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1).ppt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1).ppt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1).ppt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1).ppt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责任教师:蔡晓东,第十七节,当代文学“五大战役”,1、1951年5月20日 电影武训传受到批判 2、对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倾向的批判 3、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4、1957年反右运动 5、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第十八节,成长小说杨沫青春之歌,杨沫(女)(19141995)原名杨成业。曾用名杨默、杨慧梅等,笔名鲁佳、小观等。生于北京一个大学校长兼大地主的家庭里。1928年入北京温泉女子中学读书,在中学接触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作了准备。为了逃脱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她离家独自谋生,在河北省香河县做过小学教师,此外还做过家庭教师、书店店员等,在奔波迷惘之中,她找到了党。这些经历,给她后来写作青春之歌打下了生活基础。,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中较早出现的正面描写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一部成功作品。它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林道静这个从个人反抗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艺术典型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激烈的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分化:表现了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成长、歌颂了革命的青春。,第十九节,老舍茶馆分析,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作家调动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展现出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在结构上,茶馆采取三个横断面连缀式结构,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这样的结构本来容易变得松散,老舍克服了这方面的困难,剧本以“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同时,人物的故事、命运又暗示着时代的发展,从而使得剧本紧针密线,形散神凝,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生相。这种独到的艺术构思与创作胆识,今天看来也是很值得钦佩的。,第二十节,王安忆长恨歌分析,王安忆(女)(1954)出生在南京,是作家茹志鹃的次女。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70年到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因发表短篇小说雨,沙沙沙等雯雯系列小说而引人注目。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长恨歌叙述了上海“淮海路”上一个叫王琦瑶的女孩,从十六、七岁一直到死于非命,四十几年的人生历程,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演进过程。从长恨歌可以看到王安忆将女人命运与城市命运毗联思考的特点。这类小说体现了王安忆对于现代女性命运的辩证思考。,王琦瑶的一生是苍凉的,淡淡的,生也好,死也好,不过都是云淡风清,过往的爱情短暂而世俗,填补不了她心灵上的空虚。对爱一次次失望落寞,却还是一次次渴望着爱和被爱。但人终是抗不过命运,万千世界里,每个人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可奈何。,王安忆写得不是这个人,而是上海这座城市。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拍片的片场,共同组成了上海灵魂的点滴,而王琦瑶则把这些点滴凝聚成一个完成的形象,她的一生的历史,成了上海这段历史的见证,而王琦瑶的性格,就是上海的性格。她周围的人,也都象征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某些特征。李主任的权力,程先生的摩登、优雅正是上海昔日东方大都市的一点残辉,康明逊则代表了上海的小家子气,而王琦瑶的女儿则是上海新精神的折射,追逐潮流,却多少有些幼稚盲目。,第二十一节,余华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余华(1960)生于浙江杭州,长于海盐。父母都是医生。1977年中学毕业,曾在一家镇上的医院任牙医。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福盐县文化馆。处女作星星发表在北京文学。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的研究生班。现定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余华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时候我三十五岁了,我发现自己变得比过去更容易流泪更容易被感动,我开始迷恋起了活生生的写作方式,然后我发现写作的形式总是迅速地适应我和帮助我,让我无边无际地体会着表达的乐趣。至今我还对小说中的人物“来发”和他父亲的对话感到满意,在短短的几句对话里,时间跨越了二十年。这当然是形式在帮助我的写作。,我没有自己的名字 是一个通过傻瓜的眼光来看生活的小说。一个傻瓜被周围人欺辱、嘲弄,他不愠不怒的生活着。他唯一的伴侣是一条母狗。后来,傻瓜因为别人叫了一次他的真名,把躲在床下的母狗叫了出来于是那些人就把母狗勒死吃了。尽管主题沉重,余华还是用他的幽默绵长把气氛搅得欢快,那些活生生的嘲笑者们,看客,在自卑与自大之间无法调节的人们,似乎并不可恶,而且离读者很近,甚至就是读者本身。,第二十二节,舒婷诗歌分析,1977年,舒婷调至灯泡厂做起了累人的焊锡工,同年,经蔡其矫介绍结识了青年诗人北岛,这件事深刻地影响了她日后的创作,她说“不啻受到一次八级地震” 。1978年,舒婷应约在北岛、芒克主编的油印刊物今天创刊号上,发表了诗歌致橡树和呵,母亲,此后,她的诗作多次在今天和福建的油印刊物兰花圃上出现,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叶/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霓虹。/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舒婷的诗在整个“朦胧诗”中最富于浪漫气息,这可能也是她的作品在青年读者中影响最大的原因。同时她也在抒情方式中自觉地融入了一些现代主义的技巧,比如她经常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个性化的感觉来凝聚意象,以隐喻的言辞来营造诗的精神境界。,第二十三节,余秋雨散文分析,亲身越野历险考察世界各大文明遗址,被日本朝日新闻评为“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文化思想家”。不仅完整地考察了中国境内的几乎所有文化遗址和世界各国华文地区,而且还考察了作为西方文明基座的欧、美一百余座城市,更冒着生命危险考察了从埃及、中东、海湾、中亚、南亚的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河文明遗址,所写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著作,一直位居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是公认的当代华人世界影响最大的文化学者之一。,风雨天一阁追叙了天一阁悲怆的藏书历史,歌颂了范钦及其后人可贵的文化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