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番泻叶的泻下作用.ppt_第1页
大黄、番泻叶的泻下作用.ppt_第2页
大黄、番泻叶的泻下作用.ppt_第3页
大黄、番泻叶的泻下作用.ppt_第4页
大黄、番泻叶的泻下作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黄、番泻叶泻下作用对比研究,大黄、番泻叶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泻下通便,泻下作用对比,大黄泻下作用: 大黄具有泻下作用, 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 一般在用药后6-19h 可排便。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 其中以番泻苷的作用最强, 游离型蒽醌泻下作用较弱。周氏等【9】 认为番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酸蒽酮有以下药理作用: 具有胆碱样作用, 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 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 酶, 阻碍Na+转运吸收, 使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份, 促进肠蠕动而排便。 番泻叶泻下作用: 番泻叶中含蒽醌衍化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较含蒽醌类之其他泻药更强,因而泻下时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苷A、B,经胃、小肠吸收后,在肝中分解,分解产物经血行而兴奋骨盘神经节以收缩大肠,引起腹泻。番泻叶作用较广泛而强烈,并认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者更适合。【10】,大黄的胃肠道作用 泻下作用最强的番泻苷只有在小鼠大肠中被细菌酶迅速转化为大黄酸蒽酮和大黄酸后才有泻下作用,而番泻苷本身并无泻下作用。给小鼠服用氯霉素后,大肠中细菌活性受到抑制,番泻苷A、C 的泻下作用显著减弱,在结肠中蒽酮的含量也大为减少。 游离蒽醌类口服后,易在上消化道吸收,最终直接到达大肠或通过血液分布到大肠的量极其有限,因而不能表现出泻下作用。 AQPs 表达异常可导致结肠对水的吸收减少和(或)肠液分泌增加,这可能是以结肠为主要药理效应部位的泻下药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11】,番泻叶是一种缓泻剂, 新近研究发现, 此药不但可剌激结肠粘膜释放PG( 并认为这是致泻的一个机理), 而且可使大鼠胃体、胃窦部的PG水平明显增加【12】 。 番泻叶能阻止大剂量消炎痛对胃粘膜的损伤, 可能是由于它能拮抗后者对胃粘膜环加氧酶( PG合成酶) 的抑制作用, 而预先的消炎痛处理的大鼠, 番泻叶对01 6NHC l所致胃粘膜损伤不具保护作用, 可能由于环加氧酶已先被抑制。由于于PG 的致泻作用对肠道也是一种保护作用, 因此番泻叶通过剌激PG 合成对胃粘膜产生保护作用, 与其剌激PG 合成致泻作用是一致的【13】,番泻叶胃肠道作用,泻下作用的研究法【15】,泻下ED 50 测定 取禁食不禁水12 小时体重相近的小鼠120 只( 腹泻者剔除),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六组,侮组加只。根据预试验结果, 各组分别灌服大黄水提物0.2 37 , 0.4 10 ,0.709, 1.22 7 ,2.123,3.67 3 9 药材kg , , 每只小鼠单独置于下面铺有滤纸的铁丝笼中,记录8 小时内各剂量组排出稀粪的小鼠只数。稀粪的判断标准为: 粪便排出呈软膏或流质状、无定形, 滤纸上有明显的引湿斑。以排出稀便为质反应的阳性反应, 计算各剂量组阳性反应的只数和反应率。按照半数反应量的原理, 反应率和剂量的对数呈S 形曲线关系, 将反应率转换为概率单位, 则与对数剂量呈直线关系, 按照Bl si s 法可计算出ED 50 vl。本文采用D A s 1.0 软件计算。 正常小鼠排便试验 取禁食不禁水12 小时体重相近的小鼠70 只( 腹泻者剔除), 雌雄各1.-, 随机分为七组,每组10 只。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灌服10 % 的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 其余六组分别灌服上述剂量的大黄水提物( 含炭末10 % ), 每只小鼠单独置于下面铺有滤纸的铁丝笼中, 连续观察8小时, 记录小鼠排黑粪的时间、数量和总质量。,大黄、番泻叶化学成分对比,大黄主要成分: 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 含量约3% -5%, 大部分为葡萄糖结合苷, 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1】,番泻叶主要成分: 1.蒽醌及其衍生物类: 二蒽酮类衍生物是番泻叶中含量较高有效部分, 也是番泻叶泻下、止血活性成分 2.多糖: 番泻叶多糖有抑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2】,药理作用对比,大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2)抗菌作用 (3)治疗慢性肾衰 【3】 (4)利胆退黄、保肝作用【4】 (5)止血、活血【5】 (6)退热、抗炎作用【6】 (7)防治肠源性肺损伤 【7】 (8)促智、抗衰老作用【8】 番泻叶药理作用【2】 (1)泻下作用 (2)抗菌作用 (3)止血作用 (4)肌肉松弛与解痉,泻下作用临床应用,大黄: 大黄作为泻下药不同于西药中的泻药,“泻下”功效不能局限于“导泻”作用与西药泻药一般只用于治疗便秘不同,大黄在临床上除用于通便外,其适应证相当广泛,可用于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等出血性疾病,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肺炎,肾功能衰竭,急性肠炎和菌痢,急性脑出血,高脂血症,跌打损伤,烧烫伤等疾病,甚至广泛用于减肥产品中。【11】 番泻叶: 临床研究证明, 番泻叶及其制剂可用于:治疗便秘【16】; 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17】; 番泻叶浸剂灌肠可用于腹部术后恢复; 治疗急性胰腺炎【18】; 治疗胆囊炎、胆石症【19】; 治疗急性菌痢【20】; 用于腹部X线摄片【21】和手术前清洁肠道【22】。国外在番泻叶制剂的使用方法上有详细说明, 清洁肠道: 在英国, 成人单剂量口服总番泻苷按番泻苷B计算为1mg /kg, 约72mg; 在美国, 按总番泻苷计算, 口服约大于158mg。