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Earth让地理教学熠熠生辉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为例.doc_第1页
GoogleEarth让地理教学熠熠生辉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为例.doc_第2页
GoogleEarth让地理教学熠熠生辉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为例.doc_第3页
GoogleEarth让地理教学熠熠生辉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为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oogle Earth让地理教学熠熠生辉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为例李宏明/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摘要: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辅助地理教学,分别在导入、展示城乡图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探究扬州古城发展与保护四个环节尝试运用。教学实践表明:Google Earth将师生带入了一个动态的课堂、一个教学资源丰富的课堂、将教师带入了信息化教学的前沿,地理课堂更加熠熠生辉。关键词:Google Earth;地理;教学一、Google Earth软件简介Google Earth(免费版)是一款地图搜素软件,它采用了先进的3D定位技术,通过合成三维卫星照片,形成了一个极度真实且能够提供多项服务的地理信息搜索系统,其强大的地理服务功能,为地理教师开展自然地理教学(如地球、地图、地貌等)以及人文地理教学(如旅游景区、街道、建筑等)提供了便利条件。Google Earth(免费版)直接在百度搜索、下载、安装,操作简便,深受广大地理教师的喜爱。笔者在讲述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时,多次运用Google Earth软件辅助教学,是一次受益匪浅的尝试。二、本课设计简述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聚落与环境”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两部分。笔者经过反复构思,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作了以下处理: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借助Google Earth软件融入许多乡土地理知识,将信息技术、乡土地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如此,增强了学生对乡土地理的了解与热爱,进而促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三、Google Earth在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中的运用本课教学中,笔者四次运用Google Earth软件进行展示,主要包括:导入环节、展示城乡图片环节、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环节以及探究扬州古城发展与保护环节,下面结合案例加以说明。1环节一:导入如何上好一节地理课、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地理课、怎样很好地落实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好的导入是关键!因为好的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Google Earth是近几年刚刚开发出来的新软件,教学运用并未普及,因而借助Google Earth导入新课,是一个好的切入点。案例1:师:打开Google Earth程序,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一个蓝色星球,犹如电影镜头推进一般迅速飞来,不断放大(图1)图1太空看地球生:惊奇地盯着屏幕,注意力完全被眼前的情景吸引。师:输入“扬州市邗江实验学校”,点击搜索,蓝色星球旋转至中国,并俯冲、放大,来到江苏-扬州-邗江实验学校的上空。(图2)图2邗江实验学校生:情绪高涨,积极抢答图2中显示的地理事物。师:引入到聚落的教学。2环节二:展示城乡图片教材中提供了两幅图片,以引导学生区分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别,然而仅仅这样的图片是不够的,因为许多城市学生对乡村聚落并不了解,许多农村学生对不断扩大的城市聚落缺乏空间概念,此时Google Earth软件便发挥出了作用。案例2:师: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景观有较大的差异。你能描述我们身边的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吗?生:小声议论但没有学生举手应答。师:拖动右侧滑块,执行缩放操作,界面来到扬州市域上空。指导学生认识扬州市的行政区划: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高邮市、仪征市和宝应县,指出大致范围。进一步执行缩放操作,分别显示“文昌阁”、“京华城”、“高邮湖”、“古运河”等城、乡景观。(图3-4) 图4京华城图3文昌阁生:纷纷议论开来,举手回答的同学也多了起来。“我家住在邗江城区的月亮园,这里高楼林立,医院、商店等齐全,道路宽阔,车辆众多。”“我家住在广陵泰安,周围有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湖泊,还有弯曲但又便利的水泥路面。”3环节三: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教材展示“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示意图”,以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课前笔者已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对此教学内容已有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改编,即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展示扬州市域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古代兴盛繁荣的自然原因”。案例3:师: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示意图”,设问: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古代兴盛繁荣的自然原因有哪些?生:阅读教材,小声议论。师:Google Earth再次将画面定位在扬州市域上空(图5)。图5扬州市域生:看着屏幕,对照教材,举手发言。“从图片上看,扬州市域以绿色为主,地势较为低平,适合农业的发展,古代扬州是粮食多产地区。”“从图片上看,扬州市域和网密布,运河将高邮湖、邵伯湖、长江联系起来,不仅提供淡水资源,还形成了强大的水运能力。”“本地区农业资源、渔业资源丰富,自古有鱼米之乡之称。”4环节四:探究扬州古城的发展与保护设计思路同环节三,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将“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内容整合成“探究古城扬州的发展与保护”。案例4:师: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将于2014年迎来建城2500周年,悠久的历史给扬州留下了许多古老的建筑。拖动Google Earth界面来到古运河畔(图6),引领学生从空中欣赏“双东”街区。图6“双东”街区生:随着教师的拖动,欣赏着“双东”街区的明清建筑样式、布局以及街道布局。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民居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如何保护好明清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建筑群,请同学们建言献策。生:纷纷举手。“需要修缮的建筑应当及早修缮,个别需要重建的也应适时按照图纸重建。”“不仅要修缮房屋,道路也应恢复明清风格。”“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文明礼仪宣传,同时加强防火宣传,因为这里的建筑大都是木结构。”“在保护的同时,应开发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四、课后思考关于城市与乡村聚落的差别、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扬州古城的发展与保护几个部分的教学,运用常规的读图教学即可实现。但对于只有十三、四岁且缺乏社会经验与认识的初一学生,特别是长期生活在乡村环境的、对城市的发展规划缺乏了解的孩子来说,靠教材的文字、图片来讲解,也许能够部分或全部理解,但肯定缺少感性、直观的认识。运用了Google Earth软件,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首先,它将师生带入了一个动态的课堂。只要简单操作,即可来到古运河上空、“双东”上空,不仅可以看到各式建筑,甚至可以看到路面上停放的车辆,强烈的感官刺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提高课堂的效率打下了基础。其次,它将师生带入了一个教学资源丰富的课堂。在本课中,笔者运用Google Earth软件截取了学校、京华城、文昌阁上空的图片,作为教学资源,特别是将扬州古城的发展与保护、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相结合,把丰富的乡土资源融入课堂,使得地理教学更加生活化。再次,它将教师带入了信息化教学的前沿。本课中使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