命名上反复推敲。既反应其组成、主治、功用等特点,而且内含我国古代文化天文、地理、哲学,以及儒释道各家思想。所以学习中成药时,研究成药命名,才能全面深入研究成药的含义,并应用于临床。(学者型中医) 如:金匮肾气丸、天王补心丹、越鞠保和丸等。,一、以组成的药物命名 以方中主药命名1、一味主药:乌梅丸、麻子仁丸、鸡苏散(薄荷)、小柴胡颗粒等;2、两味主药:银翘散、夏桑菊冲剂、越鞠丸、妇科千金片;3、主药+功用:龙胆泻肝丸、朱砂安神、枳实消痞丸、人参养荣丸;4、书名+主药:指迷茯苓丸 以方中全部组成药物命名香连丸、麻杏甘石颗粒。 按组成药物味数命名1、组成味数:四生丸、四君子丸、四妙丸、五仁丸、七珍丸、八珍益母丸。2、味数+主药:六味地黄丸、七味白术散。,二、以处方的主要功用命名 1、直接功用:补中益气丸、清气化痰丸、止嗽散、生脉饮、通宣理肺丸、金锁固精丸、小活络丹、大活络丹、大补阴丸等;2、间接以功效命名的:生化颗粒、归脾丸、逍遥丸、保和丸、实脾散等; 3、味数+功用:十全大补丸、七宝美髯丹;4、人名+功用:黄氏响声丸、孔圣枕中丹、史国公药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季德胜蛇药片、华佗再造丸。 三、以成药的主治命名 1、以主治病证作为方名:冷哮丸、迁肝片、流感茶、百日咳片、白带丸、更年安、耳聋左慈丸等;2、以主治脏腑命名:导赤散、泻青丸、泻白散、清胃散、泻黄散;3、以主治病症的科属命名:肥儿丸、小儿回春丹、妇科千金片;,四、以成药的用法、制剂等特点命名 1、按制剂特点命名:红升丹、白降丹、碧玉散等;2、按炮制方法命名:十灰散、四生丸;3、以成药的性状命名:云南白药、紫雪丹、小金丹、桃花散;4、按服用时间命名:鸡鸣散;5、按服用方法命名:四磨饮、川芎茶调散、牛黄噙化丸;6、按服用药量或按处方中药量之比命名:七厘散、八厘散、十滴水?、六一散; 五、以取类比象法命名:舟车丸、泰山磐石散、小青龙合剂; 六、以处方来源命名:局方至宝丹、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等。方剂中的陶氏柴葛解肌汤、苇茎汤方千金存,中成药药名漫谈 药名中的数字: 一味薯蓣丸、一味都梁丸、一捻金、一清颗粒(三黄);二陈丸、二母宁嗽丸、二味拔毒膏、二至丸、二冬膏、二妙丸、龟鹿二仙膏;三黄片、三金片、三妙丸、三七伤药片、三九胃泰;四君子丸、四物合剂、四神丸、四妙丸、四磨汤口服液、槟榔四消丸、肾炎四味丸等;五子衍宗丸、五福化毒丸、五福心脑康、五虎散、五酯丸、茵陈五苓丸、刺五加颗粒;六神丸、六味地黄丸、六合定中丸、香砂六君子丸、六一散;七厘散、七味白术散、七珍丸、七宝美髯丹、七制香附丸;八珍丸、八珍益母丸、八正颗粒、八宝眼药膏、八宝丹;九味羌活丸、九一散、九气拈痛丸、九华膏;十滴水、十全大补丸、十香止痛丸、十香返生丸、十灰丸;参芪十一味颗粒、二十味沉香丸、风湿二十五味丸、百消丹、百合固金丸、101毛发再生精、妇科千金片、千金止带丸、千柏鼻炎片、万应膏,药名中的颜色: 青黛散、复方青黛丸;导赤丸、小儿导赤片、王氏保赤丸;三黄片、西黄丸、黄芪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珠黄散、冰黄肤乐膏;参苓白术散、地榆升白片、芪胶升白胶囊、云南白药、乌鸡白凤丸;黑豆馏油软膏、黑锡丹; 药名中的人名: 孔圣枕中丹、季德胜蛇药、王氏保赤丹、黄氏响声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在佛山首创、并且有着近年历史的“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现在已经四处开花,多家生产了)、史国公风湿药酒。 药名中的地名: 云南白药,沈阳红药,,锡类散没“锡”为什么叫锡类散? 局方有一名方叫黑锡丹,其中黑锡甘寒质重,与硫黄性热味酸,水火并补,再加大队补肾壮阳之品,如桂、附、沉香、小茴香、补骨脂、胡芦巴、阳起石、肉豆蔻、木香、川楝等。温壮下元,镇纳浮阳。用治肾不纳气,浊阴上泛及奔豚等。 本方是医家王孟英在温热经纬卷五方论记载的喉症外用名方,由象牙屑、牛黄、珍珠、青黛、冰片、壁钱、人指甲七药组成。