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一、学习目标1能熟悉送别诗的常见意象,理解送别诗的常抒情感,分析送别诗的常见技巧。 2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具体说来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在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2李颀送魏万之京,重点掌握其炼句的技艺。3李白送友人,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资料链接 1、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2、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3、送别诗常用意象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时间意象:秋 、黄昏、月夜、清晨;其他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酒等。4、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读题目,明题材,说感情。2、读作者,陈子昂,家世豪富,少任侠,性情豪迈,年十八始发愤读书,二十四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多次上书论政,陈述时弊。后被诬陷入狱,忧愤死于狱中,时年42岁。他反对齐梁的浮艳文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复习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 时年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有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3、读诗句,注意字音(绮筵、没)和句中停顿。4、读注释,探诗意。(请整体理解,补出跳跃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译写。)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5、读提问,作解答。(1)该诗从体裁分是一首 五言律诗 ,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送别诗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别之情的?(教材P5第4题)【答】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的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加深。(2)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对”二字用得最为传神。“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只有劝君饮酒,再没有可以劝慰的话了,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3)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答】运用典故,“琴瑟”典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情景交融,“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4)古人创作诗歌大都精于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简要说出好在何处。【答】一个“隐”字,一个“没”字两字特别传神。“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的难舍难分的心绪。(二)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1、读题目,释题意。2、读作者。(见注解)3、读诗句,注意字音(砧)和句中停顿。4、读注释,探诗意。5、读提问,作解答。(1)诗的开头两句为什么不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诗的开头先说魏万走,后点出前一夜的景象,这是为了突出送别。 (2)简要分析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对表现情感有什么作用?诗中用“微霜”“鸿雁”等词语,表明送别的季节;又用“初渡河”“催寒近”拟人手法,营造了送别时深秋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三)李白送友人1、读题目。2、读作者。3、读诗句,注意字形(蓬、班)和句中停顿。4、读注释,探诗意。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5、读提问,作解答。(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用词准确传神,“横”写出青山的静,“绕”写出白水的动,动静结合,色彩丰富的送别场面。 (2)如何理解颔联中“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漂泊无根,借喻远行的朋友,表达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颈联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人何以堪。 四、迁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人已远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答:比兴手法、情景交融。颈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甚难。 2、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三)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送别诗。(2分) 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3、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5分)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送别诗的意象:杨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闺怨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 白春夜洛城闻笛 南浦: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王维送别)灞陵(借代)“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流水:古人分别多在水边 流水之多、之长、之柔、流水一去不返李白送别诗中的“流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落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鸿雁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孤蓬类: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嫦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月亮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它是永恒的。很自然的,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他们对月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怨恨等等。送别诗感情:(1) 依依惜别之情和别后的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留恋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劝勉、安慰和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多在诗人艰难困厄之际:“洛阳亲友如想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以乐景衬哀情: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 欧阳修玉楼春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寞孤馆月。4.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王昌龄送魏二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5.比喻:用比喻的手法来抒写心情,是送别诗常见的艺术手段之一。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推荐阅读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4、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5、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时钟。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虽是送别诗,却重在写景。起句点雨次句点暮切题,暗中还写了送,并且绘出了一个压抑的场面,为后文做铺堑,中间四句构成了一百万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深和远又染上一层迷蒙暗淡的色彩,无不染上离愁别绪,形成浓重的压抑的氛围,诗人置身其间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结尾一联直抒胸臆 。5、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别,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写景色调清新,明朗,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不黯然销魂,相反,倒是轻快而富于情调。三四句是极丰富内涵的一刹那。 6、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到别无他法。通过想象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将自己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特点和优点之一。当诗人要表现强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时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取得预期效果。 7、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种深情的体贴,这是充满诗意的离别,所以如此,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有诗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烟花,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后两句看似写景却包含一个诗意的细节,友人远去依然目送。 9、高适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10、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写的是送行及送行之后情景,前两句写送行,交代时间地点,一个愁字语带双关,后两句写别后的思念,三句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表达出来。日晚写时间之久,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自然地带出末一句,此句是所望之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日晚寒鸦尽,空余江水东,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含有无限深情。这首小诗妙语连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感情融入景物当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1)见教参(2)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这首律诗一开头就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一、二句哪两个字用得最为传神?为什么?请结合全涛简要赏析。答:“吐”“对”二字用得最为传神。“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只有劝君饮酒,再没有可以劝慰的话了,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3)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运用典故,“琴瑟”典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情景交融,“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4)古人创作诗歌大都精于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简要说出好在何处。 【答】一个“隐”字,一个“没”字两字特别传神。“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的难舍难分的心绪。(1)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3)(见教参)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中的“人已远”。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参考答案】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1)比兴手法、情景交融。颈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甚难。 (2)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柴侍御 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1分);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1分) 。(2分) 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高端医疗仪器临床研究数据采购及保密合同
- 2025年度冷链物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高端医疗设备租赁与技术支持服务合同
- 高效型车场租赁及物联网智能监控一体化服务协议
- 2025年校园学生宿舍楼全面物业维护与管理租赁合作协议
- 2025年专业钢管仓储运营及仓储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中秋限量版月饼礼盒定制与全国独家代理销售合同
- 2025年绿色生态景区环保厕所设计与维护服务协议
- 2025年绿色升级型DTⅡ型带式输送机能源优化改造专项合同
- 2025年绿色环保型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承包合同
-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说课课件
- 桥架支吊架安装标准图-桥架支吊架图集
- (3.1.1)-野外地质工作安全(一)
- GB/T 845-2017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
- GB/T 328.20-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0部分:沥青防水卷材接缝剥离性能
- FZ/T 01093-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军工产品技术状态管理讲义课件
-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TSG D3001-2021
- 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 SQL注入技术原理及实战
- 东方通——数据中心项目数据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