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教学课件PPT熟料煅烧.ppt_第1页
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教学课件PPT熟料煅烧.ppt_第2页
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教学课件PPT熟料煅烧.ppt_第3页
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教学课件PPT熟料煅烧.ppt_第4页
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教学课件PPT熟料煅烧.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 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 物理化学变化,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生料在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干燥、粘土矿物脱水、碳酸盐分解、固相反应、熟料烧结及熟料冷却结晶等重要的物理化学反应。这些反应过程的反应温度、反应速度及反应产物不仅受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影响,还受反应时的物理因素诸如生料粒径、均化程度、气固相接触程度等的影响。,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 干燥 排除生料中自由水分的工艺过程称为干燥。 2 脱水 脱水是指粘土矿物分解放出化合水。 粘土矿物的化合水有两种:一种是以OH一离子状态存在于晶体结构中,称为晶体配位水(也称结构水);另一种是以水分子状态吸附于晶层结构间,称为晶层间水或层间吸附水。所有的粘土都含有配位水;多水高岭土、蒙脱石还含有层间水;伊利石的层间水因风化程度而异。层间水在100左右即可排除,而配位水则必须高达400600以上才能脱去。,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粘土中的主要矿物高岭土发生脱水分解反应如下式所示: Al2O32SiO22H20 Al2O32SiO2 + 2H20 高岭土 偏高岭土 水蒸气 Al2O32SiO2 Al2O3 + 2SiO2 高岭土进行脱水分解反应属吸热过程。高岭土在失去化合水的同时,本身晶体结构遭受破坏,生成了非晶质的无定形偏高岭土(脱水高岭土),由于偏高岭土中存在着因OH-基跑出后留下的空位,故可以把它看成是无定型的SiO2和Al2O3,这些无定形物具有较高活性。,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3 碳酸盐分解 生料中的碳酸钙和夹杂的少量碳酸镁在煅烧过程中分解并放出CO2的过程称碳酸盐分解。碳酸镁的分解温度始于402480左右,最高分解温度700左右;碳酸钙在600时就有微弱分解发生,但快速分解温度在812928之间变化。MgCO3在590 、CaCO3在890时的分解反应式如下: MgCO3 MgO + CO2(10471 214)J/g CaC03 CaO + CO21645 J/g 其中,碳酸钙在水泥生料中所占比例80%左右,其分解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是熟料煅烧过程中消耗热量最多的一个过程,因此,它是水泥熟料煅烧过程重要的一环。,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3.1 碳酸钙分解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 2强吸热反应 每1 kg纯碳酸钙在890时分解吸收热量为1645J/g,是熟料形成过程中消耗热量最多的一个工艺过程。分解所需总热量约占预分解窑的二分之一。 3烧失量大 每100 kg的纯CaCO3分解后排出挥发性CO2气体44 kg,烧失量占44%。,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4分解温度与CO2分压和矿物结晶程度有关 在常压(101325 Pa)和分解出的CO2分压达1个大气压(即平衡分解压力101325Pa) 的环境中,纯碳酸钙的分解温度为800。平衡分压增大,分解温度增高,环境CO2的浓度和压力对碳酸钙分解温度的影响见图6-2所示,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3.2、 碳酸钙的分解过程 一颗正在分解的CaCO3颗粒,颗粒内部的分解反应可分为下列5个过程: 热气流向颗粒表面传进分解所需要的热量Qi; 热量以传导方式由表面向分解面传递的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碳酸钙吸收热量,进行分解并放出CO2的化学过程; 分解放出的CO2,穿过CaO层,向表面扩散传质; 表面的CO2向周围气流介质扩散。,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在这5个过程中,有4个是物理传热传递过程,唯独碳酸钙吸收热量分解放出CO2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在颗粒开始分解与分解面向颗粒内部深入时,各过程对分解的影响程度不相同,哪个过程最慢,哪个便是主控过程。即碳酸钙的分解速度受控于其中最慢的一个过程。 分解速度或者分解所需的时间将决定于化学反应所需时间,即反应生成的CO2通过表面CaO层的扩散是整个碳酸钙分解过程中的速度控制过程。,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在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内,由于生料悬浮于气流中,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单颗粒,其传热系数较大,特别是传热面积非常大,分解过程的速率受化学反应过程所控制。