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实词语法.doc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实词语法.doc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实词语法.doc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实词语法.doc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实词语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词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1.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 雏 皮2.从原义扩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义甘 苦3.由专名扩大到通名江 河4.由原来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秋 春(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A程度减弱。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怨B范围缩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 子 禽C词义义项的减少。如 劝 迁 让(3)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主要有以下几种:A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B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是“到地方”。C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4)词义感 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做词义感 彩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A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B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听话”“安顺”之义。C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鄙”,古义表示“见识短浅”,是一个中性词(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义指品质恶劣,成为贬义词。积累卡片:常见古今异义词例释以下内容按字词、例句及所选篇目、古义、今义顺序整理:穷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穷尽 贫穷丝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醉翁亭记) 弦乐器 蚕丝委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放弃 委托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离开 到,往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 表示判断举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被举荐 举起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现 出征,征收喻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明白,了解 比喻豆 一箪食,一豆羹(鱼我所欲也)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豆类名称就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接近,趋向 今常作副词或连词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确实 真诚、诚实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时 四季中的秋季义 引喻失义(出师表)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否 陟罚臧否(出师表) 恶,坏 表示否定猥 猥自枉屈(出师表)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卑鄙下流庶 庶竭驽钝(出师表) 希望,期望 众多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案件 监狱师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军队 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二次 表动作重复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参与 间隔、空隙,不连接里 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居民区名 方位词,与外相对游 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上枢密韩太尉书) 交往 现常指游历、游览池 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大也(上枢密韩太尉书) 护城河 现指水塘走 几欲先走(口技) 跑 行走趋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快步走、奔跑 趋向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借,借助 不真居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经过 房子;居住见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 拜见、进见 看到鄙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境 品质低下市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购买 市场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强壮,强大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只 但是虽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即使 虽然,表转折固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 绝对 坚固谢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道歉 感谢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逃跑 死亡会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适逢,恰巧遇到 聚合怜 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怜爱,爱戴 可怜,怜悯或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有人 或许,也许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到处 经常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猖蹶 遂用猖蹶(隆中对) 失败 凶猛而放肆(注:现代汉语中写作“猖獗”)于是 游于是乎始(始得西山宴游记) 从此(时) 表示承接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的原因 常与“因为”搭配,表因果关系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品质低劣晓畅 晓畅军事(出师表) 精通,熟练 通顺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平民 用布做的衣服谨慎 先帝知臣谨慎(出师表)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牺牲 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现指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凭借能愿动词,可以交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错相通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和子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间隔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断绝来往 隔开,不连接无论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不要说,更不必说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以为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以此为 认为左右 楚王闻之,谓左右(晏子春秋) 身边跟随的人表方位;表估计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即使这样 转折连词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 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以膏泽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1.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2.名词用作意动例如:友风而子雨。(荀子赋)“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带宾语例如:籍吏民,封府库。(司马迁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2.能愿动词+名词例如:沛公欲王关中。(司马迁鸿门宴)“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ng。3.名词带补语例如: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军”带补语“霸上”,用作动词,驻军。4.“所”+名词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粘附在“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购买”讲。5.副词作状语+名词例如: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例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7.名词+“者”例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名”粘附在“者”的前面,作“指名,识其本名,说明白”的意思讲。8.名词+“之”例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9.名词+名词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两个名词“事”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事(第一个)作“做,从事”讲。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权”,在此句中作动词“称量”讲。四、为动用法。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名词带宾语,为宾语怎么样。可译为“为-”1、 动词为动 例如:死国可乎?2、 名词为动 例如: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名词用作状语有以下作用:1.表示比喻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司马迁陈涉世家)“狐鸣”,像狐狸那样叫,“狐”名词作状语。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兄事之”,像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例如: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状语。 5.表明时间、动作的连续性例如: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日”,一天天地,充当“胜贵”的状语。 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躬”,亲身,作“耕”的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面”,当面,是“刺”的方式,作“刺”的状语。 7.表示处所 例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文天祥后序) “草行露宿”,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名词“草”“露”分别作“行”“宿”的状语。 8.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例如:从流石蛇行而上。(游黄山记) “蛇”,像蛇一样。名词“蛇”作“行”的状语。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特征: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例如:(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贤”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的意思,这里指“贤士、贤人”,用作名词。(2)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司马迁陈涉世家) “坚、锐”本是形容词“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用作名词。(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良实”本是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