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也最难执行的管理原则1.doc_第1页
最简单也最难执行的管理原则1.doc_第2页
最简单也最难执行的管理原则1.doc_第3页
最简单也最难执行的管理原则1.doc_第4页
最简单也最难执行的管理原则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简单也最难执行的管理原则 (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管理并不是一根抽打员工的鞭子,它只是为提高企业效益的统筹资源的方法。 一、管理要靠激励而不是约束人是企业发展中变化最快也是最有活力的要素,管理好人势必会使企业健康发展,但千万不要把管理的目的看作是约束人,这样会使企业的管理进入误区。管人是要通过发挥人的潜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很多企业表面上看起来管理非常严格,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约束制度,必须按时上下班、不允许留长发、不允许化妆、不允许抽烟、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会私客等等,每个员工都循规蹈矩,仿佛每个人脖子上都架着一把刀,谁若敢越雷池半步,必将遭受严厉的惩罚。员工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怕一不留神触犯了制度,不仅受到经济上的损失,甚至自己工作的成绩也被一笔抹煞。这些制度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减少了员工犯错误的机会。但是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培养人才、激发员工的潜力,过于严格教条的管理制度肯定会使管理人员忙于监督和检查员工的行为而忽视了经营,被管理者疲于应付各种制度而失去了创新,经营由此失去了动力,其效果反而是消极的。 如何管理员工也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公司老板每天都在考虑如何防止漏洞,如何让员工更加积极。现代企业管理给出了我们答案,管理最好的方法是培养和激励。当一个人被动的做一件事时他即使做得非常认真,结果可能是预期效果的80%,但是当一个人主动去做一件事时,结果可能是预期效果的120%,这种现象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人潜力发挥的结果,我们的管理正是要达到后一种结果,而激励是达到这种结果的有效途径。 这需要我们管理者把员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顾客,似乎这样说不合道理。试想,如果没有好的员工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怎么会有企业的顾客存在。企业总是在考虑顾客需要什么,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求,甚至把顾客奉为上帝。对待自己的员工的需求却置之不理,总认为:你是我的人,受我雇用就应当无条件服从我的管理,如果你不想干会有更多的人在等着顶你的位子。为什么许多企业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快速发展,根本问题就在这种观念的转变上。至于如何来激励员工,办法可以数不胜数:改变员工的收入档次,拉开差距来产生动力;多用奖励措施,少用惩罚措施提高员工的向心力;采取项目管理,让个人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多提供个人发展的机遇,提高员工的自我超越意识等等。因此,人员管理在于激励而不在于制约。 二、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能够有利于提高效率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得到的是效益而不是效果,我们要通过管理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不仅仅是看起来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严格。有时大家会这样评论一个企业:这个企业管理制度非常完善,简直无懈可击,效益一定不错。可到企业内部看一下,或许你会发现,这个公司已经停滞发展好长时间了,甚至是在倒退。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无效的严格管理所造成。过于严格和细致的管理有可能是与被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成反比的。举个例子来说,某厂为了加强对采购部的监督职能,防止出现经营漏洞,在付款这一个环节上加强了防范,每笔付款都要经过四五个甚至六七个人的签字,业务员整天忙着找领导,当领导的每天忙于签字,大家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种无谓的工作上。有时一个领导不在就没法付款,影响了正常经营,同样也增加了领导的负担。后来这个厂进行了改革,将付款权力下放到财务部,由财务部根据采购部的往来账目和公司制度进行付款,而采购部负责监督财务部的付款情况,两个部门互相牵制,结果工作效率提高了,采购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采购更加畅销的产品,效益也自然增长。长此以往围绕提高工作效率所采取的管理才是真正有益于企业的,否则会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的极大浪费。 所以制度不需要过于严密,而是需要规范并且简洁。我们都知道沃尔玛的付款从来不会拖延,付款方式也并不繁琐。供应商只要按时按地的提供相应发票就可及时收到货款。如果沃尔玛也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它的全球采购会给供应商带来多少的麻烦。有可能你要拿着一份订单从深圳飞到美国,去找老总签字付款呢。这样说似乎夸张了一点,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能力使其制度更加简洁,更加注重效率的话,企业的发展将会是未知的,因为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首先意识到并做到这一点。 三、管理要从每一个具体问题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经营过程中各种资源都在发生冲突,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有效的控制和协调这些资源,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起作用。协调问题要着重从根本上解决,不能仅仅看中表面。有些问题的发生是有其根本原因的,比如某生产厂的两个车间,在工作流程上属前后关系,这两个车间经常出现扯皮、怠工现象,甚至出现一些不正当的人身攻击,上级领导大为恼火,于是对两部门进行整顿,并对员工进行了处罚。