研极细粉,密装瓷瓶待用。解毒消肿祛腐。用治咽喉糜烂、肿痛,乳蛾、牙疡、口舌糜烂等症。同时还可治烂喉时症(即猩红热)。用法:取本品和许吹入患处,每23小时吹入一次。,王氏按语中说:“此方尤鹤年附载于金匮翼,云:张瑞符传此救人而得子,故名之曰锡类散”。实取义于尚书“永锡尔类”,实际上是通“赐”。 锡有三义:1、金属,尔雅释疏:白鑞也;2、一种细布;3、通赐,给予,古代帝王给功臣最高的奖赏叫”九锡“(一曰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弓矢,八曰铁(钅戎),九曰(禾巨)鬯。,“和”是中医最高境界越鞠保和丸 越鞠保和丸是朱丹溪的两个方子的合方,一是理郁名方越鞠丸,一是消食积的名方保和丸,均出片丹溪心法,成药有保和丸也有越鞠保和丸。 一提朱丹溪,马上想到“滋阴派”,“阳有余阴不足论”是其主要思想,大补阴丸、虎潜丸是其代表方剂。但凡溪痰郁学说不容忽略。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分别配一药,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临证可加半夏等。方名多解释为发越郁结之气,似名正理顺,然鞠不释为郁。,越,越桃,即栀子;鞠,左传中称川芎为“山鞠穷”,又名芎藭。看来指的其中两个药,一是川芎,一是栀子,似乎合理。 和,是一种协调、和谐的状态,也是中医最高境界,奥运会向外国人展示“和”。论语“和而不同”,中医之和:一则人与自然要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二则人体自身要和,五脏“脾升胃降”,“心主脾统肝藏”,“先天后天”“内营卫外”“气血脏腑”“阴阳上下”“心肾水火”调和一体,才为和。故名保和丸。胃以通降为顺,胃不顺,则气滞食积,消食化积,浊降清升则为和,故名保和丸。,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补肾良方“青娥丸” “青娥丸”为古今补肾良方,首载于宋代的和剂局方中,杜仲、补骨脂、核桃仁、大蒜,蜜丸,功用:补肾强腰。用于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 郑姻(公元762829年),字文明,唐宪宗时,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四年而罢。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郑年五旬时,奉朝廷之命,出任岭南节度使。郑因年高体弱,加之南方地势卑湿,任职不久即因湿邪感伤内外,引起多种疾病发作,身体阳气也渐衰竭。经服用钟乳石等“补剂”,百端不应,正苦无良策。,这时,一位来自诃陵国(今印尼爪哇或苏门答腊)的船主,名李摩诃,获知郑的病况后,前来探望,并向郑献上一方并附有已配好的药,嘱病者服之。郑初时未敢服,经摩诃再三苦劝,始服下。不料药后七八日,郑觉得有些应验,病情开始减轻,于是又坚持服下去,效果更加明显,最后竟痊愈了,身体也强壮了许多。此时,郑笃信此方之功力。 此方如此功效卓著,对此后人有诗赞日:“三年持节向南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青娥丸”之名大概就缘由于此。青娥者,古代指少女美貌,也指耳前鬓发。方名取青娥,也表明该方确有“乌鬓发、益颜色“之功效。,其实,李船主所献药方仅有二味药,即后来“青娥丸”中之主药补骨脂和胡桃肉。此方制法和服法是:将补骨脂洗净研为细末,胡桃肉去内皮捣如泥,用蜜和糖和匀,贮于瓷器中。每日晨,以暧酒二合,调药一匙服之,后以饭压,或以开水调服亦可。后来的“青娥丸”中又加入杜仲炭或蒜,制丸服用。本方主治肾气虚、五脏虚损、各类腰痛及脚气症等。近年有研究证明,服用“青娥丸”不仅有补益肾气,延缓衰老功效,而且能提高骨密度,对防治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有良好效果,不愧是老年人的保健佳品。