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古代散文.doc_第1页
西南大学古代散文.doc_第2页
西南大学古代散文.doc_第3页
西南大学古代散文.doc_第4页
西南大学古代散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散文第一次作业1、“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出自:A:与吴质书 B:登楼赋 C:神女赋 D:洛神赋 正确答案:D 2、“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A:恨赋 B:别赋 C:芜城赋 D:春赋 正确答案:B 3、“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A:与陈伯之书 B:登大雷岸与妹书 C:答谢中书书 D:与宋元思书 正确答案:A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出自:A:与陈伯之书 B:登大雷岸与妹书 C:答谢中书书 D:与宋元思书 正确答案:C 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出自:A:兰亭集序 B:北山移文 C:瓜步山楬文 D:五柳先生传 正确答案:A 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出自:A:五柳先生传 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 D:北山移文 正确答案:C 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A:哀江南赋序 B: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C:滕王阁序 D:上河东公启 正确答案:C 8、“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出自:A:与高司谏书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朋党论 D:非非堂记 正确答案:C 9、“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出自:A:日喻 B:超然台记 C:在儋耳书 D:答谢民师书 正确答案:D 10、“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出自:A:西湖七月半 B:湖心亭看雪 C:西湖香市 D:不二斋 正确答案:B 第二次作业1、出自左传的文章有( )。A:晋楚城濮之战 B:邵公谏弭谤 C:烛之武退秦师 D:冯谖客孟尝君 正确答案:AC 2.善于运用寓言生动形象地说明道理的诸子散文有( )。A:墨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正确答案:CD 3、特别善于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道理的诸子散文有( )。 A:荀子 B:墨子 C:孟子 D:论语 正确答案:AC 4、骈文的主要特征是( )。A: 对偶 B:词藻 C:用典 D:声律 正确答案:ABCD 5、“建安七子”中,散文成就较大的是( )。 A:王粲 B:徐干 C: 陈琳 D:孔融 正确答案:AD 6、下列文章属于骈文的有( )。A:北山移文 B:恨赋 C:与宋元思书 D:与陈伯之书 正确答案:ACD 7、韩愈的古文主张有( )。A:文以明道 B:不平则鸣 C:穷而后工 D:气盛言宜 正确答案:ABD 8、属于韩愈的文章有( )A:原道 B:论佛骨表 C:张中丞传后叙 D:祭十二郎文 正确答案:ABCD 9、属于柳宗元的寓言有:( ) A:蝜蝂传 B:罴说 C:三戒 D:种树郭橐驼传 正确答案:ABC 10、苏轼的论文主张的有( )。A:以适用为本 B: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C: 辞达 D:随物赋形 正确答案:BCD第三次作业1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散文作家有( )A:刘向 B:刘歆 C:贾谊 D:晁错 正确答案:CD 2、汉代的辞赋家有( )A:严忌 B:扬雄 C:张衡 D:赵壹 正确答案:ABCD 3、正始时期的散文家有( )A:孔融 B:王粲 C:阮籍 D:嵇康 正确答案:CD 4、孟子的论文主张有( )A:养浩然之气 B:知人论世 C:以意逆志 D:言不尽意 正确答案:ABC5、宋代散文的总体特征有( )A:词藻华美 B:注重声律 C:言事论政 D:平易自然 正确答案:CD 6、王安石论文强调( )A:文理自然 B:以适用为本 C:随物赋形 D:务为有补于世 正确答案:BD 7、曾巩散文的特点有( )A:善于叙事 B:长于说理 C:短于抒情 D:柔婉纡徐 正确答案:ABCD 8、晚明小品文作家有( )A:袁宏道 B:钟惺 C:张岱 D:姚鼐 正确答案:ABC9、明代的散文流派有( )A:阳湖派 B:公安派 C:竟陵派 D:台阁体 正确答案:BCD 10、属于桐城派的散文家有( )A:方苞 B:姚鼐 C:恽敬 D:张惠言 正确答案:AB 第四次作业一、解释题:1、春秋笔法 相传孔子修订春秋时,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譬如记叙战争,它往往根据战争的性质、情形、结果和作者的看法,分别选用“伐”、“侵”、“袭”、“取”、“克”、“灭”、“歼”等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即所谓“以一字为褒贬”。这种以一字为褒贬,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蓄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春秋笔法”。2、互见法史记中为了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司马迁往往将人物的主要经历和主要特征写在本传里,而将次要经历和事件则分散写在其他人的传记中,或借他人之口道出,这样来反映人物的全貌。这就是所谓“互见法”。3、苏海韩潮苏轼、韩愈两家古文皆具雄浑豪迈风格,故以海潮为喻。谓文章波澜壮阔,纵横自如。4、六一风神六一风神是指欧阳修散文中那种别具一格的回旋跌宕的韵味,形成的感慨唱叹、委婉曲折、从容自得的特色。5、古文唐宋古文运动中广泛流行的“古文”一词,是指同魏晋以来讲究对偶、辞藻、声律、用典的骈文相对,近乎先秦两汉广泛运用的不讲对偶声律,奇句单行、质朴自然的散体文章。