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2013年高考题.ppt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2013年高考题.ppt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2013年高考题.ppt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2013年高考题.ppt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2013年高考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错;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不可能融合统一,错;故答案: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2、(2013安徽)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B. C. D.,解析 C 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和中华民族的关系,C正确。题干没有说明中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没有涉及民族凝聚力与综合国力的关系,A、B不选。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D本身不准确。,3、(2013北京)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D),4、(2013北京)最美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神州大地悄然崛起一个“最美群体”。平凡中彰显大爱,震撼中激扬正气;平民英雄让感动常在,让真情永存。这启示我们应该 贵义贱利,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 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崇得尚义,自觉维护人民的利益 知行统一,身体力行争当时代先锋 A. B. C. D.,此题意中“从汶川.那”,没有体现,更没有涉及。,5、(2013四川)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B、 C、 D、,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0等239个西文亭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荚混杂的话吉”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曲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新课标文综政治39题从2010年开始就形成了固定的命题模式,哲学与文化知识的综合材料题。特别是今年的第(1)问和2010年课标卷的第(2)问对“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的认识如出一辙。答案也是开放式的,其实这就是个辩论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全国新课标第(3)问已经连续4年出方法论的题,分值都不大,侧重应用。今年高考新课标哲学问答题最难的就是让我们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这是个观点评析题,考生答题时不太注意结合问题本身去论证这个观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论的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等。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支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 其二,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本问难度低,纯粹是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就是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及其作用,把课本知识作答上去即可。包容性包括求同存异与兼收并存,组织答案时要把各自含义作答出来;中华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增加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认及对其它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013北京卷41题)(27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