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尹才干篇.ppt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尹才干篇.ppt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尹才干篇.ppt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尹才干篇.ppt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资料尹才干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 研究资料.尹才干篇 2012年4月23日,四川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尹才干对中国当代文坛有五大开创性贡献,获得了“五个第一人”称号。 一、尹才干中国“文趣学”第一人 1985年,尹才干将修辞学知识与趣味学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文趣学”理论(或曰“汉语三美理论”:单一结构的象形美,组合群体的图画美,内涵丰富的意境美),撰写了文趣学(16万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994版)专著。国内外学者、专家、教授认为,文趣学“是一部创新之作,填补了文学理论中的一项空白。”,二、尹才干世界短序写作第一人 2000年1月,尹才干出版诗体报告文学集用多情的目光打水时,在自序中仅用一个字:“哇”。这是世界历代序中最短的。“哇”乃一叹词,内涵十分丰富,让人感叹不已,联想不已。,世界文学史上第一短序哇尹才干作,三、尹才干中国当代图像诗歌第一人 2000年3月,尹才干提出了“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的“汉语图像诗”理论。后对当代图像诗歌进行了全新的开拓,其作品形意结合、新颖精巧、意境空灵、清新淡远,堪称一绝,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海内外一些大、中学校选作教材,影响深远。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写作学教程主编段轩如教授说,“尹才干的诗,确实有创新的元素”;河南大学文学博士龚奎林认为他是“开大陆当代图像诗创作之风气者”、“大陆当代图像诗创作的实际领导者与推动者”;浙江诗人蔡启发认定他为“当代图像诗歌代言人”;湖北作家惠远飞赞扬他是“中国当代图像诗歌第一人”。,四、尹才干中国诗歌公约创立第一人 2006年2月,尹才干提出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创作公约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比较全面而具体地提出了“立根”的历史渊源和系统理论,“不忘本来(传统),学习外来,开拓未来”是其核心主张,为振兴诗坛作了明确而实用的指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近一年之后中国北方的14位诗人又提出了天问诗歌公约)。,中国第一个诗歌创作公约 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五、尹才干中国现代诗歌评价标准第一人 2006年6月,尹才干提出了第一个中国现代诗歌评价标准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即“立意新、感情深、道理正、颜色鲜(诗的语言新鲜)、态式宜(诗呈现的内、外部形态适宜)、趣味浓”的“尹氏现代诗歌评价标准”,是目前中国比较系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具有操作性的“中国现代诗歌评价标准”,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被誉为“民间诗学代表作之一”。,当代学者认为,“尽管,作家尹才干的这五大贡献(五个第一),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错误,但瑕不掩瑜,它在当代中国文坛上的开创性是闪闪发光的,它对当代中国文坛的贡献,或者说影响,我想,是当今任何掌握话语权的人也否定不了的,它将对中国广大的文人和读者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将给予它应有的评价!”,附录:尹才干简介 尹才干(1962 ),四川武胜人,当代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被誉为“中国当代图像诗歌第一人”。历任中学教师、宣传干部,现任武胜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在散文辞赋、报告文学、图像诗歌、文艺理论、戏曲歌词创作上均有成就。开创性地提出了汉语言文字“具有单一结构的象形美,组合群体的图画美,内涵丰富的意境美”的“汉语三美理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的“图像诗学”主张;“立意新、感情深、道理正、颜色鲜(诗的语言新鲜)、态式宜(诗呈现的内、外部形态适宜)、趣味浓”的现代诗歌评价标准;“立足本来(传统),学习外来,开拓未来”的“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创作了世界文学史上最短的序言一个字“哇”。尤其是在汉语图像诗歌创作方面,对其理论、形式、技巧均有重大开拓。他的图像诗不仅形式别致、新颖精巧、独具一格,而且艺术上意境空灵,清新淡远,悠扬缠绵,在网络文学界影响深广(龚奎林语)。,主要著作:文趣学论文集文趣、诗体报告文学集用多情的目光打水、新诗集梦中的星空、歌词集千家歌词选(主编)、诗歌及诗论集垂钓又一个春天、辞赋书法集翰墨武胜情(与人合著)、图像诗歌集尹才干图像诗选读(龚奎林博士评析)等9部。 代表作品:新诗你的名字吻你是否在里面,图像诗走不出逝去的心境温暖的春怀孕的春酒是那么醉人,文学理论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被编入写作文学概论艺术的表达与表现广告创意与表现等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代表作欣赏: 走不出逝去的心境:此诗写得意境优美,禅趣十足,富有哲理。声光色影味烟相互交错,读来很有味道,令人想象无穷,同时又带有感伤色彩,同情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尹才干截取寺庙中尼姑的日常生活为创作背景,从中获取进入心灵奥秘的隐秘话语,尼姑在古刹中每天从早到晚敲罄打钟、参禅打座、念佛诵经,陪伴香烟缭绕到老,而寺庙中的那条小径“依旧蜿蜒在清寂的禅意里”,“钟声落响在光秃秃的石板上”,显得那么空旷、孤独,尼姑们却以一生的时间在小径上消耗生命和岁月,当时间刻度慢慢流逝,当人的容貌逐渐衰老,当参禅顿悟的思考逐渐深入而丰富,心灵空间却逐渐复杂而丰富,因为她们“永远也走不出她们逝去的心境”,是的,即使真的四大皆空,尼姑们也难逃寂寞的孤独,她们也无法忘却做尼姑之前的日常生活女性的情感心态,她们只能在感叹中蹉跎岁月。赫里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事件的消逝正是感伤的开始。当诗人感叹尼姑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每一个人也是无法走出“逝去的心境”。而且在图形上这首诗写得很有意思,通过视觉来看,这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