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心态调整.doc_第1页
教师对学生心态调整.doc_第2页
教师对学生心态调整.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心理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是学生为人立事的楷模,身为教师,不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再怎么空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没有感化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青少年学生常常以敏锐的眼光观察成年人的一言一行,教师的性格及其言谈举止,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学生的一些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常常和某些教师的不健康心理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从与学生接触开始,就时刻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学生中间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境、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有宽容的心理,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更好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在精神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 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不能把学生当病人看,要真心的爱他们。爱心教育是鼓励学生进取,战胜困难的一种动力。如果在师生间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学生才愿意与教师做朋友,说心里话,无疑这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初中学生,一到初三特别是初三下学期,情绪极不稳定,整天都处于一种浮躁不安的状态之中,这是因为他们都面临一个实在的问题,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中考。 在这一年里,他们既要接受新的知识,又要复习旧的知识,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还要面对各科数不尽的考试以及体能的锻炼、测试与达标。好奇的天性受到束缚,应有的玩的权力已不复存在,他们整天战斗在书山题海之中,九个小时的睡眠最多保证六、七小时,面对社会的竞争和从优录取的升学制度,学生已经到了疲于奔命的程度。再加之老师们的叮嘱,家长的唠叨,致使学生戏言“:我们的耳朵都起了老茧,我们的脑子都不听使唤了”。这对于十四、五岁的学生,特别是从未吃过苦的独生子女来说,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产生浮躁的心理也就是必然的了。 学生的表现是,有良好的学习愿望却没有实际的行动,看似紧张,实则忙中无序。他们缺少主动积极的学习热情,一部分学生不知为谁学也不知该怎么学,只有在老师的驾驭和父母的左右下被动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既自卑又无奈,每天得过且过打发时日。更有甚者青春萌动、厌恶学习,整天神魂颠倒不知所措。班级中的好学生思想也不稳定,面对一两次考试的失误也会军心动摇。凡此种种,千差万别,这就给特殊情形下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如何稳定学生的情绪,因势利导搞好学生的毕业和升学工作。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说得好: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 为此,让我们都能充当点燃火炬的火种,让青春之火点燃起来,让星星之火燎原,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尝试。 一是制定适度的目标,规范学生的行为 目标,是学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地,它很重要且又要适度,制定目标时,切忌好高骛远,但也不能低估自己。定得过高了可望而不可及,这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减低推动学习的热情;定得过低了非但不能进步,还将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制定的目标须看得见,够得着,才能产生实效,达到制定目标的目的。 目标制定了,重要的是要付之行动,“一打纲领抵不了一步行动”。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提醒和督促学生用制定的目标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事事处处都得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这样才能使学生规范行为,明确方向,安排健康的学习生活,浮躁的心理便会趋于平静。 二是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三学生的思想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往往被身边的环境和社会影响着,特别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大,周围人的思想情绪,衣着打扮,爱好志趣、考试成绩、日常行为,都是他们非常关注的敏感问题,如果不及时引导,放任自流的有,听之任之的有,互相仿效的有,破罐破摔的有,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由此,教师必须理智地面对,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人的思想是第一重要的,只有把思想建设搞好了,各个方面的工作才有保障。那么如何才能搞好思想工作呢? 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耐心,就是在学生思想出现问题时,教师一定不能急躁,要冷静地想想哪些工作还没有做好,哪些问题的产生事先没有预料到,能不能找出妥贴的办法来解决。教师应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并以宽容的美德来对待,是有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 细致,就是教师在接触学生时,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他们,对学生的一言语、一举止、一投足,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外在表现的认识这一层面上。实际上,学生的外在行为是有着它潜在的思想基础的,教师必须用他敏锐的观察和来透视学生的内心独白,把工作做得细一些,实一些,准一些,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尽管学生面对时间短、学业重及其他各种心理的压力,他们的思想是能高速达到最佳状态的,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能充分调动起来的。 三是审时度势,通力合作,客观正确地对待学生 在临近中考的日子里,我们的学生已被巨大的心理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多学生面对老师和家长的说教声而麻木,他们对于别人的评价与言说充耳不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与学生难以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决不能与之抗衡,居高临下,摆出一副教训人的面孔,凡事都责怪学生的不是。相反应审时度势,客观正确地看待学生。从中笔者体会到,学生外在的浮躁表现,正是他们内心脆弱而又无奈的真实写照,此时,尤其是此时,他们害怕任何一丁点伤害,他们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抚慰,更期望别人与平常的心态正确对待他们,并给他们以勇气和力量。谙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我们就有必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通力合作,晓之心,动之情,言之理。 具体方法是,班主任教师要主动走近和亲和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相适应和可接受的方式与他们谈心,该肯定的肯定,该鼓励的鼓励,该矫正的矫正。教师还应真诚地对待他的学生,更多地将自己温暖的心贴近那心灵孤寂和悲观的学生,让他们从心里升腾起一种希望,一种力量,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其次,班主任教师还应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的工作,告之他们,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性格、品质家长是最知晓的,因此应正确评估自己的孩子,实事求是,少些埋怨和责骂,多些关爱和理解,孩子会从心里感动,从而努力学习。科任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会对班级的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用,所以班主任要经常向科任教师通报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动向,使科任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现状,协助班主任消除学生的思想障碍,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工作,设置科学的教学程序,因材施教。学生有了成绩时给予热情的赞扬,一时失误或屡考屡败的应耐心指导,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他们树 立起学习的信心。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以一种平常心态参与学习,自觉消除浮躁心理的压力,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四是切实进行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造成学生心理负荷日益加重,应试教育使学校忽视了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到了初三,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顾督促学生进行书本学习,不重视他们的能力素质和思想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往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分数,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观念淡漠,集体观念缺乏,思维方法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我们培养的人才在中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也就在所难免。所以,把实施素质教育当作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教书不育人,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学生成为品行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具有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勤学向上的特点,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生活在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抵御各种心理困扰。现在,学校也开始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思想品行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