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英语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doc_第1页
幼儿英语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doc_第2页
幼儿英语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doc_第3页
幼儿英语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doc_第4页
幼儿英语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英语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长沙师范附属幼儿园 李 健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文化意识是指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国语言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如听、读)和语言的产出(如说、写、译)的自觉性。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都是可以培养的。一、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了解多元文化,激发第二语言学习兴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外语学习必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应该渗透有关国家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以达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初步激发幼儿跨文化交际意识初步培养其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的能力。早在1904年,Jespersen就曾说过:“学习他国的文化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another country is the hightest purpose of language teaching.)。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rt也曾说:“,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Thomas在研究中发现:非本族语使用者(NNS)由于不具备语用能力而使英语本族语使用者(NS)不明其言。由此,我们应更深地体会到应在教学活动中渗入国外的文化知识,初步培养幼儿的英语文化意识。二、幼儿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和不足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以前出现了只会记语法,而不会说的情况;现在那种说了出来,不符合情景或是说了后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是老师在教和孩子在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外国的文化教育我们学习英语剥离其文化背景,为学单词或词句而学习,收效甚微。其实哪国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呢?可见,教学当中的文化渗透是相当重要的。三、我的做法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是这样渗透文化意识的:1、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英语和汉语如果能在比较学习和运用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说打招呼吧,中国人见面很喜欢用“吃饭了吗?”来互相问候,而若你对英美家人士说这话,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你要请他们吃饭,这就需要在教学时加以说明。又如,“Hello,Im Miss Lee”,这是教师的自我介绍,此时我告诉孩子,这时的Mis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呼老师sir,Mr或Miss,而teacher 是指职业,一般不作称呼语用。再如,在学到“How old are you ?”时,我告诉孩子,在西方打听年龄时,她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my secret”,因为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宗教、婚姻状况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显然不礼貌。所以,同外国人交谈,即使是双方到了无话可说的时候,去讨论一下天气也别去涉及他们认为的隐私问题。这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禁忌,我们才不至才陷入现在那种说了出来,却不符合情景或是说了后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的尴尬境地。讲话并不难,教会孩子说话得体却不易。说话得体的关键在于帮助他们了解文化习俗、增加文化底蕴、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2、通过歌曲渗透文化意识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挑选了几首歌曲,让孩子听听、唱唱、动动、演演、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在演唱Old Macdonald 一歌时,我让孩子们分组轮唱,边唱连叫,这儿呱呱,那儿汪汪、小鸡唧唧,老牛哞哞,猪仔噜噜,绕口令似的词,越来越快的节奏,孩子们唱得、笑得气都喘不过来。在教学歌曲London ridge is falling down 时,我先告诉孩子们,英国的伦敦桥倒了,问孩子人们会怎么样,有的孩子说大概会重建起来的。果然,歌中就有这样的歌词。随后,我让孩子想办法建桥,孩子们七嘴八舌,有人提出用钢铁建。原来,接下来歌词大意是:建桥要用钢铁架,钢铁架也会折断的,那么用银和金,但是我没有银和金,我的女士。当然,这是一首荒诞的歌,但其中体现了西方人的特有的幽默感,并在不知不觉中传授了物理知识。有些儿歌很好地体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如果将他们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3、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渗透文化意识比如在学习有关水果这活动时,我让孩子们用水果做水果色拉这一特色菜,他们不仅学会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子,还了解西方的饮食习惯。在喝水时,我问孩子们Would You Like some water?,我告诉孩子西方人一般不直接拒绝,而是婉转地说:“Yes, Id love to, but not now.”,但西方人并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表现出婉转的,如我设计了一次生日聚会,学习“Heres your present .Open it and see”。