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和机理研究,朱立国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科研究的特点,诊断与现代医学基本一致 治疗中医特色治疗+微创+手术 所以,骨伤科主要研究集中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中药、手法、针灸、针刀)的研究。,总体思路,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据统计,我国颈椎病患病率约为3.8%-17.6%(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国康复医学会,2007)。 在影响我国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10大疾病中颈椎病位居第7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估及影响正常生活的10大疾病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2) 。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被列为世界第二大顽症。 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电脑的广泛普及,颈椎病有迅速增加和年轻化趋势,将成为21世纪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一、研究背景,手法治疗中医特色明显,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是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方便易行,费用低廉,易于被患者接受。 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发病的60%,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手法操作技术性强,因缺乏操作规范,而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并导致不良反应。 目前,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对手法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多局限于一般经验总结。 基础研究滞后,作用机理缺乏科学实验支撑。,手法治疗与研究存在的问题,1、操作规范 2、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3、机理研究,急需解决问题,一、 旋转手法的规范与创新 旋提手法,旋提手法操作规范,1、准备 体位:患者端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 放松:医生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35分钟。 2、旋提手法 旋转:患者头部主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最大屈曲,再旋转,达到有固定感。 预牵:医生以肘部托患者下颌,纵行向上牵引35秒钟。预牵力在155kg。 提拉:医生肘部快速垂直向上提拉。操作成功可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提拉力在145kg。 3、善后 再次用提、拿等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23分钟。,主动旋转 屈 曲 再旋转 提 拉,旋提手法操作规范,二、旋提手法的疗效与 安全性评价,临床方案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设计 4家三级甲等医院完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98例。 中央随机方法,分为2组。 观察组101例,旋提手法。 对照组97例,牵引治疗。(杨克勤教授脊柱疾患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疗程2周,随访1个月。 采用盲态评价(治疗者、评价者职责分离) 数据管理和统计学处理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诊断标准 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标准,1.颈痛伴上肢放射痛。 2.受压神经根皮肤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 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4.颈椎X线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 5.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4主要诊断依据,2、3、5为辅助诊断依据,纳入标准,综合上述诊断标准。 年龄45-65岁。 病程5年。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除外颈椎外病变。 疑有或已确诊的颈椎及椎管内肿瘤者,脑部肿瘤者。 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等。 诊断不明确的脊柱损伤伴脊髓损伤症状者。 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严重的心、肺、脑疾病患者。 手法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脊髓型颈椎病。 不愿意接受研究者。,效应指标,主要指标:颈臂疼痛、颈椎活动度、颈部压痛 次要指标:上肢麻木、感觉障碍、上肢肌力、腱反射、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经全国120余名骨科专家问卷、400余名颈椎病患者问卷及专家论证会和文献总结),头盔颈椎活动测量仪 (专利号:ZL200620002019.0 ),颈椎活动度的测量,自主研发了头盔式颈椎活动测量仪,可在三维六个自由度上对颈椎活动度进行测量。,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 (专利号:ZL200520142236.5),颈部压痛的测量,自主研发了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以恒定压力对压痛进行观测。,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 研究者培训与考核 三级监查体系,总体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91.51%,愈显率56.44%,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有效率为64.42%,愈显率6.73%。,首次治疗手法改善颈臂痛优于牵引 (P0.01),说明手法治疗起效快。依次治疗后两组颈臂痛积分差值逐渐增加(P0.05),说明手法治疗作用优效持久。,治疗前后颈臂疼痛疗效比较,第4次始手法降低颈部压痛优于牵引 (P0.05)。,治疗前后颈部压痛积分,首诊起手法对颈椎活动度改善即优于牵引 (P0.05),说明手法治疗起效快。依次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差值逐渐增加(P0.05),说明手法治疗作用持久。,颈椎活动度记分下降例数,旋提手法: 起效快 疗效显著 作用持久,主要指标: 颈臂疼痛 颈部压痛 颈椎活动度,三、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1 定位后套管针穿刺,2 退出针栓后,导入微型压力传感器,3 达到髓核后,用镊子固定电线,退出穿刺针,4 C2-7椎间盘植入传感器后,用胶水固定导线,安置微型压力传感器,右图 颈椎位移脉冲式动态摄像实测图,各节段同步测量,左图 髓核内压力同步动态实测图,颈1,颈2,颈3,颈4,颈5,颈6,颈7,各节段髓核内压力图,髓核内压力随着上提力的增加而下降。 在临床力学参数范围内,旋提手法能安全、有效地降低颈椎髓核内压力。,线位移 额状面角位移,矢状面角位移 水平面角位移,颈椎各节段均发生了运动,作用力分布于各节段,没有产生应力集中。,在制定操作规范过程中,为获取旋提手法操作过程及安全性的生物力学参数,自主研发了旋提手法在体力学测量仪(专利号:200720103552.0 )。,旋提手法在体力学研究,旋提手法作用力曲线图,作用:1、反映旋提手法临床操作的力学过程和特征;2、用于手法操作的量化考核;3、提供基础研究的力学参数。