,唐初至唐中叶,追求“服石养身”成为一种风尚,特别是钟乳石、硫黄之类,士宦几乎家家有此物,白居易就有“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的诗句。唐朝数代帝王及名士追求长生而滥用金石者甚多,造成中毒而丧命。郑相国“弃暗投明”,青娥传世。 正如宋苏颂图经本草中云:“今人多以胡桃肉合补骨脂服,此法出于唐郑相国。”可以证之。,许多皇帝因服丹药中毒身亡,如晋哀帝、唐宪宗、唐穆宗等,雍正是最后一个服丹药而死的皇帝。唐21位皇帝,有6位死于丹药。 白居易思归诗 退之(韩愈)服硫磺,一病讫不起, 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 崔君(元亮)夸药力,终冬不衣棉,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加味青娥丸青娥丸+肉苁蓉、巴戟天、乳香、没药等,补肾,散寒,止痛。用于肾经虚寒引起的腰腿酸痛,阳痿遗精, 小便频数,小腹冷痛。,天王遗下补心丹,为悯山僧讲课难, 归地二冬酸柏远,三参苓桔味为丸。 陈修园时方歌括 “天王补心丹”出自摄生秘剖,中国药典1963年将其收录其中。补心言其作用,名丹誉其效果,均不足怪。可为什么叫“天王”?文革期间改为“补心丸”。了解本方的来源对理解其作用和应用有好处。 据传,本方为唐代僧人道宣所献,道宣晚年居终南山白泉寺,为了创立佛教律宗派,不分昼夜,诵经念佛,但因过于劳心,未完夙愿,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在道宣梦中授予此方,专于补心,是谓天王补心丹。道宣将此方公诸于世,凡劳心之人,尽可服用。,本方由生地黄、五味子、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远志、桔梗、朱砂组成,用于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之虚烦心悸,健忘失眠等症。有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之功。 理解了它的来源,临床就好和人参归脾丸、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安神定志丸等区别了。 随着临床实践,其用途不断被发现,现已广泛地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焦虚、失眠、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等,其它如治疗记忆减退、口腔溃疡、迁延性肝炎、老年性癃闭、迟发性运动障碍、老年性皮肤痛痒等,也有较满意疗效。,传统国药精粹六神丸,相传在康熙年间,有个叫雷大升(字允上)的人进京殿试,因病未能如愿,遂弃儒从医,专攻医学。他在走遍全国各地、为人治病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民间秘方,著有金匮辨证、要证论略、丹丸方论等书。雷大升在苏州开设的雷允上诵芬堂药铺,集医药于一身。既有坐堂门诊,又研药卖药,名噪姑苏。 1860年,因江南一带战乱爆发,苏州雷允上药店毁于战火。雷氏后裔重振祖业,在上海分设雷允上诵芬堂药铺。相传同治三年(1864),绮三房雷子纯根据祖传秘方、经多次试验,开发出用于外症和咽喉炎症的新品种六神丸,取用名贵药材牛黄、雄黄、珠粉、麝香、冰片、蟾酥6味研末,酒化蟾酥为丸,最后以百草霜为衣而成。对治时邪、病毒、烂喉、丹痞、喉风、喉痈、双单乳蛾、疗疮、对口、痈疽、发背、肠痈、腹疽、乳痈、乳岩及一切无名肿毒。 成为雷允上的标志性产品,近日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上海第一个入选此名录的中药。,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雷大升去世,药店由其子三子雷桂(号秋涛)接管。他改章立制、去陈布新,为子孙后代的经营发展定下了许多规矩,史称“秋涛立规”。 嘉庆八年(1803年)雷秋涛去世,立下遗言,将药店产权传给自己的四个儿子及侄子。