生活化的活动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与人交往。又如饮食为例: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外国人爱吃牛肉、鸡、鸭、羊肉等,通常用盘子、叉子和刀。于是在结合教学内容时,我适当为孩子们增加了有关的内容。在有关Food的活动中,当幼儿学习了hamburger, sandwich, pizza and steak等单词后,我便带了plate, fork and knife让他们亲手动一动、说一说,学习如何使用这些餐具,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认识。孩子在生活化的语言活动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也感受了英美文化气息。正如一位西方教育家所说的:Tell me , I w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 生活化的语言活动具体地诠释于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语言教学原则。4、通过节日主题活动渗透文化意识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我们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幼儿通过对中西节日文化的比较中学习语言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我们经常举行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庆祝母亲节和父亲节等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外国人视圣诞节为重要的节日,而大多数中国的孩子却不知道圣诞节的意义和特点。于是我先告诉孩子们圣诞节的宗教意义,并有次序地布置了教室。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幼儿听听歌曲Silent Night,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互赠礼品,感受友情和亲情。在次日圣诞节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Santa Claus(圣诞老人),Christmas Tree(圣诞树),stocks(长袜),还亲身体会到圣诞节的愉快和温馨。最后,让孩子们做Christmas Card(圣诞卡片),在卡片上写一些祝福的话,在“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这首歌中,让孩子们互换卡片并结束了这次活动。中国人习惯过农历新年,我们在活动中结合这一传统习俗,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来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首先,我剪了一些“窗花”贴在窗上,在门上贴上“福”字,然后,让他们看一看“鞭炮烟花”等实物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一热闹的庆祝方式。当我从口袋中取出“红包”时,孩子们都雀跃不已,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最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说一说这些词句,在祝福声中结束了这一次活动。西方有个Valentines Day (情人节),通常我们认为这是情人之间的特殊日子,忌讳向孩子提及。而我告诉孩子:在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人人可为此庆贺。并让学生自制爱心卡,送给朋友、老师、父母或任何喜爱的人。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教唱Valentines Day,让学生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和动物、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此刻情人节的含义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延伸。谈到鬼,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阴森森、凄惨惨,令人毛骨悚然,但西方国家的鬼节(万圣节,11月1日)前夕,即Halloween却深受孩子的喜欢现在发展成了儿童的庆祝日。10月31日,是传说中的去世的人回家的日子,那天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放置用南瓜做成的灯笼为鬼魂引路,模样恐怖,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挨家挨户敲门乞讨。他们对主人说:“Trick or treat ?”意思是:“款待还是恶作剧?”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糖果、糕点送给孩子们。我请幼儿和家长一起上网查资料,了解万圣节的来历,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南瓜灯,再和幼儿一起“玩乞讨”和“咬苹果”的游戏。鬼节竟然能如此有趣、好玩,简直令人不可思议。5、通过各种渠道渗透文化意识除教材、录像、录音外,我还经常利用英美国家的地图、风景画、照片、明信片、课件等进行语言教学,让孩子较为直观地了解英美文化。体态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渗透文化意识的好方法,如同我们每次和孩子告别请孩子“飞”一个一样。现在我们用的胜利的手势(食指和中指背对自己举起)是丘吉尔首相在二战中使用后来全球普及的。充分发挥信息刺激幼儿的感官,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教学内容直观有趣,更让幼儿开阔了眼界,利用麦当劳快餐店典型标字母M与人物造型,引出Old Macdonald 这首歌,向幼儿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西方农庄。农庄中的动物悠然自得,并配上英语中的动物叫声:“quack, quack; chick, chick, oink, oink”让幼儿始终沉浸在浓郁的西方文化之中。直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学习与英美文化交融,有利于幼儿的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曾有人类学家说过,一种语言必然深深扎根于该民族文化之中,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为了适应这个世界,为了更好的交流,我们既要掌握外语,又要掌握相关文化知识,才能充分展现交际功能。四、我们应注意的事项先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我们外语学习中文化渗透的前提是孩子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因此,任何渗透文化意识的活动中都不要忘记本族文化的对比和介绍。否则,培养的只能是一群“糟粕”。参考文献:1.周如松. 重视西方文化的导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