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简析】猫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了猫、动物笑谈、狼三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猫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第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情节较简单,和学生的生活认识比较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含义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教学时,结合圈点勾画、品味赏析等,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激发学生善待生命、关爱弱小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3、形成公平公正、善待生命的情感价值观。【教学重点】品析重点词句,解读文本含义。【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教学方法】探究学习、品读感悟对话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认识猫。(家猫、波斯猫等)学生介绍猫。3.师归纳。(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郑振铎先生写的猫。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二、检查预习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相称(chn) 郁闷(y) 一缕(l)污涩(s) 怂恿(sng yng) 婢女(b)蜷伏(qun) 惩戒(chng) 怅然(chng)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污涩:肮脏且不光滑。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次养猫的情景,突出这只猫的活泼可爱。第二部分(313):写第二次养猫的情景,这只小猫更活泼更可爱。第三部分(1434段):写第三次养猫的情景,这只猫冤死,我内心的自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交流点拨】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第三只。4.朗读课文,完成下表。【交流点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妈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后来吃胖了性情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丢失死亡 (二)深层探究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交流点拨】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交流点拨】“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交流点拨】那只猫当初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4.“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交流点拨】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的。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5.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交流点拨】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交流点拨】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四、课堂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五、拓展延伸: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交流】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要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六、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16.猫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与板书设计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 ,作者是 ,现代 、 、 。2. 全文用 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 、 、 等不同的感受。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红绫( ) 惩戒( ) 怂恿( ) 蜷伏( )怅然( ) 悲楚( ) 污涩( ) 懒惰( )4、下列句子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不愉快的样子。)B、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鼓动别人去做。)C、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这里是不光滑的意思)D、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丫环)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B、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C、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D、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6、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7、从全文来看,“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和这只猫遭受冤屈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8、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猫第一课时作业【参考答案】1、叙事散文、郑振铎、作家、学者、翻译家2、第一,快乐 ,辛酸、愤恨,悔恨。3、红绫(lng)惩戒(ji)怂恿(sng)蜷伏(qun)怅然(chng)悲楚(ch)污涩(s)懒惰(du)4、D(D,点拨:句子中的“丫头”指女孩子。)5、A6、答案:总领全文 7、根据: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或: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只可怜的鸟的腿了。)8、作品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