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书名:乡土中国 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页数:120页作者简介: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汉族,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世界级的社会科学家。全书提要:乡土中国最初出版于1947年,是由20世纪40年代后期作者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是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费孝通称之为“年轻时代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是作者研究社会学的代表作。内容概要:作者通过14篇文章阐述了他心目中的中国乡土社会的风貌、特征以及内涵。将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作比较深入研究了中国社会的本质,对中国传统文化过去与现在还有将来的情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和分析。14章可以概括为四大部分,1-3章讲了乡土社会的本质,4-7章讲了乡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即人的本质,8-9章是乡土社会的社会规则,最后5章讲了乡土社会中的权力关系,每一章都在将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作比较。写作方面的收获和感悟:我读完这本书后有很多感悟和收获,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在此之前,我也很敬佩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研究学问的认真精神,费孝通先生有着一丝不苟的写作手法,对每组词,每个字都使用精准,力求完美,并附加释义。比如对“学习”的解释:“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冶,学的方法是习。”还有第二章对“知识”和“智力”的区分,在第三章解释了“记”和“忆”的不同:“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作者对词语把握精确,是为了研究学问逻辑的严谨。费孝通先生每章都从自己的调查资料和人们常识中获取证据,再通过长串细密的推理,为读者呈现出最终的结论,过程虽然复杂,但言辞亲切易懂,读者可以容易理解。此外还有作比较的研究方法,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比是本书的主要线索。这些写作和研究的技巧非常值得人们学习。思想方面的收获和感悟:我的思想方面的感悟和收获也是包括了四大理论部分,不过主要在于前两大部分,还两个社会的对比,最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首先要明白一些词语的概念,就是“乡土社会”、“现代社会”,这是作者作对比的中心名词,可是“乡土”是地域上的概念,“现代”是时代上的概念,它们对应着“城市”、“古代”这些词,显然书中这些词的含义并不是表面意思。书中“乡土社会”是指现代乡土社会和 古代乡土社会,而古代的城市社会和乡土社会的差别是没现在大的,书中“现代社会”只代表现代城市社会,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如果用时代来划分,古代由于农村占大多数,城市很受农村的影响,所以差别大。作者所处的时代进入近代已有一百多年,城市和农村有了很大的差别。而真正的现代中国,城市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农村,反过来影响乡土社会,差别仍然较大。虽然差别开始减小,但书中的很多对比的理论放在今天还是很适用的,而其中一些中国社会的文化特点,放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是恒久不变的。首先是乡土社会的本质,相互熟悉的人际环境和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还有重视经验的思维环境是乡土社会的本质特点。土地对中国农民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农业必须依靠土地,土地是人们一辈子的依靠。而在城市里这点是相通的,很多城里人打拼几十年就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家园,只是没有农民看得那么深如同命根子一般,所以中国人对土地是有着不可磨灭的情结的。正因为土地的重要性,就有了下面这个对比: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不流动的,现代社会是人口经常流动的社会。“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乡里人是如此的看重土地以至于从来不肯迁移,而且是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一个地方,就是自己的村落。关于中国农民聚村而局的原因,费孝通先生举出了四个方面:一是小农经营所致,二是农业合作的需要,三是为了安全保卫,四是兄弟继承祖上的土地,使人口增多成为村落。村民之间都是相互看着长大的,所以非常熟悉,乡土社会是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其孤立感只在村与村之间存在。而反观现代城市社会是在工商业的基础上建成,人和人之是靠法律、契约、买卖联系的,是陌生人的社会,孤立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乡土社会的熟悉属性和稳定属性使得文字在农村不重要。文字有交流和记录两方面的作用。文字作为交流的记号,是在人们不能面对面接触时通过传递收取的方式发生作用,这在天天见面的农村人之间显然是多余的。甚至连语言也是多余的,非常熟悉的人之间用一个动作就可以传递信息。所以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的大社群,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小社群。文字作为记录知识的作用在乡土社会也很有限。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片小天地,变化极少,基本上就是定型的生活,记忆都是多余的,时间虽然悠久但世代所需的经验都差不多,语言是足够传递时代间的经验了,根本用不到文字。而城市社会变化大,经济发展快,是一种不定型社会,记忆和文字在现代社会至关重要。其次是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方面,差序格局、社会圈子还有重视家族是中国人际关系的本质特点。在这几章中,作比较的不再是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而是将乡土社会与西洋社会进行对比,事实上就是中国与西方的对比。这种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就是中国人内心恒久不变的本质,不关在乡土还是在城市。