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乡规划编制指引(结题).doc_第1页
重庆市乡规划编制指引(结题).doc_第2页
重庆市乡规划编制指引(结题).doc_第3页
重庆市乡规划编制指引(结题).doc_第4页
重庆市乡规划编制指引(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乡规划编制指引(送审稿)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二八年八月前 言2007年10月,新的城乡规划法中正式通过,为了加强对乡村规划的管理,保证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城乡规划法对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做出明确规定。在这部新法规中,提出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和乡规划等组成新的城乡规划体系,这是我国规划法规第一次明确提出编制乡规划的理念。为适应新的规划法规的要求,有必要根据重庆城乡规划的具体情况编制乡规划导则,以切合重庆实际情况引导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2007年,重庆市被列为国家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这有力促进了重庆市各层次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重庆市乡规划编制指引作为乡一级建设的规划指导性文件,重点是引导重庆市乡建设总体布局和规划编制工作,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规划的重点以及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和成果要求做出规定。本指引通过对重庆市现有乡级单位的调查研究和对国内其他城市类似问题处理方法的分析,确定重庆市乡规划编制指引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八个方面,即:乡综合现状及发展条件、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使用管制规划、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乡村发展布局规划、乡主要居民点规划、乡建设风貌规划、乡防灾减灾规划。2目 录1.总 则12.乡综合现状及发展条件23.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24.土地使用管制规划35.乡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规划36.乡村发展布局规划47.乡主要居民点规划48.乡建设风貌规划59.乡防灾减灾规划510.乡规划实施措施 611.成果装订要求 712.附则 7附录1:8附录2:11附录3 12附录414附录518附录6:201. 总 则1.1 目标依据为推进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规划改革工作,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办法,规范乡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引。1. 2 适用范围本指引适用于指导重庆市行政辖区内所有乡规划的编制工作。乡规划范围为乡行政辖区范围,乡规划区范围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点建设用地以及因乡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交通设施、公用工程设施、预留发展等用地,以及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具体范围根据乡场镇建设现状、周边地形、远期发展规模等因素综合确定。1.3 法律地位 乡规划是乡规划建设的依据。乡行政辖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乡主要居民点规划以及乡村村级规划编制工作应当符合乡规划要求。1.4 规划期限乡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1.5 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乡规划应以区县城镇体系规划、区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并综合相关规划中与乡建设相关的规划内容。1.6 规划目标实现重庆市乡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1.7 相关规定编制乡规划还应当符合国家和重庆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规定。2. 乡综合现状及发展条件2.1 发展条件分析分析乡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环境资源条件,论证乡发展的潜力、优势、机遇和挑战,确定乡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2.2 上位规划和相关规划分析分析区县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和相关规划对乡发展的定位和目标,论证乡在区县域发展中的地位,合理确定乡的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模式。2.3 农村产业化影响分析分析农村产业化对乡的发展影响,提出乡在产业化过程中人口集聚或转移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判断撤乡并镇的可能趋势。3. 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3.1 乡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农村产业化目标,制定乡域产业空间发展规划。分别提出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第一产业:结合乡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提出乡近、远期的农业总产值、主要农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农业产业化、土地流转率等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和步骤。第二产业:主导产业门类及其用地发展应结合现有资源条件慎重选址和规划。在工业企业发展的同时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第三产业: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等,对于大型农业园等应预留发展用地。