分别为长子雷梦熊(号礼堂)、次子雷梦麟(号耕堂)、三子雷梦鹏(号绮堂)、四子雷梦骏 (号蕉堂)及其侄子雷梦鳌(号松圃)。这就是后世所说的雷允上的礼大房、耕二房、绮三房、蕉四房及松五房,又因松五房是雷大升四子雷兰的后代,又称之为“松老四房”。五房各得药店产权的百分之二十,从此沿袭长达150余年,谱写了“雷允上”这个百年中药世家的传奇历史。,方解,方剂中的牛黄能清心开窍、清热解毒,具有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疔疮毒的作用。珍珠具有解毒生肌的作用,能治疗口疮咽喉肿痛及糜烂等症。中医圣济总录书中有将牛黄与珍珠配伍研细末制成珠黄散,吹于咽部可治疗咽喉肿烂、口腔溃疡等症的记载,冰片又名龙脑,是樟脑和松节油等药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制品,具有清热、止痛、解毒的功效。蟾酥为癞蛤蟆耳后腺分泌和浆液经加工干燥后制成的具有一定的毒性的中药,蟾酥有消肿止痛及解毒除秽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瘰疬疙瘩、咽喉肿痛、齿龈疼痛等症。雄黄也叫石黄,是一种含有硫化的矿石,具有解毒杀虫、燥湿功能。在外科常用于治疗痈疔疮喉风、喉痹、湿疮、疥疹等症。麝香是人们较熟悉的名贵中药,具有通络、消肿、行瘀、止痛的功效,在外科与其他消肿、化瘀、止痛药合用,可治疗红肿痈疖、口咽糜烂等症。,六神丸既可内服,又可外敷。药理研究证明六神丸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炎镇痛、增强免疫功能、强心、抗肿瘤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扁桃腺炎、咽喉肿痛化脓、白喉、淋巴管炎、面颈部淋巴结炎、牙周炎、牙周化脓、颌下腺炎、小儿热疖、乳腺炎、毛囊炎等感染性疾病,治疗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带状疱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婴儿湿疹等免疫功能失调性疾病,白血病、食道癌、喷门癌等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小儿肺炎呼吸衰竭等心肺疾病,均有良好疗效。 “六神丸”一经问世就享有盛名,由于处方的精妙和选料的优良,加之雷氏后人的精益求精,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其日臻完美。“六神丸”不但畅销国内各地,也为日本及东南亚各地视为若干病症的特效药。被列为国家保密品种、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是中华国药之瑰宝。,南有胡庆余,北有同仁堂。 誉满我神州,姑苏雷允上。 这是1936年,国民党将军冯玉祥,因吃鱼时不小心被鱼刺刮破了嗓子,流血、肿胀。吞咽困难,夜不能寝。保健医生李德全女士直接从苏州雷允上药店弄了几瓶六神丸。用后很快就止痛,第二天就消肿,进食如常。因此,冯玉祥对六神丸备加赞赏,就写下了这首五言诗。,用六神丸治疗各种疣,有较好的疗效。 扁平疣 取六神丸数粒,用干净白纸包裹住捻碎,倒入食匙中加米醋少许,使之黏稠状待用。睡前用毛巾热敷患处10分钟,使疣表面软化,然后将药液敷擦于上,尽量覆盖完全,第二天早晨洗净患处,7天为一疗程。 寻常疣 先将患肢置于热水中浸泡至皮损变软,75%酒精消毒皮损,以清洁的指甲刀或剪刀将寻常疣表面的角质层轻轻刮去,将35粒六神丸研碎贴敷,一周后取下。对数个疣或疣体较大者,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治疗。数个疣一般不需个个用刀刮,可以选择其中疣体较大者或原发的“母疣”用刀刮后贴敷。“母疣”消失,其周围续发的“子疣”多能自行消失或脱落。,跖疣 先用75%酒精消毒皮损,以清洁的指甲刀或剪刀将皮损剪小,放置六神丸,用麝香壮骨膏敷贴固定。