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经济活动对渤海海洋环境影响的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在渤海沿岸聚集,其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将直接影响渤海环境,是渤海环境压力产生的主要来源。文章基于渤海海洋环境的现状,指出社会经济活动是渤海环境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从农业、工业、城镇化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渤海海洋环境的压力根源,最后提出缓解渤海海洋环境压力的几点建议。 下载 关键词:渤海 海洋环境 社会经济活动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2-063-02 渤海海洋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渤海“碧海工程”整治专项等工作都集中在渤海内部环境治理上,未能对引起海洋环境污染的源头进行规划治理,难以达到治本的目标。本文将治理渤海海洋环境的视角从海域转移至陆域,认为研究沿海社会经济活动对渤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是破解“渤海难题”的关键。环渤海地区已经凸显出其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该地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开发力度和强度都会随之加大。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规划都紧紧围绕渤海沿岸而制定,新一轮的发展起点将渤海区域再次推入快速发展的队列,形成了环渤海的开发建设格局。渤海海域在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港口航运、发展空间的同时,其海洋环境在这种高开发强度背景下必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未来的经济开发活动会对渤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要在环渤海地区布局哪些产业?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农业结构的改变对渤海环境造成多大的压力?工业结构的调整是否有利于渤海环境的改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渤海环境是否有影响?调整产业发展方式能否成为解决渤海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趋势有个宏观的把握。 一、30多年来渤海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去的30年环渤海经济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经济总量增长了76倍,以中国4.39%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21%的经济总量,工业经济密度为全国平均的4倍,其工业发展对中国经济整体增长的贡献更是不可替代,形成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城市人口在过去30年增加了4600万,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城市建设在近20年里,扩张了一倍多,即在20年里又建成了一个1986年的环渤海城市群,其扩张速度让人震惊。伴随着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强度不断加大,渤海海洋环境在过去30年的时间尺度内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渤海海水质量几乎全是一类水质,二类水质比例很小,而2000年左右,以三大海湾为主,海水水质出现了三类水质,其中以二类水质为一般状态,一类水质比例急剧减小,时至今日,渤海三大湾的水质主要以四类和劣四类水质为主,一类水质海域几乎没有,而且每年的变化趋势均是较清洁水域面积减少,污染水域面积逐年增加。 渤海环境质量问题已成为很多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关注的环境问题,甚至有些专家学者提出,如按此状态发展下去渤海将成为“死海”。根据海洋局监测资料统计,海上活动及临岸活动的污染贡献约20%,而陆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贡献占80%,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是陆源污染的三大来源。陆域经济活动产生的废水通过排污口、地表径流、河流排入海中,而通过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又占入海污染物总量的80%以上,其中携带大量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因此,渤海环境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自然因素应该排除在外,渤海周边人类的开发活动应该是其最主要原因。目前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力度相比过去的30年更是有增无减,该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物经由40余条河流注入渤海,渤海容纳了该区域几十年来的生产废水,其环境压力巨大,时至今日渤海仍承受着巨大的环境负担。 二、社会经济活动影响渤海海洋环境的压力分析 (一)农业污染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与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农业相比,农业生产在发展规模、产业构成、现代化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的生产规模迅速增长。30多年来,环渤海地区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0多倍,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25倍,畜牧业产值增长110倍,渔业产值增长160倍。粮食产量由4000万吨增加到6800万吨,增长了70%,水果产量由291万吨增加到3513万吨,增长了10倍多。 2.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传统农业中种植业占绝对优势,比例达8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现代农业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13%增加到2011年的34.6%,畜牧业与种植业共同成为农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环渤海地区畜牧业具有排污量大而处理率低的特点,从污染排放量上畜牧业排污量远大于种植业,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已成为渤海地区水体污染的重要源头。 3.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规模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除农业科学技术的贡献之外,这些成绩大多仍是依靠了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而取得的。大量的农药化肥用于经济作物的生产,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了4倍,农药增长了3倍(相比1990年),化肥施用量和农药施用量超出安全施用量上限2倍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物质和能量投入水平上对于渤海环境而言并不能构成多大的影响,这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也快速加重了农业生产这个面源污染源的强度。可见,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农业总体规模的增长、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是推动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的最主要原因。 (二)工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环境改善 环渤海区域经济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后期,主导产业仍然集中在工业部门,且工业结构整体呈现重型化特征,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从环渤海地区主要重化工业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来看(见表1),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重化工业在各省市工业结构中的支柱地位将不断加强,同时重化工业布局呈现向渤海沿海集中趋势,包括山东半岛的城市群,河北唐山的曹妃甸、黄骅港,天津的滨海新区,辽宁沿海城市群等。由于钢铁、石化工业等重化工业属于资源依赖型产业,也是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势必会加大对资源的消耗,还会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主要重化工业行业呈现向渤海沿岸集中的趋势,当众多重化工业企业在小范围内集中时,其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大,这对渤海环境肯定会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因此,未来的重化工业发展对渤海环境的影响还将持续,生产废水如果处理不当则对渤海环境的破坏将加剧。 (三)城镇化加剧环境压力 由于城镇居民生活废水经管道排放,容易排入河道,入河系数高,污水处理规模和程度较低,导致城镇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入河量较大。随着城镇化率的大幅提高,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地表径流污染量也逐渐增加,城镇化将成为加剧渤海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环渤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到了快速增长阶段,三省两市提出的城市化目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高达到了90%(见表2)。以沈阳为核心的“五带十群”发展规划指出至2015年城镇化率要达到80%以上,这些因素将使辽宁城镇化在“十二五”进入加速发展期。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目标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从农村转移出120万人口。河北省提出要进入全国城市化发展先进行列,未来的发展要把城市群作为主攻方向,构筑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两群一带”城镇化空间新格局,大力推进城镇建设水平。随着环渤海地区周边城市群不断扩大,渤海周边城市人口的增长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发展趋势,居民生活废水排放将加剧对渤海环境的压力。 三、缓解渤海海洋环境压力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农业污染物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发展规模直接相关,而农业经济规模的发展壮大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农业污染治理的根本出路。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选择集约型、生态型、精细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降低农业污染的根本途径。畜牧业生产方面,逐步取消“一家一户”的养殖经营方式,通过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将各养殖专业户在空间上集中起来,使畜禽养殖污染的面源特性转变为点源,实施污染物的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和循环利用。种植业生产方面,应完善和发挥有机肥与低毒农药使用的补偿机制政策,引导种植业生产向低成本、高利用率、低污染的模式发展。 (二)调整工业发展方式 根据相关规划环渤海地区未来的重工产业将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调整工业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生产、低消耗高产出的发展之路将是降低工业污染的重要出路。一方面,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目前不仅在环渤海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一个供过于求的状态,同时由于该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特性,因此,该产业生产规模需要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技术更新和企业重组等途径对冶金产业进行有效整合,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另一方面,石化工业属于资源消耗型产业,环渤海地区依托资源禀赋在石油开采、储存以及粗加工方面有着竞争优势,但石化产业链下游工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足,是典型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因此应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积极推进产品向高端化、精品化、专业化发展。 (三)提高污水处理规模与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污染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加大城市废水治理投资,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污染物消减率,避免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环境水体是治理城镇生活污染的最根本途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围填海区的成长机制和发展潜力研究”(41371131),国家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项目“基于环境承载力的环渤海经济活动影响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王辉.辽宁省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环境污染的压力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博士论文,2012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财经研究,2000(10) 凌亢,王浣尘,刘涛.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研究J.统计研究,2001(10) 杨珂玲,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加强练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学诊断技术试题及答案
-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东坡定风波动态
- 行政法学专业发展的关键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药师高分策略试题及答案
- 护理学创新能力培养与2025年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的关键环节与试题及答案
- 提升卫生资格考试信心的复习策略试题与答案
- 主管护师考试的独特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行政管理语文试题与答案指南
- 洗衣员工合同协议书
- 终止采购合同协议书
- 【课件】+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课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下肢动脉疾病PAD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转运呼吸机行业应用前景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静脉曲张治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ktv陪酒合同协议
- 上海嘉定区2025年公开招聘农村(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分析
- 皮肤科临床诊疗规范2020版
- 保密警示教育典型泄密案例教育学习
- 2025年注册会计师《会计》所得税会计模拟试题解析与答题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