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高考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要通过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的。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时,领会意境是必要的,而领会意境又必须具备对意象审美特点的把握。,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内涵:,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月亮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折柳惜别。 菊花坚贞高洁。 梅花傲霜斗雪, 高风亮节。 莲花高洁,不同流合污;爱情。 梧桐凄凉悲伤。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寒蝉品行高洁。 杜鹃鸟凄凉哀伤。 鹧鸪鸟离愁别绪。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 燕子爱情;物是人非,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式:某一联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问变式: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一、体会诗歌中的意境,答案:格式一般为二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 第一部分,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排斥,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授徒。 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006年高考山东卷),答:诗的前两句写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有:得到。 掇:摘取、拾取。 捋:成把地握取。 袺:手持衣角盛物。 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2007年高考北京卷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常见错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由于粗心大意,或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清,造成概括不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007年高考四川卷),答:驿站秋夜难眠图。,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007年辽宁高考试卷),答: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二、诗歌之情 惜别之情 黍离之情(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思乡之情 怀古之情 讽喻之情 报国之情 恋友之情 咏景之情,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问方式: 这句(联、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情景交融 (3)托物言志(象征) (4)借用典故 (5)借古讽今,一、审标题,搜取信息。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 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说明诗人是在家中听邻家有人吹笙及由此引起的美好想象。,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前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入手,通过写花的繁盛、烂漫,写出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而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以意象写出听觉感受,别具一格。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欢快、喜悦之情。,解题策略:,二、看作者,知人论世。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都有自己不同时期不同的思想感情。,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将:岂 纪:经营 (2006北京高考试题)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苏轼诗风旷达,这首诗抒发了他旷达的人生志趣。根据诗的意境,“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三、抓整体,全面参照。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二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答:上一首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这与李白的“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下一首借流尽年光的“宫前水”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沧桑变化的感慨。,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结合注释可知,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第一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外“飞雪暗云”的寒冷天气与宫内“绿树碧檐”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再通过“无人知道外边寒”的控诉,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封建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在华清宫游乐歌舞,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的史实的吟咏,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答: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而白诗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诗歌思想内容:,忧国伤时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品行高洁 思乡思亲 淡泊宁静 离愁别恨 孤独惆怅 闲适愉悦 寂寞伤感 遭贬激愤 坚守节操 感奋振作 激励劝勉 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建功立业的渴望,杀敌报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依依不舍的留念;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厌恶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怀古诗:或表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之志,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或批判,多借古讽今。(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山水田园诗: 或描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不同流俗之志;或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以及归隐田园的愿望,寄寓闲适情调。(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家人团圆,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反映边塞荒凉、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抒发立志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爱国诗: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送别诗:或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基调多低沉哀婉;或寄托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感情多旷达刚健.(李白、王勃、) 行旅诗: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抒发自己的向往、愤慨、不满,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有的托物表达自己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有的托物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曹操、李白、韩愈、 ) 爱情诗: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诗歌的语言特点:,1.平实质朴(白描):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 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归园田居) 2.含蓄隽永: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清新雅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形象生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绚丽飘逸: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6.粗犷豪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7.缠绵哀怨: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8.悲愁苦闷: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答题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诗歌,准确把握诗歌内容。 2、用词要准确,切忌不着边际。 3、回答具体,切忌空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答:表现了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这首诗里的琴弦、棋盘具有正直、方正的特点,与作者自己方正的人品吻合。自己的方正人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的结局。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的讥讽。,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一、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对偶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借代互文对比(11)起兴 二、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2)情景交融 (3)托物言志(象征) (4)借用典故 (5)借古讽今,三、表现手段 (1)正面和侧面相结合 (2)虚实结合 (3)以动衬静 (4)远近结合 (5)衬托对比(以乐景衬哀情) (6)抑扬结合 (7)细节描写 (8)对面落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最后一句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 一、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二、这首诗最后一句中的“应”字,极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该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借景(物)抒情或寓情于景、对比、反衬、用典上任选一种即可。 1 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2 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 ”相对比,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切。 3 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使诗人悲苦的心情更加真切。 4 用典。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使读者产生不尽的联想,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5 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是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明朝望故乡,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这样,虚实结合,凄切缠绵。 (描写、抒情、对偶、反问等均可) “应”,表现的是一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感情,表现了诗人怀土思乡而又归期未卜,想以望梅自慰却又难以实现的凄切缠绵的情怀。,菊 唐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 这首诗从整体上分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赋予菊花怎样的思想品质。,这是一首咏菊诗。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开菊花,从菊花的貌不惊人,写到人民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质,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拟人的手法。作者赋予菊花自甘奉献、不求高位、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题金陵图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啼。 试分析本诗的抒情特点。,答:内容上,是吊古伤今的情感。方法上,主要是通过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间接抒情。具体分析: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朝繁华已似梦幻一般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到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一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户在燕然。,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炒法与炒炭法精要
- 离婚协议书翻译及海外法律文件认证合同
- 商业综合体物业租赁及配套设施服务合同
- 网络直播平台合同中多元化收入模式下的价格确定
- 农户耕地杂地租赁及农产品加工销售合同
- 数学光盘配套课件
- 汉字互动游戏课件
- 脑梗死教学课件
- 六职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丹东市秋招笔试热点题型专练及答案
- 政法干警执纪监督心得体会
- DB45∕T 2952-2024 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 安全生产合规管理
- 肩袖损伤护理常规
- 宠物嘉年华活动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超高温热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电梯设备监测方案(3篇)
- 秋季安全教育
- 药剂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急救担架员培训
- 2025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 4 古诗三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