在分解炉(物料温度850左右),只需几秒钟即可使碳酸钙分解率达到85%95%。,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3.3、 影响碳酸钙分解速度的因素 1石灰质原料的特性 以最常见的石灰石为例,当石灰石中伴生有其他矿物和杂质一般具有降低分解温度的作用, 2生料细度和颗粒级配 生料粉磨得细,且颗粒均匀、粗粒少,生料比表面积增加,使传热和传质速度加快,有利于分解反应进行。 3生料悬浮分散程度 生料悬浮分散差,相对地增大了颗粒尺寸,减少了传热面积,降低了碳酸钙的分解速度。,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4温度 提高反应温度,分解反应的速度加快,分解时间缩短。但应注意温度过高,将增加废气温度和热耗,预热器和分解炉结皮、堵塞的可能性亦大。 5系统中CO2分压 通风良好CO2分压较低,有利于CO2的扩散和加速碳酸钙的分解。 6生料中粘土质组分的性质 如果粘土质原料的主导矿物是高岭土,由于其活性大,在800下能和氧化钙或直接与碳酸钙进行固相反应,生成低钙矿物,可以促进碳酸钙的分解过程。反之,如果粘土主导矿物是活性差的蒙脱石和伊利石,则CaCO3的分解速度就慢。,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4、固相反应 4.1、反应过程 通常在碳酸钙分解的同时,分解产物CaO与生料中的SiO2、Fe2O3、Al2O3等通过质点的相互扩散而进行固相反应,形成熟料矿物。 水泥熟料矿物C3A和C4AF、C2S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级反应,反应过程是交叉进行的。水泥熟料矿物的固相反应是放热反应,固相反应的放热量约为420500J/g。,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800 CaO+ Al2O3 CaOAl2O3 (CA) Ca0+Fe2O3 CaOFe2O3 (CF) 2Ca0+ Si02 2CaOSi02 (C2S)开始形成 800900 7(CaOAl2O3)+5CaO 12CaO7Al2O3 (C12A7) 9001100 2CaO+Al2O3+Si02 2CaOAl2O3Si02 (C2AS) 形成后又分解 12CaO7 Al2O3+9CaO 7(3CaOAl2O3) (C3A)开始形成 7(2CaOFe2O3)+2CaO+12CaO7Al2O3 7(4CaOAl2O3Fe2O3) (C4AF)开始形成 1100l200 大量形成C3A和C4AF,C2S含量达最大值。,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固相反应通常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影响固相反应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料细度及均匀程度 生料的均匀混合,使生料各组分之间充分接触,有利固相反应进行。 2)原料性质 当原料中含有结晶Si02 (如燧石、石英砂)和结晶方解石时,由于破坏其晶格困难,晶体内的分子很难离开晶体而参加反应,所以使固体反应的速度明显降低,特别是原料中含有粗颗粒石英砂时,其影响更大。因此,在原料选择时,力求避免采用粗晶石英,如不得已而必须使用时,可将其单独粉磨,务求配制粉磨能耗最低但反应活性最佳的生料颗粒级配。 (3)温度 提高反应温度,质点能量增加,增加了质点的扩散速度和化学反应速度,可加速固相反应。,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5、熟料烧结 当物料温度升高到最低共熔温度后,固相反应形成的铝酸钙和铁铝酸钙熔剂性矿物及氧化镁、碱等熔融成液相。在高温液相作用下,固相硅酸二钙和氧化钙都逐步溶解于液相中,硅酸二钙吸收氧化钙形成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硅酸三钙,其反应式如下: C2S + Ca0 C3S,液 相,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延长,液相量增加,液相粘度降低,氧化钙、硅酸二钙不断溶解、扩散,硅酸三钙晶核不断形成,并逐渐发育、长大,最终形成几十微米大小、发育良好的阿利特晶体。与此同时,晶体不断重排、收缩、密实化,物料逐渐由疏松状态转变为色泽灰黑、结构致密的孰料,我们称以上过程为熟料的烧结过程,简称熟料烧结。,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在配合生料适当,生料成分稳定的条件下,硅酸盐水泥熟料在12501280开始出现液相,1300左右时Ca0和C2S溶入液相中开始大量生成C3S,这一过程也称为石灰吸收过程。一直到1450液相量继续增加,游离氧化钙被充分吸收。故通常把130014501300称为熟料的烧结温度。在此温度范围内大致需要1020 min完成熟料烧结过程。,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5.1、影响熟料烧结过程的因素 由上述过程可知,熟料的烧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液相含量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因此,控制液相出现的温度、液相量、液相粘度、液相表面张力和氧化钙、硅酸二钙溶于液相的速率,并努力改善它们的性质至关重要。,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最低共熔温度 液相出现的温度决定于物料在加热过程中的最低共熔温度。而最低共熔温度决定于系统组分的性质与数目。表6-2列出了一些系统的最低共熔温度,系统组分数目越多,其最低共熔温度越低,即液相初始出现的温度越低。