嘱患者经常揉压患处,每4天换药1次,为1疗程。15个跖疣者,皮损小的用六神丸1粒,大的不超过5粒,一般用35粒即可。610个跖疣选其中最大的5个按上法治疗。10个以上跖疣选其中最大与其次者,总量不得超过30粒。患处忌接触,有疼痛感时,减少六神丸用量,均可缓解疼痛,不影响治疗。一般均可于13个疗程内脱落痊愈。 尖锐湿疣 将4050粒六神丸磨粉,加食醋1020毫升调匀后搽患部。首次搽药用消毒针头将疣体划破,以后根据疣体完整程度分次划破疣体,每日涂药45次,连涂415天。或将疣体刺破以后,用利多卡因注射液涂抹,把用氟脲嘧啶泡成糊状的六神丸再加一点儿食醋,涂抹在破损表面,第二天破损的尖锐湿疣缩小干瘪,第三天破损表面伤口复原后再次挑破,再次用药。利多卡因是麻醉剂,对破损伤口可以适当局部浸润麻醉,减少破损皮肤接触食醋和六神丸的烧灼感和刺痛感。氟脲嘧啶药效温和,皮肤接触没有不适感。用此法治疗,消除疣体迅速,仅有轻微的烧灼感。缺点是用针刺破伤口可能有少量出血和短暂刺痛。快者一周就可以消灭疣体。此法用于预防复发,需23天涂抹一次。,六神丸不得滥用,滥用六神丸,极易招致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人们对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六神丸含有蟾酥,其有效成分为蟾毒素。一旦滥用,有的一次过量即中毒,也有的多次过量而中毒。中毒离服药时间,快则20分钟,慢则0.5-2小时,个别在12小时以上,故需严格控制适应症与剂量。且对小儿慎用;新生儿禁用。 六神丸还有一种毒副作用,即引起过敏反应。这与用量无关,而且不论内服、外用均会发生。大都在24小时内,表现为药疹,瘙痒难忍。也有的出现喉头水肿,表现为咽部充血、会厌肿胀、吞咽困难、咽喉梗塞、呼吸不畅等。个别严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胸闷、心悸、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头晕昏睡、四肢湿冷等,需立即抢救。 此外,六神丸含麝香等成分,能引起子宫收缩,故孕妇禁用。六神丸还含有雄黄,为砷的化合物,不宜与助消化药多酶片及胃蛋白酶合用,也不宜与抗贫血药富马铁片同服,更不宜与解痉止痛药阿托品等联用,否则会促使雄黄氧化,增加毒性反应。,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六神丸服用六不宜 孕妇不宜:六神丸含麝香和雄黄等成分。麝香能引起子宫收缩,会引起流产或早产;孕妇亦忌雄黄,故孕妇禁用六神丸。 婴儿不宜:六神丸含有蟾酥,其有效成分为蟾毒素等,一次服过量即可引起中毒,故两岁以下的婴儿应慎用,新生儿禁用。 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因心衰或房颤服地高辛的心脏病患者应忌服六神丸。因为二者合用可引起心律失常。 不宜与消化酶合用:六神丸有抑制消化酶的作用,因此不宜与助消化药如多酶片、胃蛋白酶及淀粉酶合用,否则会使消化酶的疗效降低或失效。 不宜与阿托品合用:六神丸不宜与硫酸盐同服(硫酸阿托品、硫酸亚铁等),因为硫酸盐会促使雄黄中的硫化砷氧化,增加雄黄的毒性反应。 不宜与华素片合用:华素片中含有碘分子,含碘的华素片与含朱砂的六神丸同服时,因朱砂中的二价汞能与碘结合,形成碘化汞类有毒汞盐沉淀,而导致药物性肠炎。 所以,六神丸是家庭必备药,但辨证准确是关键;用法用量要严格,不作预防用药,整粒吞服,成人10粒,一岁一粒,日二次;联合用药慎重;毒副作用要牢记;特殊人群禁用。,午时茶是中午时喝的茶剂吗?,午时茶是颗粒剂,方出自清拔萃良方天中茶加减,一说陈修园全书,在2005年版药典收载。 是平胃散、九味羌活汤和一些消食药及红茶组成的,共19味药。君药:藿香、苏叶、防风、川芎、白芷疏风解表、散寒止痛;臣药:苍术、羌活、厚朴、陈皮、枳实、山楂、麦芽、神曲行气化湿,消积和胃;柴胡辛凉解表,疏肝理气;佐药:连翘清热散结兼制温药之热性,桔梗、前胡宣肺解表,化痰止咳,红茶和中化滞。