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十二章化湿药利水胜湿药.ppt_第1页
课件:第十二章化湿药利水胜湿药.ppt_第2页
课件:第十二章化湿药利水胜湿药.ppt_第3页
课件:第十二章化湿药利水胜湿药.ppt_第4页
课件:第十二章化湿药利水胜湿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章 化 湿 药 学习要求 1、掌握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和使用注意。 2,掌握苍术、厚朴、广藿香、砂仁、白豆蔻佩兰的功效、主要临床应用。 3熟悉芳香化湿药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一、含义:是指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二、功效:因具辛香温燥之性,入肺、脾、胃经。有疏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运脾胃等作用。 三、适应范围:适用于脾为湿围,运化失职而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倦怠,口干多涎,舌苔白腻等症。暑温、湿温疾患,亦可选用。,四、配伍应用: 脾胃虚弱配补气健胃药; 湿阻气滞、脘膻胀甚者配行气药; 寒湿中阻者配温里药; 若里湿化热者配清热燥湿药等。 五、使用注意: 1、化湿药性偏温燥,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 2、化湿药,其气芳香,内含挥发油,入汤剂要短煎,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苍 术 来源 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 的干燥根茎。 性味归经 辛、苦,温。 归脾、胃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苦温燥,内能燥湿而健脾,外能散风寒而除痹发表。既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又为治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所常用,尤宜寒湿困脾者。 功效 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日。 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温燥,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厚 朴 来源 木兰科植物厚朴等的 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性味归经 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性能特点 本品既辛散温通,入脾胃大肠经而畅利气机,为行气消积除胀之要药。又苦温燥湿,为燥湿除满之佳品。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脘腹胀满者,每多用之。此外,还苦降入肺,能下气消痰而平喘,为治咳喘痰多所常用。 功效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使用注意本品苦降下气,辛温燥烈,体虚及孕妇慎用,苍术、厚朴,均辛苦温燥,善燥湿治湿阻中焦诸症。 其中苍术兼健脾,湿阻兼脾虚食少便溏者多用;还能祛风湿而除痹,治风湿痹痛;还兼发表、明目,治表证夹湿、夜盲及目昏眼涩。 厚朴兼行气,湿阻兼气滞胀满者宜之,并治脾胃气滞。还能消积,治食积胀满或大便秘结;还善平喘,治咳喘痰多。,藿 香 来源 唇形科植物广藿香 或藿香的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 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性能特点 本品芳香辛散而不燥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既善芳化湿浊而醒脾解暑,又兼发表。凡湿浊内停无论寒热虚实或兼表与否皆可选用。 功效 化湿,解暑,发表,止呕。 用量用法 310g,鲜品加倍。,紫苏与藿香皆有发表和中的作用,紫苏长于散寒解表,且能安胎、解鱼蟹毒;藿香长于化湿醒脾,且能解暑、治鼻渊。 3. 香薷与藿香皆为既能发表,又能解暑之药而香薷散寒解表力佳,且能行水消肿;藿香则化湿醒脾力优,且能治鼻渊。