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十章-干燥.ppt_第1页
化工原理第十章-干燥.ppt_第2页
化工原理第十章-干燥.ppt_第3页
化工原理第十章-干燥.ppt_第4页
化工原理第十章-干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干 燥,10.1 概述 10.1.1 干燥的目的、本质及分类 10.1.1.1 目的 将湿固体物料除去湿分(水或其他液体)去湿。 去湿的方法: (1)机械去湿,即通过压榨、过滤、离心分离等方法去湿,这是一种低能耗的去湿方法,但这种方法湿分的除去不完全。 (2)热能去湿,即借热能使物料的湿分汽化,并将汽化产生的蒸汽由惰性气体带走或用真空抽吸而除去的方法,这种方法简称为干燥。,10.1.1.2 本质 本质:水分从物料表面向气相转移的 过程。干燥过程是传质和传热相结合的过 程(热、质反向传递),干燥速率同时由 传热速率和传质速率所支配。 必要条件:被干燥物料表面上的蒸汽 压超过干燥介质中的蒸汽分压,即pm pw。 p =( pm- pw), 干燥速率 因此,作为干燥介质的热空气必须不断提供热量给湿物料,使湿物料表面的水分不断汽化pm, 物料内部的水分可继续扩散到表面来。另一方面,干燥介质应及时将汽化的水汽带走pw,以保持一定的传质推动力p 。,10.1.1.3 分类 根据热能传递方式的不同分成以下四类: (1)传导干燥,能通过传热壁面以传导方式传给与壁面接触的湿物料。 优点:热能利用程度较高; 缺点:与金属壁面接触的物料在干燥时易形成过热而变质。,(2)对流干燥 热能以对流方式由热空气传给与其直接接触的湿物料,产生的蒸汽也由热空气带走。 优点:热空气的温度调节比较方便,物料不至于被过热。 缺点:热空气离开干燥器时尚带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热能,因此对流干燥的热能利用程度比传导干燥差。,(3)辐射干燥 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器发射到达湿物料表面,被湿物料吸收后又转变为热能将水分加热汽化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优点:生产强度大,产品干燥均匀而洁净,设备紧凑使用灵活,可以减少占地面积,缩短干燥时间。 缺点:电能消耗大。,(4)介电加热干燥 将需要干燥的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依靠电能加热物料并使湿分汽化。此法由于加热的能量是由高频装置产生的,其所需的费用较大,故在工业上的应用受到限制。,10.1.2 对流干燥流程及其经济性,经济性:能耗和热的利用率,1 水蒸气分压pv 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愈大,水分含量就愈高,根据气体分压定律,则有,2 湿度(humidity)H 又称为湿含量或绝对湿度(absolute humidity)。它以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绝对干空气的质量之比表示,使用符号,其单位为:kg水气/kg干空气 。,10.2 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 10.2.1 湿空气的性质,常温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则有,在饱和状态时,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pv等于该空气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ps,则有,由于水的饱和蒸气压仅与温度有关,故湿空气的饱和湿度是温度和总压的函数,即,3 相对湿度 ,当pv=0时,=0,表示湿空气不含水分,即为绝干空气。,当pv=ps时,=1,表示湿空气为饱和空气。,在一定温度及总压下,湿空气的水汽分压pv 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pS 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用符号表示,即,相对湿度:可以说明湿空气偏离饱和空气的程度,能用于判定该湿空气能否作为干燥介质,值与越小,则吸湿能力越大。,湿度:是湿空气含水量的绝对值,不能用于分辨湿空气的吸湿能力。