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习题答案.pdf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习题答案.pdf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习题答案.pdf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习题答案.pdf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5章习题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分别如下,试绘制它们的 Bode 图(幅频特性画渐近性,相频 特性画草图),并说明它们是超前校正装置还是滞后校正装置。 (1) 110 1 10)( + + = s s sG 解: 110 1 10)( + + = j j jG 0时,10)0(=G,在低频段,dB2010lg20)(=L;时,1)(=jG,在 高频段,dB01lg20)(=L。转折频率1 . 0 1= ,1 2 =。串联校正装置是滞后校正装 置。 (2) 5 2 )( + + = s s sG 解: 5 2 )( + + = j j jG 0时,4 . 0)0(=G,在低频段,dB84 . 0lg20)(=L;时,1)(=jG, 在高频段,dB01lg20)(=L。转折频率2 1= ,5 2 =。串联校正装置是超前校正装 置。 (3) 01. 0 05. 0 )( + + = s s sG 解: 01. 0 05. 0 )( + + = j j jG 0时,5)0(=G,在低频段,dB145lg20)(=L;时,1)(=jG,在高 -20 ( )L ( ) 0dB 00 20 dB rad/s 0.11 度 -900 rad/s ( )L ( ) +20 0dB 00 dB -20 度 900 1 52 10 -8 rad/s rad/s 2 频段,dB01lg20)(=L。转折频率01. 0 1= ,05. 0 2 =。串联校正装置是滞后校正 装置。 (4) 12 . 0 1 )( + + = s s sG 解:0时,1)0(=G,在低频段,dB01lg20)(=L;时,5)(=jG,在 高频段,dB145lg20)(=L。转折频率1 1 =,5 2 =。串联校正装置是超前校正装 置。 2,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 T5.1 所示,试选择控制器Gc(s), 使系统对阶跃响应输入的超调量 20,调整时间ts 0.5s 。 图 T5.1 解:校核原系统和绘制原系统根轨迹。 ) 11 . 0( 1 )( 0 + = ss sG 特征方程为,011 . 0)( 2 =+=sssD,即,01010 2 =+ss, 162. 310 n =,58. 1 2 10 n = ,原系统为过阻尼系统, ) 11 . 0( 1 +ss Gc(s) + - R(s)Y(s) ( )L ( ) +20 0dB 00 dB 20 14 度 900 15 rad/s rad/s -20 ( )L ( ) 0dB 00 20 dB rad/s 0.010.1 度 -900 rad/s 0.05 14 3 0%=,s8 . 0 162. 358. 1 44 s = = n t , 原系统的开环极点为0 1= p,10 2 =p,作系统的根轨迹如图。原系统的两个极 点在负实轴上,解方程01010 2 =+ss,可得13. 1 1 =s,87. 8 2 =s。 计算期望主导极点位置。 超调量 20,调整时间ts 0.5s s5 . 0 4 = n , 8= n 2 . 0% 2 1 = e, 45. 0=, 0 2 .63= 故,期望主导极点位置,8 .158 2, 1 js= 配置超前校正装置的零极点。 取超前校正装置的零点为11(这不是唯一选择,可在p= -10左侧试取),则校正环节 )( c sG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 0( ) Gs 为, c ps s ksG + + = 11 )( cc , ) 11 . 0( 111 )( 0 + + + = ssps s ksG c c j 0 -10 1 p 2 p -8 63.20 j15.8 -j15.8 期望极点 期望极点 j 0 -5 -10 1 p 2 p 原系统 极点 原系统 极点 4 根据相角条件求校正后的超前校正装置的极点。 系统的根轨迹通过期望主导极点, 因此 根轨迹相角条件应等于1800。如图所示有等式, 0 21 180=+ cc 即, 0 1111 180)11()()10()0(=+spsss c 0000 1802 .798 .828 .116=+ c 得到超前校正装置极点pc的相角 c 为, )6 .59(4 .300 00 = c 3 .178 6 .59tan 8 .15 0 =+= c p,超前校正网络极点坐标,pc =17.3。 由幅值条件: 1 ) 11 . 0( 1 3 .17 11 8 .158 1 = + + + +=js c sss s k 得 kc = 32.2 因此,满足设计性能指标要求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3 .17( )11(2 .32 )( c + + = s s sG 3,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T5.2所示,试选择控制器Gc(s), 使系统闭环主导极点具有阻尼系 数 2 2 =,自然振荡频率24= n 。 