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谱区疾控中心免疫规范工作规范培训ppt课件_第1页
青云谱区疾控中心免疫规范工作规范培训ppt课件_第2页
青云谱区疾控中心免疫规范工作规范培训ppt课件_第3页
青云谱区疾控中心免疫规范工作规范培训ppt课件_第4页
青云谱区疾控中心免疫规范工作规范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云谱区疾控中心 免疫规划科 2012.3.23,青云谱区免疫规划业务知识 培训讲义,第一阶段 计划免疫前期,(19501977年) 50年代,全国开展普种牛痘 195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 1963年首次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逐步在全国开展BCG、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DPT和MV的预防接种工作。 70年代,每年利用冬春季节在全国范围推行突击接种,概 述,第二阶段 计划免疫时期,(19782000年) 1974年WHO提出EPI概念: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提高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的人群逐步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新疫苗,扩大使用疫苗的种类 1978年正式提出并实施计划免疫 1982年,颁布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统一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开展冷链建设,社会动员和人员培训 1988、1990、1995年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普及儿童免疫目标,第三阶段 免疫规划时期,(2000年至今) 2000年通过无脊髓灰质炎证实 2001年,国务院颁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进一步明确计划免疫工作目标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以乡为单位儿童接种率达到90%; 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2005年3月24日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同年6月1日实施,2005年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005年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 2006年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疫苗贮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2007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2008年五部委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文件 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免疫规划取得的成就,针对传染病发病大幅度下降。消灭了天花和脊灰野毒病例 建立一支免疫预防专业队伍 建立健全了冷链系统 政府经费投入逐年加大 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时期 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 监测网络建设取得巨大发展 国家免疫规划预防的疾病不断增多,传染病控制成效显著,连续多年保持无脊灰状态 乙肝控制取得巨大进展 十余年没有报告白喉发病 其它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下降99%,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四种传染病 总发病率下降,乙肝防治取得巨大进展,1992年与2006年159岁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比较,面临挑战,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认识不足,思想松懈,工作放松 地方财政保障落实不到位 发展不平衡 疫苗的接种率距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局部地区麻疹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还时有暴发、流行 维持无脊灰和消除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控制任务重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难度大 疫苗价格因素,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关注民生 现行原有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较少 甲肝、流脑等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仍处于高流行状态 多个国家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 党和政府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一、预防接种的基本概念,1、预防接种:是指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 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 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 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计划免疫: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 疫水平分析,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 对传染病的目的。,3、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 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 4、常规接种: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 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承担国 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每年至少应提供12 次接种服务。 5、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 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6、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7、效价:病毒或抗原与抗体等活性高低的标志,也用作生物制品活性高低的标志 。 8、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9、免疫程序:是指国家根据各种疫苗的特点和免 疫要求,对免疫接种对象和接种时间顺序进行的 安排规划。 10、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 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 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 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1978,2002,2008,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5,6,14,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乙肝疫苗 麻腮风疫苗 乙脑疫苗 A群流脑疫苗 A+C群流脑疫苗 甲肝疫苗 出血热疫苗 炭疽疫苗 钩体疫苗,11、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 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 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 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 合症状。 