“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6、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7、骈文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8、文以明道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韩愈的“明道”具有政治上复兴儒学、重振王纲、反对分裂的重要内容,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文学改革的角度来说,“文以明道”就是要批判骈文的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写作有为、有用之文,而不作徒有华丽形式而没有实际价值的浮文、空文。有文而无道,文章失去存在的意义;有道而无文,道则无法运行而远播。也就是说,思想内容和形式必须结合,而思想内容则是文章之本。9、不平则鸣“不平则鸣”这一理论观点见之于韩愈著名的送孟东野序。此文开篇就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进而慨叹“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继承而且发展了司马迁“发愤著书”(报任安书)的观点,认为诗文是“不平则鸣”的产物,把“明道”与批判社会不公,抒发郁愤结合起来,指出了古文与现实的关系,揭示了散文发愤抒情的独特作用。10、气盛言宜“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 “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三十六体李商隐、段成式、温庭筠的诗歌由于风格相近,且都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三十六体”的说法,最早见于新唐书文艺下李商隐传:“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及在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学。商隐俪偶长短,繁缛过之。时温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号三十六体。”12、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北宋作家苏轼在文学风格上的文学主张。所谓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指作家要无拘无束,自由抒写,又要波澜横生,千姿百态。文理要出于自然,姿态要千变万化。13、简而有法是北宋作家欧阳修在文学艺术技巧上的文学主张。“简而有法”的意思是写文章善于取舍剪裁,善于把握轻重褒贬,善于含蓄简练的表达思想。14、义法方苞在散文创作中探索为文之道,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创作理论,其核心就是“义法”。“义”即“言之有物”;法即“言之有序”。以义为经,以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用当今语言诠释,义即内容,法即形式,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从而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15、新文体指近代梁启超所创散文新体。19世纪9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在报刊文章写作上取得了突破,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或称“报章体”。其基本特征为:平易畅达、语言丰富(俚语、韵语、外国语法杂用)、笔调自由(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句法参差多变,常用排句及偶句。梁启超的文章,特别是他在时务报和新民从报上发表的时事政治评论,充分地体现了“新文体”的特色。因此,人们也称这种“新文体”为“时务体”、“新民体”。这种文体服务于改良运动,一时风靡全国,效仿者众,开五四白话文运动先河。二、简答题:1、散文的文体特征。答:形神两旺的本质特征见情见性的气韵特质启心益智的理趣美质多姿多彩的语体美质2、春秋记事的特点。答:春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春秋叙事“简而有法”,用语严谨精确,一字不苟。3、战国策的语言特色。答:富于文采。 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4、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答: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5、墨子散文的突出特点。答:墨子散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逻辑。另一特点是崇尚质朴,不重文采。6、荀子的比喻有何特点?答:荀子中的比喻却极富特色,常用一连串的比喻,层见叠出。类似的取譬设喻,几占全文之半。7、贾谊、晁错散文的异同。答: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侵扰,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具体切实,极少空疏之谈。贾谊之文富于文采,有战国纵横之风;晁错之文气势恢宏,明快畅达,论析透辟,冷峻严谨,颇有先秦法家之风。8、为什么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答:所谓“史家之绝唱”,首先,这是集先秦、汉初之大成的文史著作,分量之大,卷帙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它记事博大精深,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发展状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其次,史记结构之严密,体制之完整,也可以说是空前的。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的通史体例,给后世史家树立了法则。再次,是史记表现出的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这一点不仅是空前的,而且,至少在阶级社会里,也是绝后的。9、中唐古文运动的成就。