3.2 乡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根据现状发展情况提出促进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恢复和改善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目标。提出适应乡发展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提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战略以及实施政策和措施。3.3 乡人口发展规划根据乡人口近几年的迁移趋势,特别是农业富余劳动力空间转移的速度、流向,预测近期和远期乡的总人口,并对乡的人口空间布局进行规划。4. 土地使用管制规划4.1 乡规划区范围结合乡建设用地条件,划定乡规划区范围,提出规划控制要求与措施。4.2 建设用地规划明确乡域内建设用地规模,提出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和土地置换、整理要求,划定乡规划区范围以及大型工厂等建设项目用地规划控制红线。4.3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明确乡域内区县总体规划确定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如变电站、燃气储气罐站、给水厂、垃圾填埋场等的类型、用地范围、位置和管线通道,划定重要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黄线。4.4 水域规划明确乡域内主要水系、岸线的控制要求,以及防洪标准和防洪堤走向,划定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4.5 历史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明确乡域内文物古迹、传统街区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地段的控制和保护措施,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5. 乡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规划5.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统筹安排乡域范围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体、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空间布局。结合乡居民点分布情况,优化调整、分类分级配置社会公共服务设施。5.2 道路系统规划确定乡域范围内道路交通系统,以及公路、铁路、码头等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乡主要居民点主要道路的红线宽度、走向、断面,以及停车场的位置。5.3 基础设施规划综合协调并确定乡域范围内给水、排水、防洪、供电、电信、燃气、防火、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6. 乡村发展布局规划6.1 乡村体系空间布局根据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人口、资源、生产力等布局的情况,在区县城镇体系规划和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明确乡政府所在地居民点中心村一般村自然村落的布局结构。6.2 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根据乡的现状发展条件,确定乡域内各级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等指标;6.3 迁村并点原则和措施提出乡域范围内村庄迁并、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统计迁并后的村庄数量和分布情况,提出引导村庄迁并后人口流动的政策和措施。7. 乡主要居民点规划7.1 乡主要居民点规划范围乡主要居民点是指乡政府所在地或乡域内人口较为集中的居民点,或独立工矿点等。规划范围包括规划建设用地以及因居民点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包括预留发展用地、交通设施、公用工程设施等用地等。7.2 乡主要居民点规模乡主要居民点应该依据所在区(县)城乡规划,明确乡主要居民点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以非耕地为主建设的居民点,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80110m2/人,对以占用耕地建设为主的居民点,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为6090m2/人。7.3 居住用地布局对乡主要居民点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建筑的用地范围和建筑层数。村民宅基地标准为每人2030m2,3人以下住户按3人计算,4人住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住户按5人计算,扩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积应连同原有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7.4 公共设施布局确定乡主要居民点的幼儿园、小学、村委会、文化活动设施、健身设施、卫生所、五保家园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跨村域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公共设施配置标准参见附录3之表1:乡主要居民点公共建筑配置一览表)7.5 道路系统布局根据乡主要居民点用地地形、道路现状和用地布局的要求,确定道路交通系统与广场用地布局,合理划分道路功能,包括乡主要居民点干路、支路和村道以及相应的站场、码头、停车场等设施。7.6 市政公用设施布局确定乡主要居民点内给、排水等公用工程设施的位置、用地范围和管道管径。7.7 环境卫生设施布局确定乡主要居民点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原则和标准;确定垃圾收集方式、堆放及处理场所地规模及布局;确定公共厕所布局原则。8. 乡建设风貌规划8.1 乡风貌特色定位分析乡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特色,明确乡域建筑和自然环境风貌的类型和总体特色。8.2 乡总体风貌规划根据乡地形地貌特点和传统建筑风貌特点,提出乡域内建筑风貌设计的要求及措施。避免大挖大填和大拆大建;结合乡域现状条件,提出乡域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开发措施;对公路、铁路及水路等基础设施走廊沿线进行景观环境设计;鼓励乡村建筑设计成坡屋顶。