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任务常见病证精.ppt_第1页
课件:任务常见病证精.ppt_第2页
课件:任务常见病证精.ppt_第3页
课件:任务常见病证精.ppt_第4页
课件:任务常见病证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1 常见病证,一、发热 二、慢草与不食 三、腹痛 四、泄泻 五、便秘,六、便血 七、呕吐 八、咳嗽 九、汗证 十、不孕症,一、发热,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中兽医所谓的发热,不但指体温高于正常,而且包括了口色红、脉数、尿短赤等热象。,根据病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可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一、发热,(一)外感发热,1. 外感风寒 2外感风热 3外感暑湿 4半表半里发热 5热在气分 6热结胃肠 7营分热 8血分热,外感发热主要有下列证型,一、发热,(一)外感发热,1. 外感风寒,(1)病因:风寒之邪 (2)主证:发热恶寒,恶寒重,发热轻,皮紧毛乍,鼻流清涕,口色青白,苔薄白,脉浮紧,咳嗽 (3)治则: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4)方例:麻黄汤加减 (5)针治:针大椎、苏气、肺俞等穴,一、发热,(一)外感发热,2. 外感风热,(1)病因:风寒邪气 (2)主证:发热重,微恶寒,耳鼻俱温,黄色脓涕,咳嗽,口干渴,舌稍红,苔薄黄,脉浮数。 (3)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4)方例:银翘散加减。 (5)针治:针大椎、耳尖、太阳、尾尖、苏气等穴。,一、发热,(一)外感发热,3. 外感暑湿,(1)病因:夏暑季节,天气炎热,雨水较多,潮湿。 (2)主证:肢体倦怠、沉重,运步不灵,尿黄赤,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治则:清暑化湿。 (4)方例:新加香薷饮加味(温病条辨)。 (5)针治:针大椎、耳尖、太阳、尾尖、苏气等穴。,一、发热,一、发热,(一)外感发热,4. 半表半里发热,(1)病因:病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 (2)主证:微热不退,寒热往来。 (3)治则:和解少阳。 (4)方例:小柴胡汤加减。,一、发热,(一)外感发热,5. 热在气分,(1)病因:火热之邪直入气分或其它邪气入里化热。 (2)主证:高热不退,出汗,口渴喜饮,粪便干燥,尿短赤,口色赤红,舌苔黄燥,脉洪数。 (3)治则:清热生津。 (4)方例:白虎汤加减。 (5)针治:针耳尖、尾尖、太阳、鹘脉、山根、通关等穴。,一、发热,(一)外感发热,6. 热结胃肠,(1)病因:多由热在气分发展而来。 (2)主证:高热,肠燥便干,尿短赤,口津干燥,口色深红,舌苔黄厚而燥,脉沉实有力。 (3)治则:滋阴增液,清热泻下。 (4)方例:大承气汤或增液承气汤加减。 (5)针治:针蹄头、耳尖、尾尖、太阳、分水、鹘脉、山根、脾俞、关元俞等穴。,一、发热,(一)外感发热,7. 营分热,(1)病因:外感邪热或由卫分热或气分热传入营分。 (2)主证:高热不退,夜甚,躁动,喘促,出血点或出血斑,舌质红绛而干,脉细数。 (3)治则: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4)方例:清营汤加减。 (5)针治:耳尖、尾尖、太阳、鹘脉、山根、通关等穴。,一、发热,(一)外感发热,8. 血分热,(1)病因:气分热传入血分或营分热传入血分所致。 (2)主证:高热,神昏,发斑,尿血,便血,口色红绛,脉洪数或细数。严重者抽搐。 (3)治则:清热凉血,熄风安神。 (4)方例:犀角地黄汤加减。 (5)针治:耳尖、尾尖、太阳、鹘脉、山根、通关等穴。,一、发热,(二)内伤发热,1. 阴虚发热,(1)病因:阴血不足;热病经久不愈;失血过多;汗、吐、下太过。 (2)主证:低热不退,耳鼻微热;烦躁,唇干口燥,粪球干小,尿少色黄;口色红,少苔,脉细数。严重者盗汗。 (3)治则:滋阴清热。 (4)方例:青蒿鳖甲汤加减。,一、发热,(二)内伤发热,2. 气虚发热,(1)病因:劳役过度,饲养不当,饥饱不均。 (2)主证:劳役后发热,耳鼻稍热,神疲乏力;易汗,食欲减少,有时泄泻;舌质淡红,脉细弱。 (3)治则:健脾益气,甘温除热。 (4)方例:补中益气汤加减。,一、发热,(二)内伤发热,3. 血瘀发热,(1)病因:跌打损伤,瘀血积聚,或产后血瘀等。 (2)主证:局部疼痛,体表发热;因产后瘀血未尽者,除发热之外,常有腹痛及恶露不尽等表现;口色红而带紫,脉弦数。 (3)治则:活血化瘀。 (4)方例 外伤血瘀者,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产后血瘀者,用生化汤加减。,二、慢草与不食,慢草,即草料迟细,食欲减退;不食,即食欲废绝。 慢草与不食是多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是指因脾胃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以食欲减少或食欲废绝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二、慢草与不食,(一)脾虚,1. 病因:劳役过度;饲养不当,饲料质劣,时饥时饱。 2. 主证:精神不振,四肢无力;食欲减退,日见羸瘦,粪便粗糙带水,完谷不化;舌质如绵,脉虚无力。 3. 治则:补脾益气。 4. 方例: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 5. 针治:针脾俞、后三里等穴。,二、慢草与不食,(二)胃阴虚,1. 病因:天时过燥,气候炎热,渴而不得饮,或温病后期。 2. 主证:食欲大减或不食;粪球干小,尿少色浓;口腔干燥,口色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 治则:滋养胃阴。 4. 方例:养胃汤加减。,二、慢草与不食,(三)胃寒,1. 病因:外感风寒,过饮冷水,采食冰冻饲料等。 2. 主证:食欲大减或不食,鼻寒耳冷;腹痛,便稀软,尿清长;流清涎,口色青白,苔淡白,脉象沉迟。 3. 治则: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4. 方例:温脾散或桂心散加减。 5. 针治:针脾俞、后三里、后海等穴。,二、慢草与不食,(四)胃热,1. 病因:天气炎热,饮水不足;饲养太盛,谷料过多等。 2. 主证:食欲大减或废绝,口臭,上腭肿胀,排齿红肿;耳鼻温热,口渴贪饮,粪干小,尿短赤;口色赤红,少津,舌苔薄黄,脉象洪数。 3. 治则:清胃泻火。 4. 方例:清胃散或白虎汤加减。 5. 针治:针玉堂、通关等穴。,二、慢草与不食,(五)食滞,1. 病因:长期饲喂过多精料,或突然采食谷料过多,或饥后饲喂难于消化的饲料。 2. 主证:倦怠,厌食,肚腹饱满;粪便粗糙或稀软,有酸臭气味,有时完谷不化;苔厚腻,口色红,脉数或滑数。 3. 治则:消积导滞,健脾理气。 4. 方药:曲蘖散或保和丸加减。 5. 针治:针后海、玉堂、关元俞等穴。,三、腹痛,腹痛是多种原因导致胃肠、膀胱及胞宫等腑,气血瘀滞不通,发生起卧不安,滚转不宁,腹中作痛的病证。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尤以马、骡更为多见。,三、腹痛,(一)阴寒腹痛,1. 病因:外感寒邪,或过饮冷水,采食冰冻饲料等。 2. 主证:鼻寒耳冷,甚或肌肉寒颤;阵发性腹痛,粪便稀软带水。饮食欲废绝,口内湿滑,口温较低,口色青白,脉象沉迟。 3. 治则:温中散寒,和血顺气。 4. 方例:橘皮散或桂心散加减。 5. 针治:针姜芽、分水、三江、蹄头、脾俞等穴。,三、腹痛,(二)湿热腹痛,1. 病因:暑月炎天,役后乘热急喂草料,或草料霉烂等。 2. 主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口渴喜饮;粪便稀溏,尿短赤;腹痛不安,回头顾腹,口色红黄,舌苔黄腻,脉洪数。 3. 治则:清热燥湿,行郁导滞。 4. 方例:郁金散加减。 