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滚得远活动反思_第1页
看谁滚得远活动反思_第2页
看谁滚得远活动反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看谁滚得远活动反思 看谁滚得远活动反思 怎样滚得远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第二单元角的最后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叫做怎样滚得远,内容是给定一块木板在地板上塔一个斜坡,然后把一个圆柱形物体(如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的顶上,让它自动往下滚,研究木板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教材指定要研究 30 度、 45 度和 60 度这几种情况。一看到这段内容时,第一反应是当然是斜坡越陡滚得越远喽,可转念一想不对呀,如照此推论,90 度岂不是滚得更远?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那么到底 斜坡是多少度时物体滚得最远呢? 我翻看了教师用书和配套的备课手册,全都回避了这个结论的出示。我又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也没得出明确答案。和其他老师商量、讨论,也是意见不统一。同教四年级的袁老师说他在家里作了多次实验,结论不统一。他说这应该和抛铅球差不多,应该是四十几度滚得最远。大家争论不休。总体大家认为不是斜坡越陡滚得越远,可到底是哪个角度滚得最远呢?有说 45 度的,有说 60 度。钟老师说我们做个实验吧。于是我们把教材当作木板,把水笔当作圆柱形物体,又用纸分别折出了 30 度、 45 度和 60 度。经过多次实验得 出了结论:当斜坡是 45 度时物体滚得最远。我的心里踏实了。 2 / 3 晚上回家后我就在搜集各种物品充当木板和圆柱形物体,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可出现了和张老师一样的状况,每次实验的结论都不一样。而且滚动时物体总是好滚歪斜,虽然我更换了固体胶、胶带圈、铅笔等六、七样物品,滚斜的现象仍然存在。于是我又一次次更换充当斜坡的板,从课本到硬纸板再到更硬的金属板,可实验的效果仍然不好,也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怎么办呢?心里犹豫着第二天要不要带孩子们做这个实验。做吧,怕实验控制不好,给孩子一头雾水。 不做吧,孩子们失去了一次经历科学实验的机会。真是举棋不定呀。今早起来我决定还是带孩子们做实验,即使失败了,孩子们至少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至少知道科学实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马虎不得,轻视不得,需要重视实验的各个环节。 于是一早我就来到教室里,用我的文件夹做斜坡,用铅笔、吸管、胶水瓶在讲台和地上滚动了几次,竟然我最担心的滚斜现象都没出现。我真是欣喜如狂呀!这节课的实验效果很好,在斜坡分别是 30 度、 45 度和 60 度三种情况下,我们得出 45 度物体滚得最远。当看到孩子们从实验前的争论不休到实验后的意见统一, 当看到孩子们实验时专注的表情和发出由衷的笑声时(特别是当我们做斜坡是 90 时物体只能滚动一点路程时孩子们开怀大笑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