图 T5.2 )4( 16 +ss Gc(s) + - R(s)Y(s) j 0 -10 1 p 2 p -8 c p c z j15.8 -j15.8 -11 1 2 c c 期望极点 1 s 2 s 5 解:校核原系统。 )4( 16 )( 0 + = ss sG 0164)( 2 =+=sssD, 416 n =, 5 . 0 2 4 n = , 0 605 . 0arccosarccos= 故,原系统主导极点位置,46. 32 2, 1 js= 计算期望主导极点位置。 系统期望闭环主导极点具有阻尼系数 2 2 =,自然振荡频率24= n , 0 45 2 2 arccosarccos=,则一个具有期望极点的2阶系统特征方程为, 0)24(24 2 2 2)( 22 =+=sssD,即 0328 2 =+ ss 期望主导极点位置,44 2, 1 js= 一个具有期望极点的2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8( 32 )( 0 + = ss sG j 0-2-4 1 p 2 p j3.46 -j3.46 600 原系统极点 原系统极点 j 0 -8 -4 1 p 2 p j4 -j4 450 一个具有期 望极点的 2阶系统 1 s 2 s 24 6 配置超前校正装置的零极点。可以采用“对消法” 。 )()( )4( 16 )8( )4(2 )8( 32 )( 00 sGsG sss s ss sG c = + + + + = )8( )4(2 )( c + + = s s sG,很明显,这是一个超前校正装置。 4,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T5.3所示,Gc(s)为校正装置传递函数,用根轨迹法设计校正装置, 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如下要求,速度误差系数Kv 20,闭环主导极点4= n ,阻尼系数 保持不变。 图T5.3 解:校核原系统。 )2( 4 )( 0 + = ss sG 042)( 2 =+=sssD, 24 n =, 5 . 0 2 2 n = , 0 605 . 0arccos= 原系统主导极点位置,73. 11 2, 1 js= ) 15 . 0( 2 )2( 4 )( 0 + = + = ssss sG,原系统开环放大倍数K=2,故kv2。 为满足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必须有 kv20,需提高开环放大倍数10倍。 采用“对消法”配置超前校正装置,满足系统的动态性能。 首先计算期望主导极点位置,为满足4= n ,5 . 0=的要求, )2( 4 +ss Gc(s) + - R(s)Y(s) j 0-1-2 1 p 2 p j1.73 -j1.73 600 原系统极点 原系统极点 2 7 期望特征方程为0164)( 2 =+=sssD, 期望主导极点位置,46. 32 2, 1 js= 对应的2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4( 16 )( 0 + = ss sG )4( 16 )2( 4 )4( )2(4 )()()( 00 + = + + + = sssss s sGsGsG c 超前校正装置为, )4( )2(4 )( c + + = s s sG 配置串联滞后校正装置,满足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 期望主导极点的实轴坐标2,则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零点坐标应该为210 0.2。为满足稳态精度要求,需提高开环放大倍数10倍。因为超前校正装置放大倍数为2, 滞后校正装置放大倍数为5就可满足要求,故校正网络的极点坐标选为0.04,故滞后校正 装置传递函数为, 04. 0 2 . 0 )( + + = s s sGc 最后,系统的校正装置为, ) 125( ) 15( ) 125. 0( ) 15 . 0(10 )04. 0( )2 . 0( )4( )2(4 )( + + + + = + + + + = s s s s s s s s sGc 5,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用根轨迹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使系 统的速度误差系数Kv = 5,阻尼系数0.5。 )2)(1( )( 0 + = sss k sG 解:首先满足系统的动态性能,校核系统的稳态精度。 原系统的开环极点为p1 = 0,p2 = 1,p3 = 2,可以计算出渐近线与实轴的 j 0-1-2 1 p 2 p j3.46 -j3.46 600 期望极点 期望极点 -4-3 4 n 8 交点和夹角为, 1 3 210 = =F 000 300,180,60=,原系统根轨迹如图所示。 阻尼系数0.5, 0 605 . 0arccos=,因此,期望主导极点到原点的连线交角为 600,连线与根轨迹的交点就是期望主导极点的位置。根据作图得到的交点,期望主导极点 的位置大约在0.33 j 0.58附近。 校核相角条件: 根据在图中主导极点位置的近似值0.33 j 0.58和开环极点的位置, 作由各开环极点到期望主导极点的向量, = 119.640 40.880 19.150 = 179.6701800 0.33 j 0.58位置满足相角条件,因此,它是根轨迹上的点,是期望主导极点位置。 这时系统的阻尼系数0.5,动态性能满足要求。 校核稳态精度:由根轨迹幅值条件,1 )2)(1( 58. 033. 