12、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 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 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13、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局限于局部地区,发病率与死亡率下降到可接受的水平。需持续采取各种干预措施,保持疾病下降态势。 14、消除: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委员会(ITFDE)是指某病传播范围的缩小,发病数减少,达到规定的指标,但仍需要继续采取措施,否则发病仍会回升,是不稳定的可逆过程。 15、消灭:(ITFDE)是指从地球上根绝人类病例,达到任何地方均无该病病例的状态,不再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具有持久的效益,是不可逆的过程,如全球消灭天花。,二、预防接种服务的管理,一)设置条件: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制定了冷藏保管制定。 4、具有规范的接种场所和其他必备的设施、设备。,(一)预防接种机构的管理:,5、由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指定为接种单位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医疗机构,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按月、旬、周、日接种; 6、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受接种单位委托,承担预防接种; 7、非接种单位而设产科的医院,必须承担第一针乙肝苗、卡介苗的接种; 8、非接种单位而具备动物咬(抓)伤处置能力和疫苗贮藏条件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只能承担暴露后狂犬疫苗注射。,二)设置程序:,接种单位申请 县级CDC现场审核并 提出建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向 接种单位颁发资格证。,四)管理要求:,1、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协调管理,县级CDC业务指导和管理; 2、接种单位必须挂预防接种单位资格证,接种人员持“接种人员上岗证”; 3、疫苗报损制定,过期疫苗经县级CDC核实、批准后报损; 4、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开展接种登记,及时报告接种数据,采取多种形式接种,保证接种率达国家规定要求;,5、不擅自开展群体性接种; 6、及时处理、报告接种反应; 7、掌握责任区内出生儿童、流动儿童信息,及时建卡、建证或补建、补种,配合、指导查验接种证。 8、 公示疫苗免疫程序、免(收)费疫苗种类及收费标准。,疫苗的分类: 第一类疫苗:14种 常规接种: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百疫苗 麻腮风疫苗 麻疹疫苗 (麻腮疫苗 、 麻风疫苗) 甲肝疫苗 乙脑疫苗 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 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 应急接种: 炭疽疫苗 钩体疫苗 第二类疫苗: 狂犬疫苗 流感疫苗 HIB 水痘疫苗 肺炎疫苗等,三)疫苗的储存和保管,1、疫苗储存的温度要求 :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脊灰等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目前冷链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冷链设备底数不清 冷链设备不足 冷链温度记录不可信 ,疫苗为什么需要冷链?,疫苗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大多为蛋白质,而且有的疫苗是活的微生物。 疫苗一般都怕热、怕光,有的怕冻。热或光可使蛋白变性、多糖降解和微生物灭活,影响其免疫效果,尤其是反复冻融不仅严重影响疫苗效力,而且增加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机率。 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纠纷时,冷链是一项重要的调查内容,冷链、冷链系统,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冷藏储存、运输设施和设备。 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车、冷库、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 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 冷链系统能够保证疫苗从生产厂家到被接种者之间的所有贮存与运输过程均处于正确的温度下,从而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及计划免疫的工作质量。,我国常见的冷链运转模式,疫苗企业,冷藏车,飞机,接种单位,冷藏车,省级冷库,市级冷库、冰箱,冷藏车,冷藏包、冰箱,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中心,县级 冰箱、冷库,冷藏包,疫苗运输车 +疫苗运输箱,疫苗运输车 +疫苗运输箱,冰箱,各级冷链的基本装备,省级疾控机构:低温冷库、普通冷库、冷藏车。 设区的市级、县级疾控机构:冷库(普通冷库、低温冷库)或冰箱(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冷藏车或配有冷藏设备的疫苗运输车。 乡级防保组织:冰箱、冷藏箱或冷藏包、冰排。 接种单位:冰箱、冷藏箱或冷藏包、冰排。,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按要求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二)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第二十条 乡级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应配备冰箱储存疫苗。 第二十一条 接种单位应具备冰箱或使用配备冰排的疫苗冷藏箱(包)储存疫苗。,四)冷链设备使用:,1、冰箱储存: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 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 和效期分类摆放。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配有 温度监测记录表。 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卡介苗、脊 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存放在底部,并将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将 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 以免冻结。,2、冷藏箱和冷藏包 :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 箱(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的冰排。疫苗 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在冷藏箱 (包)的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吸水和防止疫苗 破碎。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后 保存。,疫苗禁忌证:是指个体在某种状态下接种疫 苗后会极大地增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机会。 禁忌证以个体的状态决定,而不是疫苗本身, 如果在有禁忌证的情况下接种,将产生的不良反 应严重伤害被接种者。