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解表和中,消积滞,化湿浊,对外感风寒而内伤食积者最为适宜。 此方解表和中,属解表剂。藿香正气,是外寒内湿,本方是外寒内湿食,有些不同。 防暑药箱藿香正气水、午时茶、紫金锭、十滴水、清凉油、金银花露、人丹、六一散,旧时福州人认为端午节前后处于春夏之交,天气忽冷忽热,容易受凉生病,而传统午时茶的配方里包括北山楂、正薄荷、正藿香等物,从中医角度来说有祛风散寒等保健功效。如果在端午节的正午时分象征性地饮下一些午时茶,不仅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带有平安健康度过夏天的美好寓意。,端午节的午时水虽非圣水琼液,但家乡人俗信对时对刻的午时水效用最好。家家家户户用午时水加入事先买来的白酒和少许雄黄粉( 中药,外用为宜),用以喷洒房间庭院;大人小孩用午时水擦身、洗脸、泡脚。老辈人说,照这样做,入夏不会生痱子,外出不会被虫咬,还有避邪禳瘟之效。 午时茶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保健药茶,因习惯在端午日正午泡饮,故名。人们崇信在这一时辰泡饮药茶,防疫保健的药效最强。午时茶皈依祖国医学,在有记载的午时茶的中药配伍中,最大量的也就是茶叶。旧时,财力充裕的积善人家每到端午节前后,专门熬煮午时茶施舍贫困户。 “五月端午,百草皆药”,艾、菖、芷、夏枯草、苍术等皆此时采,宫延南海子捕蟾酥的习俗。,一捻金是矿物药做的吗?,同仁堂有个传统药,是用于小儿的,叫一捻金。一捻言其用量少,因为是小儿,金言其疗效好。小儿有病,服一捻即愈,一捻如金。 方源:明龚信古今医鉴,2005年版药典。 大黄、牵牛、槟榔、人参、朱砂,为细粉,口服,一岁以内一次0.3克,一岁到三岁一次0.6克,四岁到六岁一次1克,一日12次。 大黄、牵牛泄热通便,荡涤肠胃积滞,为君药;槟榔有大黄样作用,但缓平为辅,人参扶正,朱砂清心安神。全方攻补兼施,消食导滞,泻热通便。用于小儿停乳停食证,食少腹胀,停食便秘,痰盛气促,惊惕不安,舌苔黄腻。 牵牛消积逐水,蝼蛄逐水消积。,肥儿丸会导致小儿肥胖吗?,肥儿丸属驱虫药,源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005年版药典。 本方以使君子、槟榔杀虫驱蛔为君,神曲、麦芽、胡黄连消食除疳,肉蔻与木香一涩一行调大便。全方消积驱虫,健胃清热;用于小儿虫积证,腹痛腹胀,大便不调,面黄体瘦,倦怠嗜卧,不思饮食,或兼低热。 食后纳增腹顺便调,渐至体胖,故名肥儿丸。 本品蜜丸,一次1-2丸,一日1-2次。,七宝美髯丹 五虎散(归红花防风天南星白芷五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外伤瘀肿及风湿肢痛) 五虎追风散(史传恩家传方蝉蚕星麻蝎朱砂黄酒,汗出有效祛风解痉,止痛破伤风) 驻车丸(千金方,连炮姜归胶,止痢、滋阴祛湿,慢性气阴两虚,湿热未除) 坎离砂(归芎风透骨加入铁、木粉、活性碳和氯化纳,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加米醋。),一味白芷为何叫都梁丸?,宋代汉阳史君王璆(球),博采民间验方,著百一选方,其中收录香白芷一味,炼蜜为丸名“都梁丸”,治妇人痛经有效。“都梁丸”的来源,据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梁(今开封),一时太平盛世,人才荟萃。传说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患痛经症,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有时昏厥过去不省人事。虽遍访当地名医,疗效甚微,痼疾缠绵,形体日衰,容颜憔悴,精神萎靡。急得富翁食不知味,夜不成寝。为了治好千金之疾,富翁携爱女带佣人日夜兼程往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适逢女儿经期,腹痛顿作,呼天唤地。