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2练百家争鸣备考加分练.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2练百家争鸣备考加分练.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2练百家争鸣备考加分练.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2练百家争鸣备考加分练.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2练百家争鸣备考加分练.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2练 百家争鸣1(乐山2017第二次调研)“尚贤”是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的共同主张。其中,墨子更是提出“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关系变动剧烈B宗法等级趋于崩解C加强集权急需人才D手工业者地位提高2(自贡市2018届诊断性考试,24)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个人性格差异B个人职业不同C个人品德参差D生活环境差别3(衡阳市2017届第二次联考,24)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C带有强烈个人政治观点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4(泰安2017一轮质检,24)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反映的理念是()A仁政民本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5(安徽省“江南十校”2017年3月联考,24)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对此阐释最合题意的是()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延伸B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6(石家庄2017年一模,24)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7(深圳2017年一调,24)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8(济南2017一模,24)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A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B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C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9(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有学者指出:中国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与下表信息对应准确的一组是()A.道家墨家法家儒家B儒家法家墨家道家C儒家墨家法家道家D墨家道家法家儒家10(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7届高三3月联考)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A百家融合的趋势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D“尚同”的治世理想11(石家庄市2018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12(江西九校2018届联合考试,24)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答案精析1A材料“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体现了一种选贤任能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关系剧变,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一种思想主张,不能说明宗法等级趋于崩解,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集权统治,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手工业者的地位无关,故D项错误。2D性格差异只是表象,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与生活的环境相关,故A项错误;个人职业不会产生与人交谈风格的差异,故B项错误;个人品德的差异也不会造成交谈风格的不同,故C项错误;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根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故D项正确。3C材料未体现孔子著春秋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正符合儒家的礼乐传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说明孔子著春秋时带有强烈的个人政治观点,故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孔子著春秋以维护周礼,符合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意愿,故D项错误。4D仁政民本与材料中强调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无关,故A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在秦朝得以确立,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确立,是法家的思想主张,并且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家与国”,故D项正确。5B材料强调以德服人的重要性,未提及政治生活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故A项错误;以德服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道德的政治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王位继承,故D项错误。6B材料主旨是孔子因注重礼仪,希望诸侯恪守礼法,由此编写春秋时不露声色地表露了政治倾向,让权贵不能不顾忌其政治行为,因而获得后世孟子、朱熹的高度评价,故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不能体现;C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社会凝聚”与材料无关。7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材料中“天地万物,都有道理”相符,故A项正确。8D据材料“以德就列无能则下之”可知这属于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故选D项。9C结合史实可知,“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即同情正在消失的周朝形成的一套统治制度的只有儒家与墨家,而儒家代表奴隶主贵族观点,墨家代表平民观点,故为儒家;为墨家;“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即承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是法家,且维护君主利益,故为法家;厌弃一切制度,主张无为的是道家,故为道家;选择C项符合题意。10D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墨子开出的治世良药叫“尚同”,百家融合的趋势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专制统治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尚同”的治世理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1A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项正确。12C“文化”是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但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