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镇长述职报告范文.doc_第1页
2010年镇长述职报告范文.doc_第2页
2010年镇长述职报告范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镇长述职报告范文(3) 文秘网 | 来源:未知 - admin | 时间:2010-07-10 本文核心关键字:范文,工作,发展,提高,建设,科学,全镇,领导,加强,学习,我认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镇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覆盖推进工作。去年,我镇实现新农保参保率*%,虽然完成了上级领导下达的目标任务,但总体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新农保扩面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密结合三项重点工作,把新农保扩面工作当作民生建设的大项目、大工程,全面发动,奋力推进;把它当作效能建设的大练兵、大检阅,协同作战,全力攻坚。通过各部门有关人员的积极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全镇新增参保人员5123名,参保率新增30.2个百分点,达到了90.6%,位居全县前列。一、宣传造势,舆论促动。为让新农保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工作,利用自办广播和宣传车进行反复宣传,仅在镇区就制作了8条宣传横幅,悬挂在人口密集的区域。我们还把今年新出台的新农保补充规定录制成光盘,发放到各村,将新农保政策解答和补交对照表打印一万多份,分发到每个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户家中。各村还利用村务公开栏、标语、村广播和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在全镇形成“共话新农保,竞相比投保”的浓郁氛围。二、真抓实干,强势推动。为了能在短时间里完目标任务,我们一是健全组织,明确职责。镇建立了领导小组,三套班子成员和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都带着任务指标联系挂钩到村。二是量化考核,强化激励。将新农保扩面工作列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并与年终报酬挂钩;增设“明星奖”,对任务完成较好的村居及村居干部予以一定的奖励;并将新农保扩面工作的表现和业绩作为今年效能建设“三三三工程”和“双十佳”评比的重要内容和依据。5月底,我镇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出台了*镇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意见,确定6月份为新农保工作推进突击月,提出了“利用20天时间集中攻坚,确保完成全年新农保扩面任务”的高位目标。三是适时交流,比学赶超。突击活动期间,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前十天每三天一次、后十天每五天一次”召开交流、点评和阶段性总结会议,统计和公布数据,学习和交流经验,鞭策和鼓励后进,营造了浓烈的竞争氛围。镇党委、政府领导每天深入村组了解推进情况,鼓舞干部士气,解决实际问题,将完成任务的信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开展工作的方法传递给村干部们,鼓励他们用细致深入的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新农保扩面工作取得理想成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三、全员参与,整体联动。在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体镇村干部的不懈努力,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我们工作取得实效的坚实基础。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多次专题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新农保扩面工作,制定工作措施,细化推进办法;突击活动期间,党委、政府在20天时间内召集了6次会议,推广成功经验,分析落后原因。镇主要领导几乎每天都深入基层了解进度和数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党政班子成员每天都深入到挂钩联系村,带头完成任务,指导和推动所在村的扩面工作。在党政领导的带动下,全体镇村干部深入农户,千言万语说农保,千方百计促农保,千辛万苦做农保。不少机关工作人员利用一切时间,起早带晚,深入农户做过细的工作,他们拿出招商工作的钻劲和热情,拿出拆迁工作的耐心和韧劲,绝大部分机关干部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每人十个指标的任务,全体机关人员共促成 848名村民参加投保。作为攻坚主力,全体村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在此次突击活动中再次得到实践和提高,涌现出带病坚持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一个早上动员十多户投保:内容预览: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恩泽百姓、惠及子孙”的“惠民工程”,是覆盖农村、缩小城乡差距的“富民工程”,也是“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德政工程”。#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2009年建国60周年之际,迅速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并且挤进了国家级新农保试点县盘子。为提高全县广大农民生活保障水平,促进和谐#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实践与经验 #县从2009年10月1日正式启动新农保工作以来,全县上下通过广泛宣传政策、试点引导、典型带动等多种形式,新农保政策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让百姓看到了实惠,吃下了定心丸,全县广大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空前高涨。截止2010年4月底,全县参保缴费的群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在省内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民实际的特点。为促进该项工作的开展,笔者根据*实际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进行了调研。一、基本情况 *地处汉江上游,川陕渝交界的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毗邻,北接汉阴汉滨、东连岚皋、西与汉中镇巴接壤。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全县辖25个乡镇,212个村(居)委会,1367个村小组,总人口339281人,全县农业人口288290人,占总人口数的84%,农村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人数(不含在校生)154196人,占总人口数的45%,60岁以上(含60岁)38000人,占总人口数的11%。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全县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750人,占农村适龄人口的2%。二、农村居民缴费及财政补贴资金测算情况1、18岁至60岁之间的农村居民,以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费率按10%、15%、20%、25%、30%分别为216.7元、325.1元、433.4元、541.8元、650.1元,根据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生活消费水平,18至45岁年龄段费率按8%、46至59岁年龄段费率按10%比较合适。2、新型农保财政补贴:我县农村60岁以上居民人口为38000人,按每人每月给予50元养老补贴,全年共需资金2280万元;参保人员缴费补贴标准,按我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为缴费基数,年缴费额为216.7元,财政给予2%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43.34元,共需补贴668.28万元,如财政给予2.5%、3%、3.5%、4%的缴费补贴,每人每年补贴分别为54.17元、65.01元、75.85元、86.68元,所需补贴分别为835.35万元、1002.42万元、1169.49万元、1336.57万元。以上两项按照最低标准测算,县财政全年共需补贴2948.28万元。三、存在的问题通过测算存在以下问题:1、县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补贴,以2%的标准按20%的参保率计算,全年需资金133.65万元,按照我县财政收入情况,县财政无力全额承担。2、我县60岁以上的(含60岁)农村居民38000人,如按照政策规定本人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由财政每月补贴50元,需资金2280中文摘要】随着陕西省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农村养老问题逐步发展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此时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却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范围窄、社会性和共济性缺乏等诸多缺点,并未能发挥其保障功能。随着十七大报告“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出,为了切实做好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陕西省委、省政府经过全面考察和科学分析,决定在宝鸡市率先开展“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群众与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为陕西解决农村社会养老困境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分析了宝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现状,将其与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比,分析了新型农保的创新之处和积极意义,认为新型农保制度的实践和推广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及缩小城乡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全省的实施范围,争取实现老农保向新型农保的全面过渡。本文针对新型农保现在仍需改进的地方就进行分析,指出完善新型农保应该首先解决资金的问题,要拓展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并对资金进行科学化管理。其次应该加强新型农保的法制建设,为新型农保制度的良好运转提供.更多法制保障;最后要加快其配套设施建设,例如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其他社会养老制度的合理衔接等。通过这些方面的完善,促进新型农保健康、良好的运行,为陕西省农民提供完善的养老保障,并为陕西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新农保是农村群众热切期待和广泛关注的焦点,为了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国家养老优惠政策,该县在县电视台设立了新农保宣传专栏,组建了新农保工作宣传队与县乡两级抽调的300余名工作人员摆摊设点、进村入户,宣传政策,现场答疑解惑,上门服务。先后发放宜川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3万份、致全县农村居民的一封信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