正巧,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经仔细询问病情后,马上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以沸水洗净,水煎饮用。,富翁半信半疑,但眼看女儿痛苦异常,无药可施,只好就地泡制,一煎服而痛缓,二煎服而痛止,又服数煎后,来月行经,安然无恙。富翁喜出望外,四处寻得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 从此,白芷一药,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后有人先把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再等干后研末,炼蜜为丸,丸如弹子大。因“香白芷”在京都汴粱觅得,故取都梁为名,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 白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作用。白芷气味香窜,在通窍活血汤中可代替麝香,不少医生治疗各种痛症,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加入白芷一味,每能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在,开发有都梁软胶囊、都梁滴丸等剂型。,都梁软胶囊:白芷、川芎。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用于头痛属风寒瘀血阻滞脉络证者,症见头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反复发作,遇风寒诱发或加重。,痹琪胶囊还是痹祺胶囊?,祺:吉祥之意,祺祥、祺福。书信中用于祝颂语。如:近祺;文祺;时祺。 痹祺胶囊:马钱子、地龙、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丹参、三七、牛膝。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气血不足,风湿瘀阻,肌肉关,节酸痛,关节肿大、僵硬变形或肌肉萎缩,气短乏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属上述证候者。,耳聋左慈丸是治左侧耳聋吗?耳鸣能治吗?,耳聋左慈丸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磁石、柴胡二药组成。具有滋肾平肝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注意事项:该药 只用于肝肾阴虚证之听力逐渐减退,耳鸣如蝉声者,凡属外耳、中耳病变而出现的耳鸣,如外耳道异物等,应去医院就诊。 耳聋通窍丸:龙胆 、黄柏 、大黄、栀子(姜制) 、石菖蒲、当归 、芦荟、黄芩 、黄连等。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湿通便。用于肝胆火盛,头眩目胀,耳聋耳鸣,耳内流脓,大便干燥,小便赤黄。 耳聋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耳聋。 中医分为虚和实,实则龙胆泻肝和耳聋通窍丸;虚则耳聋左慈丸和益气聪明丸。 出自重订广温热论,梅花点舌丹有梅花吗?,组成:1、外科证治全生集:龙胆冰片、腰黄、硼砂、血竭、葶苈、沉香、乳香、没药、破大珠子、牛黄、麝香、蟾酥、朱砂13味; 各研细末为丸,如胖绿豆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以葱白打碎,陈酒送下,醉盖取汗。 2、药典:冰片、蟾酥、沉香、没药、牛黄、硼砂、乳香、麝香、葶苈子、雄黄、熊胆、血竭、珍珠、朱砂等14味; 3粒/次,12次/日,先饮温开水一口,将药放在舌上,以口麻为度,再用温开水或温黄酒送下。外用时,以醋化开,敷于患处。 