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叶龄模式的建立.ppt_第1页
汉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叶龄模式的建立.ppt_第2页
汉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叶龄模式的建立.ppt_第3页
汉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叶龄模式的建立.ppt_第4页
汉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叶龄模式的建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模式 叶龄模式建立初探,李 小 刚 2014年1月1日,目录 Contents,试 验 目 的,1,水稻高产栽培模式是研究建立以高光效群体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栽培理论及技术体系。 水稻叶龄模式是该体系中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其根据水稻器官同伸规律,应用水稻主茎叶片生育进程,来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和肥水管理“促”“控”措施。水稻叶龄模式的内容及其建立因地区不同,品种类型不同,叶龄模式亦不同。 本试验仅用于研究探讨在汉中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建立水稻叶龄模式。在生产中,根据所种品种的叶龄模式,以叶龄进程为指标,描述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状况,并以此作为田间诊断,制订栽培方案及技术措施的依据。,试 验 设 计,2,供 试 品 种,选用迟熟、中早熟、机插秧熟期三个熟期类型, 共8个品种作为供试品种(见下表),试 验 设 计,采用条区试验设计, 随机排列,一次重复,分期 播种,单本插植,密度23*20cm;确定10株为调查对 象,每间隔5-7天,跟踪调查叶龄、总苗数、幼穗分化 等指标。,数 据 分 析,根据调查数据,制作叶龄生长曲线,茎蘖消长曲线, 幼穗分化曲线;采用适当分析方法,找出有效分蘖临界 期、茎蘖消长峰值、叶龄、幼穗分化等指标之间的关系。,供试品种,表1、供试品种及播期 育秧方式:露地育秧,试 验 分 析,3,试 验分 析,茎蘖消长动态曲线,叶龄和茎蘖消长峰值的关系,叶龄和有效分蘖临界期的关系,不同类型品种的叶龄及生育期性状,叶龄和幼穗分化的关系,有效分蘖临界期和幼穗分化的关系,不同类型品种的叶龄及生育期性状,中早熟品种,机插秧熟期品种,迟熟品种,不同播种期对水稻基本苗的影响,迟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机插秧熟期品种,不同播期对水稻最高苗的影响,迟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机插秧熟期品种,不同播期对水稻有效穗的影响,中早熟品种,机插秧熟期品种,迟熟品种,播种期对水稻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的影响,A、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的基本苗成降低趋势, B、随着播期的推迟,迟熟品种最高苗、有效穗减少,中早熟品种最高苗、有效穗增加; C、随着秧龄的缩短,分蘖率大幅度提高; D、在栽培中,对于短秧龄秧苗,插秧时应适当增加基本苗;对于机插秧品种,应适当缩短秧龄。,晚熟品种叶龄、分蘖、幼穗分化动态曲线,2998A/R182,汕优63,内香8518,中早熟品种动态曲线,中优186,华两优2890,泸优11,机插秧熟期品种动态曲线,黄华占,2998A/R2507,水稻茎蘖消长曲线、叶龄曲线、幼穗分化曲线之间的关系,A 水稻在秧田期的茎蘖增长较缓,插秧后茎蘖生长快速增加,可以说明,由于在秧田期秧苗群体密度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分蘖的发生,所以在栽培上,应该适宜的缩短秧龄。 B 由水稻茎蘖消长曲线,可以相对准确的计算出有效分蘖临界值、茎蘖消长峰值、以及它们与叶龄、幼穗分化时期之间的关系; C 由叶龄曲线和幼穗分化曲线可以看出,可以看出,水稻幼穗分化与叶龄呈相互同步关系,他们与播种天数呈线性相关关系,且斜率相等;说明两者从水稻第二次双零叶出现时,同步生长。,迟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机插秧品种,茎蘖消长峰值出现的时间,茎蘖消长峰值出现的时间,A、 晚熟品种达到茎蘖消长峰值的时间在7月14日-7月21日,到达茎蘖消长峰值的天数为90天左右,播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B、 中早熟品种,达到茎蘖消长峰值的时间均在7月14日,到达茎蘖消长峰值的天数在65-80天之间,播期间差异显著。 C、 机插秧熟期品种到达茎蘖消长峰值的时间稳定在7月14日,到达茎蘖消长峰值的天数在75-88天之间,播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可以说明,在适宜的的播期范围内,水稻在7月14日前后达到茎蘖消长峰值(最高苗),且相对稳定。,迟熟品种茎蘖消长峰值出现时的叶龄,注:表中“1、2、3、”为品种编号,以下同,晚熟品种茎蘖消长峰值出现时主茎平均叶龄为15叶,叶龄余数为2.4叶,叶龄指数为86.13%,经方差分析品种、播期间差异不显著; 由此说明:A、晚熟水稻,不同播期、不同品种,最高苗出现的时间、叶龄,叶龄指数、叶龄余数是稳定的;B、当主茎叶片数达到15叶,叶龄余数为2.4,叶龄指数达到86%左右时,水稻分蘖达到最高苗,随后茎蘖总数将呈消减趋势;,迟熟品种茎蘖消长峰值出现时的叶龄,中早熟品种茎蘖消长峰值出现时的叶龄,中早熟品种茎蘖消长峰值出现时的叶龄,中早熟品种茎蘖消长峰值出现时水稻主茎叶龄平均为14叶,叶龄余数为1.6,叶龄指数为90%,经方差分析,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播期间差异显著; 由此说明 A、中早熟品种在同一播期(播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最高苗出现的时间、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是稳定的;B、当主茎叶片数达到14叶,叶龄余数为1.6,叶龄指数达到90%左右时,中早熟水稻分蘖达到最高苗,随后茎蘖总数将呈消减趋势;,机插秧熟期茎蘖消长峰值对应的叶龄,机插秧熟期品种的茎蘖消长峰值出现时,主茎叶龄平均为14.4叶,叶龄余数为1.8叶,叶龄指数为89%,经方差分析,品种、播期间差异不显著; 由此说明:机插秧熟期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品种,其最高苗出现的时间、叶龄,叶龄指数、叶龄余数是稳定的;可以以叶龄做为水稻生长指标 。