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ppt_第1页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ppt_第2页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ppt_第3页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ppt_第4页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帝国分裂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孝文帝改革,军阀混战,王允计除董卓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靠着自己的权谋和手中的军队登上了相国的高位。但董卓天性残忍,贪得无厌。他在长安自称“太师”,把握朝政。这引起了许多官员的愤恨,大家都想除掉他。司徒王允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王允知道要除掉董卓,先要拉拢吕布。吕布是当时著名的勇士,武艺高强,无人能敌。董卓收吕布为干儿子,让他随身保护自己。不过董卓和吕布之间也有矛盾,有一次吕布说话顶撞了董卓,性格暴躁的董卓竟将身边的戟掷了过去,幸亏吕布眼快手快才没有被刺死。吕布心中从此埋下了对董卓的怨恨。,为了拉拢吕布,王允就常常请吕布到他家里喝酒聊天。吕布见王允对他不错,也以诚相待。一次,吕布去见王允,他满腹忧郁地说董卓要杀他。王允乘机就把杀董卓的的想法告诉了吕布,说:“董卓是国贼,我们想为民除害,您能不能帮助我们,做个内应?”但吕布听到真要杀董卓,倒有点犹豫起来,说:“我是他的干儿子,儿子怎么能杀父亲呢?”王允摇摇头说:“将军真糊涂!您姓吕,他姓董,本来不是骨肉至亲,再说,他向您掷戟的时候,有一点父子的感情吗?”吕布觉得王允说得有道理,就答应了。 初平三年(年),汉献帝大病痊愈,百官们到未央宫祝贺。董卓从郿坞出发到长安去。为了提防人家暗算,他在朝服里面穿上铁甲,在乘车进宫的路旁,派卫兵排成一条夹道。他还叫吕布跟在他身后保卫。,但是王允和吕布早已商量好,吕布派几个心腹扮作卫士混在队伍里,专门在宫门口守着。董卓的马车一到门前,马惊不前,董卓见那天的马很异样,心里发毛,想转身回去。吕布劝他放心前进。当董卓的车一进宫门,有人拿起戟向董卓的胸口刺去。但是戟扎在董卓胸前铁甲上,没有刺进去。董卓忍着痛跳下车,叫着说:“吕布在哪儿?” 吕布这时从车后站出来,高声说到:“奉皇上诏书,讨伐贼臣董卓!” 董卓见他的干儿子背叛了他,就骂着说:“狗奴才,你敢”话还没说完,吕布已经举起长矛,一下子戳穿了董卓的喉头。兵士们拥了上去,砍下了董卓的头。吕布这时从怀里拿出诏书家宣布:“皇上有令,只杀董卓,别的人一概不追究。”,董卓的将士们听了,都高兴地呼喊万岁。 董卓被灭门三族,尸体在街市上挂了好几天。四月的天气渐热,董卓躯体肥胖,脂肪流了一地,每到夜晚,守尸的官兵就将灯草插到董卓尸体的肚脐里点燃,据说可以整夜不熄。,曹操像,“挟天子以令诸侯” “唯才是举” 组织屯田 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 汉献帝建安初年,曹操已基本上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袁绍占据了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青州(今山东东北部)、幽州(今河北东北部)、并州(今山西省)四州之地。袁绍想南下一举消灭曹操,曹操要统一北方,双方战争不可避免。,官渡之战示意图,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曹操将三、四万军队集结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与袁绍隔河相对。袁绍先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曹操的谋士荀攸劝曹操说:“分兵往西在延津(在今河南延津西北)一带假装渡河,把袁军主力引到西边。然后派骑兵到白马,杀他个措手不及。”曹操采纳了荀攸的意见。袁绍听说曹操要在延津渡河,果然派大军来堵截。这时曹操亲自带兵袭击白马,解救了白马之围。,袁绍上当后十分恼火,不听劝告地下令全军渡河。此时,曹操从白马向官渡撤退。发现袁军来追,就将六百名骑兵埋伏在延津南坡,并叫兵士把武器盔甲丢得满地都是,装成战败而逃的假象。袁绍的骑兵赶到南坡,看到这副情景便放松了警惕,兵士开始收拾那丢在地上的武器。正在此时,六百名曹军一齐冲杀出来。袁军大败。 白马、延津二战,袁绍没有吸取教训,命令将士继续进军,一直赶到官渡。曹操的人马也早已回到官渡。双方就这样一直相持了一个多月。曹军粮食越来越少。而与此同时,袁绍派大将淳于琼运来军粮,并囤积在离开官渡四十里的乌巢。,袁绍的谋士许攸探听到曹操缺粮的情报后,劝袁绍绕过官渡,偷袭许都。袁绍却固执地拒绝了。这时候,有一封信从邺城送给袁绍,信上说,许攸家人犯法被下令拘捕了。许攸又气又恨,连夜逃出袁营,投奔曹操。曹操在大营里刚脱下靴子想睡,听说许攸来投奔他,高兴得来不及穿靴子,光着脚板跑出来迎接他。许攸见曹操以诚相待,就告诉了曹操关于袁军的秘密,建议曹操派兵袭击袁绍的粮草,那么袁绍就会不战自败。 曹操听取了许攸的建议,自己带领五千骑兵,连夜赶到了乌巢,一把火把袁军的粮草烧了一干二净。,正在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起火,都惊慌失措。但袁绍不但不派兵增援反而认为曹营空虚,派大将张郃()、高览去进攻,但遭到了曹军的顽强抵抗而没有成功。张郃、高览见大势已去就投降了曹操。袁绍带着剩下的八百多骑兵向北逃走。 官渡之战,袁绍的主力被消灭。不久,袁绍病死。曹操又花了七年工夫,扫平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火烧赤壁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描写赤壁之战的诗句。曹操平定北方以后,想一举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公元年,他率领大军南下。刘备知道无法阻挡曹军,就向江陵(今湖北江陵)撤退。曹操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截断了通往江陵的路,刘备只好退到夏口(在今湖北武汉市)。,曹操占领江陵后,继续向夏口逼近。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一条路了。”