0 = + +=js sss K ,得K= 1.045, 这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5 . 0)(1( 523. 0 )2)(1( 045. 1 )( 0 + = + = ssssss sG 因此,速度误差系数kv = 0.523,稳态误差不满足要求,开环放大倍数需提高10倍 配置滞后校正装置: 由于期望主导极点的实轴坐标0.33,则校正网络零点坐标应为0.3350.06。 为满足稳态精度要求,需提高开环放大倍数10倍,因此,校正网络的极点坐标选为0.006。 故滞后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006. 0 06. 0 )( + + = s s sGc 校正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2)(1( 045. 1 006. 0 06. 0 )( 0 + + + = ssss s sG, 此时 23. 5 2 045. 1 6 60 =k j 0-1-2 1 p3 p j -j 期望极点 -3 2 p 600 0 -1 -2 期望极点 0.33 j0.58 119.640 40.880 19.150 9 6,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 )( 0 + = ss K sG,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满足在单位斜坡输入下ess 1/15,相位裕量 450 解:绘制系统Bode图。调整开环系统的增益K,满足稳态设计指标,即在单位斜坡输入 下ess 1/15,必须保证K 15。 设k = 15,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 1( 15 )( 0 + = jj jG。 在低频段,1时,20lg15=23.5dB,斜率为20dB/dec。 转折频率为,1=,转折频率后斜率增加20dB/dec。 计算相角裕量。如图所示,当1时,L(1) = 20lg15 = 23.5dB。这个值可以通过斜边 为40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来表示,因此可以列出方程, 2 cc lg20lg4015lg20=, 2 c 15= 得到, 87. 315 c =。 相角裕量: 0000 5 .1487. 3arctan90180)(180=+= c 因此,相角裕量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串联超前校正网络进行校正。 配置超前校正装置。 设超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 1 11 )( + + = Ts Ts ksG cc ,其中1。令= c k,超前校 正装置将保持低频段的增益不变,而对高频段增益提升倍,或lg20dB,校正网络的幅 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设计要求,相角裕量 450,现在系统的相角裕量为14.50,所以校正装置应提供 的超前相角为: m 450 14.50 + 50 = 34.50, 其中50为附加相角。 1 0.1 20 40 -20 10 -20 -40 c ( )L dB rad/s 0dB 23.5 ( )L rad/s ( ) +20 1 T 1 T 20lg m m rad/s 0dB 00 dB 度 10 566. 05 .34sin 1 1 sin 0 = + = m , 61. 3= 如果把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相移点设置在新的穿越频率点,则在这点的幅值提升为超前 校正装置最大提升的 2 1 ,即 dB58. 561. 3lg20 2 1 lg20 2 1 = = 87. 3 lg40)lg(lg4058. 5 c cc , 34. 5= c 令34. 5= cm , 098. 0 61. 334. 5 11 = = m T 354. 0=T 超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 2 .10 82. 2 61. 3 1098. 0 1354. 0 1 1 )( + + = + + = + + = s s s s Ts Ts sGc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1( 15 1098. 0 1354. 0 )( 0 + + + = sss s sG 校正后的系统Bode图如下 校算系统的相角裕量。 根据新的穿越频率34. 5= c ,计算系统的相角裕量, 000 1 .45)34. 5354. 0arctan()34. 5098. 0arctan()34. 51arctan(90180=+= 满足要求。 7,为满足稳态性能指标的要求,一个单位反馈伺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 . 0( 200 )( 0 + = ss sG 试设计一个校正装置,使已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 450,穿越频率c50rad/s。 解:绘制原系统Bode图,校核原系统性能。 ( )L 1 0.1 20 40 -20 10 -20 -40 dB -40 3.87 5.34 10.2 rad/s 0dB 23.5 2.82 -20 11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 11 . 