,五)疫苗使用的禁忌证:,禁忌证: (一) 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者; (二) 有明确过敏史者不宜接种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麻疹疫苗 (特别是鸡蛋过敏者)、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牛奶或奶制品过敏)、 乙肝疫苗 (酵母过敏或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 (三) 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 肾炎、心脏病、湿疹及其他皮肤病者不予接种卡介苗;,(四) 在接种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发热、腹泻和急性传染病期忌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五) 因百日咳菌苗偶可产生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 故本人及家庭成员患癫痫、神经系统疾病有抽搐史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六) 患有肝炎、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宜进行免疫接种。,(三)疫苗的免疫程序(1 ),免疫程序 (2),注:1. 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g/ml。 2. 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与预防疾病,(一)接种前准备: 人员及器材准备,确定接种对象:本次应种、上次漏种、流动儿童;清理卡(簿)、主动搜索流动儿童和超生儿童。 准备接种器材:1.1倍注射器,喂糖丸的清洁小口杯、药匙。,三、预防接种服务的实施,准备药品、器械: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 000肾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 领取疫苗:运输疫苗的冷藏包(箱) 使用方法:可冻疫苗放冰排上,卡介苗放中间并有醒目标记,严禁冻结的疫苗,放在上层,不直接接触冰排。,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 受种者或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同品种的第二类疫苗时,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等。 有接种禁忌不能接种者,应提出医学建议。,(三)接种前准备:接种前“三查七对”,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态和接种禁忌证;查对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七对: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2、接种部位和途径 皮内注射: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卡介苗 皮下注射: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麻风、麻腮、麻疹、MMR、 A群流脑、A+C群流脑、钩体、乙脑和甲肝减毒活疫苗等 肌内注射:上臂三角肌肌肉。百白破、白破、乙肝和出血热疫苗等 口服:凉开水送服。脊灰糖丸 划痕法:上臂外侧上部。炭疽疫苗,3、接种技术操作要点,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口服法,(五)接种后工作,1、观察接种反应 种后观察30分钟,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2、记录和预约 及时、完整填写证/卡(疫苗、批号、签字) 向家长交待接种后可能出现反应及处理办法 向家长预约下次疫苗接种时间、种类,3、 处理剩余疫苗 废弃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 冷藏保存的未开启疫苗,做好标记,下次接种先用 4、清理接种器材 5、统计、报告和随访 对未来接种的儿童补发通知,统计、填写规定的报表 随访接种对象,了解接种情况,(六)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定义 对疫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具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射。 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 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 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 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AEFI监测与处理,定义:,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AEFI按发生原因分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相关概念,一般反应: 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 发生率相对较高,病情轻微,多于数天内恢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与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等因素有关。 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极低,病情相对较重,多需要临床处置。,预防接种事故:预防接种事故包括疫苗质量不合格引起的事故和预防接种实施差错引起的事故。 疫苗质量事故:指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疫苗质量不合格包括在疫苗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外源性因子、疫苗出厂前检定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标准。,实施差错事故:指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包括:接种对象不当、禁忌证掌握不严、接种部位或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或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不安全注射等。 常见的严重实施差错事故: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织炎)、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卡介苗接种事故等。,偶合症: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或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无关 。,心因性反应: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心因性反应不是由疫苗的固有性质引起的。 常见的严重心因性反应主要有晕厥、癔症、 群发性癔症等。 