,运动捕捉测量过程(全身),手法的运动轨迹描记(全身),旋提手法运动学研究,34,22台数字动作捕捉镜 头构成的试验环境,头部5点 颈肩部4点 胸腹部4点,Marker点安放位置准确反映躯干、头颈部动作自由度。,Marker点设置,头部矢量,躯干矢量,Marker点,头部相对于躯干矢量的运动变化反应受试者头颈部活动。,37,旋转,屈曲,再旋转,扳动前,扳动后,手法操作过程中头颈部运动变化,运动学分析结果,手法前头颈部自主旋转固定体位无显著差异,纵轴的速度及加速度大于水平轴及矢状轴,旋转角度小于定位角度;前后旋转角度无差异,数据结果,手法步骤清晰, 可重复性高。,施力方向垂直向上, 操作稳定。,手法操作安全。,结论,扳动加速度快,时间短(110ms),位移小(3.25mm),操作“短促、有力”,集合旋提手法生物力学及运动学研究成果,目前正在研发旋提手法全真模拟考评机器人,用于旋提手法的教学与考核。,中医综合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技术路线图,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组成:旋提手法+颈痛颗粒+颈椎康复操 方案特点: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物理疗法与化学疗法相结合 预防、治疗与康复相结合,旋提手法操作规范,1、准备 体位:患者端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 放松:医生采用按法、揉法、滚法等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35分钟。 2、旋提手法 旋转:患者头部主动水平旋转至极限角度,最大屈曲,再旋转,达到有固定感。 预牵:医生以肘部托患者下颌,纵行向上牵引35秒钟。预牵力在155kg。 提拉:医生肘部快速垂直向上提拉。操作成功可听到一声或多声弹响。提拉力在145kg。 3、善后 再次用提、拿等手法放松颈部软组织23分钟。,主动旋转 屈 曲 再旋转 提 拉,旋提手法操作规范,颈痛颗粒,(山东明仁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19991024) 主要组成:葛根、白芍、桂枝、川芎、元胡等。 用法:开水冲服,一次1袋(每袋装 4g),每日3次,饭后服用。,颈椎康复操,颈椎康复操前屈后伸,颈椎康复操旋颈望踵,颈椎康复操回头望月,颈椎康复操雏鸟起飞,颈椎康复操摇转双肩,颈椎康复操摇转双肩,培训考核,旋转手法操作力学测量仪 专利号:ZL 200720103552.0,自主研发了旋转手法操作力学测量仪,确定了临床力学参数,用于手法操作的量化考核。,面部表情压痛分析仪 专利号: ZL200820127428.2,自主研发了面部表情压痛分析仪,对患者疼痛量化观察同时进行图像捕捉,增加疼痛评价依据。,指标的量化评价,病例完成情况,完成的480例病例,脱落病例10例,剔除病例3例。中医组脱落率为1.25%,剔除率为0.83%;西医组脱落率为2.92%,剔除率为0.42%。,病例完成情况,总有效率,通过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中医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53.61%、96.17%,西医组愈显率、有效率分别为12.93%、79.31%。中医组均优于西医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临床症状指标颈臂疼痛,两组颈臂疼痛随访视时点变化比较,从第1次访视开始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中医组对于西医组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的优势,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次要临床症状指标-上肢麻木,随访视时点变化上肢麻木计分的组间比较,从第3次访视开始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临床症状指标-上肢感觉障碍,随访视时点变化上肢感觉障碍计分的组间比较,从第5次访视开始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临床症状指标-上肢肌力,随访视时点变化上肢肌力计分的组间比较:从第4次访视开始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临床症状指标-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随访视时点变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计分的组间比较,从第5次访视开始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临床症状指标-椎间孔挤压试验,随访视时点变化椎间孔挤压试验计分的组间比较,从第4次访视开始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率,以颈臂疼痛计分来计算,两组愈显患者(包括临床控制、显效)随访1、3、6个月复发率比较,中医组均低于西医组,经X2检验,随访1个月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6个月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探讨性分析,颈椎曲度差值的组间比较,侧位、前屈位、后伸位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比较,侧位、后伸位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前屈位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X线片测量-水平位移探讨性分析,侧位、前屈位片水平位移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后伸位水平位移差值的组间比较,中医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中医组治疗前后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X线片测量-水平位移探讨性分析,侧位、前屈位片角度位移的组内、组间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后伸位角度位移差值的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后伸位角度位移的组内比较,中医组治疗前后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后伸位改善明显可能是由于旋提手法松解关节囊,更好的恢复其“筋束骨”作用。,安全性评价,两组的肝肾功能理化检查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变化,证实两组治疗方案均为造成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安全性较高。,安全性评价,中医组发生不良事件0例,西医组发生不良事件3例,其中西医组不良事件的症状表现主要以左上肢麻木加重,以及心慌胸闷、头痛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汽车租赁合同司机责任及培训补充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水费征收与结算代理合同
- 2025年牛肉电商销售平台合作协议
- 2025年度融资租赁合同规范文本
- 2025年地产佣金支付及佣金调整机制协议
- 2025版老年人赡养协议书范本汇编与法律解读
- 2025版软装销售区域代理权授权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办公楼室内装修升级改造合同
- 2025版实验动物活体质量监控与购销合同
- 2025测试加工服务合同签订与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 DL∕T 1608-2016 电能质量数据交换格式规范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 医院口腔科服务管理制度
- 食品化学全套教学课件
- 《军事理论》教案第七章 射击与战术训练
- 药事管理手册
- 电子产品原理分析与故障检修(第2版)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护士重症监护室护理的进修
- 宗教场所消防安全处置应急预案
- 临时占用城市绿地施工方案
-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