,机插秧熟期茎蘖消长峰值对应的叶龄,茎蘖消长曲线,叶龄曲线,幼穗分化曲线,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与时间、叶龄、幼穗分化的关系,迟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机插秧品种,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的确定,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的确定,A、对相同类型的品种,在适宜的水稻播期范围类,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相对稳定,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的品种,差异显著。 B、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距播种的天数显著减少,迟熟品种在7月5日前后,即播种后77天左右,各播期间极差7天,差异不显著;中早熟品种在6月30日前后,即播种后62天,各播期间极差26天,差异显著,机插秧熟期品种在7月2日前后;即播种后70天,各播期间极差16天,差异显著。 C、从田间管理角度看,有效分蘖临界期都出现在6月低7月初。,迟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A、晚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期的平均叶龄为13.3叶,品种、播期间差异不显著;叶龄余数为4.2叶,播期间极差0.9叶,品种、播期间差异均显著;叶龄指数为76%,播期间极差3.97%,差异显著;各播期间,达到有效分蘖临界期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虽然有显著性差异,但极差不大。 说明:A、晚熟水稻,在适宜的播期范围类,达到有效分蘖临界期的叶龄,叶龄指数、叶龄余数是相对稳定的;B、当主茎叶片数达到13叶,叶龄余数为4,叶龄指数达到76%左右时,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此后的分蘖都为无效分蘖;,迟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中早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A、中早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期的平均叶龄为11.8叶,叶龄余数为3.8叶,叶龄指数为75.6%,经差异性显著分析,品种、播期间差异极显著;B、品种间虽然差异显著,但极差较小,分别为叶龄0.9,叶龄余数0.4,叶龄指数3.5%。 说明:中早熟品种在同一播期(播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达到有效分蘖临界期的时间、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适固定的;当主茎叶片数达到11.8叶,叶龄余数为3.8,叶龄指数达到75%左右时,水稻分蘖达到达到有效分蘖临界值,随后虽然茎蘖总数继续增加,但此时的分蘖都为无效分蘖,在生产上应采用相应栽培措施予以限制;,中早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机插秧熟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A、机插秧熟期品种达到有效分蘖临界期的平均叶龄为12.7叶,叶龄余数为3.4叶,叶龄指数为78.5%,品种、播期间差异不显著。 B、机插秧熟期品种,达到有效分蘖临界期的叶龄,叶龄指数、叶龄余数是稳定的;,机插秧熟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迟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机插秧品种,水稻幼穗分化始期的确定,A、对相同类型的品种,在适宜的水稻播期范围类,幼穗分化始期相对稳定; B、晚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在7月2日到7月14日之间,距离播种的天数平均82天,品种播期间差异较小;中早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在6月26日到7月2日之间,时间相对稳定,距离播种的天数平均60.13天,播期间差异显著,机插秧熟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在6月26日到7月5日之间,距离播种的天数平均68.5天,差异显著。,水稻幼穗分化始期的确定,晚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A、晚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主茎叶龄平均为13.5叶,叶龄余数为3.9叶,叶龄指数为78%。 B、在适宜的播期范围类,不同播期,不同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是稳定的,差异不显著, C、同一播期(播期相差不大),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也是相对固定的; D、在大田生产上,如果对幼穗分化始期的预测,以叶龄为指标再配合时间要素是相对准确的。,晚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中早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中早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主茎叶龄平均为11.8叶,播期间极差1.23叶,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叶龄余数为3.9叶,叶龄指数为75%,品种、播期间差异不显著; 中早熟品种,在播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是稳定的,以叶龄作为生育指标是可靠的。