0( 200 )( 0 + = jj jG。 在低频段,1时,20lg200=46dB,斜率为20dB/dec。 转折频率为,10=,转折频率后斜率增加20dB/dec。 当1时,L(1)= 46dB,可以推算,10时,L(10)= 26dB。通过斜边为40 的直角三角形可以计算 c ,26 10 lg40 c = ,67.44 c = 原系统Bode图以40dB穿越0dB线,故相角欲量不会满足要求(可以不用再计算) 。 配置超前校正装置。 由于题意对穿越频率有要求,故采用作图法设计校正装置。首先,试在60 c =的位置 作20dB/dec幅频特性穿越0dB线,交原系统Bode图于 1 (如下图所示)。 计算 1 (也可以通过作图法得到 1 的值) 。通过斜边为40直角三角形和斜边为20 直角三角形计算 1 的表达式,得到方程, )lg(lg20)lg(lg40 1c1 = c ,即,) 60 lg(20) 67.44 lg(40 11 = ) 60 lg(20) 67.44 lg(20 1 2 1 =, 1 2 1 60 ) 67.44 ( =, 26.33 1 = 1 20 40 -20 10 -20 -40 c ( )L dB rad/s 0dB 60 100 46 26 1 20 40 -20 10 -20 -40 ( )L dB rad/s 0dB 60 100 46 c c 1 -40 -20 2 60 12 设超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 1 1 1 1 1 1 )( 2 1 2 1 + + = + + = s s sT sT sGc 已求得26.33 1= ,即03. 0 1= T,用试探方法设130 2 =(可以有多种选择,不是唯 一答案),即0077. 0 2 =T。该超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 10077. 0 103. 0 )( + + = s s sGc。这个校正 装置不改变系统的稳态指标,也不影响开环放大倍数K。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 . 0( 200 10077. 0 103. 0 )( 0 + + + = sss s sG 根据新的穿越频率60= c ,计算系统的相角裕量 000 6 .45)6003. 0arctan()600077. 0arctan()601 . 0arctan(90180=+= 满足要求。 8,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表达式如下,若要求单位斜坡输入r(t) = t时,稳态 误差ess 0.06,相角裕量 450,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 101. 0)(1( )( 0 + = sss K sG 解:先满足动态性能,并绘制系统的Bode图,校算稳态系统性能。 转折频率1 1 =,转折频率后斜率增加20dB/dec,为40dB/dec;转折频率 100 01. 0 1 2 =,转折频率后斜率增加20dB/dec,为60dB/dec。 为先满足动态性能, 使系统有足够的相角裕量, 450,必须使Bode图以20dB/dec 穿越0dB线。设穿越频率8 . 0 c =,系统相角裕量为, 000 88.50) 8 . 001. 0arctan() 8 . 01arctan(90180= 1 20 40 -20 10 -20 -40 ( )L dB rad/s 0dB -60 1000.1 -40 -60 -80 0.8 13 故设穿越频率8 . 0 c =是合理的,如果第一次设定不合理,还可以再调整。 在8 . 0 c =时, 幅频特性为零 (对应lg1) , 故有,1) 8 . 0 lg(20lg20= KK c , 8 . 0=K。 如果满足稳态误差ess 0.06,则要求K=1/0.06=16.67。可见8 . 0=K不满足稳态 误差指标。 配置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设串联滞后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 1 1 )( + + = Ts Ts ksG cc ,其中1,令 1 = c k。 为满足稳态误差指标,要求84.208 . 0/67.16= c k, 048. 084.20/1=, 根据设计滞后校正装置原则, T 1 值为 c 的1/51/10, 故取08. 0 10 1 = c T , 5 .12=T, 4 .260 048. 0 5 .12 = T T 00384. 0 08. 0 14 .260 15 .12 84.20)( + + = + + = s s s s sGc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1. 0)(1( 8 . 0 14 .260 15 .12 84.20)( 0 + + + = ssss s sG 校正后的系统相角裕量为, 000 44.45) 8 . 05 .12arctan() 8 . 04 .260arctan() 8 . 001. 0arctan() 8 . 0arctan(90180=+= 满足要求。 9,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表达式如下,若要求系统的性能指标为,速度误差系 数Kv 32,相角裕量 450,试设计串联滞后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