5. 针治 针后海、后三里、尾根、大椎、带脉、尾本等穴。,三、腹痛,(三)血瘀腹痛,1. 病因:产前营养不良,产时又失血过多,或部分胎衣滞留;或产后失于护理,风寒侵袭;或产后过饮冷水,过食冰冻饲料。 2. 主证:产后腹痛:肚腹疼痛,食欲减少,恶露,口色发青,脉象沉紧;血瘀腹痛:道入手,肠中无粪结。 3. 治则:产后腹痛宜补血活血,化瘀止痛;血瘀腹痛,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4. 方例:产后腹痛,宜选用生化汤加减;血瘀性腹痛,选用血府逐瘀汤。,三、腹痛,(四)血瘀腹痛,1. 病因:采食过多、骤然更换饲料等。 2. 主证:口色赤红,脉象沉数,口腔干燥,舌苔黄厚,口内酸臭。 3. 治则:消积导滞,宽中理气。 4. 方例 据情况选用曲蘖散或醋香附汤 5. 针治 针三江、姜芽、分水、蹄头、关元俞等穴。,三、腹痛,(五)肝旺痛泻,1. 病因:情志不畅或其它应激因素,使肝气郁滞。 2. 主证:食欲减退或不食,间歇性腹痛,口色红黄,苔薄黄,脉弦。 3. 治则 疏肝健脾。 4. 方例 以痛泻为主者,选用痛泻要方;以神少乏力、口干食少为主者,选用逍遥散。,四、泄泻,泄泻是指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粪如水样的一类病证。见于胃肠炎、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过程中。 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及大、小肠,但其它脏腑疾患,如肾阳不足等,也能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四、泄泻,(一)寒泻(冷肠泄泻),1. 病因:外感寒湿,或内伤阴冷,多发于寒冷季节。 2. 主证:泻粪稀薄如水,甚至喷射状,遇寒泻剧,遇暖泻缓,尿清长,口色青白,苔薄白,口津滑利,脉象沉迟。 3. 治则:温中散寒,利水止泻。 4. 方例 猪苓散加减。 5. 针治 针后海、后三里、脾俞、百会等穴。,四、泄泻,(二)热泻,1. 病因:暑月炎天,劳役过重,乘饥喂热料,饲料霉败等。 2. 主证:发热,食欲减少,口渴多饮,泻粪稀薄,粘腻腥臭,尿赤短,口色赤红,舌苔黄腻,口臭,脉象沉数。 3. 治则:清热燥湿,利水止泻。 4. 方例:郁金散加减。 5. 针治:针带脉、尾本、后三里、大肠俞等穴。,四、泄泻,(三)伤食泻,1. 病因:采食过量食物,各种动物均可发生。 2. 主证:食欲废绝,肚腹胀满,粪稀粘稠,常伴呕吐,泄吐之后痛减。口色红,苔厚腻,脉滑数。 3. 治则:消积导滞,调和脾胃。 4. 方例:保和丸加减。 5. 针治:针蹄头、脾俞、后三里、关元俞等穴。,四、泄泻,(四)虚泻,多发于老龄动物,一般病程较长,患畜体瘦形羸。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因的不同,又分脾虚泻和肾虚泻两个证型。,四、泄泻,(四)虚泻,1. 脾虚泄泻,(1)病因:长期使役过度,饮喂失调,或饲料质劣等。 (2)主证:形体羸瘦,精神倦怠,四肢无力,舌色淡白,舌面无苔,脉象迟缓。 (3)治则:补脾益气,利水止泻。 (4)方例: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 (5)针治:针百会、脾俞、后三里、后海、关元俞等穴。,四、泄泻,(四)虚泻,2. 肾虚泻,(1)病因:肾阳虚衰,命门火不足。 (2)主证:精神沉郁,腰胯无力,卧多立少,四肢厥逆,久泻不愈,夜间及天寒时泻重;口色如绵,脉沉细无力。 (3)治则:温肾健脾,涩肠止泻。 (4)方例:巴戟散去槟榔,加茯苓、猪苓等;或用四神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5)针治:针后海、后三里、尾根、百会、脾俞等穴。,五、便秘,便秘是粪便干燥,排粪艰涩难下,甚至秘结不通的病证。,五、便秘,(一)热秘,(1)病因:外感之邪入里化热;或火热之邪伤及脏腑;饲喂难以消化的草料,又饮水不足等。 (2)主证:排粪困难,粪便干硬、色深,或完全不能排粪,肚腹胀满,小便短赤;口干喜饮,口色红,苔黄燥,脉沉数。 (3)治则:清热通便。 (4)方例:大承气汤加味。 (5)针治 针交巢、关元俞、脾俞、带脉、尾本等穴。,五、便秘,(二)寒秘,(1)病因:外感寒邪,:或畜体素虚,正气不足等。 (2)主证:形寒怕冷,耳鼻俱凉,排粪艰涩,小便清长,腹痛,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象沉迟。 (3)治则:温中通便。 (4)方例:大承气汤加附子、细辛、肉桂、干姜。 (5)针治:针交巢、关元俞、百会等穴。,五、便秘,(三)虚秘,(1)病因:畜体素弱,脾肾阳虚,运化传导无力。 (2)主证:神倦力乏,不时拱腰努责,大便排出困难,但粪球并不很干硬;口色淡白,脉弱。 (3)治则:益气健脾,润肠通便。 (4)方例:当归苁蓉汤加减。,六、便血,排粪时粪中带血,或便前、便后下血,称为便血。常见于夏秋季节。各种动物均可发生。 便血有远血、近血之分。 便血与痢疾都有下血的症状,要区分 便血主要有湿热便血和气虚便血两种证型。,六、便血,(一)湿热便血,(1)病因:暑月炎天,使役过重;久渴失饮;饮水秽浊不清;乘热饲喂饲料,或饲料腐败霉烂。 (2)主证:耳鼻俱热,口渴喜饮,排粪带痛。粪便稀薄带血,气味腥臭,小便短赤。口色鲜红,苔黄腻,脉滑数。 (3)治则: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4)方例:黄连解毒汤合槐花散加减。 (5)针治:针脾俞、交巢、百会、断血等穴。,六、便血,(二)气虚便血,(1)病因:久病体虚,老龄瘦弱;长期饲养失宜,劳役过度等。 (2)主证:发病较缓,精神倦怠;粪便溏稀带血,有时有轻度腹痛,口色淡白,脉象迟细。 (3)治则:健脾益气,引血归经。 (4)方例:归脾汤加减或补中益气汤加棕榈炭、阿胶、灶心土等。 (5)针治:针脾俞、后三里、百会、断血、后海等穴。,七、呕吐,呕吐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食物由胃吐出的病证。猪、犬、猫多见,牛、羊次之,马属动物较难发生呕吐。临床常见的有胃热呕吐、伤食呕吐、虚寒呕吐三种证型。,七、呕吐,(一)胃热呕吐,1. 病因:暑热或秽浊疫疠之气侵犯胃腑。 2. 主证:体热身倦,遇热即吐,粪干尿短,口色红黄,苔黄厚,口津粘腻,脉洪数或滑数。 3. 治则:清热养阴,降逆止呕。 4. 方例:白虎汤加味。 5. 针治:针玉堂、脾俞、关元俞、带脉、后三里、大椎等穴。,七、呕吐,(二)伤食呕吐,1. 病因:过食草料,停于胃中,滞而不化,上逆呕吐。 2. 主证:精神不振,食欲废绝,肚腹胀满,吐后病减。口色稍红,苔厚腻,脉沉实有力或沉滑。 3. 治则:消食导滞,降气止呕。 4. 方例:保和丸加减。 5. 针治:针玉堂、脾俞、关元俞、带脉、后三里、大椎等穴。,七、呕吐,(三)虚寒呕吐,1. 病因:劳役太重,饲喂不当,或突然饮冷水过多等。 2. 主证:消瘦,慢草,耳鼻俱凉,常食后呕吐,呕吐物无明显气味,口色淡白,口津滑利,脉象沉迟无力。 3. 治则:温中降逆,和胃止呕。 4. 方例:理中汤加味。 5. 针治:针脾俞、六脉、后三里、中脘等穴。,八、咳嗽,咳嗽是肺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多发于春秋两季。外感、内伤的多种因素,都可使肺气壅塞,宣降失常而发生咳嗽。,八、咳嗽,(一)外感咳嗽,(1)病因: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束,肺气郁闭。 (2)主证:发热恶寒,无汗,被毛逆立,甚至颤抖,鼻流清涕,咳声洪亮,口色青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3)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4)方例:荆防败毒散或止嗽散加减。 (5)针治:针肺俞、山根、耳尖、尾尖、大椎等穴。,1风寒咳嗽,八、咳嗽,(一)外感咳嗽,(1)病因:风热邪气,肺失清肃,宣降失常。 (2)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咳嗽不爽,鼻流粘涕,呼出气热,口渴喜饮,舌苔薄黄,口红少津,脉象浮数。 (3)治则:疏风清热,化痰止咳。 (4)方例:银翘散或桑菊饮。 (5)针治:针玉堂、通关、苏气、山根、尾尖、大椎、耳尖等穴。,2风热咳嗽,八、咳嗽,(一)外感咳嗽,(1)病因:外感火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 (2)主证 口渴喜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咳声洪亮,气促喘粗,呼出气热,口渴贪饮,口色赤红,舌苔黄燥,脉象洪数。 (3)治则 清肺降火,化痰止咳。 (4)方例 清肺散或麻杏甘石汤或苇茎汤加减。 (5)针治 针胸堂、颈脉、苏气、百会等穴。,3肺热咳嗽,八、咳嗽,(二)内伤咳嗽,(1)病因:多因久病体虚,或劳役过重,耗伤肺气,致使肺宣肃无力而发咳嗽。 (2)主证 食欲减退,精神倦怠,日渐消瘦;久咳不已,咳声低微,动则咳甚并有汗出,鼻流粘涕;口色淡白,舌质绵软,脉象迟细。 (3)治则 益气补肺,化痰止咳。 (4)方例:四君子汤合止嗽散加减。 (5)针治:针肺俞、脾俞、百会等穴。,1气虚咳嗽,八、咳嗽,(二)内伤咳嗽,(1)病因:久病体弱,或邪热久恋于肺,损伤肺阴。 (2)主证:频频干咳,昼轻夜重,痰少津干,低烧不退,或午后发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3)治则 滋阴生津,润肺止咳。 (4)方例:清燥救肺汤或百合固金汤加减。 (5)针治:针肺俞、脾俞、百会等穴。,2阴虚咳嗽,八、咳嗽,(二)内伤咳嗽,(1)病因:脾肾阳虚,水湿不化,聚而成痰,上渍于肺,使肺气不得宣降而发咳嗽。 (2)主证:精神倦怠,毛焦体瘦,咳嗽气喘,痰液白滑,鼻液量多、色白而粘稠;口色青白,苔白滑,脉滑。 (3)治则: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4)方例: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韩氏医通)。,3湿痰咳嗽,九、汗证,汗证是指病理性出汗,如气虚自汗、阴虚盗汗、大热出汗、剧痛出汗、虚脱出汗等。,九、汗证,(一)气虚自汗,1. 病因:劳役过度或体质素虚,致卫阳不固,津液外泄。 2. 主证:轻度活动即出大汗,耳鼻四肢发凉,呼吸气短,虚弱无力。口色淡,脉虚浮。 3. 治则:益气固表止汗。 4. 方例:玉屏风散合牡蛎散,或四君子汤加黄芪、浮小麦、龙骨、五味子等。,九、汗证,(二)阴虚盗汗,1. 病因:营养不良,精血亏损;久病伤阴,阴不内守。 2. 主证:体质虚弱,夜间休息出汗,白天汗止。低热不退,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3. 治则:滋阴降火,固表止汗。 4. 方例: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芪,兰室秘藏)。,九、汗证,(三)亡阴热汗,1. 病因:感受火热之邪,或寒邪入里化热,迫津外泄。 2. 主证:烦燥不安,汗出如油,耳鼻四肢温热,口渴喜饮,气促喘粗,口干舌红,脉数无力或脉大而虚。 3. 治则:急救养阴。 4. 方例:生脉散加味。,九、汗证,(四)亡阳冷汗,1. 病因:卫阳不固,阳气欲脱,阳脱则阴无所附。 2. 主证:精神极度沉郁,肌肉颤抖,汗出如水,耳鼻四肢发凉,气息微弱,口色淡白或青紫,脉微欲绝。 3. 治则:回阳救逆。 4. 方例: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十、不孕症,适龄母畜经健康公畜交配而不受孕,或产一、二胎后,不能再怀孕的,均称为不孕症。以马、牛、犬多见,猪也常患此病。,不孕症有先天性不孕和后天性不孕两种。先天性不孕多因生殖器官的先天性缺陷所致,难以治疗。后天性不孕,多由疾病或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十、不孕症,(一)虚弱不孕,1. 病因: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品质不良、饲料数量不足、长期过度劳役、挤奶过度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