,中早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机插秧熟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A、机插秧熟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主茎叶龄平均为12.5叶,叶龄余数为3.7叶,叶龄指数为77%,品种、播期间差异均不显著; B、机插秧熟期品种,在适宜的播期下,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叶龄余数,叶龄指数是稳定的,可以以叶龄作为水稻生育进程的诊断指标。,机插秧熟期品种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根据水稻茎蘖生长动态曲线,幼穗分化曲线,计算得到有效分蘖临界期及幼穗分化始期,将这两个时期进行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用有效分蘖临界期的各指标减去幼穗分化始期各对应指标,由它们的 绝对值表示两者出现时期的差异大小,由差值的“正”、“负”代表两者出现的相对“迟”、“早”。,有效分蘖临界期与幼穗分化的关系,差值,“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晚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期与幼穗分化的差值,时间,叶龄指数,叶龄,叶龄余数,“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早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期与幼穗分化的关系,时间,叶龄指数,叶龄,叶龄余数,“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机插秧熟期品种有效分蘖临界期与幼穗分化的关系,时间,叶龄指数,叶龄,叶龄余数,“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不同熟期、不同播期、不同品种间,有效分蘖临界期与幼穗分化始期各指标差值绝对值均不大,说明有效分蘖临界期和幼穗分化始期发生时间基本一致,经显著性测验,各项目平均值之间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当水稻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也是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出现的时间; 在大田生产上,往往以第二次双零叶(真双零叶)出现时,标志着水稻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此时刻即是幼穗分化始期。,有效分蘖临界期与幼穗分化的关系,试 验 小 结,4,“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汉中平坝地区,迟熟品种的平均全生育期157天左右,主茎叶片数 17.4叶;中早熟品种的平均全生育期 129.5天左右,主茎叶片数 15.6叶;机插秧熟期品种的平均全生育期142.5 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6.12叶;再同一熟期范围内,播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品 种 生 育 期,水稻进入生殖生长的始期相对叶龄稳定;晚熟品种平均发生在7月8日前后,即播种后82天前后,叶龄13.5叶左右,叶龄指数78%左右;中早熟品种平均发生在6月28日前后,即播种后60天前后,叶龄11.7叶左右,叶龄指数75%左右,不同的播期,幼穗分化始期距播种的天数差异较大,相对于叶龄而言是稳定的;机插秧熟期品种平均发生在7月2日前后,即播种后70天前后,叶龄12.4叶左右,叶龄指数77%左右;各品种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幼穗分化一般发生在6月低7月初。,水稻进入生殖生长的时期,A、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出现的时间、对应的叶龄相对稳定;迟熟品种在7月5日前后,即播种后77天左右,叶龄13.3叶左右,叶龄指数76.2%左右;中早熟品种在6月30日前后,即播种后62天,叶龄11.8叶左右,叶龄指数75.6%左右;机插秧熟期品种在7月2日前后;即播种后70天,叶龄12.6叶左右,叶龄指数78.6%左右; B、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其幼穗分化始期与有效分蘖临界期基本相同,可也通过双零叶的观察,确定有效分蘖临界期的时间。,水稻有效分蘖临界期,同类型品种、播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茎蘖生长峰值出现时间、叶龄是固定的;迟熟品种在7月14日前后,即播种后90天左右,叶龄15叶左右,叶龄指数86%左右;中早熟品种在7月14日前后,即播种后65-80天,叶龄14叶左右,叶龄指数90%左右;机插秧熟期品种在7月14日前后;即播种后75-88天,叶龄14.4叶左右,叶龄指数90%左右;即各类型品种茎蘖消长峰值均出现在7月14日前后,叶龄指数90%左右。,水稻茎蘖消长峰值,关于试验的 思考与延伸,5,通过对水稻茎蘖消长、叶龄生长及幼穗分化动态之间的联系,建立品种的叶龄模式,以此作为田间诊断的依据,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为大田生产、田间水肥管理提供依据。,建立水稻叶龄模式,水稻叶龄模式在田间管理上的应用,A、育秧管理;对于晚熟手插秧我们可以降低播种密度,使其在秧田期能产生多个低位分蘖,同时适时早插,以保证在大田能尽早、尽快的产生分蘖;对于中早熟品种、机插秧,我们可以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适当晚播,及时早插,降低秧龄,以确保在大田尽早产生分蘖。 B、大田早施追肥;利用水稻移栽后,分蘖速度较快的有利时机,确保有足够的尽早达到有效分蘖临界期;在水稻进入生殖生长后,可以合理的使用穗肥和粒肥。 C、水分管理;准确的确定水稻晒田时间及复水时间;当分蘖达到有效穗80%时及时晒天的原则,根据水稻茎蘖消长曲线,可以准确的确定晒天时间,根据幼穗分化进程曲线及田间水分情况,确定复水时间,及时复水。,以黄华占机插秧为例,说明 水稻叶龄模式在生产上的应用,应用水稻叶龄模式,对基本苗的确定 经济性状设定:目标产量650-700kg,千粒重23.5g,穗总粒数150粒,结实率85-90%,实粒数130粒; 秧苗素质设定:秧龄35天左右,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