,在一定总压和温度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关系,4 湿空气的比热CH,式中 cH湿空气的比热, kJ/(绝干气oC); cg绝干空气的比热, kJ/(绝干气oC); cv水气的比热, kJ/(水气oC),上式说明:湿空气的比热只是湿度的函数。,在常压下,将湿空气中1kg绝干空气及相应kg 水汽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比热,又称为湿热,用符号CH表示,单位是kJ/(绝干气oC),即,在常用的温度范围内,有,5 湿空气的焓 I,湿空气中1kg绝干空气的焓与相应水汽的焓之和,称为湿空气的焓,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kJ/kg干空气。,注:空气的焓是根据干空气及液态水在0 oC时焓为零作基准而计算的,因此,对于温度为t 及湿度为的湿空气,其焓包括由0o C的水变为0o C的水汽所需的潜热及湿空气由0oC升温至t oC所需的显热之和,即,t,6 湿空气的比容vH,在湿空气中,1kg绝干气体积和相应的Hkg水气体积之和,称为湿空气的比容,亦称湿容积(humid volume),用符号vH表示,单位为:m3湿空气/kg绝干气。,7 露点 td,不饱和的空气在湿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称为该湿空气的露点(dew piont),用符号td表示。,当空气从露点继续冷却时,其中部分水蒸汽便会以露珠的形式凝结出来。空气的总压一定,露点时的饱和水蒸汽压ps,td 仅与空气的湿度Hs,td有关,即 ps,td=f(Hs,td) 或 td= (Hs,td) 湿度越大,td 越大。,在露点时,空气的湿度为饱和湿度,=1。,8 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w,干球温度t:空气的温度 湿球温度tw: 不饱和空气的湿球温度tw低于干球温度t。,形成原理(如图所示):,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w,对于某一定干球温度的湿空气,其相对湿度越低,湿球温度值越低。对于饱和湿空气而言,其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在稳定状态时,空气向湿纱布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Q=S(t-tw),对空气水蒸气系统而言, /kH=1.09,气膜中水气向空气的传递速率为:N=kH(Hs,tw-H)S,在稳定状态下,传热速率和传质速率之间的关系为:Q=Nrtw,湿球温度实际上是湿纱布中水分的温度,而并不代表空气的真实温度,由于此温度由湿空气的温度、湿度所决定,故称其为湿空气的湿球温度,所以它是表明湿空气状态或性质的一种参数。,强调:,9 绝热饱和温度tas,绝热降温增湿过程及等焓过程,在空气绝热增湿过程中,空气失去的是显热,而得到的是汽化水带来的潜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虽随过程的进行而变化,但其焓值不变。,形成原理:,绝热增湿过程进行到空气被水汽所饱和,则空气的温度不再下降,而等于循环水的温度,称此温度为该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用符号tas 表示,其对应的饱和湿度为as,此刻水的温度亦为tas。,绝热饱和温度,塔顶和塔底处湿空气的焓分别为:,由于和as值与l相比皆为一很小的数值,故可视为CH 、CHas不随湿度而变,即CH=CHas 。则有,湿空气在绝热增湿过程中为等焓过程,即:I1=I2,实验测定表明,对于在湍流状态下的空气水蒸气系统而言,a/kH CH , 同时 r00 rtw,故在一定温度t和湿度H下,有,强调:绝热饱和温度tas与湿球温度tw是两个完全不的概念。但是两者都是湿空气状态(t和H)的函数。特别是对空气水气系统,两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对其他系统而言,不存在此关系。,对空气水蒸气系统 ,干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或湿球温度)及露点之间的关系为:,对于不饱和湿空气: ttas(或tw)td,对于饱和的湿空气: t tas(或tw) td,在工程计算中,常用的是以湿空气的焓值I为纵坐标,湿度H为横坐标的焓湿图,即I-H图。,图上共有五种线,图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温度t和湿度的湿空气状态。