答:在政治思想方面,排斥了佛老,加强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散文方面,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进行了革新,确立了一种切合实际,便于表情达意的新散文,缩小了骈文的应用范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性散文,并由此促进了其它文学形式如传奇、变文的发展;在影响方面,对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明代的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清代桐城派的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中唐、北宋古文运动的异同。答:北宋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它和唐代古文运动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是北宋古文运动是和诗歌革新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唐代古文运动就不是这样;第二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改革文风方面,主要是反对浮艳纤弱的文风,北宋古文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要反对艰涩怪僻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缺陷。11、“唐宋八大家”称谓的由来。答:“唐宋八大家”,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唐宋时期出现的八个有杰出成就的散文作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明初朱后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12、韩愈散文的语言特点。答:韩愈的各体散文,各具特色,而气势磅礴,雄奇奔放,波澜曲折,富于变化是其总的特色。这一特点是说韩文如河海般广阔深厚,气势充沛;而又波澜横生,不拘常格,往往出人逆料。这是他气盛言宜”论文主张的实践。韩文的风格特征,富于变化是说韩文构思章法,奇诡多变,文无定式,篇无定局,句无定法,完全依据叙事、说理、抒情的需要而戛戛独创”。韩文的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13、柳宗元散文的成就。答:柳宗元的散文大致可分为论说、传记、寓言、游记、骚赋五类。柳宗元的论说文,多用于阐述他的哲学观点和政见。中心明确,论证严密,条理清晰,辩论雄俊,富于说服力,是作者政论散文的典范之作。柳宗元的传记文,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其传主多为社会下层人物或清正廉洁的官吏。柳宗元首先从暴露现实、批判现实的角度选取人物,从而选择其重要的事件,加以适当的剪裁,有时还在其人其事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虚构,因而有的传记文既类似寓言又类似小说。柳宗元的寓言,继承了先秦诸子寓言短小精悍,寓哲理于形象的传统,并有所发展。这些寓言,造意新奇,讽喻生动,幽默犀利。由于柳宗元的大量创作,寓言才得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柳宗元是寓言文学的完成者,他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柳宗元散文中最见精彩的部分是山水游记,共有二十多篇,大多写于被贬永州之后,以永州八记”最负盛名,成为游记文学的千古绝唱。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突破了前人对景物作客观摹写的传统旧习,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抒其愤,写其爱,把山水游记创作推向了高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只是模山范水,而是借物写心,写山水而寓以牢骚。这样的写法,和南北朝的山水文字明显不同。柳宗元的骚体辞赋,一类是赋体之文,一类是文体之赋,实则都是讽刺时世或抒发哀怨悲愤的杂文杂感。由于他的志向人品和思想遭际都与屈原有相通之处,所以深得楚骚精髓,写来没有丝毫模拟和造作。14、苏轼提倡的“辞达”。答:要使物既“形于心”又“形于手”,作者必须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苏轼特别重视辞达”,要求辞要达意、言能尽意。“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认为作家要对事物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意之所至,笔亦随之,把客观事物和人们的微妙心灵准确地、恰如其分地用言辞表达出来。苏轼的“辞达”论,既是对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对文学技巧最高的评价。15、归有光散文的特色。答:归有光的散文,从内容上看,大多记一些日常生活琐事,并无惊人的事件、曲折的过程,但由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于细微毫末处寄寓情意,给人的印象就异常深刻。从艺术上看,他善于即事抒情,用朴素简练的文笔剪辑刻划一些日常生活的断片,以寄托情感和理想,纡徐平淡,娓娓而谈,如叙家常,亲切动人,正所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三、论述题:1、先秦散文的总体特征。答:首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浓厚的政治色彩。先秦散文,特别是战国的论辩文章,它们的作者都不是以文章自名的文士,他们著书立说的目的全是为了现实斗争的需要,为了寻求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途径。其次,发愤著书。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再次,文史哲三位一体,文学尚未独立。以现代的眼光看来,在先秦时期,文学尚未取得独立的地位。最后,“深于比兴”,“深于取象”。陈骙文则卷上丙:“易之有象,以尽其意。”指出了周易具有取象明理”的艺术手法。2、左传的艺术特点。