不明原因:不明原因是指疑似异常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差错事故); 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我国AEFI事件,安徽甲肝疫苗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 内蒙麻腮风疫苗“过期”事件 甘肃乙脑疫苗“群体性病毒性脑炎”事件 陕西麻疹疫苗“上呼吸道感染”事件 上海、重庆乙肝疫苗“死亡”事件 VAPP到京上访事件,AEFI调查流程,一般反应全身反应,临床表现 发热 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 恶心、呕吐、腹泻等,处置原则 发热37.5 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 伴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及时到医院诊治 发热37.5 及时到医院诊治,一般反应局部反应,临床表现 接种局部红肿,伴疼痛 接种BCG:局部红肿化脓或溃疡结痂疤痕 接种吸附疫苗:硬结,处置原则 直径15mm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直径1530mm 用干净毛巾热敷 直径30mm 及时到医院诊治 BCG局部红肿 不能热敷,无菌性脓肿,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红晕,形成硬结 局部肿胀、疼痛 轻者针眼处流脓 重者形成溃疡 未破溃前有波动感 轻者自行吸收 重者破溃排脓,有时深部溃烂形成脓腔,长期不愈,处置原则 干热敷,促进脓肿吸收 脓肿未破溃:抽脓,不宜切开排脓 脓肿破溃或空腔:切开排脓,扩创剔除坏死组织 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冲洗伤口,引流通畅,过敏反应,临床类型 过敏性皮疹 荨麻疹 大疱型多形红斑 麻疹/猩红热样皮疹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阿瑟氏反应 血管性水肿,处置原则 停用可疑、相似疫苗 多喝水或输液,促进致敏物质排出 抗过敏药或解毒药 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支持疗法,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接种后数h数d发生 皮肤瘙痒水肿性红斑、风疹团 皮疹大小不等,色淡红或深红,周围苍白色,压之褪色,边缘不整 反复或成批出现,此起彼伏,速起速退,不留痕迹 重者融合成片,奇痒,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接种后37d 斑丘疹,隆起皮肤表面,色鲜红或暗红 耳后、面部、四肢或躯干 多少不均,散在或融合成片,过敏性皮疹大疱型多形红斑,接种后68h或24h内 注射局部及附近皮肤1数个丘疹 伴发热 35d后疹处出现水疱 疱液淡黄、清晰,过敏性休克,发病机理 型变态反应 过敏体质儿童 含有微量鸡胚细胞、小牛血清等致敏原的疫苗 周围循环衰竭症侯群,临床经过 接种后数min30min (个别12h) 全身发痒、局部或全身皮肤红疹或荨麻疹、水肿 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 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 救治不当,可致死亡,血管性水肿,接种不久或最迟1-2天内 急性局限性水肿 无痛性肿胀 皮肤紧张发亮、瘙痒、灼热 境界不明显,淡红色或较苍白,质地软 不可凹陷性水肿 逐渐扩大,可至整个上肢 眼睑、口唇、包皮、肢端等部位也常发生 常伴荨麻疹 出现急、消退快 不留永久损害,不留痕迹,过敏性紫癜,接种疫苗17d 起病急,接种部位紫癜病理改变 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炎及肾脏损害 皮肤紫癜 下肢、臀部多见 对称分布、分批出现 初为红色斑疹或荨麻疹样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 数h为深紫色红斑,中心点状出血或融成片状,稍凸出皮肤,压不褪色,可为出血性疱疹 1-4w自然消退,部分数d内甚至数年内反复出现 可伴头面部、手足皮肤血管性水肿,脊灰疫苗相关病例(VAPP),服苗者VAPP 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AFP,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灰 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活疫苗,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 服苗接触者VAPP 与服脊灰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天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后660天出现AFP,符合脊灰的临床诊断 麻痹后未再服脊灰活疫苗,粪便中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BCG淋巴结炎,临床表现 接种后2-6个月 接种部位同侧或腋下 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 淋巴结可一个或数个肿大 抗酸杆菌阳性,BCG株 淋巴结组织检查呈结核病变 治疗 淋巴结肿大 口服异烟肼或加用利福平 用异烟肼粉末或加利福平涂敷 大龄儿童可链霉素局部封闭 脓疡破溃趋势 及早切开,对氨基水杨酸油膏纱条或利福平纱条引流 脓疡自发破溃,用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利福平粉剂涂敷,癔症(心因性反应),临床表现 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头痛、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肢冷、阵发性腹痛 运动障碍:阵发性抽搐、下肢活动障碍,四肢强直 感觉障碍: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 视觉障碍:视觉模糊、一过性复视或一过性失明 精神障碍:翻滚、嚎叫、哭闹 其它:阵发性嗜睡,处置原则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如丧失知觉,促其苏醒 苏醒后酌情给予镇静剂 暗示治疗 物理治疗 尽可能在门诊治疗 发作频繁不合作者,请精神神经科医生会诊处理,群发性癔症,临床特点 急性群体发病 暗示性强 发作短暂 反复发作 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无阳性体征 女性、年长儿童居多 同一区域,同一环境、同一年龄组、同一精神刺激、同一时间发作 预后良好,防治对策及措施 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排除干扰,疏散病人 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 疏导为主,暗示治疗 仔细观察,处理适度,偶合症,常见偶合症 急性传染病 内科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 婴儿窒息或猝死,鉴别与处置 接种灭活疫苗,不可能引起相应疾病 接种活疫苗,需结合临床资料、病原学及其它检查 原因不明或多因素,由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 明确偶合症诊断后,向受种者耐心解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报告范围 报告内容 报告程序与时限 报告方式,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接种单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疫苗生产企业 疫苗批发企业,医疗卫生人员,相关人员,报告范围,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 疫苗质量事故 实施差错事故 偶合症 心因性反应 不明原因反应,发热、红肿、硬结(中重度) 无菌性脓肿 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rthus反应、血管性水肿、其它过敏反应 热性惊厥、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癫痫、脑病、脑炎和脑膜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 卡介苗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 晕厥、癔症 局部脓肿、淋巴管/结炎、蜂窝织炎 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其它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群体性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异常反应,报告程序与时限,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 )后 应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接到AEFI(一般反应除外)报告后应及时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 应在2小时内逐级向县、市、省级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AEFI诊断流程图,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调查诊断 