问题看起来已经解决了,但时间一长矛盾又重新暴露出来。经过调查发现,原来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工作流程中一个小小的脱节造成的。上道工序生产的产品要转交到下一道工序,平常都是两边工人自觉地进行交接,没有明确规定由谁来具体负责交接工作,也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时间交接、怎么交接。因此两个车间都觉得对方应该主动完成这项工作,这样一来矛盾就产生了,领导很快纠正了这个错误,问题迎刃而解,这两个车间再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出现了问题应当首先去考虑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找到了根源再去解决问题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缺乏的就是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彻底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者只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多注意细节,多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多采取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将这些问题及时彻底的从根本上解决,就不会有最后那种不可收拾的场面了。 总结起来,管理应当是始终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以提高效率为原则,使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去解决最根本的问题的一个过程。管理创新——从三个和尚的故事说起创新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普遍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因而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创新的问题。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管理创新就应该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利用的方式,以更好更有效地达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围绕从组织建立存续和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活动,管理创新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战略创新: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有效施行。(二)组织创新:创建一个新的组织架构,并有效运行。(三)制度创新:创设一套新的组织制度,并有效执行。(四)文化创新:培养一种新的组织文化,并有效实行。一、战略创新(一)寓言故事:一个和尚提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和尚越来越多,反倒是没有水喝了呢?(二)问题分析:三个和尚需要坐在一起好好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理顺一下关系:首先,三个和尚为什么要来到这座破庙?回答:和尚嘛,无非是念经修行,图个山里清净,力争在佛道上有所发展有所悟;当然还得吃上饭,喝上水,要生存,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寺庙里现在有啥资源可以利用呢?回答:除了泥菩萨,应该还有和尚生存的几样必需品:几分薄地,以饱肚皮;几本经书,修行念佛;山下一口井,山上一个大水桶等等。最后,要完成生存与修行的最终目的,需要做些什么呢?回答:念经,种地,做饭,挑水(为了后面的分析,做一些简单假设)。(三)解决和创新:和尚究竟是和尚,六根清净,他们的要求和目标很同质,应该可以很好地整合,应该可以更好地利用寺庙里有限的资源。首先,三个和尚要将自己的目标做分析、分层、整合。最高的目标的自然是修行发展;最低的目标自然是生存活命。要修行好,就得吃饱,如何吃饱呢?种好菜,做好饭,这两个工作无疑都需要水的参与。挑水的工作很重要。其次,目标分析完了,就需要分配工作。三个和尚初步决定:三个人轮流做饭,挑水,一起种菜,一起念经。(四)理论拓展:上面的故事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和尚们之所以弄得连水都没得喝,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各行其是,没有想到合作对他们生存和修行的重要性,也没有好好想想他们三个所面临的是一个怎么样的寺庙、怎么样的环境。在企业管理中,经营者也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论是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还是致力于拓展自己经营领域的发展中的企业,都需要一种新的有效的发展思路指导企业的前进,而这些工作都得仰仗战略创新。企业战略创新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着眼于行业竞争的方式,应以有效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制定新的经营目标与发展思路,最终以为顾客、供应商、企业员工等创造新价值为目标,就是要求企业主动去适应变化、利用变化甚至制造变化,从而不断地重建本企业资源甚至行业的价值创造模式。战略创新就是一种能力,战略创新是一种分析和重构企业和行业现有的资源配置方式为顾客创造新价值以及为所有股东创造新财富的方法的能力。战略创新也是新进入厂商在面对巨大的资源劣势时赢得成功,以及现有厂商继续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战略创新的核心问题是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确定的经营目标会决定企业如何确定自己的顾客、竞争对手、竞争实力,也会决定企业对关键性成功因素的看法,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策略,成功的战略创新者会采用与所有竞争对手完全不同的竞争策略和经营目标。企业想出战略创新好点子,并不等于说就能赢得市场,要成功地开展战略创新活动,管理人员还应在企业内部形成适当的企业文化,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经营系统、管理程序、激励制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企业内部各种妨碍创新的障碍,使创新活动变成企业的日常工作。