答:左传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长于叙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其次是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左传所记战争大大小小有三四百起之多,而能各具特色,互不雷同,即使战况相近者,也能同中见异。再次是善于描写人物。左传在叙事中,还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最后是长于描写外交辞令。春秋以来,由于诸侯之间斗争尖锐,各国间经常聘问盟会,行人频繁往来。外交场合,那些犀利微妙的对答,委婉有力的陈说,经作者记叙熔铸,或气势激切而不失分寸,或纡徐从容而暗挟风霜,或机敏风趣而意味深长,风格各异,文采斐然,历来为人们所欣赏。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答:从史学的角度来看,战国策记事真伪杂糅,加之叙事不记年月,常截取某些片断加以渲染,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大降低了它的史学价值。然而,它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却很突出。第一,战国策塑造了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战国策描写的人物非常广泛,上至国君太后,下至平民百性,此外还有公子王孙、武将谋臣、说客策士、嬖臣宠姬等,无所不有,且各具特色。第二,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说:纵横之学,本于古者行人之官。其辞敷张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焉,不可谓非行人辞令之极也”。第三,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鲜明警醒而富有启发性。战国策中的比喻,多以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为喻体,巧妙活泼而蕴意深刻。战国策中的寓言,有人统计约共七十则。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4、庄子的艺术特色。答:庄子散文不朽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中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庄子中层现叠出,令人于惊奇骇怪中获得非凡的审美享受,其真实思想往往不露痕迹地寄寓于千奇百怪的形象之中。诸如:奇大无比的鲲鹏、吸风饮露的神人、似有若无的罔两与景、形体残缺的支离疏、七窍皆无的浑沌、侃侃而谈的髑髅、望洋兴叹的河伯、其圆五尺的神龟如此光怪陆离的形象纷至沓来,美不胜收。例如脍炙人口的“触蛮之争”:在一对微不足道的小小蜗角上,居然幻化出宏阔悲壮的战争场面。这显然是讽刺当时诸侯力战争雄、兵革不休的现实。通过这样的形象描绘,把读者引进了一个超时间、空间,不辨上下古今的艺术境界。这正是庄子特异的魅力之所在,也是他高于晚周诸子的一大艺术成就。庄子散文的辉煌艺术成就,鲁迅说是“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其实,即使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也可说是罕有其匹。它那意出尘外的构思,超群绝俗的想象,美妙奇幻的意境,汪洋恣肆的文风,不仅前所未有,而且后所难及。它开辟了散文艺术的新境界,促进了文学自身的新飞跃。5、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答:所谓“无韵之离骚”,是从文学方面对史记巨大成就的高度赞扬。首先,在遭遇不平而发愤著书,通过著作鸣不平于天下后世这一点上,司马迁和放逐之后“乃赋离骚”的屈原是十分相似的。他受宫刑之后,在忍辱发愤的十年中完成了史记,书中时时流露出他的隐痛和郁郁不平之气。其次,史记能够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具体描绘,栩栩如生地再现出人物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这种具有个性化色彩的人物描写,是史记的人物传记富于文学特征的又一个原因。再次,史记在描写历史人物时,寄寓著作者的褒贬和鲜明的爱憎感情。这种在形象中寄托强烈爱憎的人物描写,具有象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一般的感染力量,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二者的主要区别只在离骚是韵文,而史记是散文。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才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6、韩愈在散文史上的地位。答:韩愈为古文运动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主张,解决了前代古文家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特别是他关于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学说,给统治文坛数百年的骈体文以致命的打击,为人们清算骈体文的形式主义文风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为唐宋和后世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以后的散文能在明确的理论指导下自觉地发展,可以说,韩愈在中国古代散文理论的发展上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韩愈领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为中唐古文运动组织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古文作家,使中唐的古文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韩愈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古文,创立了既不同于三代两汉的散文、又不同于六朝以来的骈体文的新体古文,这种散句单行、以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