专家组,AEFI,接种实施,疫苗质量,不合格,合格,正确,不正确,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精神或心理因素引起,实施差错事故,心因性反应,某病处于前驱期或潜伏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偶合症,发生原因不能明确,不明原因反应,疫苗本身因素引起,疫苗生产中造成的质量问题引起,实施差错引起,处理原则,发现AEFI,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积极诊治 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给予受种者一次性补偿: 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 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2012年几项常规计划免疫工作规范,1、2012年儿童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工作规范 2、2012年麻疹监测规范 3、2012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规范 4、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规范 5、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规范 6、2012年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报表规范 7、2012年疫苗出入库管理规范 8、2012年分月免疫规范常规工作考核表,2012年儿童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工作规范,1、各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电脑操作水平,熟练掌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录入、审核、订正、查重、上报、备份、预约、金卡发放等常规接种信息管理工作,以保证工作质量。 2、各单位应将上级配备的电脑等硬件设备专用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防止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帐号和注册码被泄露或盗用,在开通宽带网络的基础上,应确保专机、专人、专用。同时,各单位应配备12名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预防接种人员,负责日常儿童预防接种后数据录入与上传,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3、因国家网络平台开通后,已上传的接种信息不能进行修改。对以录入的历史数据,各乡镇要在4月上旬前进行一次彻底清查核对,将录入数据与儿童卡、证接种情况认真核对,确保既往儿童历史全程合格接种率达95%以上。 4、各乡、镇应建立乡村医生每月例会、运转、报告制度,保证辖区内新生儿在出生1个月内及时录入系统。从4月份起,以乡、镇为单位进行集中接种的,在接种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信息录入并上传。以村为单位接种的地区,村级接种单位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将预防接种记录提交乡级防保组织,由乡级防保组织在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并上传。同时,各单位管理人员应每月对辖区内适龄对象居住状态及时进行更新,以便正确计算接种率。 5、为保障信息数据安全,各单位操作人员要定期上传数据并进行备份。系统操作过程中如出现问题应及时与金卫信公司或疾控中心流病科联系。,2012年麻疹监测规范,1、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2、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学校、托幼机构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要求报告。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 3、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在2012年11月1日前完成麻疹疑似病例报告任务数,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报告2例,其他单位应至少报告1例。各单位在进行麻疹疑似病例网络直报时,要求先电话报告流病科。 4、各乡镇要对报告的麻疹或疑似病例采集合格血标本,采血率要求100%,并在12小时内送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各乡镇除负责麻疹病例的报告和就诊病例的标本采集工作以外,还应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等工作。每年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麻疹防治培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2012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规范,一、查验范围及对象 全县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小学新入托、入学新生及中途转学儿童。 二、查验原则 1、属地管理原则: 2、定期查验与随时查验相结合的原则 3、部门信息通报原则:托幼机构、小学与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查证工作情况进行信息通报。 4、凭证入托、入学的原则:凭接种证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未完成接种、无接种证的,要督促其补种、补证。 三、查验预防接种证的程序 1、托幼机构和学校在招收新生的通知或报名须知上告知儿童家长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具体要求和有关事宜。 2、儿童入托、入学报名时,由负责报名的老师收集预防接种证,交与所辖乡镇预防接种单位由其负责查验。 3、发现未按接种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要将补证、补种通知单发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督促其监护人带儿童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补种,凭补证/补种反馈单办理入托、入学手续。 4、预防接种单位根据查验结果将需要补种和补证的给予补种、补证,并补充接种卡记录。完成一轮接种后,预防接种单位应将儿童补种、补证情况填入相关栏目,并反馈给托幼机构及学校。 四、查验目标 以乡(镇)为单位,新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应补种儿童完成全程补种90%。 五、总结上报 各乡镇应将查验情况总结于2012年10月10日前将汇总表上报流病科。,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依据,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2005年 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5408号) 卫生部、教育部2007年4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 2011年江西省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版) -新生入学接种证查验是其中一项检查内容。 查验接种证,法制宣传、社会宣传的意义更大!,查验流程图,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规范,1、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应完成报告监测任务数,每季度最少报告1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报告时间为医务人员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的24小时内,并将相关详细个案调查表发至流病科邮箱。 3、为减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医疗纠纷的反生,各单位一是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操作,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遵循“知情同意,自觉自愿”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