,佩 兰 来源 菊科植物佩兰的地上部分。 性味 辛,平。 功效I 化湿,解暑。 应用 湿阻中焦, 湿热困脾证。 暑湿及湿温初起。 用量用法 510g, 鲜品加倍。,藿香、佩兰,均芳香入脾胃而善化湿解暑,治湿阻中焦、湿温及暑湿等证常相须为用。其中, 藿香微温,化湿力较强,且兼发表,又善治夏月感寒饮冷之阴寒闭暑证;还能 止呕,治寒湿等所致的恶心呕吐。 佩兰性平偏凉,药力平和,又为治脾经湿热之口甜或口苦、多涎之要药。,藿香、香薷,均源于唇形科而辛香温散,均能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善治夏月感寒饮冷之阴寒闭暑证。 然而,藿香长于化湿和中而发表力弱,且能止呕,故又善治湿阻中焦、湿温、暑湿及各种呕吐。 而香薷则发汗解表力强,尤宜阴寒闭暑无汗之证;且能利水消肿,治风水水肿及脚气浮肿。,砂仁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白豆蔻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砂仁、白豆蔻,均源于姜科植物果实,均芳香辛温,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及胃寒呕吐等。 但砂仁惟入中焦脾胃而力稍强,兼止泻、安胎,善治湿滞或虚寒泄泻,以及妊娠气滞恶阻与胎动不安; 白豆蔻则既入中焦脾胃,又入上焦肺,药力较缓,兼治湿温初起。 草豆蔻,味辛性温,功似白豆蔻能燥湿、温中、行气,主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及脾虚寒凝湿郁之久泻。,【复习思考题】 1试述化湿药的含义、功效、性能特点、使用注意及主要适应症。 *2比较苍术与厚朴性能、功效与应用之异同点。 3苍术配厚朴,砂仁配木香各有什么意义。,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学习要求 掌握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一、概念 利:通利 ; 渗:渗除、渗泄。 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功用的药. 水湿所致病证: 水肿、小便不利、淋证、黄疸、湿疹、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二、药性分析 1.性味:多甘淡平或苦寒凉; 2.归经:多归肾、膀胱经,次归小肠经; 3.升降浮沉:作用趋于下行 。,三、分类及功用 1.利水消肿药: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 利水消肿主治水湿内停之水肿, 小便不利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 利尿通淋主治下焦湿热淋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主治湿热黄疸。,四、配伍方法: 1.水肿兼表证:配宣肺利水药; 2.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3.湿从热化者:配清热药; 4.湿从寒化者:配祛寒药 。,五、使用注意: 1.阴虚津亏者慎用; 2.肾虚遗精遗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3.性滑利之品如薏苡仁、冬葵子,孕妇慎用或忌用。,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茯 苓(菌核) 茯苓一菌核, 茯苓皮一黑色外皮, 入药分 赤茯苓一淡红色部分, 茯苓块一白茯苓, 茯神一抱木神,围松根而生,一、性味 甘淡,平 二. 功用: 1.利水渗湿:用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等证。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古云:“痰饮,必用茯苓”) 2.健脾:用治脾虚诸证 湿痰、停饮;湿泻。,3.宁心安神:用治心虚惊悸、失眠等证。 以朱茯苓为佳。 (1)气血不足之心神不宁, 配党参、龙眼肉,如归脾汤; (2)水气凌心之心悸, 配桂、术等,如苓桂术甘汤。,白茯苓利水健脾 ; 赤茯苓清热利湿; 茯神、茯神木安神 ; 茯苓皮功专利水消肿, 善治皮肤水肿。,临床经验: 1.治精神分裂证:每日用茯苓60g,水煎服。 婴幼儿腹泻:用茯苓研细粉服用有效。 水肿(可做成饼干), 2.治 急性肾炎,肿瘤(茯苓多糖), 心律不整, 斑秃(服末配补骨脂与旱莲草的酊剂外涂)。,薏苡仁(薏米),一、性味:甘淡,微寒 二、功用: 1.利水渗湿: 用治水肿,水便不利,脚气等证。 