,等湿度线(等H线): 等焓线(等I线): 等温线(等t线): 等相对温度线(等线) 水蒸汽分压线:,10.2.2 湿空气的湿度图,1 等湿度线(等H线),2 等焓线(等I线),3 等温线(等t线),I=(1.88t+2490)H+1.01t,当空气的干球温度t不变时,I与H成直线关系,故在I-H图中对应不同的t,可作出许多等t线。 各种不同温度的等温线,其斜率为(1.88t+2492),故温度愈高,其斜率愈大。因此,这许多成直线的等t线并不是互相平行的。,一组与纵轴平行的直线。在同一条等H线上,湿空气的露点td不变。,一组与斜轴平行的直线 。在同一条等I线上,湿空气的温度t随湿度H的增大而下降,但其焓值不变。,4 等相对温度线(等线),当湿空气的湿度为一定值时,温度愈高,其相对湿度值愈低,即其作为干燥介质时,吸收水汽的能力愈强,故湿空气进入干燥器之前必须经过预热器预热提高温度,目的除了提高湿空气的焓值使其作为载热体外,也是为了降低其相对湿度而作为载湿体。,5 水蒸汽分压线,该线表示空气的湿度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pv之间关系曲线。当湿空气的总压不变时,水蒸汽的分压pv随湿度而变化。水蒸汽分压标于右端纵轴上,其单位为kN/m2。,干球温度t、露点td、湿球温度tw(或绝热饱和温度tas)都是由等t线确定的。,根据湿空气任意两个独立的参数,就可以在H-I图上确定该空气的状态点,然后查出空气的其他性质。,非独立的参数如:tdH,pH,tdp,twI,tasI等,它们均在同一等H线或等I线上。,湿焓图的说明与应用,通常根据下述已知条件之一来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已知条件是:,()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和湿球温度tw;,()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和露点td ;,()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和相对湿度。,10.3 干燥器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10.3.1 对流干燥流程及操作原理,(1)物料中的含水率 以湿物料为基准的含水率(湿基含水率)w,以绝干物料为基准的含水率干基含水率X,X与w的关系,10.3.2 物料衡算,(2)干燥后的物料质量G2和水分蒸发量W 总物料衡算: G1= G2+W 绝干物料衡算: Gc= G1(1-w1)= G2(1-w2) 式中 Gc湿物料中绝对干物料的质量,kg/h; G1 进入干燥器的湿物料质量, kg/h; G2 离开干燥器的物料质量, kg/h; w1 干燥前物料中的含水率,湿基; w2 干燥后物料中的含水率,湿基。,(3)空气用量的确定 通过干燥器的绝干空气质量是不变的,故用它作为计算的基准。 水分衡算:,式中 L绝干空气的质量流量,kg/h; H1、H2进、出干燥器的空气湿度,kg/ kg;,令l = L/W为比空气用量,即从湿物料中汽化1kg水分所需的干空气用量,kg干空气/kg水,则,通过预热器前后,空气的湿度不变,若以H0表示进入预热器时的空气湿度,则H1= H0,10.3.3 热量衡算,对整个干燥系统进行热量衡算:输入热量=输出热量,令,干燥系统所需的总热量为:,注: 预热器加入热量 qp= l ( I1- I0 ) 或 Qp= L ( I1- I0 ) 干燥室内所需补充的热量,或,),即,式中,10.3.4.1 等焓干燥,则 I2=I1称为理想干燥过程或等焓干燥过程、绝热过程,即,“补充的热量” = “损失的热量”,工程上符合下列条件的干燥过程可认为是等焓干燥过程: 干燥器内不补充热量,qd=0; 干燥器绝热良好, ql=0; 物料进出干燥器时的温差不大,tM1 tM2。,等焓干燥过程湿空气出口状态的确定可采用以下方法: (1)解析法(已知空气出口温度t2时用此法方便) I2 = I1 (1.01+1.88H2)t2+2492H2= (1.01+1.88H1)t1+2492H1 若已知干燥器出口湿空气的温度或湿度,则可根据上式确定另一参数从而确定出口湿空气状态。