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前期报告(袁祎升).doc_第1页
2010前期报告(袁祎升).doc_第2页
2010前期报告(袁祎升).doc_第3页
2010前期报告(袁祎升).doc_第4页
2010前期报告(袁祎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期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速公路土地节约化利用评价研究专业:道路工程学生信息:学号:061538 姓名:袁祎升 班级:土木061指导教师信息:教师号: 姓名:李霞 职称:讲师报告提交日期:2010.042010年4月1日 具体到日文献综述高速公路土地节约化利用评价研究摘要: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世界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4 0 %。2010年1月,国土资源部下达通知:在今后一个时期基本农田保护锁定5 项主要任务和目标,其中包括 “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凡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修改或调整,都要报国务院批准。”要“充分发挥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的作用,强化基本农田的日常监管。”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6.03万公里。高速公路是全封闭的,为保障安全,防止人畜攀爬以及解决路线交叉等问题,高速公路往往高填方,因而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耕地一旦被占用,附近居民的生活方式将不得不发生改变;在东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耕地补偿费用非常高,征地难度大。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整体规划,综合考虑,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本文拟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得出一个初步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关键词:高速公路 土地节约 框架体系 评价指标一、 引言高速公路的建设会永久地占用大量土地。28米宽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每公里平原地区大约需占用土地80至83亩,丘陵地区大约需占用土地90至98亩。公路用地形势分析: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截止到2010年末,我国耕地耕地保有量应不少于18亿亩。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变化结果的调查:2005年末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也就是说,20062010耕地减少量必须控制在3100万亩以内。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注意文献的实时性公路用地需求情况:本世纪前20年是集中建设期。“十一五”期间,国家新增高速公路预计为24万公里,20062010公路用地需求量在3000万亩以上,其中高速公路每年需用地220万亩以上。实时性高速公路路基横切面呈梯形,路基越高,底部就越宽,永久性占地就越多;另一方面,路基越高,填土工程量就越大,取土临时占地随之增多。有资料显示,双向四车道平原区高速公路一般路基平均填土高度在3.5至4米之间,每公里平均土方量为10至12万立方米。因此,高速公路建设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单就河北省而言,根据2004年度河北环境公报,“全省土地净减少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其中主要占地大户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用地。”政策性指令:交通运输部在2005年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走资源节约型交通发展之路,是实现我国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时代对公路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交通运输部还在2006年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其中包括:科学决策,坚持适度超前与资源合理利用相协调,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坚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交通作为重要指导方针;注重创新设计,合理选用线位资源,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方案;强化管理,严格审批,不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要求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得通过审查。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认为在环境保护的总前提下,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技术上实现可持续;二是实现价格、资金的可持续性;三是实现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体化。在实践中,人们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高速公路发展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念,逐步建立起低占地、高效率的集约型高速公路发展模式。二、 主题1.高速公路土地节约化利用评价的基础理论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等要求?这说法有点过于笼统,而且不太正确,标准和规范主要是对设计指标和细节上的要求,指标是99年的统计标准,有参考意义,但是好多对土地的控制指标存在问题,从微观层次明确高速公路土地节约化利用的概念和内涵,了解土地节约化利用评价的理论基础,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 土地节约化用地的影响因素分析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建设应根据公路的功能、使用任务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并考虑日俄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同城镇、农田规划的关系,合理确定公路等级和路线走向、走廊带。”高速公路土地节约化利用应纳入国家和地方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当中,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环境保护,与土地价格、征地补偿密不可分,也离不开新技术的使用和新工艺的支持。3 土地节约化利用措施框架体系研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1.0.7:“公路工程路线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在确定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叉、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等人工构造物的结构形式、布置位置、取弃土场、征用土地等设计中,应减小因修建公路而给沿线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并结合绿化或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协调改善人工构造物与沿线自然景观之间的配合,提高公路环境质量。”将高速公路占地纳入土地整体规划中,在立项、审批方面应严格程序,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确保线形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注意方案的比选,在工程测量过程中严格把关,合理确定设计高程,适当降低路基高度,合理选择组合曲线形式,选择分离式路基,收缩坡脚,增设挡土墙,合理设置路基排水设施,施工图设计阶段合理划分标段,科学进行施工组织。另外,还需考虑路线交叉、附属设施、服务设施、景观设计占地,废弃物的处理,规范招投标管理,考虑临时性占地及破坏性占地的恢复与复垦,注重监理的作用,在后评价阶段注重对土地节约指标的评价,等等。4 土地节约化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331:“应调查公路通过地带的农田水利排灌系统、人工蓄防洪设施的布局与发展规划,使公路设计尽可能与其相协调。”在项目立项阶段确保建设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当地经济的发展程度,自然资源,城镇总体规划,注重环境保护,边坡绿化,减小由于取土弃土不合理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政策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土地利用指标、技术性指标、环境保护指标等。5 土地节约化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规划、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后评价等环节分析土地节约化利用的综合评价方法。需对常见的评价方法有自己的了解三、 结论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我发现,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和土地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日趋复杂化,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立起土地节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具有可能性。主要参考文献:所有的参考文献必须在文中引用位置以上标形式标示,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以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为准参考文献中加入外文文献,你翻译的那篇其实从某个角度说明了公路建设后对沿线经济的带动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公路对土地的占用不能单从土地的亩数来体现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布,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布,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布,JTJ/T 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布,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标1999278号5交通路公路司编著,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6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环安中心,崔慧珊,陈济丁,裴文文,公路建设节约用地的基本做法和经验,交通建设与管理7河北省大广高速京衡段筹建处,陈园明,公路建设中土地的合理利用,交通世界,20085(9):1978杨勇波,冯玉龙,陈应峰,公路设计新理念在湛徐高速公路设计中的体现,山西建筑,2010,36(5):2752769王红英,翟瑞常,蔡德利,PSR 模型下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 (2) :333510黄纯,朱红梅,周密,李兰,长沙市芙蓉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建设与应用,湖南农业科学2010,(1):495311河南省交通厅公路管理局,河南省高等级公路低路堤关键技术研究D,河南,200612张强,低路堤高速公路合理路堤高度的确定与评价方法D,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613马宏威,高速公路低路基设计探讨,北方交通,2008(5):8914王何萍,王睿,高速公路低路堤设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科技信息,2008(28)15侯伟,高速公路路堤高度的考虑, 山西建筑,2010(7)16徐慧,林涛,张云鹏,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山西建筑,2009,16(6):147152,15817姚德宝,于东浩,浅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科技致富向导,20099,理论探讨:3718郭丽文,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浅析,山西建筑,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