二、组织创新(一)寓言故事:三个和尚初步分了工,开始几天还能相安无事,可是没过多久,又回到了没有水喝的日子,直接原因是,胖和尚把水挑上来后,就一个人占着水桶,小和尚要喝水,他不让,说这是他挑的水,凭什么让别人喝,小和尚说:你打的水你自己喝,可那桶得给我啊,我自己挑水。胖和尚不给,因为他的水还没有喝完。三个和尚开始抢水桶,菜也没得种了,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日子过得比较烦!(二)问题分析:三个和尚对目标都统一了认识,初步划分了各自的工作,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组合效果很有限。问题在于:三者认识上的统一不等于行动上会统一。和尚有三个,井只有一个,水桶就一个,资源很有限,和尚又要经常喝水,这决定了三个和尚只有合作才有出路,可是他们谁也不服谁。论修行,三者都是入道尚浅;论年龄,虽说有大有小,可也都是佛门弟子;连脑袋都是一样“聪明绝顶”。而且原本的分工就不合理,小和尚体质弱却要承担和另两个和尚一样的挑水活;大和尚种菜还行,可是颠勺的功夫有点让人郁闷;胖和尚干得多,吃得更多。资源分配,劳动强度,劳动所得都不太合理。这样的寺庙怎么能撑下去呢?(三)解决和创新:针对权威性不够,协调性差的问题,三个和尚决定“空降”一名领导,请老方丈出山,一个寺庙没有方丈,也确实说不过去。老方丈德高望重,知识广博,三个和尚都心悦诚服,愿意在老方丈的领导下,共同为了寺庙的存续和发展,为了自己能修成正果,也为了共同的如来佛祖,决定不计前嫌,再次合作。方丈掌管和分配寺庙所有东西,包括寺门钥匙。分工如下:小和尚力气小,可是做菜很好,让他专门负责做菜;胖和尚力气大,专门挑水,饭量可以加倍;大和尚贫农出身,让他负责种地;四个和尚轮流负责日常打扫事务,晚上由老方丈给三个和尚讲佛论禅。(四)理论拓展:三个和尚无组织也无纪律,寺庙的问题惊人。起初商量好的分工为什么实行不下去呢?先不用说分工是否是合理,领导的缺位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领导是组织结构中的一员,在协调统一,指挥监督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组织创新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但三个和尚的矛盾也不是仅仅靠一个老方丈坐镇就可以解决,还需要和尚们在分工和具体的职责上明确各自的角色。在企业中,也是同样,战略已经改变的组织需要创新,以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组织创新是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意味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变化。然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看,组织创新意味着企业资源的重组,组织创新应当以打破部门壁垒,促进资源积聚和杠杆效应的扩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持续的价值创新为目标。组织创新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必须按照组织管理部门制定的规划来进行;其次,应当使组织既能适应当前的环境要求和组织内部条件,又能适应未来的外部环境要求以及未来的内部条件的变化;再次,应当预见到知识、技术、人员的心理和态度的变化,以及工作程序、行为、工作设计和组织设计的改变,并根据这些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后,调整必须建立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个人工作绩效的基础上,促使个人和组织的目标达到最佳配合。三、制度创新(一)寓言故事:目标明确了,领导到位了,工作也分了,新的寺庙算是运转起来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老方丈发现最近的菜越来越蔫了,饭也有时不太熟,喝的水有时也不够了,后勤搞砸了,晚上念经都没神气了。(二)问题分析:三个和尚都指责对方有过错。种地,挑水,烧饭,一环接着一环,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两个任务的完成,最终还影响到寺庙的核心工作和战略中心:念经。小和尚说:胖和尚打的水不够烧饭。胖和尚说:饭都吃不饱,怎么挑水啊,再说你也没告诉我挑多少啊。大和尚则埋怨:菜蔫了不怪我哦,本来水就不多,烧饭就用去大半,我怎么浇菜啊。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资源和分配,老方丈开始沉思了:怎么样才能分水均匀,水量充足,饭量合适呢?(三)解决和创新:方丈需要引入工作分析与规范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小和尚与老方丈一起,测算做一顿饭需要的水量,做两道菜需要多少水量,并让胖和尚这个饭资源的最大消耗者空腹半天后进食,测算他的最大食量;之后大和尚和老方丈经验分析,交换意见,一致认为种菜的用水为一天4桶;这样一算,胖和尚一天要挑6桶水,胖和尚有意见了,“凭啥我一个人累死累活的啊,半点好处没有”。(假设和尚有“经济人”的思考)方丈深知胖和尚的重要性,他负责的挑水是寺庙整个良性运行的基础。老方丈灵机一动,决定采用一个小小的激励措施。胖和尚随是大块头但没有大智慧,晚上例行的佛禅课经常因为背不出经书而被方丈罚站。老方丈对他说:这样吧,以后你挑满6桶水后,每多挑一桶,可以抵消一次罚站,由我亲自记录。胖和尚不傻,满口答应。(四)理论拓展:和尚挑水都会碰到寺规(制度)的问题,可见制度的重要性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合理地配置其内部资源,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而做到这一点,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制度创新是实现企业制度的变革,通过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修正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限度的效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它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和责任)、经营制度(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包括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分配制度(企业内部资源如材料,资金,设备,劳动力等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的综合创新。适时的制度创新能让企业适应外部环境不断的变化,让企业的运转更加良好。若是一个企业体制僵化,创新不足,企业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曾经的克莱斯勒公司一度因体制僵化等原因,濒临破产的边缘,后来,它的领导人艾可卡按照新的原则和结构,改组了公司,比如强化了公司的集中统一领导,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削减冗员,开源节流,建立新的财务,人事,销售和奖励体制,从而使公司从绝境中起死回生。