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1页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2页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3页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4页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重新认识财富一)传统的财富观:“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及其能动的要素。”威廉配第(二)财富的新认知物质是财富之母,精神是财富之父。财富是被赋予人类精神的物质自然。物质形式是产品的自然形态,精神内容是附着在物质之中的人类精神,包括动机、控制力、技术、设计、品牌等。人类产品或财富的形式是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结合,财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物质资源(包括自然物和体力劳动的凝结),二是精神资源(包括合目的的控制力、技术、设计、品牌和其他精神因素)。财富是人类精神的对象化财富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它的物质构成,而在于它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2、 财富内涵的变化(一)马斯洛的需求等级理论人的要求不断发展,基本的需求满足后,新的更高等级的需求自然产生。(二)经济的“脱物现象”人均GDP3000美元(1972年价格)是临界点(三)人类正在逐步追求精神含量更高的财富三、 精神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机遇来自“闲暇”闲暇是一种奢侈品,曾是少数贵族和富人的专利。闲暇并不全是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的产物,而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德的结果。当社会上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闲暇,就会引起社会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工业时代的“闲暇”包括三方面:缩短的劳动时间、满足温饱外更多的闲钱、社会拥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2) 经济奢侈化和经济精神奢侈性消费:在社会平均国民收入所决定的平均消费水平之上的部分。追求的是高层次的精神内容,简朴性消费追求的是基本层次的物质形式。经济奢侈化的内在动力是人类需求层次的提高,一些过去处于附属地位的隐形需求外化为主要的社会有效需求。(3) 物质经济向精神经济跃迁农业经济时代:第一产业为主导的社会。农业经济主要靠土地、体力劳动及经验来创造社会财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在农业社会里,精神生产往往带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工业经济时代: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社会。工业经济的特点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供给,促成社会生产力的过分扩张和社会分配的严重问题。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所引发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困扰工业经济发展的终极阶段,没有市场的生产不仅没有效率而且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转型经济: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软化”的转折期。人类的物质需求发生分化,一方面是满足基本需求,一方面是满足高级需求。精神经济时代:第四产业为主导的社会。智慧是第一生产要素,知识、信息的流通成为了最重要的流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基本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技术、品牌、设计等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4、 精神经济的特征(1) 精神产品1、精神产品的价值构成ABCDEFGH任何产品,只要是人类劳动的现实产物,就必然由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精神产品中,价值核心是精神内容而非物质形式。准精神产品、范精神产品、纯精神产品(2) 精神经济的特征1、产品泛精神化 人们的消费取向和购买动机正发生变化。人们更关心的不是商品本身的物质使用价值,而是附着在其上的精神内容。与消费结构的精神化相对应,社会生产结构也发生深刻的变化。产品的精神内容价值比重迅速增大,物质形式的价值比重相应下降。2、生产个性化 产品的精神内容结构有一重要特征:层次越低,需求共性越明显;层次越高,需求个性越明显。3、精神资本主体化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非物质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精神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稀缺品。精神经济时代里,精神资本是主要资源,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是精神生产,物质资源和体力劳动的耗费逐步退居次要地位。精神资本具有不可替代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以及无限增值等。精神生产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首要指标。精神资源成为了投资的重点,精神生产者成为高收入人群。4、经济虚拟化 经济变得轻型化和软件化。以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经济运行方式上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精神经济时代经济虚拟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货币的虚拟化进一步加快了经济虚拟化进程。投资取向更加无形化,虚拟化。投资重点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如R&D, VI, AD等。5、经营分散化原因: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一体化;数字技术的极大进步;企业效益和产品价值主要由精神价值决定。市场和生产规模以小为优。6、名声主义名声本身就是 具有现实经济价值的财富。名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与活力的重要标志。