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通论古代部分思考题1.doc_第1页
世界史通论古代部分思考题1.doc_第2页
世界史通论古代部分思考题1.doc_第3页
世界史通论古代部分思考题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史通论古代部分思考题(彭小瑜)结合补充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 对奴隶制应该如何理解,是否应该超越罗马法和社会经济的观点来理解奴隶制?2、 是否应该把奴隶制理解为古代社会特有的现象?3、 西欧中世纪的婚姻爱情观与古代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有何不同?阅读摘要: 这样,原来民间的爱情小调在这里就变成关乎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大道理了。这样,“窈窕”一语涵盖的“妖冶”之意就完全被贤淑这一层意思所遮蔽掉了。在爱有差等的中国传统社会,强调妇女的贤德是符合强调妇女从属地位的纲常伦理的,所谓君臣父子夫妇,所谓夫为妻纲。此外,中国传统文化通常认可一夫多妻。而少数男性的此类性特权是男女关系的一大不平等。 后世的儒家学者和宋代理学家重视家庭,但是没有对一男多女制度提出系统批评,对女性的不平等分布似乎是认可的。在这一现象背后有着重大社会学和政治学问题:为了维持这样一种对性资源极度蛮横的霸占,古代中国统治阶层需要怎样的政治机制、道德伦理和文化氛围。 这里的情歌特性是很直白的,不过中世纪欧洲标准的圣经评注会把它完全演绎为道德说教,把它理解为信徒在请求基督的接触和亲近。不过在把雅歌变成说教的过程中,中世纪的修士也同时加强了尘世爱情婚姻的神圣色彩。 和中国中古时期的道学家一样,欧洲中世纪的修士通常是小看妇女的。男女之爱也是这个道理,一开始男人同情弱小的女子,所以爱她,而女性出于寻求保护的需要而爱男人,但是最终这两种爱融合为一体,难分彼此,不再是出自互相的需要,而是纯粹出自互相的爱慕了。却以一夫一妻制度为前提。 中世纪修士由雅歌引伸出的婚姻家庭伦理与朱熹由诗经发展出的说教有所不同。在法律和道德上,中古欧洲没有中国古代的“七出”规定,像“无子”、“有恶疾”这两条恰恰是西方法律明确禁止不得离弃妻子的情况。在中世纪早期,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有两大问题,即近亲通婚和社会上层实际上的一夫多妻制(一男多女应该是更准确的表述,因为有关的妇女大多没有妻子的名分),而其后果则是统治阶级对女性的垄断性占有。由于部落习惯和罗马法的残存,中世纪一开始甚至允许离婚,对近亲结婚也没有很严格的限制。赫利希注意到,尽管教会始终推行一夫一妻制,无论是有权势的男子还是依附他们的妇女都接受一男多女的性关系。不仅西方的国王终究没有达到后宫佳丽三千的处境,整个西方社会在中世纪都经历了一场性平等的社会变革。道德神学和教会法对婚姻有了更加系统的规定,对不同性别、阶级和地区实行同一的性道德(而不是多个标准),甚至奴隶和罪犯的婚姻家庭权利也得到认可,对乱伦、近亲通婚和一男多女制度进行极严格的禁止。血亲、姻亲和教父教母所连带的任何近亲关系的成员都不得通婚。这些规范的结果是上流社会的妇女不得不向下流动,下层妇女通过做妾和做情妇改善社会经济地位的意向(hypergamy)得到抑制,少数统治者独占美貌女子的企图不能再轻易实现。一夫一妻制度与政治民主有着必然联系是“资源垄断型一男多女制度”(resource polygyny),即富有和有权势男性占有多位女性配偶。这种类型的性资源分配往往与政治专制有密切关系。中世纪欧洲性资源因为一夫一妻制度所导致的相对平等分配是西方发展道路有别于中国和世界其他文明的一个特征。权、钱、性三者联结的受害者除了被剥夺婚配机会的穷人,还有人格尊严受到蔑视的妇女。4、 由阅读本尼狄克规章,你对中世纪修道院有何感想?产生隐修主义或修道主义发源于早期基督徒的禁欲主义生活。 据教会史 记载,埃及的安东尼(约 250356)是基督教修道主义的创始人。大约 315320 年间,埃及的帕科米乌(约 292346)不满意分散的修道生活, 于塔贝尼希创建了第一座基督教修道院,并建立了一套修院制度。安东 尼的独居隐修和帕科米乌的集体隐修在埃及并存发展,并传到帝国其他 地区。凯撒利亚主教巴西略(329379)继承了帕科米乌的传统,形成 小亚细亚的隐修主义,建立了“巴西略修院制度”,对基督教东派教会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后东派教会的修院制度基本上是沿袭巴西略 主教所规定的一套方针。 西派教会的修道主义是由东派教会的亚历山大里亚主教亚大纳西 (约 239373,又译阿塔纳修)传入的。由于哲罗姆、安布罗斯、奥古 斯丁的榜样和提倡,到公元 4 世纪中叶以后,独修和集体隐修二种隐修 制度在整个西部地区确立起来。意大利维尔色里主教优西比乌(? 371)最先在所辖教区内,要求神职人员过隐修生活,以后逐渐成为制度, 改变了隐修主义原有的与东部一样的平信徒特色。 西部的隐修主义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各隐修院都有独立规章,纪律 松弛。西派教会的隐修士本尼狄克(480547)对此进行了一场重大改 革。