8.3 乡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乡域范围涉及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特色村落、优秀传统建(构)筑物和地下文物等特定地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保护要求。9. 乡防灾减灾规划9.1 规划主要内容根据乡防灾规划,提出规划区内需要重点防范的灾害类型和措施,列出主要的灾害源和重点防治地区,突出防地质灾害、防洪、消防等重点防灾内容,分别提出设施建设和管理建议。9.2 规划原则乡居民点建设应避免高挖深填。泥石流防治应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避让、拦排结合、以排为主的方针,并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9.3 防灾选址规划乡居民点规划选址应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特别是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和高易发地区,应避免房屋选址在山区的冲沟地区和滑坡易发地区,以及危岩下方。乡居民点建筑物规划布局应避开雷电高易发地区。乡居民点建筑应按照有关防震要求进行建设。易形成风灾地区的乡居民点规划应避开与风向一致的谷口、山口等易形成风灾的地段,并在迎风方向规划密集型的防护林带。9.4 消防规划无给水管网的乡居民点,消防给水应充分利用江河、湖泊、堰塘、水渠等天然水源,并应设置通向水源地的消防车通道和可靠的取水设施。利用天然水源时,应保证枯水期最低水位和冬季消防用水的可靠性。设有给水管网的村庄及其工厂、仓库、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宜设置室外消防给水。无天然水源或给水管网不能满足消防用水时,宜设消防水池,消防水池设计容量不应小于50 m3。乡居民点建筑的规划间距和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乡居民点规划的消防规模要求。乡居民点规划应设消防室,建筑面积不小于20m2。9.5 防洪规划乡居民点防洪应与当地江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的规划相结合,统一整治河道,修建堤坝等防洪工程设施。山洪防治应充分利用山前水塘、洼地滞蓄洪水,以减轻下游排洪渠道的负担。在山边规划布局的乡居民点应沿山边布置截洪沟或截流沟,避免山上雨水直接冲刷建筑基础。沟断面面积应根据集雨面积和暴雨强度进行专门设计。乡居民点防洪规划应按1020年一遇的标准设防。10. 乡规划实施措施10.1 规划协调措施乡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明确土地利用规划中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基本农田保有量,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与远景规划用地的衔接。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的环境容量、污染控制(如COD)等控制目标。说明与其它相关专项规划协调的要求。10.2 区域协调措施提出乡与相邻行政辖区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及其控制走廊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10.3 城乡统筹措施针对重庆市促进城乡互动和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如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户籍政策、农村宅基地减少与乡规划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政策、农村土地整理试点政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策等,根据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10.4 近期建设项目规划措施提出近期建设的规划目标、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对保障规划实施的重要项目进行建设规模、资金保障和时间进度的安排。11. 成果装订要求11.1 装订格式规划文本和规划设计说明书统一采用A4幅面大小装订,大于A3幅面的附图亦折叠为A3幅面大小装订。11.2 装订顺序封面应署明项目名称、承编单位、编制日期,编制日期以报批日期为准;封一为规划设计单位的规划设计资质样张,封二为项目参与人员、项目审查人员、设计负责人员名单,封三为目录,其后为文本正文、附录、规划附图、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封底。12. 附则12.1 本导则由重庆市规划局负责解释和说明。12.2 本导则自公布之日起试行。27附录1:规划成果内容与格式乡规划编制成果应包括文本(含规划附图、附录)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两部分组成。基本要求如下:一、规划文本一) 总则说明规划目的、内容、依据、范围、期限等。二) 乡综合现状及发展条件分析1、乡基本概况2、综合发展条件分析三) 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乡域人口发展预测(近期、远期人口预测);2、乡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重点、发展目标);3、乡域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战略、目标);4、乡空间发展战略。四) 土地使用管制规划1、 乡规划区范围。2、 乡建设用地规划红线管制3、 基础设施规划黄线管制4、 水域岸线规划蓝线管制5、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紫线管制五) 乡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规划1、 乡域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体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的布局规划2、 乡域公路规划(起止点、长度、标准、建设时序);3、 乡域交通设施规划(汽车站、招呼站、码头的数量、位置、规模、建设时序);4、 乡域水利工程(水库、渠道、小型水利设施的数量、位置、规模、建设时序);5、 乡域饮水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线路走向);6、 乡域电力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线路走向);7、 乡域信息基础设施(设施的位置、规模,线路走向);8、 乡域燃气工程(设施的位置、规模,线路走向);9、 乡域环卫设施规划(公厕原则,垃圾处理设施的位置、规模,排水工程项目规模、计划)。