药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疔疮痈肿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本方为有效之解毒止痛剂。“治红肿痈疖初起,一丸即消。” 梅花冰片中之上品,又名“梅花冰片”。 点舌服药时将丸药放在舌尖之上,以麻为度,俗称“点舌”;或以葱白打碎包住药丸,用陈酒冲服,亦可用醋化开涂敷患处。为了强调主药及服用方法,故称“梅花点舌丹”。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丸,一日12次;外用,用醋化开,敷于患处。,犀黄丸用的是犀角还是牛黄?,又名西黄丸,出自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主张外科内治最力医家,字洪绪,江苏吴县人,把外科病症分为阴阳两类,认为痈发六腑,疽发五脏,机理不同,“红痈乃阳实之证,气血热而毒滞,白痈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均以开腠为要。 以温通为治疗大法,于阴疽治疗首倡阳和汤解凝散寒,以及犀黄丸、醒消丸等,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轻用刀针,禁用升降二丹等蚀药。 犀黄丸,犀黄即西黄、丑宝、犀黄;乳香、没药、麝香等四味药黄米饭捣烂为丸 (犀黄射乳没) ,每用陈酒送下克。患生上部,临卧时服,患生下部,空腹时服。,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消肿,祛瘀止痛。 主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现用于淋巴结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癌、多发性脓肿、骨髓炎等见舌红、脉滑数者。 书中是纯中药制剂,是抗癌中成药的经典名方;临床主要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及辅助治疗,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疖肿、肺脓疡、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 著名方子有阳和汤、小金丹(有草乌、马钱子,治寒湿痰瘀,阻滞凝结。)、醒消丸(雄精;热陈酒送服,醉盖取汗,酒醒痈消痛息。)、犀黄丸(牛黄)、梅花点舌丹、子龙丹(控涎丹)、代刀散(黄芪、皂刺、乳香、甘草)、三黄丸(醒消合犀黄+制军)、阳和解凝膏等。今有牛黄醒消丸。,乌鸡白凤丸含乌鸡,白凤是什么? 赛隆风湿酒,赛隆是地名,人名? 摩罗丹是佛教的药吗?,黄氏响声丸中医喉科四大流派,歙县郑村郑氏喉科、湖南醴陵张恒泉喉科、江苏无锡黄莘农喉科、广东广州马氏喉科,并称为中国喉科四大流派。 黄莘农(1928生),世居无锡斗山西大房,20岁行医,黄氏喉科第九代传人,1970年下乡到阜宁县,多有效验。1976年回到无锡市中医院,直到退休。 他将响声方改进成冲剂,进而丸药,院内制剂,进而于1985年走向市场,由无锡市中药厂(现江苏无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黄莘农曾连续五届担任市政协委员,还是中华全国中医耳鼻喉学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耳鼻喉学会副主任委员,被列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 方出世家,经典传承,现代医学,治嗓灵验”,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急、慢喉喑,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1995年,黄氏响声丸被列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