他于 529 年在卡西诺山上建立了本尼狄克修道院,形成了“本尼狄 克修道制度”,对西派教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编辑本段特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派教会的修院制度是以本尼狄克修道制 度为样板的。本尼狄克制定了严厉的本尼狄克会规,禁欲、安贫、 听命是其核心内容,救赎论是其神学理论基础。本尼狄克会规规定,修 道院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教会据点,全体修士必须绝对服从修院院长, 礼拜是修士的首要职责,劳动和读书也受到重视。要做修士必须经过一 年修道生活的考验,一旦发了“绝色、绝财、绝意”的“三绝”誓愿, 终身不得翻悔。本尼狄克会规为修道生活规定了 72 条准则,其修道制度 比东派更为严格,它要求所有神职人员都须奉行禁欲、苦修、献身上帝, 而东派教会只要求主教和主教人选严格过修道士的生活,这是东西修道 制度的一个重要差别。 另外,约 7 世纪以前,与本尼狄克制度并存的还有一种注重神秘主 义和苦行,不注重纪律的“凯尔特隐修主义”,其特点是实行修院院长 世袭的氏族制组织形式,在不列颠盛极一时。后来罗马教会控制了不列颠,该修院也采取了本尼狄克制度。本尼狄克修道制度和修道院到查理曼时代,由于皇帝的支持,获得了普遍发展,其经济实力也相当雄厚, 对于查理曼大帝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5、 中世纪欧洲的政教关系并非现代美国式的政教分离,那么是否就是政教合一?原则划分明晰:二元论的政治理论,世俗政权和教皇为首的教会领导机构应有各自不同的势力范围:前者负责国家治理,后者负责宗教事务;(分工合作,共同统治世界)任务区分:教会独立于世俗法但与世俗国家相似的法律实体,拥有自己的教会法和法庭;在相互独立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地位(因为精神高于物质,所以可以干预);教会既强调国家的重要作用,“人间的邪恶必须用国家法律来制约”,又用上帝的自然法和基督教教义来限制王权,并且起到监督国王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律。由于圣事和世俗事务很难区分,所以会发生政治理论上的分歧和政治实践上的冲突。(婚姻、刑司、“双剑”教会在必要时可以干预世俗法庭的决定,减轻罪罚,感化罪犯;地位问题:世俗政权源于教会)都不是教会争夺世俗权力的表现,也并不否认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也绝不包含建立一个以教皇为首的政教合一的体制。eg.英诺森更好地参与世俗政治;不得不干预有关教皇国安危的政治斗争;与约翰在宗教选举上的斗争西欧复杂的政治现实,教会与世俗政权相互依赖又互相渗透6、 由思考默顿的精神出发,你觉得应该如何理解中世纪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近代史部分思考题: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经典形态的农业文明?试与其他传统文明比较说明之。如何理解资本主义?重商主义与民族主义有什么关系?个人主义在历史上曾起过怎样的积极作用?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试比较博丹和马基雅维里的国家学说。英国和法国的绝对君主制有何差异?为什么?伊比利亚国家民族国家建设有什么共同的缺陷?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结果如何?格劳秀斯的国际法理论有什么进步意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用民权国家取代王权国家?世界民主革命第一次浪潮的意识形态特点17世纪中叶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东方民族对世界科学贡献卓著,但终不能发动科学革命?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9世纪西方学界关于工业社会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为什么说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非主流派?中华文明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世界民主革命第二次浪潮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英、美、法三国革命的基本差异是什么?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是如何体现马克思所说的“双重使命”的?世界民主革命第三次浪潮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说说英、美、法三国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