六) 乡村发展布局规划1、 乡村布局结构(乡主要居民点、中心村、一般村、村落的数量、名称);2、 中心村规划(主要产业、人口、集中村落数、用地标准);3、 一般村规划(人口、集中村落点、用地标准);4、 行政村设施配置(配置原则);5、 农村集中村落规划原则(提出布局、整合的策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的规划原则);6、 农村集中村落布点规划(数量、规模、建设指标);7、 非集中村落点的整合策略(分类、对策、措施)。七) 乡主要居民点规划1、 乡主要居民点用地评价(不适宜、基本适宜、适宜建设用地的分布)2、 乡主要居民点的规划范围(空间增长边界、建设用地范围界定)3、 乡主要居民点空间布局(空间结构与发展方向,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职能)4、 乡主要居民点建设用地布局(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的空间布局)八) 乡建设风貌规划农村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历史文化遗产等);九) 乡防灾减灾规划根据乡防灾规划,提出规划区内需要重点防范的灾害类型和措施,列出主要的灾害源和重点防治地区,分防地质灾害、防洪、消防等重点防灾内容,分别列出设施建设和管理建议。十) 乡规划实施措施(提出规划协调措施、城乡统筹措施、近期建设规划措施等)十一) 附则(阐明规划的生效时间、变更原则、解释权等,规划实施措施建议)十二) 附录(文本相关表格)、规划图纸(见附图)二、附 件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一、 规划说明书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规划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 总则阐明规划编制的背景、原则、主要内容、依据、范围、期限等。(二) 综合现状分析1、 自然地理情况(地理位置、区位、用地条件);2、 社会经济概况(经济、历史与行政区划、人口、镇乡村现状);3、 农业与农村经济概况(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分区);4、 社会服务设施现状(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5、 基础设施现状(农村公路、饮水、电力、通信、燃料、环卫设施现状);6、 综合发展条件分析(优势、劣势);7、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相关内容(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与本规划相关内容的大体描述)。(三) 乡域总体发展战略(四) 乡村布局规划(五) 乡主要居民点建设规划(六) 乡域基础设施规划(七)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八) 农村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规划(九) 规划实施措施对规划的实施提出具体的措施与建议。二、基础资料汇编基础资料是编制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的基础。基础资料汇编应包括下列内容:(一) 总体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与本规划相关内容;(二)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总体状况;(三) 农村各村人口、耕地、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文物古迹、文化传统现状;(四) 乡域居民对本乡现状的综合意见和发展意向;(五) 区县、乡相关主管部门的发展计划;(六) 各相关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附录2:附图一:综合现状图(一) 建议在地形图上编制,工作地形图建议比例为1:50001:10000(二) 图纸表达内容:1、 规划区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及交通联系;2、 重要河流、山体、水库等自然地理状况;3、 道路网络现状;4、 重要基础设施位置;5、 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历史遗存、灾害易发区等的位置;6、 现状各乡、行政村行政辖区界;7、 现状人口分布。附图二:土地使用管制规划图(一) 建议在地形图上编制,工作地形图建议比例为1:50001:10000(二) 图纸表达内容:图示乡规划区范围以及乡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红线、基础设施规划控制黄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的“四线”管制范围附图三:乡村体系规划布局图(一) 建议在地形图上编制,工作地形图建议比例为1:50001:10000(二) 图纸表达内容:1、 标明乡村发展区;2、 标示规划行政村村界、标明行政村等级体系(乡准要居民点、中心村、一般村、村落);3、 标示现状重要河流、山体、水库等自然地理状况。附图四:乡主要居民点规划布局图(一) 建议在地形图上编制,其工作地形图建议比例为1:10001:2000(二) 图纸表达内容:标注乡主要居民点内建筑、道路和绿地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走向、横断面设计等内容。标注出幼儿园、小学、村委会、文化体育、卫生所、五保家园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和跨村域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附录3表1:乡主要居民点公共建筑配置一览表类别建筑名称配置要求乡居民点管理乡居民点管理用房建筑面积100200m左右,含警务、社保、医保等用房教育托幼(儿)园人均占地面积10m左右教育小学小学的布点和规模应根据上位规划对教育设施的规划要求确定,生均占地面积为1318m2医疗卫生卫生站建筑面积50100m2社会保障五保家园按人均0.10.3m2的标准设置文化体育文化活动室含科技服务点,建筑面积100200m2图书馆建筑面积为50100m2全民健身设施结合小广场、集中绿地设置,用地面积一般不少于420m2商业服务市场设施占地面积50200m2放心店建筑面积50m2左右邮政、储蓄代办点结合商业服务建筑设置表2: 乡域土地利用汇总表用地类型现状规划数量(公顷)比例数量(公顷)比例农用地耕地林地园地乡村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点建设用地风景名胜区保护用地特殊用地水域及其他用地表3:乡主要居民点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 地 名 称面 积(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人 均(平方米/人)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1R居住用地2C公共建筑用地其中托幼(儿)园小学卫生站五保家园文化活动室图书馆全民健身设施市场设施邮政、储蓄点3M乡镇企业工厂4W仓库5T道路交通用地6U市政设施用地8G绿化用地其中公共绿地防护绿地9D特殊用地合计乡规划建设用地附录4乡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及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控制一、 乡建设用地控制(一)空间布局原则乡建设用地应集中紧凑建设,按有关标准合理确定乡规划建设用地规模,通过绿化、河流、道路等边界要素划定乡发展用地的边界;扩建部分要与原居民点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建筑形态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挖掘地方建筑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乡建设用地布局应避免被过境公路穿越,形成沿过境交通两侧夹道建设的布局模式。