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千古名篇弘扬传统文化.doc_第1页
吟诵千古名篇弘扬传统文化.doc_第2页
吟诵千古名篇弘扬传统文化.doc_第3页
吟诵千古名篇弘扬传统文化.doc_第4页
吟诵千古名篇弘扬传统文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吟诵千古名篇 弘扬传统文化敬仲镇中心小学2006年8月吟诵千古名篇 弘扬传统文化敬仲镇中心小学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君子之风,涵养浩然之气”为宗旨,从1999年10月开始,根据江泽民关于“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的指示,以及区教委关于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的有关精神,并借鉴潍坊等地的经验,着手进行培养学生诗文素养的实验与研究。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去诵记一部分优秀古诗文,对学生进行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打好优秀民族文化的底蕴,对学生进行情感和性格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并带动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制定一个切实、有效、可行的实验方案,搞好实验规划,是保证实验健康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市、区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对实验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实验所需要的教材,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措施,以及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成果进行了缜密考虑,组织有关领导和教师反复研究,精心设计,几易其稿,最后形成了一个比较详细具体,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实验研究方案,这样为实验的深入开展确定了正确的方向。二、精心选、编实验教材我校从1999年10月开始,成立了以学校主要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材编委会,着手选编教材。我们从书店、图书馆以及其它渠道广泛搜集各种资料,进行反复比较、筛选,注重所选诗文的思想性、艺术性,并适合小学生诵读。所选的诗文以古诗词为主,适当选入了少量近代诗文,尤其侧重搜集选入了一些与齐文化有关的诗文。把所选诗文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成了一至五册诗文佳作选。整套教材共选入诗文300首(篇),第一册42首,第二册44首,第三册56首,第四册88首,第五册70首。对每一首诗文都由教师设计绘制了插图,对作者作了简介,给生字难字注了音。这套教材于2000年3月编印完成,在全校一至五年级学生中使用,后又推广到全镇所有小学。2001年上半年,我们根据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更换了部分篇目,修改了原来编印过程中的错误,提高了教材的质量。2002年我校又重新选编诗文佳作选。2003年下半年我校根据试验情况,成立专门教材编辑班子,增选200首优秀名篇,编写了包含500首的诗文佳作选,共分五册,每个年级一册,每册100首。新编的诗文佳作选丰富了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在全校使用的基础上推广到全镇。现在这套教材使用效果良好,除在全镇小学中使用外,又陆续在其他乡镇的部分兄弟学校使用。三、营造优雅的诗文氛围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刻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诗文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视觉到听觉,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诗文的熏陶,提高学习诗文的兴趣。校门两侧的宣传牌上是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摘要和专家的有关论述;道路旁、花木下到处都是写着优秀诗文的诗文牌。学校为创建优雅的诗文环境,在校园以及厕所的墙壁上绘制了80余幅大型“诗配画”。使我们的校园“时时是颂诗之时、处处是颂诗之地、人人是颂诗之人”。宣传橱窗中有学生的诗文作品,有“诗配画”、“画配诗”作品和学生学写的诗词,以及学生在有关诗文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和开展活动及优秀学生的照片等。教室内外的黑板上也都注意突出诗文素养的内容,展示学生在诗文素养实验中的成绩,激励学生你追我赶,“更上一层楼”。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每天定时播放师生朗读的优秀诗文。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四、引导学生背诵诗文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好学生的诗文背诵是搞好诗文素养实验的基础和目的,必须放在实验工作的首位。课题组根据方案的要求制定了背诵诗文进度表,要求必须完成。首先要求教师掌握好朗诵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韵味。然后让学生用早读和诗文活动课的时间以及周日完成背诵任务。各班每周检查一次,学校每月检查一次,每次抽查各班学生的20%左右,背诵该月应背篇目,给各班评分、公布。每学期留下一定时间对已背诵的诗文进行复习。学校还印制了诗文素养档案的小册子,师生每人一本,分别记录自己背诵诗文的情况和在实验中的获奖情况,以及学校对其各个阶段的鉴定等。这样便于积累背诵的成果,有利于培养背诵兴趣,有利于复习巩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诗文素养活动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诗文素养活动,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推动实验深入发展。学校每学期除了经常举行级部的背诗比赛外,还举行一次规模较大的背诗比赛,评选出学校的背诗能手,背诗大王、背诗状元等。我们还多次举行诗配画、诗文小品、诗文朗诵、诗文歌唱、诗句接龙等活动,以及学生学写诗词比赛等,这些活动对学校诗文素养实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在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们筛选学生诗歌作品结集出版了尚齐诗刊第一期、第二期,内容丰富,作品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反映了学生写诗水平和较高的素质。2006年5月我校又举办了唱诗、颂诗、表演诗比赛和室外现场诗配画比赛活动。形式多样的诗文素养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进一步推动了实验的深入发展。六、把诗文素养融于各科教学诗文素养实验只有与各科教学相结合,才能在学校发展中生存,因此学校实验方案明确规定“以诗文素养实验与研究推动各科教学。”语文和思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恰当地运用古诗导入新课,如三年级教学雨一课,让学生先背诵春夜喜雨导入,二年级学习吃墨水用陈毅的青松导入,三年级品德学习关心父母用诗游子吟导入,学习珍惜时间用明日歌导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用锄禾导入,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语文教师注意将诗词的诵读技巧引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引导学生结合作文内容在文章中恰当引用古诗名句,使文章生色。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编排配乐诗朗诵、诗伴舞、诗词配乐表演等节目,多次在“六一”儿童节和教师节大会上进行表演,赢得一致好评。美术教师在课外美术小组活动中,指导学生据诗作画,在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验和探索,我们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背诵诗文在我校已蔚然成风,正在形成显著的办学特色。学生背诗兴趣浓,热情高,80%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背诗任务,涌现出一大批背诗能手、背诗大王。现在除一年级学生外,二年级以上学生都能背诵诗词100首以上,中高年级的许多学生能背诵200首以上,有些学生能熟练地背诵琵琶行、木兰诗等长诗。背诵诗文使学生记住了这些高雅的经典之作,伴随他们走过一生,终生受益。通过实验,使学生在诵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古诗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诵读中可以领略山河的壮美,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通过诗文诵读,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表现在学写诗词上,学生运用学到的诗词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用儿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别有一番情趣和韵味。每次学写诗词比赛,都能征集到四、五百首学生的习作。对这些文学的幼苗我们一定倍加呵护,精心培育,使其茁壮成长,培养出我们自己的小诗人。诗配画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形式。我们以班为单位,多次组织诗画长廊展示,同样的诗词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画成表现出来,张贴在楼梯旁、走廊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自从开展实验以来,在我校已成功地举行了两届研讨会,区教委、教研室的领导给予了肯定,区电视台曾于2002年10月作了报道。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