,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2液相量 熟料的烧结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液相。液相是硅酸三钙形成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液相量有利于C3S形成,并保证熟料的质量。液相量太少,不利于C3S形成,反之,过多的液相易使熟料结大块,给煅烧操作带来困难。 液相量与组分的性质、含量及熟料烧结温度等有关。因此,不同的生料成分与煅烧温度等对液相量有很大影响。一般水泥熟料烧成阶段的液相量大约为20%30%。,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液相量与煅烧温度、组分含量有关,根据硅酸盐物理化学原理,不同温度下形成的液相量可按下式计算:,煅烧温度为1338时: IM1.38 L=6.1F (6.1) IM1.38 L=8.2A-5.22F (6.2) 煅烧温度为1400和1450时: 1400 L=2.95A+2.5F+M+R (6.3) 1500 L=3.0A+2.2F+M+R (6.4) 式中L液相量(); F熟料中Fe2O3。的含量(); A熟料中Al2O3的含量(); M、RMgO及(Na20+K20)的含量()。,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2)液相量随熟料中铝率而变化,一般硅酸盐水泥在煅烧阶段的液相量随铝率和温度的变化情况见表6-3所示。,表6-3 熟料中液相量随铝率和温度的变化情况,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生产中,应合理设计熟料化学成分与率值,控制煅烧温度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大体上是出现烧结所必需的最少的液相量时的温度到出现结大块时的温度之间,即通常所说的烧结范围。就硅酸盐水泥而言,烧结范围约150左右。当系统液相量随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其烧结范围就较宽;反之,其烧结范围就窄。,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3液相粘度 液相粘度对硅酸三钙的形成影响较大。粘度小,液相中质点的扩散速度增加,有利于硅酸三钙的形成。而液相的粘度又随温度与组成(包括少量氧化物)而变化。提高温度,液相内部质点动能增加,削弱了相互间作用力,因而降低了液相粘度。 提高铝率时,液相粘度增大,而降低铝率则液相粘度减少。 MgO、SO3的存在可使液相粘度降低。Na2O、K2O使液相粘度增大,而Na2SO4或K2SO4则使液相粘度降低。,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4液相的表面张力 液相的表面张力愈小,愈易润湿固相物质或熟料颗粒,有利于固液反应,促进C3S的形成。 5氧化钙和硅酸二钙溶于液相的速率 C3S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视为CaO和C2S在液相中的溶解过程。CaO和C2S的溶解速率大,C3S的成核与发育越快。因此,要加速C3S的形成实际上就是提高CaO与C2S的溶解速率,而这个速率大小受CaO颗粒大小和液相粘度所控制。表6-4为实验室条件下,不同粒径CaO在不同温度下完全溶于液相所需的时间。,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表6-4 CaO溶于液相所需的时间(min ),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6、熟料冷却 6.1、熟料冷却过程及目的 熟料烧结过程完成之后,C3S的生成反应结束,熟料从烧成温度开始下降至常温,熔体晶化、凝固,熟料颗粒结构形成,并伴随熟料矿物相变的过程称为熟料的冷却。 冷却的目的在于:改善熟料质量与易磨性;降低熟料温度,便于熟料的运输、储存和粉磨;部分回收熟料出窑带走的热量,预热二、三次空气,从而降低熟料热耗,提高热利用率。,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6.2、熟料冷却速度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熟料冷却的速度影响着熟料的矿物组成、结构以及易磨性。冷却速度不同,所得到的熟料矿物组成与性能也会不同。 如果以1820/min左右的急速降温速率对熟料进行冷却时,则可以发现C3S的分解、C2S的转化、过大的方镁石晶体及全部的C3A、C4AF结晶态不复存在,即急速降温速率(急冷)优于缓慢冷却(慢冷)。,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6.3、急冷对改善熟料质量的作用 1防止或减少C3S的分解 2避免-C2S转变成-C2S 3改善了水泥安定性 4使熟料C3A晶体减少,提高水泥抗硫酸盐性能 5改善熟料易磨性 6可克服水泥瞬凝或快凝,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水泥熟料的形成热,1水泥熟料形成热的概念 熟料的形成热,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用某一基准温度(一般是0或20)的干燥物料,在没有任何物料损失和热量损失的条件下,制成1kg同温度的熟料所需要的热量(熟料形成热效应)。 因此,熟料的形成热就是熟料形成在理论上消耗的热量,它仅与原、燃料的品种、性质及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生产条件等因素有关。,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2水泥熟料形成热的计算方法 水泥熟料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物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