对于已被公路分割的乡建设用地,应进行用地调整。居民点用地要按各类建筑物的功能,划分合理的功能分区。功能接近的建筑应尽量集中,应避免生活区与畜禽养殖区等混杂布局。通过对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发展策略分析,确定空间布局的目标与基本思路,落实乡主要居民点未来的空间结构与发展方向,确定乡主要居民点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职能。(二)居住建筑用地规划居住建筑用地应选择向阳、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远离墓地和沼泽地、不受洪水淹没、土壤未受明显污染的地带。地面应有适当的坡度,便于排水。山区及丘陵地带应根据当地气象和地理条件选择居住建筑用地,不宜在风口建宅,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日照。用地应选择在大气污染源常年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如受条件限制应有足够的防护距离,并应综合考虑相邻用地的功能、道路交通等因素。居住建筑用地应相对集中地进行规划布局,根据气候、用地条件和使用要求,居住建筑的间距和通道的设置应符合防灾的要求。(三)生产建筑用地规划生产建筑用地应选择在靠近电源、水源,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段。协作密切的生产项目应邻近布置,相互干扰的生产项目应予以分隔。农机站、打谷场等的选址,应方便田间运输和管理。集中畜禽养殖场地的选址,应满足卫生和防疫要求,布置在乡常年盛行风向的侧风位,通风、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段,并应与居住点保持一定防护距离。兽医站宜布置在居民点边缘。仓库及堆场用地的选址,应按存储物品的性质确定,并应设在居民点边缘、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段。粮、棉、木材、油类、农药等易燃易爆和危险品仓库与厂房、居住建筑等的距离应符合重庆市城乡规划导则仓储用地规划和工业用地规划分册中防火和安全的有关规定。(四)居民点绿化规划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合理布局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地,与居民点周围的山体绿化、滨水绿化、大地绿化形成绿地系统。居民点绿化以四旁绿化布局为主,培育乡土树种。应结合院坝等公共活动场地布局公共绿地,宜在居民点规划周边设置连续的绿化带。(五)公共建筑用地规划乡公共建筑用地包括乡主要居民点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和商业服务等六类。公共建筑应集中布局。除学校和卫生室以外,公共建筑宜集中布置在位置适中、内外联系方便的地段。商业服务建筑宜布置在乡主要居民点人口集中和交通方便的地段。行政村村委会所在的乡主要居民点宜布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建筑面积控制在200m2左右,篮球场面积控制在420m2左右,并可与村小运动场或村民公共院坝混合使用。学校用地应设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段,距离铁路干线应大于300m,主要入口不应开向过境公路。初级中学和小学的布局和规模应按照上位规划对教育设施的规划要求确定。五保家园应布置在环境好,相对安静的位置,有条件的可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市场设施用地应综合考虑交通、环境与节约用地等因素进行布置。市场设施用地的选址应有利于人流和商品的集散,并不得占用公路、主要干路、车站、码头、桥头等交通量大的地段。(六)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控制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场地、道路、排水沟等的规划标高。确定地面排水方式及排水构筑物。进行土方平衡及挖方、填方的合理调配,确定取土和弃土的地点。居民点建设用地的竖向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宜保留原有绿地和水面。有利于地面水排除,并应符合防洪的要求。减少土方工程量。建筑用地的标高应与道路标高相协调,高于或等于邻近道路的中心标高。乡居民点的地面排水,应根据地形特点、降水量和汇水面积等因素,划分排水区域,确定坡向、坡度和管沟系统。道路纵坡宜控制在8%以内,特殊情况下道路纵坡设计速度小于10km/h时,最大纵坡可控制在12%以内,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坡度可增加1%,但最大坡长不得大于200m。二、 乡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控制(一)乡主要居民点电信规划乡主要居民点电信规划应包括确定电信设施的位置、规模、设施水平和管线布置。电信设施规划宜靠近上一级电信局来线一侧,应设在容量负荷中心。电信设施应设在环境安全、交通方便,符合建设条件的地段。乡主要居民点电信规划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电话普及率和百人拥有的电话机部数。乡主要居民点固定电话安装规划普及率应为40门/百人。有线电视用户应按1线/户的入户率标准进行规划。乡主要居民点电信工程设施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滑坡的地区。乡主要居民点电信工程设施应便于架设、巡察和检修。乡主要居民点电信工程设施宜设在电力线走向的道路另一侧。(二)乡主要居民点燃料规划乡主要居民点燃料规划应符合区县城乡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燃料规划应密切结合乡主要居民点的规模、生活水平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坚持乡主要居民点燃料选择多元化,集中与分散供给相结合,政府引导与本地积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距气源近、用户集中的乡主要居民点应依托城镇供气;距气源较远的乡主要居民点燃料可以罐装液化石油气为主;偏远地区的乡居民点,提倡使用沼气,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结合垃圾、粪便、桔杆等有机废物的生化处理,因地制宜的搞好分散式或相对集中式的沼气池建设,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乡主要居民点燃料需求预测标准:乡主要居民点居民天然气生活用气量指标为0.50.9m3/户日;液化石油气生活用气量指标为0.40.8kg/户日。