正在那时侯,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劝说刘备和自己联合。诸葛亮就跟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在诸葛亮、鲁肃、周瑜的支持下,孙权决定与刘备组织联军,抗击曹操,他任命周瑜为都督,拨给他三万水军,叫他同刘备协力抵抗曹操。周瑜分析了曹操许多不利条件,认为北方兵士不会水战,而且老远赶到这陌生地方,水土不服,一定会生病。兵马再多,也没有用。他还打听清楚了曹军的虚实:曹操兵马号称八十万,这是虚张声势,其实不过二十几万,其中还有不少是荆州兵士,不一定真心替他打仗。,周瑜领兵进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和曹军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所料,曹军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经得了疫病。双方一交锋,曹军被迫撤退到长江的北岸。周瑜率领水军进驻南岸,两军隔江相对。 曹操的兵士来自北方,不会水战,因为经受不了风浪颠簸,为了让船平稳一点,他们把战船用铁索拴在一起,形成 “连环船”。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计说:“曹军把战船都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来打败他们。”,周瑜领兵进军,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和曹军前哨碰上了。果然不出所料,曹军兵士很多人不服水土,已经得了疫病。双方一交锋,曹军被迫撤退到长江的北岸。周瑜率领水军进驻南岸,两军隔江相对。 曹操的兵士来自北方,不会水战,因为经受不了风浪颠簸,为了让船平稳一点,他们把战船用铁索拴在一起,形成 “连环船”。周瑜的部将黄盖看到这个情况,向周瑜献计说:“曹军把战船都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来打败他们。”,周瑜觉得黄盖的主意很好,就与黄盖合演了一场苦肉计,让人们以为他们之间有矛盾。然后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降曹操,曹操果然没有怀疑。与此同时,黄盖让兵士准备十艘战船,每艘船上都装满枯枝,浇上油脂,外面裹着布幕,插着旗帜,准备对曹营进行火攻。 十一月的一天,天气突然回暖,刮起了东南风。当天晚上,黄盖带领一批兵士分乘十条装满柴草的战船,扯满了风帆,像箭一样驶向曹营。曹军水寨的将士听说东吴的大将来投降,正纷纷挤到船头看热闹。没想到东吴船队离开北岸大概二里左右,十条战船突然同时点火,冲入曹军水寨。曹军的“连环船”很快地都延烧起来,接着火又烧到了岸上的曹营。曹军的大批兵士被烧死,还有不少人掉在江里淹死了。,孙刘联军一看北岸起火,马上带领精兵渡江进攻,北岸的曹军顿时全部崩溃。曹操拖着残兵败将向华容(今湖北潜江县西南)的小路上逃跑。 赤壁大战后,曹操一时无力南下,刘备在荆州站住了脚,孙权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三国鼎立,曹丕建魏国,定都洛阳 刘备建蜀汉,定都成都 孙权建吴国,定都建业,三国两晋南北朝朝代更迭,魏(220-265)西晋(265-317)东晋(317-420),蜀(221-263),吴(229-280),(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南朝,宋,北朝,北魏,(386-534), ,西魏 北周 隋,东魏 北齐,(535-557) (557-581) (581-618),(534-550) (550-577),孝文帝改革,改革原因: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 既冲突,又相互影响。为了民族融合。孝文帝 改革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措施:,迁都 汉化政策,北魏骑马武士陶俑,孝文帝妙计迁都 北魏孝文帝认为要巩固北魏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落后的风俗,因此决心采取改革的措施。为了便于实施他的改革计划,他决定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然而,孝文帝知道守旧的贵族肯定会阻挠迁都,就想出了一个迫使他们同意迁都的办法。,一天上朝,孝文帝提出要大举南下,进攻南方的齐朝。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发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宫后单独召见拓跋澄,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拓跋澄恍然大悟,同意了孝文帝的计划。,一天上朝,孝文帝提出要大举南下,进攻南方的齐朝。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发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宫后单独召见拓跋澄,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拓跋澄恍然大悟,同意了孝文帝的计划。,公元年,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从平城出发南下。部队到达洛阳时正是秋雨连绵的时节,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十分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就反对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就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国都迁到洛阳以后,决定进一步改革旧的风俗习惯。接着,孝文帝就宣布几条法令:改说汉语,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族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 孝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