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知识点)练习.doc_第1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练习.doc_第2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练习.doc_第3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练习.doc_第4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知识要点】10、“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而 受 “万钟”。11、作者提“一箪食,一豆羹”的目的是什么? 以不食一箪食,一豆羹为事实从正面论述“义重于生”的观点,同时为下文对比论证(“乡”与“今”的对比)的正例出现。12、“向为身死而不受“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 “行道之人”和“乞人”(或路上的饥民和乞丐)1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 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6、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8、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失其本心。 25.作者在文中赞扬了那些人?斥责了那些人?又高接了人们什么?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26、本文从反面说理的句子有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8、对比以下两则材料,对照范例,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范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表现了孟子“生为尊严”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答:材料一表现裴多菲“生为自由”的价值取向,材料二表现文天祥“生为名声”的价值取向29、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你还知道与孟子的观点有关的哪些典故?这些典故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启发: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是做人的原则。31、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3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35、理解性默写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8、“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什么?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39、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40、人的本心是什么? 舍生取义4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60、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61、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2、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6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一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D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二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三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10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B苛政猛于虎也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管夷吾举于士 第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11把第1卷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2分)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 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 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四【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 【注释】 予:给,送子:你,代词履:鞋子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 (4)何故( )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1.【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的中心论点(4分) 32.【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五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 B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得到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增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12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这句话中“而”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学而不思则罔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朝而往,暮而归 1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六过零丁洋文天祥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七(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逸:安乐,安闲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八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九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十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2)蹴尔而与之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乡:(4)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口技)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马说)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十一17.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A.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B.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 C.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 E.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 1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 20.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21.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十二(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十三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十四(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所恶有甚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