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抑郁症(Depression)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1页
一例抑郁症(Depression)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2页
一例抑郁症(Depression)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3页
一例抑郁症(Depression)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4页
一例抑郁症(Depression)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一例抑郁症(Depression)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以笔者亲历的心理咨询案例为线索,进行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文章中涉及资料收集、诊断技术、测验技术、咨询技术的灵活运用等同心理诊断与治疗相关的问题。文章所涉及的案例,是个比较复杂也比较典型的心理咨询案例,本案例的咨询成功,关键在于正确的诊断与咨询技术的灵活运用,尤其是配套的综合技术的使用,对心理咨询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心理疾病抑郁症(Depression)咨询治疗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高三男生,汉族,父亲是企业经理,母亲是机关干部。无家族病史。二、求助者自述:感到自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对不起那些曾经对他好的同学,感到自己没有脸面做人,更为自己现在的失落而感到沮丧。认为自己今天这个样子,完全是脚上的泡自己走的,还有那个拉他上网的同学也难辞其咎。整日反思、自责,懊悔与仇恨相交织,终于引发心理问题。还有3个多月就高考了,可以自己一进教室心理慌乱,坐不住,总想逃离教室,已经休学两周。6个月前,由市精神病医院心理门诊部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现在正在服用赛乐特和解忧冲剂。为了提神,还经常喝浓咖啡,以克服嗜睡。早晨一进教室就想起对某些同学的仇恨,认为是他们害了自己。尤其是那个当初拉自己上网、玩游戏的同学,将自己搞成这个样子,他倒挺滋润,学习成绩还很好,竟然能在全校名列前一百名以内。目前,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几次重要考试都是全校300多名接近400名,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根本就学不下去。已经休学两周,今天是刚刚吃过药上学的,可是,一进教室心理慌乱,看谁都不顺眼,异常气愤,内心充满仇恨,还有自责。自己心里清楚,不应该东想西想,一定要进入状态,可就是做不到。因此,前来求助。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说:班主任老师对自己非常好,而那个男生却挑唆他专门做让老师伤心的事,说让老师伤心的话。那个男生还写信给校长,攻击、诬陷老师,导致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点名批评了班主任老师。更要命的是,同学们都以为这封信是我写的。咨询师凭多年教育工作经验和对他们校长和老师的了解,感觉这些话似乎有出路。后经核实得知,这些完全是金自己想出来的,因此,怀疑求助者可能有妄想等心理问题。四、心理测验结果1.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略2.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结果:略3.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略4.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验结果:略五、评估诊断 和“六个人格因子量表”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因子N在因子H、D、H这些提示神经症的量表上有较高的正负荷;因子I在S、D和P均有较高的正负荷。在因子I上得分高的人除了性格趋于内向以外,还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情绪忧郁和强迫倾向。临床上大部分神经症患者除了在因子N上有高分,在因子I上也常有不同程度的高分。所以,因子N高分同时因子I高分,更加明显地提示求助者属于神经症。虽然一些精神分裂症病人也可表现为因子N高分,但是很少同时伴有因子I高分。再加上自知力完整,求助动机强烈,可以排除了精神病性障碍的可能。两点编码“23/32”组合显示,求助者属于抑郁性神经症,同时考虑F量表得分不高,S得分也不显著高,因此,不应该诊断为重性抑郁症(Depression),而属于抑郁性神经症。 综合分析上述资料,认为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一致,个性稳定性也没有问题,有自知力和求治欲望,可以排除精神病。对照神经症的定量标准分析,认为求助者症状反映强烈,心理痛苦程度较高,社会功能也明显受损,发病就医时间虽然是在半年以前,但患病时间比较长,已经达到2年以上。因此,可以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导致精神拮抗作用过强,而神经症患者的各种苦恼,也是由于欲望和抑制之间拮抗作用增强引起的。例如:想要获取成功的这种“生”的欲望越强烈,对可能失败的“死”的恐怖就越强烈,个体就会感到越来越苦恼。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强度偏低、心理耐受力偏差与成功的期望值过高之间形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久而久之导致了心理问题,发展成可疑神经症。六、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评估和诊断,邀请求助者的父母一道前来商定了心理咨询的原则将求助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学习放在第二位,必要时考虑休学。意见达成一致以后,确定咨询目标如下:七、咨询方案的制订 1.主要咨询方法与技术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3.咨询的时间安排八、心理咨询过程九、咨询效果评估参考文献钱铭怡主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P185211.备注: 求助者自述:班主任老师对自己非常好,而那个男生却挑唆他专门做让老师伤心的事,说让老师伤心的话。那个男生还写信给校长,攻击、诬陷老师,导致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点名批评了班主任老师。更要命的是,同学们都以为这封信是我写的。(注:咨询师凭多年教育工作经验和对他们校长和老师的了解,感觉这些话似乎有出路。后经核实得知,这些完全是金自己想出来的,因此,怀疑求助者可能有妄想等心理问题。) 从大量MMPI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患者的MMPI剖析图中往往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高峰,经过有关专家反复验证,对量表的得分进一步提出了“两点编码”的解释。所谓两点编码,就是将出现高峰的两个分量表的数字号码联合起来,其中分数较高的写在前面。例如,在量表2(D)上得了第一个高分,在量表3(H)上得了第二个高分,这张剖析图的两点编码则为“23”。 邹义壮等人1989年对631名正常人和462例精神病患者的MMPI资料进行了因子分析研究,最后用因子分析的结果建立了六个人格因子量表,方便了MMPI的解释工作。这六个因子是:精神质因子(P),神经质因子(N),内外向因子(I),装好装坏因子(F),反社会因子(A),男子气女子气因子(M)。 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是精神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三是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