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企业科技高新技术活力还不够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科研力.doc_第1页
但是企业科技高新技术活力还不够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科研力.doc_第2页
但是企业科技高新技术活力还不够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科研力.doc_第3页
但是企业科技高新技术活力还不够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科研力.doc_第4页
但是企业科技高新技术活力还不够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科研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我国虽然初步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四位一体的科技体系,但是,企业科技高新技术活力还不够,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还不足,科研力量协同整合还不够,要实现高校科技创新必须结合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深入分析高校在科技创新链中的位置和实现科技创新的最佳途径,加快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步伐。【关键词】 科技创新 高等院校当前我国高校科技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必须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历史重任。一、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和以科研出众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迅速崛起树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的地位,之后近2个世纪的事实证明,许多带动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依托大学产生的,每个著名高科技新城的兴起都依托一所或几所研究型大学。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与发明往往跟大学紧密相连,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70%以上产生于高校,70%以上的诺贝尔奖科学成果是高校科研创新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同样承担了国家大量的科研任务,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在我国,许多新知识、新技术也都源于大学。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特别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高校不仅是人才和技术的源泉,而且还是直接孵化产业、企业的基地。据教育部2004年度高校科技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高校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正在不断增强,科技经费持续高速增长。 2004年,全国高校共筹集科技经费344.4亿元,占全国科技经费筹集额的8%左右。其中政府资金172.4亿元,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172.0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35.9%、48.9%和26.3%,见表1。 表1:2003年和2004年全国高校科技经费一览表高校科技经费总数政府资金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占全国科技经费比例2003年金额数253.4亿115.8亿136.2亿7.3%2004年金额数344.4亿172.4亿172.0亿8%2004年,全国高校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9.2万项,项目经费252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4万项,比上年增20%;项目经费41.3亿元,比上年增15.4%,见表2。表2:2003年和2004年国家级项目、项目经费对比表国家级科技项目国家级项目经费2003年度2万项35.8亿2004年度2.4万项41.3亿2004年,高校科技成果获得专利授权6399项,占到全国科技成果总数的21.62%。当年签订技术转让合同9200项,增长28%;其中专利出售合同731项,增长19.6%。有4102项科技成果获省市以上奖励,增长6.3%;其中国家级奖188项,增长13.2%,见表3。表3 :2003年和2004年科技成果对比表技术转让专利出售科技成果奖在全国科技成果中的比例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省市以上奖励国家级奖2003年度7187项611项3859项166项21.47%2004年度9200项731项4102项188项21.62%以上数据表明,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内部出现了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优秀师资相对缺乏等问题,使高校科技创新在体制构建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缺失。因此,要想打开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就必须彻底突破这个不利局面。二、高校科技创新的途径21世纪,高校的科技创新需要紧跟时代脉搏,明确正确的学科导向与市场导向,加强科研组织的制度改造和科学化管理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一)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基地建设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难题、实现技术扶弱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因此,高校的科技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学科导向和市场导向,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一套从科技创新到成果孵化和产业化的学、研、产完整体系,加大为国家、企业发展的服务力度。“随着高校与产业界合作的不断深入,大学将逐渐成为产业的组织者之一,通过产业化工作的各种举措促进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高校产业化工作也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地促进产业化体系的构建,增强高科技产业的活力。”1 杨玉良发挥高校综合优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6) 高校必须加快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好已有的国家和省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同时积极拓展研究方向和领域,并结合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建成一批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络研究中心等与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研发基地;通过整合学校各类科研基地,建立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综合实力强的新型科技创新基地,科学研究中心或研究群体;采用灵活动态的管理模式,通过重大科研项目,动态组织人力和科研资源,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科研对外竞争能力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争取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等方面,从数量到质量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二)构建新的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需要氛围自由和谐、有着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科研组织,需要创新型的体制,以及相应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高校科技创新的关键是构建创新型的体制,即有利于人才成长和科学创造的环境。科技创新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人员的自身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良好的外界环境来推动。“世界物理学家的圣地”著名的卡文什迪实验室为了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形成了每天下午“茶时”漫谈会制度。科研人员自由参加,畅所欲言,许多重要的学术思想和观念由此而产生。近两年建立的创新人才工作站,更为多学科、多专业、多单位的优秀人才创造了合作空间,使优秀人才强化了互补互促的合作意识,培育了“集智攻关”的团队精神,建立了相互配合的伙伴关系。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研究工作的物质条件相对不足,更需要通过良好的科研氛围将科技人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科技创新体制,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利于办学自主和学术自由;有利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互动和制衡。为此,高校要改金字塔型管理模式为扁平化管理模式,以减少管理环节,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效益;要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建立良性的业绩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要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百家争鸣的平等氛围,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如鼓励各院系科研人员组织学术团体,给他们一个可以充分探讨学术的空间,也可以制作网上的学术交流沙龙,因为“一所学校只有不反对冒险,创新的文化才能形成”2 戴维范得莱德华威大学:40年的创新历程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二辑)C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2;要改革现行职称评定与奖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自愿作为科技项目参加者出现在课题中,而不是人人争当主持,从而强化课题的创新度与课题组的实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科技创新体制,必须加强科研信息和科研资源的共享建设。现代科学研究问题空前复杂化,研究对象不再是简单孤立的系统,跨学科科研信息、数据的适时获取与处理已经成为科研主要手段之一。科学数据共享能使这类协作成为可能。在美国,几乎所有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资料,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成果都是公开的,其支持的项目要求及时将其阶段性研究成果以摘要的形式登陆到相关网页上,使同行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避免重复研究。因此,高校必须鼓励科研人员转变“资源由单位或个人所有的”传统观念,提高共享数据和资料的积极性,实现科技资源其应有的价值。如此以来,高校就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形成相互交流、相携并进的机会,高校的科技创新会加快,质量也会提高。(三)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之间的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培养和塑造在科技变革中有所作为的创新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创建一个具有创新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1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能力和素质的统一。能力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高校的薄弱环节。高的素质可以使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创新能力进一步扩展和增强。坚持能力和素质的统一,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要。2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一是拓宽专业口径,改造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和实用性。二是认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三是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四是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制度。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师生创新意识。特别要转变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分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3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师资力量抓起。教师的综合培养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增强教师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控制及道德践履能力。二是专业素质的培养。要重点培养、扶持有学术原创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优先安排国内外访学,为其提供适当的科研经费资助,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挂职锻炼等等,力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应指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在教学上加强督导,严格新教师岗前培训,坚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及教学方法的指导培养教学技能。高校要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核心,营造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优势平台。实行“柔性引进”制度,即聘用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以流动编制的形式,解决新兴学科、紧缺专业师资不足问题;适应新学科、新课程、新专业的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知名国内外专家、教授以及高级访问学者等来校开设讲座课程、开展学术交流,指导青年教师或联合指导研究生等;也可利用博士后流动站、科研项目等特殊方式引进人才,使师资队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