品牌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是重要的精神内容和价值核心。决定市场和经济效益的不是靠资金规模和物质资料,而主要是品牌及背后的精神力量。第二章 文化产业相关理论第1节 世界文化产业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初):(一)技术条件: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广播、电视技术开始成熟。广播、电视逐步取代传统报业成为传媒业的主体。(二)发展状态:二战后,美国独霸世界文化市场。代表行业:好莱坞电影、商业电视节目、百老汇歌剧和音乐广播。(三)文化产业政策:初步发展期间,各国都没有出台专门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文化产业强国美国当时是高度市场化运作。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文化政策。但是在某些文化先锋行业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无线电法“Radio Act”1927,通讯法“Committee Act”该法律确立了7人为联邦通讯委员会管理无线电和执掌管辖一切电信网络的权力。(四)、文化产业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启蒙辩证法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文化工业的产品都是或多或少按照特定的意图、专为大众消费而量身定做出来的, 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种消费的性质。”文化工业的各个分支在结构上相似,或至少彼此适应, 因而自成系统, 浑然一体。而这种局面之所以成为可能, 全赖当代技术的能力以及财力与管理的集中。文化工业有意地自上而下整合其消费者, 它把分离了数千年, 各自为政、互不干扰的高雅艺术与低俗艺术强行拼合在一块, 结果是两者俱损。在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中,他们认为文化工业作为工具理性的代表,消解艺术和文化的个性化和纯度,艺术成了千篇一律的东西,作为工具理性的文化工业成为异化大众的工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艺术和技术的进步为民主和解放提供了机会”他认为艺术品的复制可以把艺术从宗教仪式的古老传统中解放出来。2、 逐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冷战结束)发达国家逐步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理论在文化研究领域的转型和跨入经济学领域时期。(一)技术条件: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发明带来了传媒的第三次革命。从50年代开始,计算机、通讯卫星、微电子、光纤通信、激光、数码等信息技术产品获得重大发展。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二)发展状况欧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批判的视野中重新审视文化产业,逐步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日本、德国等文化产业的崛起打破了美国独霸天下的局面。(三)文化产业政策欧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制定各国的文化法律体系,保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保护知识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民族艺术的法律法规,以及保障公民接受艺术教育、享有文化服务以及支持各公益性文化事业和非赢利性文化事业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大对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60年代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文化产业逐渐进入高峰。1965年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美国)创立了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该法保障美国每年拿出相当比例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四)文化产业理论:文化产业理论呈现跨学科特点文化领域+经济学领域英国文化学派 美国文化学理论 文化经济学1、英国文化学派 标志: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成立。代表:雷蒙德威廉姆斯 斯图尔特霍尔 特里伊格尔顿 雷蒙德威廉姆斯从定义文化开始把文化研究的方向由传统的固守精英文化的研究转向大众文化研究。斯图亚特霍尔大众文化的生产并非单向、而是经历了编码、解码两个环节,生产虽然是复制的、相同的,解读未必。电视观众的解码有主导霸权立场、协商代码立场和对抗性三种方式。大众对电视并不是传播者规定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而是对意义的选择和再生产。此观点奠定了CCCS对大众文化的乐观基调。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文化产业既具有政治色彩,同时又在构建着经济基础。 2、 美国文化学理论约翰费斯克生产性受众观:大众文化是由大众而不是由文化工业促成的。受众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重新解读文本,生产出自己的文化。提出“金融经济”和“文化经济”的概念。前者关注的是交换价值、流通的是货币;后者关注使用价值,流通的是意义和快感。此理论体现美国文化产业理论不同于传统文化产业理论的嬗变。传统注重文化内涵的研究,费斯克理论开始转向消费文化经济的内涵研究。 3 赫伯特甘斯大众文化和高级文化中提出“品位文化”的概念,认为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品位的不同。精英文化的品位主要取决于生产者在创作的过程的审美观和灵感,而大众文化品位文化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其消费者,是受众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的意义与快感。文化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化。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概念的创立者。后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特点概括为五种差异的消失:内部和外部差异的消失、本质和形象差异的消失、无意识和显意识差异的消失、真实性和非真实性差异的消失、能指和所指差异的消失。于是大众文化呈现出“平面化”和“无深度化”现象。要辨证地看待大众文化的消极和积极面,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消解。