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任务型英语阅读课中问题的有效设计.doc_第1页
浅析初中任务型英语阅读课中问题的有效设计.doc_第2页
浅析初中任务型英语阅读课中问题的有效设计.doc_第3页
浅析初中任务型英语阅读课中问题的有效设计.doc_第4页
浅析初中任务型英语阅读课中问题的有效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初中任务型英语阅读课中问题的有效设计上海市梅川中学 蔡静娴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阅读课是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的一种基本的课型。传统的只讲语言点和语法,过于关注逐句翻译的“填鸭式”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阅读教学的现实需要。以语篇阅读为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构建于阅读材料之上的师生对话。教学活动应该转向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教师在设计活动任务时, 有必要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设计教学情景, 通过声情并茂的呈现、设问、引导、启发、对话、交流等多项有效教学行为的交替使用,使学生全面感受与思考文章的内容以及语言方面的问题, 因为多维性问题的提出会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沉醉于语篇阅读之中, 从而提高他们对于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合理“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催化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以问题驱动任务的完成,如何将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从而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思考的技能和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谈一些看法。二、 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的原则1. 以突出学生为中心,提高阅读能力为目标的原则1)问题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实际能力,体现恰当性。在当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观察到,有时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茫然无语,无所事事,课堂寂静一片,只有教师自言自语,或者是学生用汉语交流。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却鲜有真正的语言流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问题设计的难度太高或太低,使学生望而生畏或是不屑一顾。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带动学生参与到各项任务的完成。2)问题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能力差异,体现阶梯性。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阅读教学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一般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和导入新课来实现的,所设计问题应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又了解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阅读中提问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 并捕捉信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阅读后提问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不同的见解。课例:在六年级的Friends of the earth 的英语教学中,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由浅入深分别提出了1)What is the environment? 2)What do people sometimes do to the environment? 3) How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do you know? What are they? 4) 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 earth? 前两个问题即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也能迅速找到答案。第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将分散在文章里的含义适当加以归纳和总结才能答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一个档次。第四个问题是在完成了文章阅读后的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捕捉到文章的信息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既锻炼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3)问题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体现启发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位外国教授对他的中国朋友也曾说过:“中国的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发问,这是中国教育应该改变的一个重点。”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渐渐习惯于老师讲,自己记,记下老师讲的一个个过去的结论。似乎老师把结论告诉学生,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似乎学生记下了结论,也得到了知识上的满足。很多学生知识水平高,但缺乏动手、应用意识,人文素养低,人才质量不高,特别是难以出现原创性人才。因为结论是老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学出来的,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既没有在思维过程中得到认识上的提高,也没有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也难以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因此他们学到的是死知识,不是能够指导实践的活知识,缺乏独创精神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同样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及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并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多元思维,通过实践、设计、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一些模拟的任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机会和空间。课例:在八年级的nobody wins 的教学中,当学生读完了所有的故事,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What will happen in the end? Can you help writer finish the story?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故事新编。同学们兴致高昂,想象丰富,你一言,我一句,将故事编得绘声绘色。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集思广益、互相学习的过程,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 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导向的原则。1) 问题设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体现实效性。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任务设计的指南,是检验任务完成与否、好坏的标尺,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任务的驱动往往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所以在问题设计时始终应遵循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使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课例:在七年级Choose a new flat 这一单元的教学,其中有一个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方位介词的用法。在完成课文的阅读以后,设计了一个pair work: Can you design a new bedroom for you ? 以这个问题呈现任务,要求学生合作设计自己卧室,并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在展示任务的过程中,强化了方位介词的使用,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 问题设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体现多元性。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将问题设置作了多种分类。从提问的程式分,提问有判断式(是什么?)、描述式(怎么样?)、分析式(为什么?)和评论式(你认为怎么样?);从认识目标出发,提问又可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形式来看,提问又可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如提供True or False(判断性提问),可以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一些说明文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提纲或图表,即填空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清楚地了解有关顺序、数字、因果关系或获取更多的课文信息。同时提问的角度不同,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如“Why is the invention of paper important?”这类问题易使学生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提问:“Why can we know what happened a thousand years ago?”如此设问,学生感到特别新鲜,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的灵活多样性,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3. 以诱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指南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问题能够“投石激浪”。课例:在八年级的nobody wins 的教学中在阅读了第一部分的篇章后设计了两个开放性的问题,What difficulties did they have if they wanted to escape ? How could they escape? 激起学生对故事结果的多角度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并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三、 任务型英语阅读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的策略1. 问题的生活化策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可能在初始凭借着兴趣和好奇心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但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任务中设计的问题一直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便无法回答,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思维的动力。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 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该从教师和教材转向学生, 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那么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各种问题设计优化,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发挥思维,鼓励他们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有实效性的,真实意义的,接近现实生活的问题,学生才最容易进入积极的思维,教学内容才最容易内化。课例:在六年级上Friends of the earth 这一节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明确文章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在随后的post-task环节中提出两个问题: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vironment of our school? 2)How do students keep the school clean? 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比较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找寻答案,易于开拓思维,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比较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去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问题的互动化策略。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英语课堂上,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设问,组织学生以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如在实践教学课中,可把学生分成几个竞赛小组,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竟猜单词。又如根据阅读语篇的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调查表,让学生对周围的人进行调查,在有意义的调查中,运用将所学的语言技能运用于调查型任务之中,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有效性。如调查: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What do you do at the weekend?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ur? Have you got a computer/?等。小组调查后统计调查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设计一个大调查表,通过问答形式,要求学生用英语汇报各小组调查的结果,统计出本班的调查结果。对学生来说,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以以问题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主体参与性,达到优势互补,共创双赢的局面。3. 问题的简约化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情况不时可见。一些老师认为,该讲的都讲了,怎么考都问心无愧,不该讲的还进行了拓展,怎么说都尽心尽力了。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问学生,这节课怎么样,回答是很好;有什么收获,不知道。细细一想,其实,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不是过多,使得学生吞食过多,消化不了。在所谓“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观念下加大包围,偏离了课程标准要求,不知不觉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以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行简约化教学,抓大放小,把主要的根本性的问题或内容抓住,其他的则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所谓“大匠授人以巧,而决不是授人以多!”特别是不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琐碎化,使学生本来就不浓厚的学习兴趣弄得荡然无存。而是教师精心设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