,(2)图解法 若干燥器出口湿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均未知,可采用图解法较方便;,注意:等焓干燥过程 Qp = L(I1 - I0)= L(I2 - I0),非等焓干燥过程,实际干燥过程,(1) 0 即 qd + cl tM1 qM + ql “补充的热量” “损失的热量”,(2) 0 即 qd + cl tM1 qM + ql “补充的热量” “损失的热量”,实际干燥过程空气出口状态的确定 (1)解析法 根据湿空气出口的温度或湿度,根据热量衡算式求另一参数确定湿空气出口状态;若已知的是相对湿度,则与等焓干燥一样需要联立以上热量衡算式和湿度计算式及饱和蒸汽压计算;,(2)近似法,在干燥过程中用大量的空气干燥少量的物料,其湿度变化较小故对湿比热影响较小,忽略其变化,cH1cH2cH, (cH1已知,cH2、cH未知);则:,(3)图解法,步骤:在t-H图上,根据已知条件定出新鲜空气状态点; 根据t1、H1、H0定出点B; 计算值; 根据,q用于汽化1kg水分的热量,等焓干燥过程,湿空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蒸发,此时:,(2)提高热效率的途径 提高空气出口湿度或降低出口温度,措施:t2,H2L=W/(H2-H1),qp, q,q不变,h; 注意: t2,H2湿空气出口相对湿度增大,要注意避免返潮现象的发生; 代价: t2,H2干燥器内湿空气与物料间的传热、传质推动力均下降,干燥时间延长,所需干燥器的体积要增大。, 提高空气进入干燥器的温度 措施: t1 qp,若qp一定,则L,h;,注意: t1温度较高,对热敏性物料不适用; 代价: t2 预热器所需加热蒸汽的品位高。, 采用中间加热 措施:湿空气进出口状态不变则采用中间加热器时,干燥器内的平均温度低于没有采用中间加热器的干燥器,热损失降低,从而提高热效率h; 代价:需要中间加热器,平均温度低,干燥器体积要增大。, 部分废气循环 措施:湿空气出口温度若较高,作为废气排放也是一种热量损失,为利用废气的余热,可将其与新鲜空气混合,若与新鲜空气混合后进入预热器则为“先混合、后预热”废气循环流程;若与预热器出口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干燥器,则为“先预热、后混合”废气循环流程;在循环流程中干燥器平均温度降低,热损失减少,热效率提高; 注意:当干燥器进出口湿空气状态不变时,不论循环方式如何,在等焓条件下其绝干空气消耗量和热量消耗量均与无循环情况的相同(见指南); 代价:在干燥器中传热、传质推动力下降,所需干燥器体积增大。, 改善保温措施,10.4 干燥速度与干燥时间,10.4.1 水分在空气与物料间的平衡关系,(1)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根据水分干燥的难易程度,可以将湿物料中的水分划分为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非结合水分:机械附着水分和大毛细管水分,易于干燥; 结合水分:小毛细管水分等,难于干燥; 当湿空气 =100%时的物料平衡含水量为结合水分,其余为非结合水分。 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的区分与物料性质有关,与湿空气的状态无关。,(2)平衡水分、自由水分 按造水分能否干燥划分为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平衡时,物料中的水分称为平衡水分,其含量用X*表示,平衡水分与与湿空气性质有关,与物料结构、水分性质有关。湿空气状态相同(相对湿度一样),物料不同则其平衡含水量不同;同一物料用不用状态的湿空气进行干燥,其平衡含水量也不相同。 平衡含水量是干燥过程的极限,当湿空气相对湿度 0时, X*0 ;但实际难以实现。 湿物料中除平衡水分外能够被干燥的水分为自由水分,在干燥过程中被干燥掉的水分一定是自由水分。,(3)水分与物料的结合方式 附着水分:靠机械力与物料附着与普通水分一样易除去,pM= ps; 毛细管水分:直径小于1m的毛细管中所含的水分由于液面为凹面,水分蒸汽压pM ps ,难除去;直径较大的孔道中的水分则与附着水分相同; 化学结合水分:靠化学作用力结合,难除去; 溶胀水分:细胞内水分, pM ps,难除去;,平衡曲线的应用, 确定过程进行的方向, 物料脱水而被干燥; 物料吸水而增湿 ; 相平衡。, 确定过程的推动力,传质推动力:,湿份的传递方向,视推动力的方向而定,或增湿或干燥。,传热推动力: 空气的温度与湿物料表面温度之差。, 确定在给定干燥介质的条件下,湿物料中可能去除的水分及干燥后物料的最低含水量 。,例:已知在常压及25下水份在某湿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平衡关系为:相对湿度=100时, 平衡含水量X =0.02kg水/kg绝干料;相对湿度=40时, 平衡含水量 X =0.007。现该物料含水量为0.23kg水/kg 绝干料,令其与25,=40的空气接触, 求: 1、物料的自由含水量; 2、结合水含量; 3、非结合水的含量。,13.4.2 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度,(1)恒定干燥条件 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推动力在干燥器内的变化如何?