治疗便秘: 在英国, 口服总番泻苷按番泻苷B 计算, 成人口服单剂量为15-30mg, 6岁以上儿童, 剂量减半,2-6岁, 剂量减1. 5倍。【14】,实验设计,(一)实验原理: 大黄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二蒽酮类及其苷类,其中以番泻苷作用最强,番泻苷 A、B、C、D、E、F 作用强度相似,蒽醌苷元类泻下作用较弱。其泻下机理是有效成分受肠道厌氧菌转化为苷元,其胆碱样作用兴奋结肠平滑肌细胞电活动使肠收缩增加,并抑制胞膜上的 Na+/K+-ATP 酶使肠道内透压及水分增加,产生分节律收缩和容积性致泻作用,作用部在结肠中后部【23】。 番泻叶的干燥小叶【24】。番泻叶性味甘、苦、寒,归大肠经。是一种常用的泻下药,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之功能,主治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番泻叶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如门诊的直肠检查、术前清洁肠道等通常会用番泻叶泡水饮服,服后大约在23小时即开始泻下,连泻数次,可将肠道粪便排泄干净。 本实验以炭末为标志,用炭末悬液给小鼠灌服,观察炭末在肠道推进的距离,反映泻下药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从而判断泻下药对肠道的作用。,(二)实验对象 小鼠 KM,体重18-22g的小鼠,单一性别,禁食12h (三)实验用品 电子称、烧杯、小鼠灌胃器、鼠笼、中药称、 热药锅、手术器械 (四)实验药品与试剂 番泻叶30g、大黄30g、10%炭末混合液、生理盐水、 100%生药浓度的大黄汤、100%生药浓度的番泻叶汤,(五)实验步骤,一、药物准备 1.大黄30g+水300ml,煮5分钟,过滤浓缩至30ml; 2.番泻叶30g +水300ml,煮20分钟,过滤浓缩至30ml; 3.大黄、番泻叶各15g+水300ml,煮20分钟,大黄后下,过滤浓缩至30ml; 4.将药液及蒸馏水同置于37摄氏度的水浴中备用. 二、实验步骤 1.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称重、编号、记录 2.分别按0.3ml/10g灌胃给药物及生理盐水记录30min【15】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次数及质量观察完后随即各组均给与炭末悬液0.6ml/只15min处死、剖腹,取出小肠观察观察肠腔饱胀情况,测量推进距离及小肠全长【25】 3.计算炭末推进率 炭末推进率=(炭末从幽门部推进到前缘的距离:小肠全长) 100%,(六)观测指标,(1)给药后小鼠首次排便时间 (2)30min中内排便次数及排便量 (3)观察炭末推进距离、比较推进率,(七)试验结果的原始数据记录表,【参考文献】 【1】徐翔等,大黄的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4):56 【2】吴丹、郑学宝.番泻叶的研究概况.亚太传统医药,2008.4(11):151 【3】黄翠玲, 李才, 邓义斌. 大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 15(8) : 506. 【4】林秀珍, 马德禄, 崔荣芬. 大黄素及番泻苷和大黄多糖对培养大鼠肝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 15(7) : 419. 【5】王鸿利. 大黄有效单体止凝血机理的临床研究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 ( 9) : 555-557. 【6】温枫.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山西中医, 2000, 6(3) :53-54. 【7】李新宇, 张翔宇, 景炳文, 等. 大黄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中磷脂酶A2 的影响. 中国急救医学, 2000, 20( 6) : 324-326. 【8】桑雁, 韩清, 王宪波, 等. 大黄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新乡 医学院学报, 1996, 13( 1) : 13-15. 【9】周金黄, 王建华, 刘干中. 世纪之交: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回顾与 展望.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1999, 16(3) : 6-7. 【10】郎秀状,丁 望.番泻叶的研究概况.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1294 【11】聂克.大黄药理作用研究及思考.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239 【12】林秀珍, 郭世铎1 大承气汤, 芍甘汤, 大黄素和番泻甙对肠梗阻大鼠肠粘膜组胺水平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1992, 17 ( 7) :4271,【13】顾 波,金 琦.番泻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首都医药,2003,10(22):45-461 【14】高晔,朱艳华等.番泻叶的药用研究进展.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45 【15】王伽伯, 李会芳等.基于泻下药效模型的大黄生物效价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集实验研究,2006.12(5):156 【16】徐志华.番泻叶治疗损伤后腹胀、便秘48例.江西中医药,1991,22( 6):56 【17】金亚城,胡关海,朱正中.番泻叶对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8):455 【18】王民,阎世明,王静远,等.番泻叶浸剂灌肠在腹部手术后应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9):540 -542 【19】顾波, 金琦.番泻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中医中药,1993,7:45-46 【20】彭惠清,吴艳坤.番泻叶泡饮清洁肠道.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 11):492 【21】冉书琴,邓庆林.番泻叶袋泡剂用于妇科术前肠道准备25例观察分析.中成药, 1988,(10):26 【22】罗俊萍.中药灌肠治疗麻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