四、文化创新(一)寓言故事:自从老方丈对寺庙的规章制度进行大规模整改之后,寺庙的生活一直都还平静。但有一天,小和尚突发高烧,需要休息,没有人做饭。老和尚让大和尚去做饭,大和尚却说:庙里的规矩没让我做饭啊,而且我做饭很差,您找胖师兄吧。胖和尚却说:怎么让我做饭啊,我挑水一天,我容易吗我。最后,方丈没法子,只好自己动手,烧了一盘茄子。(二)问题分析:人生在世,难免伤病,和尚也不例外。寺庙的人力资源有限,缺了哪个都麻烦。虽然分工明确了,大家做事也算循规蹈矩,可是一到有人有点伤病,不能完成既定任务了,寺庙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老方丈明白寺庙缺少一样东西,缺一样把几个和尚串在一起的东西。一个人哪能不有点病什么的啊,如果他们能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为了寺庙,为了修行大业,不怕苦不怕累多好啊!哎!(三)解决与创新:老方丈要的东西,是能让四个人紧紧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的东西。那就是他们的“寺庙文化”,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虽然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让几个人各司其职,不敢怠慢,可那毕竟只是硬绑绑的规定,制度只能守住底线,有时需要他们为寺庙做出牺牲和奉献。方丈决定来一次“文化节”,增强几个人的归属感,增加他们的信任与了解。主要的活动有:打坐竞赛,菜肴品尝和评比大赛,寺庙形象大使评比,道德之星表彰大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方丈六祖坛经讲座,寺庙口号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下来,几个和尚对寺庙了解多了,互相也更了解了,小和尚向胖和尚讨教摔跤,胖和尚希望大和尚教他棍法,大和尚要小和尚教他炒菜,大家都互相学习,互助互爱。而寺庙的口号定为:团结,勤奋,求佛,创新。自此后,整个寺庙其乐融融,平静而有序。(四)理论拓展:一个寺庙要有自己的文化,一个企业更需要自己的文化,有人说,战略加文化等于卓越。企业文化实质是企业内部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于其员工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形成支持持续价值创新、战略创新的组织氛围并影响员工行为,企业需要通过文化创新使人们重新认识环境,认识企业,更好地把握和创造变革,同时有利于资源整合方式和价值创造系统的不断更新。文化创新就是改进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将文化管理与企业的物质精神环境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管理活动,培养和发展新的合适的企业文化。综上所述,在管理创新的四个方面中,战略创新和文化创新是软件,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硬件。战略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先导;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基石;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关键;文化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渗透。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战略创新是企业最高层次的创新,是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方向性的规划和整合,是全局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管理创新,它指导着其他三方面的管理创新,而战略创新的最终落实还需要从企业的组织上、制度上、文化上去落实。组织创新是对企业资源的部门性划分与配置,将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配置于最能使其发挥效益的部门和人员。制度创新是组织创新深化和具体化,是企业资源互动性,具体性,规范性的分配,制度创新是企业组织运转的发动机。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对组织资源分配和企业价值目标的在员工观念上意识上的渗透和内化,是其他三种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主体-人”上的辐射,文化创新是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这两种硬件管理创新的润滑剂。企业要想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生活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有超强的创新力,不断进行创新。企业必须加强外向性的技术创新和内向性的管理创新。这两个创新是企业飞速发展的两翼。不创新,就灭亡。不进行管理创新,就意味着企业的僵化,意味着技术创新不能为企业提高效益上的持久的动力作用,也就预告了一个企业的衰落。换个角度,世界大不一样今天看到这样几幅图片: 心理学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图,往往带给我们很多欣喜,也带来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看一下这幅图,您看到的是什么?也许您会说,很明显嘛,是只青蛙,那么现在请您换个角度看一下,您发现了什么其他的东西吗? 很奇异吧,过程是这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幅画:您可能看到的是个花瓶,也可能看到的是两个女孩的头像,关键是您关注的是白色部分还是黑色部分。 下面一幅图,名字叫做“天使与魔鬼”,您看到的是天使还是魔鬼呢? 最后这幅图叫“老妇和少女”,相当经典:这很明显是位老妪,但是换个角度再看看,有没有不同的发现?哈,老妪变成了妙龄少女,下面看一下过程: 世界就是如此奇妙,很多时候,我们会碰到不顺心的事,觉得心情郁闷,很烦恼,那么换个角度,换个思路,重新考虑一下,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就变成美丽的少女,同一件事,也许您看到的就是天使而不是魔鬼。所以,在前面没有路的时候,在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换个角度,你会发现,世界大不一样。愿我们的视野永远有笑没有累,愿我们的心中永远有喜没有悲,愿我们的生活永远美丽似鲜花。原创管理的三大法宝 (入选推荐日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