也用于湿热淋证。 2.健脾止泻:炒用偏温,治脾虚湿困食少便溏、泄泻等。如参苓白术散。 “清补利湿佳品”。,3.清热排脓:用治肺痈、肠痈;配? 4.除痹:治湿热下注之痿弱无力及 湿痹拘挛。 本草纲目: 薏苡仁粥疗湿痹,筋脉拘挛。,金匮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在表,一身尽痛,发热而日晡增剧者。 对湿热下注之痿弱无力,与苍术、黄柏、牛膝配伍,如四妙丸。 临床应用: 癌症(汤剂或糖浆等), 扁平疣(食疗或汤剂等), 鞘膜积液,高脂血症。,猪苓(菌核) 泽泻 (块茎),共性: 1.性味:甘淡。 2.功用: 利水渗湿作用较强,利尿作用显著(强于茯苓、苡仁)。 用治 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 湿热之泄泻、淋浊、带下等; 常相须为用,如四苓散 。,泽泻: 1.性寒,入下焦,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湿热淋浊,并泄肾火,常用治肾阴不足,相火亢盛之遗精滑精等, 如六味地黄丸。 2.除痰饮:善治水湿痰饮所致眩晕, 常配白术,如泽泻汤。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品有利尿、降血脂、降血糖、抗脂肪肝等作用),临床经验: 1治高脂血症:用泽泻浸膏片,每次3粒,每日3次,疗程1个月有效。 2耳源性眩晕:以泽泻汤(泽泻30g、白术15g,每天1剂)。 3.还用于高血压病,糖尿病,中耳积液等 。,猪苓: 性平,利水力强,水肿多用; 也可用于阴虚内热之水肿、小便不利。 如猪苓汤“利水而不伤阴”。,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 滑石 (成熟种子) (矿石) 共性: 1.性味:甘寒。 2.功用:利尿通淋,性寒而质滑利, 用于膀胱湿热之小便淋漓涩痛等证, 常相须使用,如八正散。,车前子: 1.寒凉性弱于滑石; 2.利尿通淋之功,也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3.渗湿止泻,用于暑湿泄泻。 (利小便而实大便); 4.清肝明目:用治肝热目赤肿痛; 目翳内障、昏花; 5.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等。,用量用法:5-10g,包煎。 车前草:清热解毒、清肺祛痰力强, 热毒疮痈、肺热咳嗽及湿热黄疸多用。 临床应用: 泌尿系各种疾病,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或腹泻(如治小儿消化不良,单用炒焦口服;治腹泻,每日用车前子煎服,一般1-2天可治愈或研末冲服),高血压(每天918克水煎代茶饮)。,滑石: 1.利尿通淋强于车前子, 为治湿热淋证及石淋之常用药。 2.清热解暑:暑湿、湿温病多用, 如六一散。 3.外用祛湿敛疮:用于湿疹、湿疮,单用或与枯矾、黄柏同用。 治痱子,与薄荷等制成痱子粉使用。 或滑石10克,硼酸3克,加冷开水100ml,调匀外用。,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茵陈蒿 金钱草 全草 全草 共性: 1.性味微寒。 2.功用: 清利湿热,退黄疸:用治湿热黄疸。,茵陈: 1.苦味。 2.退黄功著,为治黄疸要药。 (1)湿热黄疸(阳黄):如茵陈蒿汤 (2)寒湿发黄(阴黄):如茵陈四逆汤。 3.清利湿热: (1)用于湿温、湿热泄泻;配: (2)湿疹、湿疮等。 药理作用:利胆,保肝,降血脂,降血压, 抗菌,解热,抗肿瘤。,金钱草: 1.甘淡味。 2.通淋排石:常用于石淋, 为治泌尿系或肝胆结石要药。 可单用大剂量代茶饮,或配伍海金沙、鸡内金等。 3.清热解毒:外用治疮痈肿毒,毒蛇咬伤。,虎杖(根、根茎),性味:苦寒。 功用: 1.利湿退黄:用治湿热黄疸、 淋浊带下等证; 2清热解毒:用治 (1)痈疮肿毒 ; (2)烧伤 ; (3)毒蛇咬伤。,3活血化瘀:用治 (1)血瘀经闭,痛经; (2)跌打损伤; (3)风湿痹痛。 4祛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 5. 泻下通便:用于热结便秘,,临床应用: 急性炎症性疾病(肺、咽喉、阑尾等部位的感染),烧伤,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牙痛(虎冰酊),白细胞减少症。 与大黄比较,思考题: 1、比较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茵陈蒿与金钱草的功效异同点? 2、何谓利水渗湿药?分为几大类?各类有何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