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肺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1页
2011年肺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2页
2011年肺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3页
2011年肺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4页
2011年肺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肺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诊疗方案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从而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痰瘀互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不能敛降,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彭满,憋闷如塞,甚或唇甲发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严重者常并见高热、昏迷、痉厥、出血以及喘脱等危重证候。本病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肺胀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此我们仅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学会2008年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1.多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2.以咳嗽,气喘,咯痰,烦躁,胸满,憋气为主症,甚则以面色晦暗,唇紫甲青,心悸水肿,或神志昏迷,或出血为主。 3.听诊检查 两肺或一侧有呼吸音增粗,或伴干湿性啰音。 4.辅助检查 X线检查、CT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检查等有助于本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叶任高 、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见于中、老年人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肺病史。 2原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气喘的基础上,出现明显心悸,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并有腹胀、恶心、下肢浮肿等症状。3体征:口唇紫暗,胸廓饱满,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两肺可闻及干、湿罗音,剑突下可见增强的收缩期搏动,三尖瓣区心音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衰时出现颈静脉怒张、肺肝界下移、肝肿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浮肿等。 4辅助检查:窗体底端(1)X线检查: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右心室增大等。 (2)心电图检查:额面平均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肺性P波,肢导低电压等。 (3)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室流出道内径增宽,右室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高压等。 (4)其它:血常规:RBC、HGB升高;WBC、中性增高。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可增加。血生化:肝、肾功能可异常,血清电解质紊乱。CT可帮助了解肺气肿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二)、病期诊断1.急性加重期:指疾病的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2.缓解期:指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阶段。二、鉴别诊断 肺胀与哮病、喘证均以咳而上气、喘满为主症,应予鉴别。区别言之,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积渐而成,除咳喘外,尚有心悸,唇甲紫绀,胸腹胀满,肢体浮肿等症状;哮病是呈反复发作性的一个病种,以喉中哮鸣为特征;喘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以呼吸气促困难为主要表现。哮与喘病久不愈又可发展成为肺胀。病因病机一、病因 1、久病肺虚发病基础 2、感受外邪加重因素二、病机 1、病机要点: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2、病变脏腑: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 后期病及于心。 3、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外感诱发时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 4、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5、病机转化:痰浊、水饮、血瘀三者之间又互相影响和转化。 6、预后:病程缠绵,经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中医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肺胀的本质总属标实本虚,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轻重。 感邪发作时:标实痰浊、瘀血,早期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二、治疗原则基本原则: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标实祛邪: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开窍、熄风、止血本虚扶正:补益肺、脾、肾, 益气养阴、阴阳双补正气欲脱:扶正固脱、救阴回阳三、辨证论治急性期1、寒饮伏肺证主证:咳嗽气急,甚则喘鸣有声,痰多易咯,色白清稀多泡沫,胸膈满闷,形寒背冷,喜热饮,咳多持续,时有轻重。舌淡苔白滑,脉细弦或沉弦。治法:温肺化痰,涤痰降逆 方药: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半夏 炙甘草 五味子 白芍2、痰浊阻肺证主症:胸满,咳嗽痰多,咯痰白粘或带泡沫,气喘,劳则加重,怕风易汗脘腹痞胀,便溏,倦怠乏力。舌体淡胖,或紫暗,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治法: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法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3、痰热壅肺证 主症:但热不寒,气急胀满,咳喘烦躁,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面红,口干但饮水不多,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浮数。 治法:清热化痰平喘方药: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 石膏 半夏 生姜 大枣 甘草 4、阳虚水泛证主症:面浮足肿,腹满尿少,心悸喘咳不得卧,咳清稀痰,形寒怕冷,气短动则甚,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数或结代。治法:益气温阳,健脾利水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附子 桂枝 茯苓 白术 猪苓 泽泻 生姜 白芍 缓解期 1、 肺肾气虚证主症:胸满气短,语声低怯,动则气喘,或见面色晦暗,或见面目浮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虚汤合参蛤散 黄芪 茯苓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厚朴 陈皮 甘草 人参 蛤蚧四、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体针取穴:肺俞、膻中、大椎、足三里等 手法:补法,每周1至2次,可加用艾灸,留针约20分钟。2、艾灸 取穴:实证、痰热证:定喘、尺泽、肺腧、丰隆;虚证、寒证:肺腧、肾腧、天突、膏盲。操作:将艾灸治疗盒放置穴位上方,点燃艾条,放置于盒内,调节热度,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方便安全。3、耳穴压豆 取穴:咳嗽:肝、肾上腺、气管、皮质下、交感:喘息:下屏尖、肾上腺、气管、皮质下、交感 操作: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小块胶布中央,对准相应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1-2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5-6次为一个疗程。4、中药熏洗:下肢水肿者,可采用汤剂泡洗,可选用腿浴治疗器和足疗仪。五、辨证调护 1、情志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2、休息、起居: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可在床边扶行活动。有气促、心悸应绝对卧床休息,半坐卧位。有浮肿时抬高患肢。 3、饮食调护 (1)一般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多吃高纤维食物,禁吃产气性食物,如豆子、土豆、藕等;禁止抽烟和饮烈性酒。 (2)辨证饮食:寒饮伏肺: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少量,多餐。可配食葱白姜豉汤、姜豉饴糖饮。忌食生冷瓜果、腌菜及肥甘厚腻之品。痰热壅肺:宜多吃清热化痰鲜蔬菜、水果。如梨,可生食,或与贝母炖食,有润肺化痰止咳作用。忌辛辣、油腻、燥热之品。 阳虚水泛:以高蛋白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和香菇等。宜控制进水量,低盐饮食;忌食动物脂肪。4、特别指导(1)预防呼吸道感染:清除口腔病灶,尽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2)大便通畅。 (3)戒吸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过敏源。 (4)经常进行呼吸运动锻炼。 (5)需要时,按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