文化问题倾向并弥散于经济和社会问题之中。他指出至于文化,后现代已具有文化消融于经济和经济消融于文化的特征,因此,商品生产现在是一种文化现象。他认为文化的商品化和商品的文化化是资本主义第三阶段即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特征,形象社会或消费主义及各种判断都包括在这个特征之中。对詹姆逊来说,文化生产与经济生产的完全统一,使文化从根本上干预经济的文化政治有可能实现。3、文化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创始人:约翰儒斯凯恩思想核心:正面反对把金钱作为标准评价人和产业的做法。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美国阿尔文托夫勒、威廉鲍摩、威廉博文使文化经济学得以成为体系为学术界所接受。主要思想:艺术已大众化、日常化、复制艺术成了一个大市场、与艺术和文化相关联的产业活动成了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大众性消费活动是与经济的新生活化密切相连的。文化艺术事业是无法通过营利性组织得到发展的,应该由非营利性组织推进。70年代中期,西方部分经济学者开展了跨学科的研究,对经济与文化间的关系做了较系统的探讨,阐释了“文化”成为“产业”的可能空间和发展特点。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中性概念,与其母体脱离,成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经济类型。3、 快速发展阶段(冷战结束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发达国家制定文化产业国家发展战略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 发展状况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发达国家以文化立国和重点扶持文化产业政策为主要特征。文化保护的倾向日益突出欧洲对美国文化入侵的抗争:20世纪90年代末,法国提出“文化例外”原则坚决反对美国把文化列入一般服务贸易范畴的主张,指出“文化不是一般商品”。随后欧盟其他国家也以文化产业的敏感性和特殊性为由,拒绝向美国开放以电影、广播、电视为主的视听服务,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和艺术馆等相关文化服务市场。许多国家还制定了国外和国内电视节目和电影的播出比例,以保护国内文化市场。(3) 快速发展阶段的文化产业理论1、国际关系学方面 代表人物:约瑟夫奈 主要思想:“软实力”理论软实力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政治价值观念感召力等2、社会学方面代表人物:布迪厄(法)主要思想:反对庸俗社会学把一切问题化约为物质基础或经济因素的决定力量,从而忽视文化的相对自主性。统治阶级改变了统治策略,他们不再进行粗暴愚蠢的身体强制,而是改变成了温和得多的控制形式即文化实践形式。4、 多元竞争阶段(新世纪至今):全球文化产业激烈竞争,并形成以美国为主导,欧亚各国各具优势的“一强多元”竞争格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文化全球化的日益扩张。世界文化产业政策依然是以国家重视和扶持为主,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家竞争的发展战略中。更为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与改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2000年欧盟将文化产业纳入“全面就业计划”,欧洲文化产业发展框架性协议:“文化:2000-2004”启动,文化产业被赋予了改善欧洲社会结构的新使命。除了制定国家宏观文化产业发展和行业政策外,更加注重区域性文化政策研究。提高地区和城市竞争力成为文化政策的重要原则和目标之一。(大伦敦主管机构GLA)一些文化政策开始趋向于关心文化产业与农村发展问题。汤姆奥里甘(澳大利亚)文化资源与社区发展:最优化与可持续能力文化规划、文化产业和地方发展昆士兰文化旅游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多元扩展:文化学、经济学、社会学、国际政治关系等。最重要的思潮是:“创意经济”和“国民总文化”霍金斯 创意产业之父创意经济凯夫斯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会全面影响当代文化商品的供求关系及产品价格。 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研究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电影、声像制品和图书出版业在内的艺术创作产业的组织形式。道格拉斯迈道尔 “国民总文化”文化可以用指标来量化。文化经过衡量,反映为国民总文化,成为文化力。关于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欧美情况对比:第2节 文化产业概念及内涵文化产业的概念把文化的内容进行产业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精神产品和服务说意义内容说版权产业核心说工业标准说文化娱乐集合说“精神产品和服务”说从产品的性质来定义文化产业,“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 内涵: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外延:文化产业的三个门类:主体(核心)行业: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前沿行业:现代文化产业竞争所争夺的领域-创作、设计等边疆行业:广告、咨询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意义内容的商品和服务产业。内涵:在社会高度工业化、技术化和商品化条件下,文化领域中出现的使文化产品具有鲜明的技术性、复制性、批量性、商品性的文化产出方式。外延: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文化创作业文化制作与传播业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本质是版权产业。内涵:文化产业是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外延:出版发行、新闻、广播影视、网络服务、广告、计算机软件、信息及数据服务以及与以上产业类型紧密相关的艺术创作业、艺术品制作业、演出业、娱乐业、文物业、教育业、体育业、旅游业等。文化产业是根据工业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和组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个过程,而所谓工业标准,则主要指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和连续性。(UNESCO)“文化娱乐集合”说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2005/6内涵: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