是否为常数? 恒定干燥条件: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空气与物料的接触方式恒定。这种完全恒定的条件在实际中是难以办到的,若用大量的干燥介质干燥少量的物料则可以近似符合恒定干燥条件。,(2)干燥曲线与干燥速度曲线 物料中的瞬间含水率为 X =(G-GC)/ GC 式中 G 物料在某瞬间的质量。,将物料的含水率X对干燥时间进行标绘可得图10-13的干燥曲线。由此图可直接读出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将物料干燥至某一含水率所需的时间。,定义:单位时间内,单位的物料表面积所蒸发的水分为干燥速度,即:,注意: 这里的单位与前面不一样,W:kg;:h(s);A:m2;u:kg/(m2h); 将图10-13中的数据换算成干燥速度与物料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标绘可得图10-14的干燥速度曲线。,由图可以看出,干燥速度曲线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预热段(AB段) 物料与空气接触并没有立刻有水分蒸发,首先物料被加热,在这一阶段物料温度上升,同时干燥速率也在提高部分水分蒸发;但实际过程中这一阶段时间较短,常被忽略不计或合并入后一阶段恒速干燥阶段。,恒速干燥阶段(BC段) 当物料表面是湿润的,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这与前面所讲的湿球温度条件类似。所以物料温度在这一阶段没有上升而是保持在什么温度?空气状态所对应的湿球温度。此时传热、传质的推动力恒定不变,其干燥速率也是恒定不变,故称为恒定干燥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加热段) 当物料中水分无法保持物料表面湿润时,表面水分蒸发速率下降,物料表面温度升高;当表面水分蒸发干以后,热量必须传如物料内部,内部水分蒸发后要扩散到物料表面才能进入空气,所以干燥速率进一步下降,直至干燥速率为零,物料的水分含量达到平衡含水量(此时所需的干燥时间要无限长),(3)恒速干燥阶段,注:只有在恒定干燥状况下(且物料中无溶于水的物质),BC段才可能成为水平线,否则干燥速度将随干燥介质状况的改变而改变。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只与空气的状态、空气流动状况及其与物料接触方式有关,而与物料的性质无关;该阶段又称为“表面蒸发汽化控制阶段”。在这一阶段除去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4)降速干燥阶段 点C是由恒速阶段转到降速阶段的临界点,此时物料的平均含水率就称为临界含水率,用XC表示。,降速阶段又可以看成两个阶段: 降速第一阶段或不饱和表面干燥阶段,即CD段。 降速第二阶段,即(DE段),(5)临界含水量 恒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交界处含水量称为临界含水量XC。 XC无孔 XC有孔 物料尺寸, XC 空速 恒速干燥速率 XC 恒速干燥时间,提早进入降速段,总体干燥时间可能延长。 当X XC时,要提高干燥速率,应从改变干燥介质性质入手; 当X XC时,要提高干燥速率,应从改变物料性质入手;,10.4.3 恒定干燥条件下恒速干燥时间的计算,干燥时间分为两个部分:恒速干燥时间1、降速干燥时间2。 (1)应用干燥速度曲线进行计算,在恒速阶段,有u = uC = 常数,积分上式得,根据该式可计算恒速干燥时间,但必须求出恒速干燥速率,如何求?,(2)应用对流传热系数或传质系数进行计算,汽化速率:,(3)影响恒速干燥速度的因素 空气流速的影响, 空气温度的影响, 空气湿度的影响 t不变,H, tw,(t-tw), 则uc;,(1)图解积分法,(2)近似计算法 将降速干燥阶段近似为直线,即假定降速阶段的干燥速度与物料中的自由水分成正比,即,式中 KX以X为推动力的系数,kg/(m2s),即CE线的斜率。,10.4.4 恒定干燥条件下降速干燥时间的计算,10.5 干燥器,干燥所处理的对象湿物料种类众多,对产品的要求各不相同,湿物料可能是块状(矿石)、颗粒状(蔗糖)、液态(牛奶),有物料结合水分大,有的非结合水分含量大,有的物料具有热敏性不能耐高温,有的要求产品含水量低,有的物料要求无菌操作等等。 不同的物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