乡主要居民点燃料供应设施规划选址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滑坡的地区。采用燃气管道供应的乡主要居民点,管道布置宜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三)乡主要居民点给水工程规划乡主要居民点给水工程规划供水能力,即最高日的用水量,应包括:生活用水量、村镇工业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其它用水量等。生活用水量可按照表2中所规定的用水规定额计算。当实际生活用水量与表2有较大出入时,可按当地生活用水量统计资料适当增减。表2 乡主要居民点生活用水定额给水设备类型最高日用水量(/人.)时变化系数从集中给水龙头取水20303.52.0户内有给水龙头无卫生设备30703.01.8户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无淋浴设备401002.51.5户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1001402.01.4注:采用定时给水的时变化系数应取5.03.2。乡主要居民点工业用水量应依据有关行业、不同工艺现行用水定额确定。畜禽饲养用水量可按表3 计算。表中的用水定额未包括卫生清扫用水。表3 主要畜禽饲养用水定额类别用水定额类别用水定额马4050/(头天)羊510/(头天)牛50120/(头天)鸡0.51.0/(只天)猪2090/(头天)鸭1.02.0/(只天)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生活用水量应按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计算。公共建筑也可按居住建筑生活用水量的825进行估算。生产用水量应包括村镇工业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和农业机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算。(四)乡集中居民点排水规划乡集中居民点排水量预测应包括对污水量、雨水量的预测,污水量应包括生活污水量和生产污水量。居民点生活污水量可按生活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生产污水量及变化系数应按产品种类、生产工艺特点和用水量确定,也可按生产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居民点排水体制应选择雨污分流制。条件不具备的小型乡居民点可选择合流制,但在污水排入系统前,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池、沼气池、生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预处理。居民点生活污水宜经集中处理排放,减轻水环境污染;有条件的居民点污水集中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距离城镇较近,或利于污水集中收集的乡集中居民点宜充分依托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的处理,宜采用操作简单、运行维护方便、经济可行的生物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应选在乡主要居民点的下游,靠近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用地充足的居民点可充分利用自然湿地的净化功能,采用湿地处理系统。生产废水的处理设施,应与生产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排水管渠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不设或少设排水泵站。排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或便于雨、污水汇集的地带。排水管道宜沿规划道路敷设,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截流式合流制的截流干管宜沿受纳水体岸边布置。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应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除;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位于山边的居民点应沿山边规划截洪沟或截流沟,收集和引导山洪水排放。(五)乡居民点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乡居民点环境卫生设施的布置应满足区域整体环境需求。有条件的乡居民点尽量依托城镇环卫设施,实现垃圾运输密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粪便排放管道化、环卫作业机械化,逐步推行源头削减计划。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居民点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居住相对集中的居民点尽量依托城镇垃圾处理系统,采取卫生填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偏远山区或散居的地区生活垃圾宜采取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手段。结合乡居民点当地条件,建造便于清除粪便、防蝇、防臭、防渗漏的户厕和公厕。根据当地的用肥习惯,采用沼气化粪池、沼气净化池、化粪池、高温堆肥等多种形式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乡居民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乡居民点环卫设施规划标准(见表4)。表4 环卫设施配置标准环卫设施名称配置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公厕建筑面积30m2左右,与市场设施或公交站配套设置。化粪池30m垃圾桶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由农户自行将生活垃圾分类垃圾箱乡村旅游区每50100m设置一个,其它地区每100150m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大于300m,原则上每村设置一个注:(1)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