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圈子里,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所谓人伦差序指的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差序”在于这一圈圈的波纹距圆心的距离不同,近的亲密,远的疏远,比如由近至远可能是爱人、亲人、朋友、同学等,不同远近的人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所以说社会圈子里的人是不平等的,自己可以为了里圈牺牲外圈,为了自己牺牲里圈,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自私的毛病,是一种自我主义。而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团体内人人平等,没有亲疏之分,而且边际固定,中国的圈子社会是可大可小,没有边界的。这种差序格局引发了种种现象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家族的重要性。作为最里圈的亲属,显然与自己密不可分,中国的亲属关系非常密切。作者将乡土社会的家庭成为“小家族”,是因为“家”这个概念和圈子一样,可大可小,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氏族都可以称之为“家”。不像西方那样简单只是父母子女的组合。中国的家族还包括了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因为这些事业上的需要,使得家族内部等级差序严格,“尊尊”、“亲亲”等纲常礼制秩序,是家族内部的重要规则。中国的家族观念影响深远,作为古代中国统治集团的皇室家族就是由此产生,从而实现了家天下,统治了整个中国。差序格局,家族观念,这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放在现在来看,家族观念可能弱了,但是关系圈子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这毕竟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作者并没有说明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种人际关系,我觉得这应该与乡土社会的亲密关系有关。中国人非常重感情,日久生情,人与人的感情常常可以达到相当高的地步,即使陌生的城市社会也不会阻碍这种感情。还有就是中国人对于陌生人则十分冷淡,没有信赖感,对陌生人与熟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即使他们法律上的权利一模一样,所以这种差序观念有时是十分危险的。不过现在人们的这种观念还是在慢慢改变着。本书的后两大部分讲了乡土社会的社会秩序和权力关系,这两大部分可说是以前两大部分为因的,是乡土社会的本质即稳定性和人际关系的本质即差序格局带来的结果。乡土社会的社会秩序是礼治秩序,并不是纯粹的人治或法治,“礼”即传统的,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是长久流传的社会经验。与这个理论对应的是作者的权力理论,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不是纯粹人治的暴力权力,也不是平和的分工合作的同意权力,而是无为政治的长老权力,长老统治的依据就是礼制秩序。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社会来说,三种秩序,三种权力都是存在的,其中无为政治与礼治秩序是最广泛的存在。我国古代的法治、人治、礼治其实是相互联系的。法治的法律是统治者的产物,皇帝等少数统治集团代表不了老百姓,非民主也就是人治,礼制是从祖辈流传下来的,百姓耳熟能详的重要的社会常识,其实法律的大部分内容也是这些礼治秩序,并用严刑厉法加以规定。书中的“法治”有两个意思,在“礼治秩序”一章是指现代的快速变动的法律,在“无讼”一章是指古代统治集团的法律治理。以礼治为主的原因在于“无讼”一章,礼俗是一种身内的良心,是人人皆知的东西,“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礼制在法律之前就给人们的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所以乡土社会是以礼治为主。关于礼制最早的来源是不是人治,我想答案还是在前两大部分,礼俗的来源应该是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就是人们心中的人伦差序,所以礼制不是少数人的产物,而是中国人内心普遍的核心价值观。礼俗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最终也随着中国人价值观的改变而逐渐发生变化,礼治观念包括了家族观念,层次更深,对现在中国人的影响也更深。最后是我对本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书中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果按照书中的观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分为四部分。首先是乡村的社会环境本质与现代城市社会的比较,是各有优势的。传统乡土社会是一种定型的不流动的社会,而社会要发展必须处于不断地进步变革之中,固守老旧的经验只会适得其反。不过另一方面,城市的陌生人社会缺乏乡村社会的亲切感,人们能够更加亲密的话,可以加深相互间的交流合作程度。所以我觉得人们之间更加亲密,又能使社会更加活跃,这是最理想社会状态。其次是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我觉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刻影响了每一个城市和农村的人。这种人际关系有着很大的缺点,使我更倾向于西方的团体格局,不过它也有好的方面的。其缺点在于自我观念至上,自己所崇尚的就是自己的私人关系带来的私权利,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的价值目标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所以这种人际关系是不利于民主和法律的发展的。现代的法律保护的是公权利,崇尚的是人人平等,而圈子社会的人最看重的是里圈的人,为了里圈的人可以牺牲自己圈外的法律上平等的人的利益,很多的违法犯罪就是这样的原因。另外自己和熟人感情太深也不好,这就是差序格局的另一个缺点:社会关系负担重,不利于商业发展。亲密私人之间为了搞好关系,互相的利益往来都是“无偿”的,而商业是建立在平等的交易契约基础上的,熟人之间碍于人情,如果发生了违约也不敢轻易申诉自己的权利,这也是我国古代不重视商业的原因。所以总的来说差序格局的缺点就是自己与他人关系轻重差别太大,关系太轻就会对他人的一切冷漠对待,关系太重也会妨碍正常交往,很有可能伤感情。不过这种人际关系也有好的一方面,就是其中的亲密感是整个社会所必需的。还有人们想要为社会单纯的创造正能量和爱的时候,最好要遵从这个社会圈子的顺序,从自己和身边的人做起,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人,“就近原则”在这种贡献爱心的时候是可行的。总之我觉得传统人际关系文化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亲密感应该是这样的:一、亲近自己生活圈子里的人是非常正常的,感情是人们极其珍贵的东西,有利于社会团结。二、不过这种亲密关系不能跨越法律的保护墙,不能为私人感情侵犯其他人的权利。三、亲密感要更多的在公共团体内培养,对陌生人要给予必要的尊重和关心,还有平等的态度。四、私人的感情,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的,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